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起点商标网!
24小时服务QQ:2880605093

门把手安装结构及所应用的锁具的制作方法

2021-01-19 14:01:45|220|起点商标网
门把手安装结构及所应用的锁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门把手安装结构。本发明还涉及应用该门把手安装结构的锁具。



背景技术:

现有的把手通常通过面板安装在锁具或门体上,面板上通常设置有通孔,把手的转轴部分通过该通孔插入到所述面板内进而将所述把手定位在所述面板上。具体如图1所示,专利公告号为cn110230428a的发明公开了一种把手换向装置,具体地,包括壳体101和把手102,所述把手102包括安装端121和手握段122,安装端121穿过壳体101的安装孔进入壳体101内部,并与壳体内部的其他零件进行连接或装配。这种传统机械式锁具的安装结构显然过于简单不适于现代技术特别是智能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造型美观,又能适合于现代智能化发展的锁具,特别是锁具用的门把手安装结构,在目前的设计要求中,需要解决门把手的可靠安装定位问题、便利于门把手换向问题、智能技术与传统机械式锁具的融合问题等。为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颖的门把手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门把手及定位座,所述定位座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包括沿轴向布置的外壳壁体及径向布置的径向壁体,所述径向壁体上设置有桶底中央孔;所述定位座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外壳体内的门把手传动件,所述门把手传动件用于传递所述门把手的旋转动力;所述门把手传动件包括轴部和连接在所述轴部前面的连接部,位于后部的所述轴部转动设置到所述桶底中央孔上,位于前部的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门把手,所述外壳壁体与所述门把手之间相互锲合,所述外壳体内布置有过线通道。

其中,所述定位座是独立于所述门把手但又能够与所述门把手结合在一起的构件,所述定位座为所述门把手安装结构提供了安装和定位基础,借助所述定位座,不仅能够定位所述门把手,而且能够将所述门把手旋转动力传输给锁具的锁体等。

其次,所述定位座的所述外壳体内布置有过线通道,从而能够为传送电信号实现智能与机械的融合等提供的便利条件。其中所述锁体包括锁舌以及能够驱动所述锁舌移动的拨块,所述门把手传动件通过方铁件传动连接所述拨块,所述门把手用于当旋转所述门把手时能够借助于所述拨块驱动所述锁舌收回或伸出。

其中,所述轴部与连接部分别是所述门把手传动件的组成部位之一,只是相对的功能用途分工不同而已。其中所述连接部用于可拆卸地机械连接所述门把手,用于将所述门把手的旋转动力传递给所述轴部。其中,所述连接部可以完全地布置在所述定位座的外壳壁体内,让所述门把手部分地伸入到所述外壳体的外壳壁体内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连接部也可以从所述外壳壁体前端稍微突出伸出与所述门把手连接;所述连接部还可以设置在所述外壳体的外壳壁体内且前端面与所述定位座的外壳壁体的前端面平齐。

其中,所述轴部,用于定位所述门把手传动件并传递所述门把手的旋转动力。

其中,所述轴部转动设置在所述径向壁体的桶底中央孔上,其定义了所述轴部与所述径向壁体之间的定位连接关系,所述轴部与所述径向壁体之间既可以通过滑动轴承连接也可以通过滚动轴承连接。

其中,所述外壳壁体与所述门把手之间相互锲合。该特征定义了所述外壳壁体与所述门把手之间的相对装配关系;首先,由于所述门把手连接于所述门把手传动件,为此所述门把手能够相对所述外壳壁体旋转,即所述外壳壁体与所述门把手之间相互锲合,不等于它们之间不能相对转动;其次,定义了所述外壳壁体与所述门把手相互之间靠得比较近甚至相互存在部分穿插重叠,而且在相互靠近位置处的形状也彼此相互适配但彼此不会固定连接。所述外壳体与所述门把手至少包括以下几种相互锲合的装配关系:

第一种相互锲合的装配关系,所述外壳壁体的朝向所述门把手的前端面与所述门把手朝向所述外壳体的端面相互平行且存在微小间隙,因此在所述门把手的转动过程中,所述门把手不会受到所述外壳壁体的影响。

第二种相互锲合的装配关系,所述外壳壁体部分地伸入所述门把手内,例如,所述门把手上设置有与所述外壳壁体形状相对应的止口状避空孔,所述外壳壁体的前端伸入到所述止口状避空孔中,且所述外壳壁体的外壁与所述止口状避空孔的内壁间隙很小,且两者形状配合,使得所述门把手在转动过程中不会受到所述外壳壁体的阻挡。

