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起点商标网!
24小时服务QQ:2880605093

一种截污装置及排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1-01-18 18:01:24|295|起点商标网
一种截污装置及排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排水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截污装置及排水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排水系统中箱涵应用较为广泛,通常排水支管会将水流排放到箱涵后,再由箱涵排放到污水处理厂或自然水体。为了既不对自然水体造成污染,又能够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则需要能够将晴天污水或初雨经由箱涵输送至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放,后期雨水经由箱涵直接排放到自然水体。

现有技术中,通常会在箱涵的排口末端建设一个智能分流井来进行截污,在晴天或初雨时将箱涵内的污水输送至污水处理厂,在下雨后期将箱涵内的雨水排放到自然水体。

由于箱涵的尺寸一般较大,对应上游的汇水面积一般也很大,箱涵内的初雨特征不明显,污水或初雨和大量的后期雨水或地下水混合在箱涵内,再输送到污水处理厂处理,使得污水处理厂的工作量较大,在进行污水处理时,也会处理大量本可以直接排放到自然水体的后期雨水,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截污装置,一方面,其应用在箱涵时,可以解决箱涵内雨水与污水混合的问题,不仅减少了污水处理厂的工作量,而且不会污染自然水体,另一方面,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安装也更加方便。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截污装置,应用于排水系统,该系统包括箱涵、箱涵沿线接入的排水支管、以及输送污水的截污管道,其特征在于,该截污装置包括:

管状的三通连接件,其具有入口、第一出口、第二出口和容纳空间,所述入口用于连通排水支管和三通连接件的容纳空间,第一出口用于连通三通连接件和截污管道,第二出口用于连通三通连接件和箱涵内部的空间,并且所述第一出口处的水平高度高于所述截污管道的管顶标高,第二出口处的水平高度高于所述第一出口处的水平高度;

连接管,其一端与所述三通连接件相连,另一端用于与所述截污管道相连,以连通所述三通连接件的容纳空间和截污管道。

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一连接板,所述三通连接件和连接管通过所述连接板相连。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板与三通连接件法兰连接。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一截污口,所述连接管焊接在所述连接板上,且所述连接管通过所述截污口与所述三通连接件相连通。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三通连接件和连接管法兰连接。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管上设有一用于控制所述连接管导通或截止的开关件。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开关件为柔性截污装置。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管的位置处对应设置一安装井,且所述安装井设于所述截污管道上。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三通连接件为三通直管,所述入口水平设置,所述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位于同一直线上,且所述第一出口竖直朝下,所述第二出口竖直朝上。

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一耳板,所述耳板安装于所述三通连接件的入口位置,其用于将所述三通连接件螺栓锚固在箱涵的内壁上。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截污装置,一方面,其应用在箱涵上时,入口连通排水支管和截污本体,第一出口连通截污本体和所述截污管道,第二出口连通截污本体和箱涵内部的空间,从而将所述排水支管流出的干净水截流至所述箱涵、污水截流至所述截污管道,可以解决箱涵内雨水与污水混合的问题,不仅减少了污水处理厂的工作量,而且不会污染自然水体,另一方面,采用三通连接件进行连接的方式,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安装也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截污装置沿箱涵横向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截污装置沿箱涵纵向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排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排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排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排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四。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参见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截污装置,应用于排水系统,该排水系统包括箱涵1、箱涵1沿线接入的排水支管3、以及输送污水的截污管道2。

该截污装置包括管状的三通连接件4和连接管5,三通连接件4具有入口、第一出口、第二出口和容纳空间,所述入口用于连通排水支管3和三通连接件4的容纳空间,第一出口用于连通三通连接件4和截污管道2,第二出口用于连通三通连接件4和箱涵1内部的空间,并且所述第一出口处的水平高度高于所述截污管道2的管顶标高,第二出口处的水平高度高于所述第一出口处的水平高度;连接管5一端与所述三通连接件4相连,另一端用于与所述截污管道2相连,以连通所述三通连接件4的容纳空间和截污管道2。

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的截污装置,其应用在箱涵上时,入口连通排水支管和截污本体,第一出口连通截污本体和所述截污管道,第二出口连通截污本体和箱涵内部的空间,从而将所述排水支管流出的干净水截流至所述箱涵、污水截流至所述截污管道,可以解决箱涵内雨水与污水混合的问题,不仅减少了污水处理厂的工作量,而且不会污染自然水体。

另一方面,采用三通连接件4进行连接的方式,三通连接件4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安装也更加方便。

更进一步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截污装置还包括一连接板8,所述三通连接件4和连接管5通过所述连接板8相连。

