HI,欢迎来到起点商标网!
24小时服务QQ:2880605093

一种直进直出式薄膜对折机的制作方法

2021-01-21 15:01:44|249|起点商标网
一种直进直出式薄膜对折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柱袋生产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直进直出式薄膜对折机。



背景技术:

现有气柱袋生产设备上的薄膜对折方式往往采用(如图1所示)水平输入后向上输送,经过引导罩向下引导并对折,而后通过出料机构的两根出料辊定型从侧边输出,由于引导罩引导对折的薄膜需要利用轴线与薄膜水平输入方向同向的两根出料辊进行张紧定型输送,因此使得薄膜在经过对折装置对折后,其薄膜的输入方向与输出方向发生90度偏转,最终造成生产线沿薄膜输送方向上呈“l”形走向设置,大幅增加厂房的占地面积,使得车间内设备的存放数量减少,也不利于设备的运输安放,即使后期采用其它方式重新纠正薄膜走向使其继续按照“一”字形输送,也会导致设备整体长度过长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与生产线对接匹配,有效减少生产线占地面积,对折精度高,有效避免褶皱及偏差,且适应性好的直进直出式薄膜对折机。

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直进直出式薄膜对折机,包括机架,以及设置于机架上的进料机构、对折机构及出料机构,所述进料机构与对折机构之间设有偏转机构,所述进料机构、偏转机构、对折机构及出料机构呈直线排列;所述偏转机构包括位于机架的前后侧壁之间,且靠近机架底部呈水平设置的水平稳定辊,以及位于水平稳定辊往出料机构一侧的偏转辊,所述偏转辊一端铰接于机架靠近底部的前侧壁上,另一端铰接于机架靠近顶部的后侧壁上,还包括位于偏转辊往出料机构一侧且设置机架后侧壁上的引导辊,所述引导辊轴线垂直于机架底部;所述对折机构包括引导罩。

上述结构中,在薄膜对折前通过偏转机构引导薄膜使其翻转90度呈垂直状态,而后通过对折机构的引导罩引导对折后直接通过出料机构输出,可有效保证薄膜的输入方向与对折后的输出方向的一致性,便于流水线之间的彼此对接,有利于流水线的“一”字形排布,避免发生“l”形排布或者设置纠正装置导致的流水线宽度体积增大问题,有利于提高厂房面积的利用率,使其能在同样的占地面积下摆下更多的设备进行生产,有效提高产量及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引导罩位于机架后侧壁上,所述引导罩包括三角形的铅垂面,所述铅垂面包括靠近机架后侧壁并与引导辊轴线呈平行设置的铅垂边,所述铅垂面其余两条边线为一般位置直线,其彼此等长且两者的对接处远离机架后侧壁使铅垂面垂直于机架底面的同时倾斜于机架后侧壁,所述铅垂面的两条一般位置直线上分别设有垂直于机架后侧壁且相对于机架底面倾斜设置的第一主垂面及第二主垂面,所述第一主垂面及第二主垂面两者均设有彼此对接、且与水平稳定辊平行设置、一端与两根一般位置直线对接点对接且垂直于机架后侧壁的正垂线;所述出料机构包括两根彼此间隔设置的出料辊,所述正垂线位于出料辊往进料机构的一侧且居中于两根出料辊之间。

上述结构中,引导罩能将从水平翻转至垂直状态的薄膜引导对折后回归至水平状态从两根出料辊之间输出,避免了对折后再进行转向输出造成对折后的两层薄膜在翻转过程中彼此之间发生滑动导致的对折不对称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偏转机构还包括第二引导辊及第三引导辊,所述第二引导辊位于引导辊往出料机构一侧且靠近机架前侧壁;所述第三引导辊位于第二引导辊往出料机构一侧且设置机架后侧壁上;所述引导辊、第二引导辊及第三引导辊三者轴线相互平行。

上述结构中,薄膜在从水平状态翻转至垂直状态时,通过引导辊、第二引导辊及第三引导辊引导后消除偏转产生的拉伸变形,便于后期对折,减少或避免褶皱的产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对折机构还包括设置于引导罩上,位于铅垂边一侧其轴线与铅垂边平行的过渡辊。

上述结构中,薄膜在经过引导辊、第二引导辊及第三引导辊引导后消除偏转产生的拉伸变形后,经过渡辊支撑后与引导罩上的铅垂面接触,可减少铅垂边对薄膜的刮擦及拉伸,避免薄膜发生磨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架后侧壁上设有用于控制引导罩及两根出料辊同步垂直升降的升降装置。