第三种相互锲合的装配关系,所述门把手部分地伸入所述外壳体内,例如下面即将提及到的所述门把手包括把手结合部和手握部,所述把手结合部上设置有止口状的台阶,所述止口状的台阶伸入到所述外壳壁体内,所述把手结合部的止口状的台阶与所述外壳壁体的内壁形状相配合,两者之间间隙很小,所述把手结合部的止口状的台阶伸入所述外壳壁体内且并不会影响所述门把手的转动。

其中,所述外壳体内布置有过线通道,定义了所述外壳体的外壳壁体内及径向壁体内分别都布置有过线通道,所述过线通道用于布置传送电信号的信号线。其中部分的所述过线通道可以设置在所述门把手传动件中,也可以设置在所述外壳壁体与所述门把手传动件之间的空余空间中。总之在所述外壳体内布置的能够让所述信号线(包括控制信号线或电源信号线)通过的空间就是所述过线通道。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

第一,由于所述外壳体包括沿轴向布置的外壳壁体及径向布置的径向壁体,从而在所述外壳体内能够形成容纳所述门把手传动件的空间,其次由于所述外壳壁体沿轴向布置,不仅能够让所述门把手在安装使用时能够相对远距离地离开门扇外表面,而且也提高了所述整个安装结构的美观性。另外,由于所述外壳体内设置有过线通道,不仅为布置所述信号线提供便利而且大大提高了锁具的智能融合。

第二,由于所述径向壁体上设置有桶底中央孔,所述轴部转动设置到所述桶底中央孔上,从而大大提高了对所述门把手传动件的定位强度。

第三,由于所述外壳壁体与所述门把手之间相互锲合,从而让它们之间彼此相对运动但间隙小,从而大大提高防尘能力而且外观美观,也不会暴露它们内部安装的相关部件。特别是当所述外壳壁体与所述门把手之间采用止口配合结构时,所述门把手还可以借助于所述止口结构实现辅助径向定位和轴向定位,大大提高所述门把手的旋转稳定性。

为了实现所述门把手传动件相对于所述定位座外壳壁体的轴向定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在所述门把手传动件的轴部上设置卡簧,所述卡簧与所述门把手相对地分置在所述径向壁体的两边,所述卡簧用于对所述门把手传动件予以沿轴向定位不至于从轴向脱出所述径向壁体。在此种方案中,所述门把手传动件的轴部设置为台阶状,所述台阶的凸起部位于所述径向壁体的前面,从而可以通过所述台阶定位所述轴部不会往后轴向移动。即所述卡簧与所述台阶的凸起部位分置在所述径向壁体的两边。

其中,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轴部与所述桶底中央孔之间设置有轴承,所述轴部通过所述轴承转动设置到所述桶底中央孔上。所述轴承可以是滑动轴承,也可以是滚珠轴承。

为了给所述门把手安装结构的运输、安装和拆卸提供便利条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门把手通过螺丝可拆卸地连接到所述连接部。

为了实现所述门把手传动件向所述锁体的所述拨块传递旋转动力,进而实现旋转所述门把手时能够驱动所述锁具的所述锁舌收回或伸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在所述门把手传动件的后端还设置有轴向中央方孔,所述轴向中央方孔用于连接方铁件。其中,所述方铁件的一端与设置在所述门把手传动件后端的轴向中央方孔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锁体上的拨块连接,实现了所述门把手传动件与所述锁体的所述拨块的连接,进而实现了将所述门把手的旋转动力传输给所述锁体的所述拨块。

为了实现门把手的转动复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还包括设置在外壳体内的复位扭簧,所述复位扭簧的圈体套装在所述轴部上并布置在所述径向壁体与所述连接部之间,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朝向所述复位扭簧延伸的凸出体,所述凸出体靠在所述复位扭簧的扭臂上,所述复位扭簧用于驱动所述门把手传动件复位。这样,当转动所述门把手,所述门把手带动所述连接部转动,进而带动所述连接部上的所述凸出体转动,所述凸出体在转动的过程中,带动所述复位扭簧的其中一个扭臂转动,从而使得所述复位弹簧形变产生与所述门把手转动方向相反的回弹力,当松开所述门把手后,所述门把手在该回弹力的作用下转动复位。例如,所述复位扭簧设置在扭簧腔上,所述扭簧腔的一侧设置有具有一定夹角的开口,所述复位扭簧上的两个扭臂分别对应地位于所述开口的两端,所述凸出体插入到所述复位扭簧的其中一个扭臂的一侧,当所述门把手转动,带动所述凸起体移动,所述凸起体与位于所述凸起体一侧的扭臂作用,使得上述扭臂在所述开口内转动,而另一个扭臂则因为开口的限位作用而被限制在原处不动,即两个扭臂在所述开口内相互靠近,使得所述复位扭簧发生形变而产生所述门把手转动方向相反的回弹力,当驱动所述连接部转动的驱动力消失后,在该回弹力的作用上,两个扭臂在所述开口内做相离运动,位于所述凸起体一侧的扭臂带动所述凸起体复位,进而带动所述门把手传动件及所述门把手复位。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在所述径向壁体上设置有桶底侧孔,所述桶底侧孔位于所述桶底中央孔的侧边位置,所述桶底侧孔构成部分的所述过线通道,所述桶底侧孔用于让控制信号线穿过。

其中,所述桶底侧孔,一方面,属于所述过线通道的一部分从而与其作用相同,即用于让所述控制信号线穿过或用于布置传送电信号的信号线,另一方面,由于所述外壳体内布置有所述过线通道,且其中部分的所述过线通道可以设置在所述门把手传动件中,也可以设置在所述外壳壁体与所述门把手传动件之间的空余空间中,而又因为所述门把手传动件可以在所述外壳体内转动,因此,所述桶底侧孔还用于保证在布置在所述桶底侧孔和所述过线通道的其他部分内的所述信号线不影响所述门把手传动件在所述定位座内的转动,以及保证所述门把手传动件在所述外壳体内转动的过程中不会出现对所述控制信号线产生挤压等损害或影响所述控制信号线的情况,即在所述门把手传动件转动的过程中,所述桶底侧孔始终保持与所述过线通道的其他部分连接,且连通的空间能够保证所述控制信号线安全地通过。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门把手包括用于与所述门把手传动件连接的把手结合部和用于手握持的手握部,所述把手结合部上设置有至少两个连接通孔,所述连接通孔用于让连接所述门把手传动件的螺丝穿过,并且所述连接通孔安排在能够保证所述把手结合部以换向的方式分别安装到所述门把手传动件上的位置。

其中,所述把手结合部,实质上是用于与所述门把手传动件连接,并通过所述门把手传动件与所述定位座形成转动连接。因此,所述螺丝,实质上是用于将所述门把手传动件和所述把手结合部连接在一起。

其中,所述手握部,是所述门把手提供给使用者握持从而方便控制所述门把手运动的区域。

其中,所述连接通孔,用于与所述螺丝配合以将所述把手结合部与所述门把手传动件连接,相应的,所述门把手传动件上设置有与连接通孔一一对应的螺丝孔,进一步的,所述螺丝孔设置在所述门把手传动件的所述连接部上。

其中,所述连接通孔安排在能够保证所述把手结合部以换向的方式分别安装到所述定位座上的位置,该特征定义了,当所述把手结合部在换向之前和之后,位于所述把手结合部上的连接通孔仍能分别对应连接所述门把手传动件的螺丝。例如,所述连接通孔包括两个,上下对称地设置在所述把手结合部上,且位于所述把手结合部的中轴线上,同理,所述螺丝孔包括两个,上下对称地设置在所述连接部上,且位于所述连接部的中轴线上,两个所述连接通孔的间距与两个所述螺丝孔的间距相同,当所述把手结合部在换向之前和之后,所述连接通孔仍然与所述螺丝孔对应并可通过所述螺丝连接,实现所述把手结合部和所述门把手传动件的连接。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为了实现门把手的换向,所述把手结合部具有两个结合面即第一结合面和第二结合面,所述第一结合面用于所述门把手以第一种方向连接到所述门把手传动件上时朝向所述定位座,所述第二结合面用于所述门把手以第二种方向连接到所述门把手传动件上时朝向所述定位座,第一种方向与第二种方向之间彼此换向翻转180°;在所述第一结合面上设置第一止口,在所述第二结合面上设置有第二止口,所述外壳壁体的前端缘能够在所述门把手的不同安装方向时分别锲合配置到所述第一止口、第二止口上。