上述结构中,可针对不同宽度的薄膜,调整引导罩及出料辊的高度,使其完成对称对折或非对称对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升降装置包括设置于机架后侧壁上的第一垂直滑轨,所述第一垂直滑轨上设有可上下滑动的滑架,所述引导罩固定于滑架上。

上述结构中,第一垂直滑轨为两根,且彼此平行设置,所述滑架与两根第一垂直滑轨滑动配合。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升降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机架前侧壁及后侧壁上的第二垂直滑轨,所述出料辊通过滑块滑动设置于第二垂直滑轨上。

上述结构中,两根出料辊呈一上一下设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升降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机架顶部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与滑架螺纹配合的第一丝杆、与机架前侧壁及后侧壁上滑块螺纹配合的两根第二丝杆,所述第一丝杆与两根第二丝杆其三者之间通过链轮及传动链做动力连接。

上述结构中,可实现第一丝杆与两根第二丝杆的同步转动,从而同步升高或降低引导罩及出料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升降装置还包括与第一丝杆动力连接的驱动电机。

上述结构中,驱动电机在驱动第一丝杆时可通过设置于第一丝杆上的链轮及与该链轮适配的传动链来同步带动其余两根第二丝杆转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料机构包括若干与水平稳定辊轴线平行设置的张紧辊。

上述结构中,张紧辊用于张紧薄膜,减少薄膜褶皱。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薄膜对折前通过偏转机构引导薄膜使其翻转90度呈垂直状态,而后通过对折机构的引导罩引导对折后直接通过出料机构输出,可有效保证薄膜的输入方向与对折后的输出方向的一致性,便于流水线之间的彼此对接,有利于流水线的“一”字形排布,避免发生“l”形排布或者设置纠正装置导致的流水线宽度体积增大问题,有利于提高厂房面积的利用率,使其能在同样的占地面积下摆下更多的设备进行生产,有效提高产量及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对折装置的薄膜走向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的a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2的b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3的c部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图3的d部放大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含义:10-机架;20-进料机构;21-张紧辊;30-偏转机构;31-水平稳定辊;32-偏转辊;33-引导辊;34-第二引导辊;35-第三引导辊;40-对折机构;41-引导罩;42-铅垂面;43-铅垂边;44-一般位置直线;45-第一主垂面;46-正垂线;47-过渡辊;48-第二主垂面;50-出料机构;51-出料辊;60-升降装置;61-第一垂直滑轨;62-滑架;63-第二垂直滑轨;64-滑块;65-驱动机构;651-第一丝杆;652-第二丝杆;653-链轮;654-传动链;655-驱动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参考图2至图8,如图2至图8所示的一种直进直出式薄膜对折机,包括机架10,以及设置于机架10上的进料机构20、对折机构40及出料机构50,所述进料机构20与对折机构40之间设有偏转机构30,所述进料机构20、偏转机构30、对折机构40及出料机构50呈直线排列;所述偏转机构30包括位于机架10的前后侧壁之间,且靠近机架10底部呈水平设置的水平稳定辊31,以及位于水平稳定辊31往出料机构50一侧的偏转辊32,所述偏转辊32一端铰接于机架10靠近底部的前侧壁上,另一端铰接于机架10靠近顶部的后侧壁上呈45度倾斜设置,还包括位于偏转辊32往出料机构50一侧且设置机架10后侧壁上的引导辊33,所述引导辊33轴线垂直于机架10底部;所述对折机构40包括引导罩41。

上述结构中,在薄膜对折前通过偏转机构30引导薄膜使其翻转90度呈垂直状态,而后通过对折机构40的引导罩41引导对折后直接通过出料机构50输出,可有效保证薄膜的输入方向与对折后的输出方向的一致性,便于流水线之间的彼此对接,有利于流水线的“一”字形排布,避免发生“l”形排布或者设置纠正装置导致的流水线宽度体积增大问题,有利于提高厂房面积的利用率,使其能在同样的占地面积下摆下更多的设备进行生产,有效提高产量及生产效率。

本实施例中,所述引导罩41位于机架10后侧壁上,所述引导罩41包括三角形的铅垂面42,所述铅垂面42包括靠近机架10后侧壁并与引导辊33轴线呈平行设置的铅垂边43,所述铅垂面42其余两条边线为一般位置直线44,其彼此等长且两者的对接处远离机架10后侧壁使铅垂面42垂直于机架10底面的同时倾斜于机架10后侧壁,所述铅垂面42的两条一般位置直线44上分别设有垂直于机架10后侧壁且相对于机架10底面倾斜设置的第一主垂面45及第二主垂面48,所述第一主垂面45及第二主垂面两者均设有彼此对接、且与水平稳定辊31平行设置、一端与两根一般位置直线44对接点对接且垂直于机架10后侧壁的正垂线46;所述出料机构50包括两根彼此间隔设置的出料辊51,所述正垂线56位于出料辊51往进料机构20的一侧且居中于两根出料辊51之间。