其中,第一种方向与第二种方向之间彼此换向翻转180°,实际上就是以相互镜像的方式翻转,从而实现门把手的换向。

其中,在所述第一结合面上设置第一止口,在所述第二结合面上设置有第二止口,所述外壳壁体的前端缘能够在所述门把手的不同安装方向时分别锲合配置到所述第一止口、第二止口上。该特征也可以解读为所述第一止口、第二止口的形状、尺寸等分别与所述外壳壁体的前端缘锲合,从而保证换向后具有相同的或相近的锲合度。

为了实现智能技术与传统机械式锁具的融合,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还包括安装在所述把手结合部外侧边的感触模块,所述感触模块用于接收使用者的验证指令信息,所述感触模块能够在所述门把手的不同安装方向时分别锲合配置到所述第一止口、第二止口上。

其中,所述感触模块用于接收使用者的验证指令信息,其定义了,所述感触模块具有用于接收使用者的验证指令信息的部件,使用者可以通过该接收使用者的验证指令信息的部件输入验证指令信息。例如,所述锁体或门扇上可以设置用于验证所述验证指令信息的验证装置,所述感触模块可以通过信号线与所述验证装置连接,并传递所述验证指令信息,当使用所述验证装置验证所述验证指令信息正确后,所述验证装置控制锁具解除锁定,使得使用者可以通过转动所述门把手对所述锁具进行开锁操作。

其中,所述验证指令信息,可以为指纹或密码,当使用者输入正确的验证指令信息,所述验证装置控制锁具解除锁定,使得使用者可以通过转动所述门把手对所述锁具进行开锁操作。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连接部具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中设置有电池盒,所述电池盒用于容纳电池,所述门把手连接到所述容纳腔的腔壁上并轴向压住所述电池盒。

其中,所述门把手连接到所述容纳腔的腔壁上并轴向压住所述电池盒,该特征定义了,当所述门把手连接到所述连接部时,所述门把手与所述容纳腔配合限制所述电池盒的位置,但当所述门把手从所述连接部拆卸时,所述电池盒可以从所述容纳腔内取出。这样,通过所述门把手的安装和拆卸,分别实现了电池盒在所述连接部内的定位和取出。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把手结合部上设置有能够让电池穿过的把手电池孔,所述把手结合部的外侧边设置有电池盖板,所述电池盖板能够在所述门把手的不同安装方向时分别锲合配置到所述第一止口、第二止口上并封盖住所述把手电池孔。

其中,所述把手电池孔,用于当所述门把手安装在所述连接部上后,电池盒被所述门把手固定在所述连接部的容纳腔内部,仍可以通过该把手电池孔取出或放入电池。

其中,所述电池盖板,用于在所述门把手不同安装方向时,仍能分别与所述第一止口和第二止口锲合,并封盖所述把手电池孔;且还应用于与所述电池盒配合,形成电池盒内部电池的连通,并通过电线与该门把手安装结构或锁具内部的用电部件进行供电。在当需要更换电池时,仅需将所述电池盖板从所述门把手上拆卸下来,即可通过所述门把手上的把手电池孔将电池从电池盒内取出并更换,随后重新将所述电池盖板安装在门把手上,重新形成电池的连通状态。

该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应用上述门把手安装结构的锁具,包括锁体,所述锁体包括锁舌以及能够驱动所述锁舌移动的拨块,还包括上述门把手安装结构,所述门把手传动件用于通过方铁件传动连接所述拨块,所述门把手用于当旋转所述门把手时能够借助于所述拨块驱动所述锁舌收回或伸出。

由于本发明具有上述特点和优点,为此可以广泛应用到各类锁具以及门把手安装结构中。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把手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该附图标号仅用于解释本附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外门把手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外门把手安装结构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外门把手安装结构的外门把手换向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外门把手安装结构的感触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内门把手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内门把手安装结构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应用该门把手安装结构的锁具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的图2-8对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门把手安装结构及所应用的锁具的结构作进一步的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该门把手安装结构分别用于内门把手和外门把手的定位和安装上,用于安装内门把手的内门把手安装结构与用于安装外门把手的外门把手安装结构,两者之间的结构基本相同,因此,在此主要以外门把手的门把手安装结构为例来展开说明。

如图2至图5、图8所示,用于安装外门把手的外门把手安装结构,包括外门把手1及外门把手定位座2。

其中,所述外门把手定位座2是独立于所述外门把手1但又能够与所述外门把手1结合在一起的构件,所述外门把手定位座2为所述外门把手1的门把手安装结构提供了安装和定位基础,借助所述外门把手定位座2,不仅能够定位所述外门把手1,而且能够将所述外门把手1旋转动力传输给锁具的锁体31。