上述结构中,引导罩41能将从水平翻转至垂直状态的薄膜引导对折后回归至水平状态从两根出料辊51之间输出,避免了对折后再进行转向输出造成对折后的两层薄膜在翻转过程中彼此之间发生滑动导致的对折不对称等问题。

本实施例中,所述偏转机构30还包括第二引导辊34及第三引导辊35,所述第二引导辊34位于引导辊33往出料机构50一侧且靠近机架10前侧壁;所述第三引导辊35位于第二引导辊34往出料机构50一侧且设置机架10后侧壁上;所述引导辊33、第二引导辊34及第三引导辊35三者轴线相互平行。

上述结构中,薄膜在从水平状态翻转至垂直状态时,通过引导辊33、第二引导辊34及第三引导辊35引导后消除偏转产生的拉伸变形,便于后期对折,减少或避免褶皱的产生。

本实施例中,所述对折机构40还包括设置于引导罩41上,位于铅垂边43一侧其轴线与铅垂边43平行的过渡辊47。

上述结构中,薄膜在经过引导辊33、第二引导辊34及第三引导辊35引导后消除偏转产生的拉伸变形后,经过渡辊47支撑后与引导罩41上的铅垂面42接触,可减少铅垂边43对薄膜的刮擦及拉伸,避免薄膜发生磨损。

本实施例中,所述机架10后侧壁上设有用于控制引导罩41及两根出料辊51同步垂直升降的升降装置60。

上述结构中,可针对不同宽度的薄膜,调整引导罩41及出料辊51的高度,使其完成对称对折或非对称对折。

本实施例中,所述升降装置60包括设置于机架10后侧壁上的第一垂直滑轨61,所述第一垂直滑轨61上设有可上下滑动的滑架62,所述引导罩41固定于滑架62上。

上述结构中,第一垂直滑轨61为两根,且彼此平行设置,所述滑架62与两根第一垂直滑轨61滑动配合。

本实施例中,所述升降装置60还包括设置于机架10前侧壁及后侧壁上的第二垂直滑轨63,所述出料辊51通过滑块64滑动设置于第二垂直滑轨63上。

上述结构中,两根出料辊51呈一上一下设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升降装置60还包括设置于机架10顶部的驱动机构65,所述驱动机构65包括与滑架62螺纹配合的第一丝杆651、与机架10前侧壁及后侧壁上滑块64螺纹配合的两根第二丝杆652,所述第一丝杆651与两根第二丝杆652其三者之间通过链轮653及传动链654做动力连接。

上述结构中,可实现第一丝杆651与两根第二丝杆652的同步转动,从而同步升高或降低引导罩41及出料辊51。

本实施例中,所述升降装置60还包括与第一丝杆651动力连接的驱动电机655。

上述结构中,驱动电机655在驱动第一丝杆651时可通过设置于第一丝杆651上的链轮653及与该链轮653适配的传动链654来同步带动其余两根第二丝杆652转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料机构20包括若干与水平稳定辊31轴线平行设置的张紧辊51。

上述结构中,张紧辊21用于张紧薄膜,减少薄膜褶皱。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薄膜对折前通过偏转机构30引导薄膜使其翻转90度呈垂直状态,而后通过对折机构40的引导罩41引导对折后直接通过出料机构50输出,可有效保证薄膜的输入方向与对折后的输出方向的一致性,便于流水线之间的彼此对接,有利于流水线的“一”字形排布,避免发生“l”形排布或者设置纠正装置导致的流水线宽度体积增大问题,有利于提高厂房面积的利用率,使其能在同样的占地面积下摆下更多的设备进行生产,有效提高产量及生产效率。

具体工作方式:

生产时薄膜从进料机构20水平送入后经偏转机构30偏转成垂直状态经对折机构40对折后呈水平状态从出料机构送出;在此过程中薄膜经过张紧辊21向下输送,绕过水平稳定辊31向上输送时绕过倾斜设置的偏转辊32后,绕过往引导辊33,再绕过第二引导辊34,再绕过第三引导辊35,再绕过过渡辊47后经引导罩41对折,实现薄膜的直进直出。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上述假设的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标签:
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