如图2-5和图8所示,所述外门把手定位座2包括外壳体4以及设置在所述外壳体4内的外门把手传动件5,所述外壳体4包括沿轴向布置的外壳壁体41及径向布置的径向壁体42,所述径向壁体42上设置有桶底中央孔43,所述外门把手传动件5包括外门把手轴部51和连接在所述外门把手轴部51前面的外门把手连接部52,位于后部的所述外门把手轴部51转动设置到所述桶底中央孔43上,位于前部的所述外门把手连接部52连接所述外门把手1。其中,所述外门把手轴部51与外门把手连接部52分别是所述外门把手传动件5的组成部位之一,只是相对的功能用途分工不同而已。其中所述外门把手连接部52用于可拆卸地机械连接所述外门把手1,用于将所述外门把手1的旋转动力传递给所述外门把手轴部51。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外门把手连接部52从所述外壳壁体41前端稍微突出伸出与所述外门把手1连接。在另外的实施例中,为了实现所述外门把手连接部52与所述外门把手1的连接,所述外门把手连接部52可以完全地布置在所述外壳壁体41内,让所述外门把手1部分地伸入到所述外壳壁体41内与所述外门把手连接部52连接;所述外门把手连接部52还可以设置在所述外壳壁体41内且前端面与所述外门把手定位座2的外壳壁体41的前端面平齐。

为了实现所述外门把手传动件5向所述锁体31的拨块传递旋转动力,进而实现旋转所述外门把手1时能够驱动所述锁具的锁舌311收回或伸出,在所述外门把手传动件5的后端还设置有轴向中央方孔513,所述轴向中央方孔513中连接有方铁件514。其中,所述方铁件514的一端与设置在所述外门把手传动件5后端的所述轴向中央方孔513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锁体31上的拨块(位于所述锁体31内,图中未示出)连接,实现了所述外门把手传动件5与所述锁体31的拨块的连接,进而实现了将所述外门把手1的旋转动力传输给所述锁体31的所述拨块。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轴向中央方孔513内还设置有弹簧515,所述弹簧515一端与所述方铁件514相抵,另一端与所述轴向中央方孔513的内底面相抵,且当所述外门把手安装结构安装在所述锁体31后,所述弹簧515被压缩并将所述方铁件514推向所述拨块。

为了实现所述外门把手1相对于所述外门把手定位座2上的轴向定位,在所述外门把手传动件5的外门把手轴部51设置卡簧511和台阶516,所述卡簧511与所述台阶516相对地分置在所述径向壁体42的两边,所卡簧511套设在所述外门把手轴部51上且随所述外门把手轴部51转动,所述卡簧511和台阶516用于对所述外门把手传动件5予以沿轴向定位。进一步地,所述卡簧511与所述径向壁体42之间还设置有套设在所述外门把手轴部51上的垫片512,用于避免所述卡簧511在随轴部42转动的过程中,划伤所述径向壁体42。

具体地,将所述径向壁体42上的所述桶底中央孔43设置为容纳滚动轴承45的轴承腔,滚动轴承45容置在所述轴承腔内并与所述外门把手轴部51连接,实现了所述外门把手轴部51相对于所述外壳体4的转动,且由于所述外门把手连接部52用于可拆卸地机械连接所述外门把手1,用于将所述外门把手1的旋转动力传递给所述外门把手轴部51,从而实现了所述外门把手1相对于所述外门把手定位座2的转动,所述滚动轴承45还可以为所述外门把手1在所述外门把手定位座2上的转动提供径向定位作用。

而且,为了实现外门把手1的转动复位,如图3所示,所述外壳壁体内41设置有复位扭簧46,所述复位扭簧46的圈体461套装在所述外门把手轴部51上并布置在所述径向壁体42与所述外门把手连接部52之间,所述外门把手连接部52上设置有朝向所述复位扭簧46延伸的凸出体531,所述复位扭簧46设置在所述径向壁体42上的扭簧腔44内,所述扭簧腔44的一侧设置有具有一定夹角的开口441,所述复位扭簧46上的两个扭臂(462a、462b)分别对应地位于在所述开口441的两端,所述凸出体531插入到所述复位扭簧46的扭臂(462a、462b)之间,且位于其中一个扭臂462a的一侧,当所述外门把手1转动,带动所述凸起体531移动,所述凸起体531与位于所述凸起体531一侧的扭臂462a作用,使得扭臂462a在所述开口441内转动,而另一个扭臂462b则因为所述开口441的限位作用而被限制在原处不动,即两个扭臂(462a、462b)在所述开口441内相互靠近,使得所述复位扭簧46发生形变而产生所述外门把手1转动方向相反的回弹力,当驱动所述外门把手1转动的驱动力消失后,在该回弹力的作用上,两个扭臂(462a、462b)在所述开口441内做相离运动,位于所述凸起体531一侧的扭臂带动所述凸起体531复位,进而带动所述外门把手传动件5复位。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体4内布置有过线通道,用于布置传送电信号的信号线,具体地,所述外门把手连接部52上布置有过线孔47,所述过线孔47构成所述过线通道的一部分。在其它部位中,所述过线通道布置在所述外壳壁体41与所述外门把手传动件5之间的空余空间中。

所述径向壁体42上设置有桶底侧孔48,所述桶底侧孔48位于所述桶底中央孔43的侧边位置,所述桶底侧孔48用于让控制信号线穿过,所述桶底侧孔48也属于所述过线通道的一部分。这样,所述过线孔47、桶底侧孔48以及所述外壳壁体41与所述外门把手传动件5之间的空余空间等共同组成了所述过线通道,能够保证控制信号线安全地穿过,为布置信号线提供便利而且为大大提高的锁具的智能融合提供便利的结构条件。而且应当注意的是,所述桶底侧孔48的设置,应当保证在布置在所述桶底侧孔48等过线通道内的信号线不影响所述外门把手传动件5在所述外门把手定位座2内的转动,以及保证所述外门把手传动件5在所述外门把手定位座2内转动的过程中不会出现对信号线产生挤压等损害或影响信号线的情况,即在所述外门把手传动件5转动的过程中,所述桶底侧孔48始终保持与所述过线通道的其他部分连接,且所述桶底侧孔48与所述过线通道连通的空间能够保证信号线安全地通过。

此外,所述外门把手1包括用于与所述外门把手传动件5连接的把手结合部11和用于手握持的手握部12,所述把手结合部11整体呈圆形,具有两个结合面即第一结合面11a和第二结合面11b,所述第一结合面11a用于所述外门把手1以第一种方向连接到所述外门把手传动件5上时朝向所述外门把手定位座2,所述第二结合面11b用于所述门把手以第二种方向连接到所述外门把手传动件5上时朝向所述外门把手定位座2,第一种方向与第二种方向之间彼此换向翻转180°;在所述第一结合面11a上设置第一止口111,在所述第二结合面11b上设置有第二止口112,所述外壳壁体的前端缘能够在所述门把手的不同安装方向时分别锲合配置到所述第一止口111、第二止口112上;另外所述把手结合部11设置有两个连接通孔113,所述连接通孔113上下对称地设置在所述把手结合部11上,且位于所述把手结合部11的中轴线上,此外所述外门把手连接部52上,与所述连接通孔113相对于的位置上设置有螺丝孔521,所述连接通孔113与所述螺丝孔521对应并可通过螺丝522连接,且当所述把手结合部11在换向之前和之后,所述连接通孔113仍然与所述螺丝孔521对应并可通过所述螺丝522连接。这样,通过上述设置,一方面,实现了所述把手结合部11和所述外门把手传动件5的可拆卸连接,使得所述外门把手1在运输过程中,通过将所述外门把手1从所述外门把手连接部52上拆卸下来,将所述外门把手1和所述外门把手传动件5从所述外门把手1与所述外门把手传动件5成一定角度的正常状态,变成所述外门把手1与所述外门把手传动件5相互平行的运输状态,节省了运输的空间,并且,由于外门把手1通过螺丝522与所述外门把手连接部52连接,为所述外门把手安装结构运输、安装和拆卸提供便利条件;另一方面,还实现了所述外门把手1在所述外门把手定位座2上的换向。

所述外壳壁体41与所述外门把手1之间相互锲合。该特征定义了所述外壳壁体41与所述外门把手1之间的相对装配关系;首先,由于所述外门把手1连接于所述外门把手传动件5,为此所述外门把手1能够相对所述外壳壁体41旋转,即所述外壳壁体41与所述门把1手之间相互锲合,不等于它们之间不能相对转动;其次,定义了所述外壳壁体41与所述外门把手1相互之间靠得比较近甚至相互存在部分穿插重叠,而且在相互靠近位置处的形状也彼此相互适配但彼此不会固定连接。

具体地,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壁体41朝向所述门把手的前端面与所述门把手朝向所述外壳体4的端面相互平行且存在微小间隙,因此在所述外门把手1的转动过程中,所述门把手不会受到所述外壳壁体41的影响。这样,由于所述外壳体4包括沿轴向布置的外壳壁体41及径向布置的径向壁体42,从而在所述外壳体4内能够形成容纳所述外门把手传动件5的空间,其次由于所述外壳壁体41沿轴向布置,不仅能够让所述外门把手1在安装使用时能够相对远距离地离开门扇外表面,而且也提高了整个安装结构的美观性。

另外,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体4与所述外门把手1之间相互锲合的装配关系还可以是,所述外壳壁体41部分地伸入所述外门把手1内,例如,所述外门把手1上设置有与所述外壳壁体41形状相对应的止口状避空孔,所述外壳壁体41的前端伸入到所述止口状避空孔中,且所述外壳壁体41的外壁与所述止口状避空孔的内壁间隙很小,且两者形状配合,使得所述外门把手在转动过程中不会受到所述外壳壁体41的阻挡;还可以是所述外门把手1部分地伸入所述外壳体4内,例如,所述外门把手1包括把手结合部11和手握部12,所述把手结合部11上设置有止口状的台阶,所述止口状的台阶伸入到所述外壳壁体41内,所述把手结合部11的止口状的台阶与所述外壳壁体41的内壁形状相配合,两者之间间隙很小,且所述把手结合部11的止口状的台阶伸入所述外壳壁体41内且并不会影响所述外门把手的转动。

另外在该外门把手安装结构中,如5和图8所示,为了实现智能技术与传统机械式锁具的融合,该外门把手安装结构还包括安装在所述把手结合部11外侧边的感触模块6和控制信号线60,所述感触模块6用于接收使用者的验证指令信息,所述感触模块6能够在所述外门把手1的不同安装方向时分别锲合配置到所述第一止口111、第二止口112上。所述控制信号线60穿过所述外壳体4内的过线通道连接到所述锁体31.

其中,所述验证指令信息,可以为指纹或密码,当使用者输入正确的验证指令信息,所述验证装置控制锁具解除锁定,使得使用者可以通过转动所述门把手对所述锁具进行开锁操作。

其中,所述感触模块6包括通过卡扣结构连接的连接盖61和装饰面板62,所述连接盖61上设置有与所述连接通孔113相对应的安装孔611,在安装过程中,所述螺丝522依次穿过所述螺丝孔521、连接通孔113以及安装孔611将所述外门把手传动件5、所述外门把手1以及所述感触模块6连接成一个整体。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感触模块6还设置有用于提示的喇叭63、用于采集指纹的指纹组件64和用于输入密码的触摸组件65。

其中,所述连接盖61内设置有喇叭腔631,所述喇叭63设置在所述喇叭腔631内,所述喇叭腔631的壁面上设置有便于声音传播的传声孔632。

所述指纹组件64包括采集头641以及用于安装所述采集头641的固定件642,所述装饰面板62上设置固定孔621,所述采集头641设置在所述固定件642上并通过所述固定件642安装在所述装饰面板62上。

所述触摸组件65包括主板651、散光膜652、触摸电路板653以及触摸板654,其中所述主板651设置在所述连接盖61与所述装饰面板62之间的空余空间内,所述装饰面板62上设置有安装环槽622,所述散光膜652、触摸电路板653以及触摸板654依次层叠连接,所述散光膜652通过3m胶安装在所述安装环槽622上,而且,所述主板651上还设置有发光元件655,所述装饰面板62上设置有与所述发光元件655相对应的透光孔624,通过所述发光元件655使得所述触摸板654上可以透出光亮,便于在黑暗环境下使用。

更具体地,所述装饰面板62上设置有通线孔623用于让控制信号线60穿过。

所述触摸组件65和所述指纹组件64在所述装饰面板62上形成相对平整的面,具有美观的外观和较好的使用体验。在该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可以看出,所述感触模块整体成圆形,所述指纹组件64位于中央,所述触摸组件65环绕所述指纹组件64,且设置有1-6的数字键和确认键;在使用过程中,使用者的手,四指可以握在所述手握部上,大拇指放置在所述触摸组件65上,并通过在所述触摸组件65上移动大拇指,可以通过指纹组件64输入指纹信息,还可以在所述触摸组件65上输入密码并按确认键进行密码确认,所述感触模块接收到指纹信息或密码信息后,将其传输至设置在门扇或锁体31内的验证装置进行验证,若验证正确,所述验证装置控制锁具解除锁定,使得使用者可以通过转动所述外门把手1对所述锁具进行开锁操作。

以上是安装外门把手的外门把手安装结构的具体机构,而安装内门把手的内门把手安装结构与上述结构类似,所述内门把手安装机构,包括内门把手9和内门把手定位座96,所述内门把手定位座96包括外壳体93以及转动设置在所述外壳体93上的内门把手传动件95,所述内门把手传动件95包括内门把手连接部7和内门把手轴部94。

与外门把手安装结构相比,所述内门把手安装机构的不同点在于,如图6-8所示,在所述内门把手安装结构中,内门把手连接部7具有容纳腔71,所述容纳腔71中设置有电池盒8,所述电池盒8用于容纳电池81,所述内门把手9连接到所述容纳腔71的腔壁上并轴向压住所述电池盒8,所述电池盒8上设置有电极弹片811以及连接所述电极弹片811的电源信号线812,所述电源信号线812穿过所述外壳体93内的过线通道后连接到所述锁体31或所述感触模块6。具体地,所述外壳体93上的导线孔97属于所述过线通道的一部分。

其中,所述内门把手9连接到所述容纳腔71的腔壁上并轴向压住所述电池盒8,该特征定义了,当所述内门把手9连接到所述内门把手连接部7时,所述内门把手9与所述容纳腔71配合限制所述电池盒8的位置,但当所述内门把手9从所述内门把手连接部7拆卸时,所述电池盒8可以从所述容纳腔71内轴向取出。这样,通过所述内门把手9的安装和拆卸,分别实现了电池盒8在所述内门把手连接部7内的定位取出。

此外,所述内门把手连接部7上设置有能够让电池穿过的把手电池孔10,所述内门把手连接部7的外侧边设置有电池盖板101,所述电池盖板101能够在所述内门把手9的不同安装方向时分别锲合配置到所述内门把手9上的第一止口91、第二止口92上并封盖住所述把手电池孔10。而且,所述电池盖板101通过卡合结构或螺丝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内门把手连接部7上。

其中,所述把手电池孔10,用于当所述内门把手9安装在所述内门把手安装结构的连接部7上后,电池盒8被所述门把手固定在所述内门把手连接部7的容纳腔71内部,仍可以通过该把手电池孔10取出或放入电池。

其中,所述电池盖板101,用于在所述内门把手9不同安装方向时,仍能分别与所述内门把手9上的第一止口91和第二止口92锲合,并封盖所述把手电池孔10;且还应用于与所述电池盒8配合,形成电池盒8内部电池的连通,并通过电线与该外门把手安装结构或锁具内部的用电部件进行供电。在当需要更换电池时,仅需将所述电池盖板101从所述内门把手9上拆卸下来,即可通过所述内门把手9上的把手电池孔10将电池从电池盒8内取出并更换,随后重新将所述电池盖板101安装在所述内门把手9上,重新形成电池的连通状态。

如图8所示,在该实施例中还公开了一种应用上述门把手安装结构的锁具,包括用于安装到门扇上的锁体31、用于安装到门框上的锁扣盒32,所述锁体31包括锁舌311以及能够驱动所述锁舌311移动的拨块,所述锁扣盒32用于接纳从所述锁体31上伸出的锁舌311。

还包括上述的内、外门把手安装结构,其中所述内、外门把手安装结构的门把手传动件(95、5)用于通过方铁件514传动连接所述拨块,所述内、外门把手(9、1)用于当旋转所述内、外门把手(9、1)时能够借助于所述拨块驱动所述锁舌311收回或伸出。

进一步的,所述锁体31上对称设置有两个拉杆孔313,所述内、外门把手安装结构的定位座(96、2)在与所述拉杆孔313相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拉杆连接孔314,还包括拉杆315,所述拉杆315穿过所述拉杆孔313且两端分别通过所述拉杆连接孔314连接所述内、外门把手安装结构的定位座(96、2),使得所述内、外门把手安装结构分别定位在门扇上并位于所述锁体31的内外两侧。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标签: 电池
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