具体地,所述连接板8与三通连接件4法兰连接。所述连接板8上开设有一截污口,所述连接管5焊接在所述连接板8上,且所述连接管5通过所述截污口与所述三通连接件4相连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三通连接件4的管径大于连接管5的管径,通过连接板8进行连接,可以实现不同管径的三通连接件4和连接管5之间的连接,而且连接较为方便,组装和拆卸更加快捷。

在实际应用中,当三通连接件4的管径和连接管5的管径相同时,也可以直接法兰连接。

更进一步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管5上设有一用于控制所述连接管5导通或截止的开关件6。

优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开关件6为柔性截流装置,该柔性截流装置的两端与连接管5法兰连接。本申请的柔性截流装置可以为如申请号为201910533236.4所示的可调式柔性截流装置,或者其他类似形式皆可。在实际应用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使用闸门、阀门或管夹阀等,可以控制所述连接管5导通或截止即可。

更进一步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管5的位置处对应设置一安装井7,且所述安装井7设于所述截污管道2上。

优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三通连接件4为三通直管,所述入口水平设置,所述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位于同一直线上,且所述第一出口竖直朝下,所述第二出口竖直朝上,所述第二出口为溢流口。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选择管件进行连接,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而且采用溢流的方式进行排水,结构更加简单,施工方便。

更进一步地,在本申请中,所述截污装置还包括一耳板,所述耳板安装于所述三通连接件4的入口位置,其用于将所述三通连接件4螺栓锚固在箱涵1的内壁上。

在本申请中,在三通连接件4的入口位置设置一个耳板,在安装时,三通连接件4可以通过该耳板螺栓锚固在箱涵1的内壁上,组装和拆卸都更加方便,为施工和维护提供了便利。

实施例2

参见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截污装置的应用,即用于箱涵的排水系统。

该用于箱涵的排水系统包括箱涵1和截污装置,箱涵1内具有水流流通的空间,箱涵1沿线布置有若干排水支管3;截污装置设于所述箱涵1内,所述排水支管3通过所述三通连接件4分别与所述截污管道2和箱涵1内部相连通,三通连接件4用于将所述排水支管3流出的干净水截流至所述箱涵1,污水截流至所述截污管道2。

本申请的用于箱涵的排水系统的工作原理为:在实际应用中,箱涵1的出口与自然水体相连,所述截污管道2的末端与污水处理厂相连,在晴天或降雨初期时,排水支管3排放的水为污水,且相对较少,污水通过截污装置排放到截污管道2内,经由截污管道2排放至污水处理厂,在降雨后期时,排水支管3排放的水为干净水,由于水量很大,则后期雨水主要通过截污装置溢流到箱涵1内,经由箱涵1的出口排放到自然水体内。

本申请的用于箱涵的排水系统通过三通连接件4实现分流,将污水直接由截污管道2进行排放,将后期雨水经由箱涵1排放到自然水体,从而将后期雨水和污水分离,解决了后期雨水和污水混合的问题,不仅减少了污水处理厂的工作量,而且不会污染自然水体。

在应用截污装置时,排水系统包括与排水支管3数量相同的截污装置,每个排水支管3的出水口位置均设置一个截污装置,每个排水支管3均连通一个截污装置,每个截污装置的第一出口通过连接管5与截污管道2相连通,且每个连接管5的位置处均对应设置一安装井7,安装井7设于截污管道2上。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每个排水支管3均设置一个截污装置,可以使得每个排水支管3有个单独的水流通道,可以更好地将排水支管3中的污水排放至截污管道2中,并将排水支管3中的干净水溢流到箱涵1内,进而使得污水和干净水分离更彻底。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涉及到的箱涵1也可以为管涵、合流之管(34)等类似于箱涵1具有储水输水功能的设备,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箱涵1,其类似的结构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对下述的本实施例3-7进行更为详细的说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为清楚、明白的理解本发明,进而支持本实施例3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以及对应所能达到的技术效果,特在介绍本实施例3之前,针对其所涉及的术语名词作出如下解释:

合流(支)管,是在单元区域管道中用于输送雨水、污水或者雨水和污水的混合水的管道;污水支管,是在单元区域管道中用于输送污水的管道;市政雨水管,是在市政管道中用于输送雨水的管道;市政污水管,是在市政管道中用于输送污水的管道。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雨水”、“污水”、“混合水”并非是对“支管”功能进行的限定,以及“市政雨水”、“市政污水”也并非是对“管”功能进行的限定,而仅仅只是起区分作用。换句话说,市政合流管34、污水支管、市政雨水管、市政污水管均可使用同一种管道,或者不同种管道,或者部分相同、部分不同的管道,对此本发明并不做限定,只要能够实现液体输送的管道,均适用于本发明,也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而对于本实施例3中所涉及的“脏水”,及“干净水”,其“脏水”可以理解为是生活污水,或者初雨,或者生活污水与初雨的混合水;“干净水”可以理解为中后期雨水。具体的,针对降雨时期而言,其雨水可分为初雨和中后期雨,其划分方式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时长法、水质法或者液位法,例如当采用时长法时,则在降雨初期时对应的雨水为初雨,在降雨中后期时所对应的雨水为中后期雨;再如采用水质法时,则当雨水浓度高于某一浓度阈值时,该雨水为初雨,当雨水浓度低于某一浓度阈值时,该雨水为中后期雨;再如采用液位法时,则当雨水液位低于某一液位阈值时,该雨水为初雨,当雨水液位高于某一液位阈值时,该雨水为中后期雨。

其对初雨或者中后期雨具体是属于上述哪一种方式进行确定并不在限定,可根据实际作业需求选择确定即可;换句话说,上述任一种确定初雨或者中后期雨的方式均适用于本发明。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由于实际作业过程中针对雨水和/或污水的排放过程中也是允许存在一定误差的,因此,各时期的具体划分可以存在一定的误差,如初雨和中后期雨中间存在划分节点不严谨,而导致初雨中混杂有中后期雨,或者初雨/中后期雨混杂有少量污水等,以至于“干净水”和“脏水”的划分存在误差,而因该误差导致的作业影响由于并不影响本发明整个技术方案的实施效果,可以忽略不计,不应以此认为不在本发明所述的保护范围内。

现有合流制管网系统具有位于单元区域内的污水支管10、雨水口11和市政合流管34,单元区域内的水流出进入排水支管3,单元区域内的污水支管10和雨水口11分别接入市政合流管34的沿线,污水支管10和雨水口11并联于市政合流管34的沿线;本实施例中的单元区域为小区、医院、写字楼等有生活污水产生的区域。

实施例3

请参阅图3-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市政道路合流制管网的排水系统,该系统包括:

截流部20,其设置于靠近污水支管10接入市政合流管34的接入部位或接入部位的上游,截流部20具有进口和a出口,进口连通污水支管10,a出口连通市政合流管34,设置第一水利开关,控制a出口的过水;本实施例中的截流部20可以为闸门井、安装井、分流井、截流井一类的井体结构,每一单元区域内的多根污水支管10可以汇集为一根管道与市政合流管34相连,可以将截流部20设置在与市政合流管34连接的管道上,多根污水支管10可以分别与市政合流管34相连,则可以在每一根污水支管10上或与市政合流管34相连接的部位设置截流部20,具体可根据现有单元区域内的管道实际情况进行改造污水支管,排布截流部20的位置和数量;

上述实施例1或2中的截污装置30,截污装置30的入口与市政合流之管(34)相连,排水支管3的沿线被接入若干市政合流管34,截污装置30的第一出口连接污水处理设施12,截污装置30的第二出口连接下游的管道(市政合流之管(34))或自然水体,且截污装置30位于污水支管10、雨水口11、市政合流管34的下游,截污装置30用于将脏水分流至污水处理设施12,将干净水分流至下游的管道或自然水体中。本实施例3中的截污装置30,其结构与上述实施例1或2中的任一所述的截污装置30完全相同,对此不在赘述,针对本实施例3中的截污装置30结构部分参阅实施例1或2即可。

实施例4

现有合流制管网系统具有位于单元区域内的污水支管10、雨水口11、污水收容设施(例如化粪池),市政合流管34,单元区域内的化粪池出口和雨水口11分别接入市政合流管34的沿线,化粪池和雨水口11并联于市政合流管34的沿线;本实施例中的单元区域为小区、医院、写字楼等区域。

本实施例4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

实施例4中的截流部20设置在污水支管10与市政合流管34之间或污水支管与市政合流管34的连接部位;

实施例3中的截流部20设置在化粪池出口与合流之间之间或化粪池出口与市政合流管34的连接部位。具体截流部20设置的位置由所在单元区域的具体环境决定,可自由灵活设施。

实施例5

在实施例3和实施例4的基础上,对于污水支管、截流部及污水收容设施的排布方式而言:

方式一,所述污水支管的数量是1个,所述截流部20的数量是1个,且1个所述污水支管10与1个所述截流部20之间设置有1个污水收容设施,1个所述截流部20的进口与1个所述污水收容设施的出口相连;

方式二,所述污水支管10的数量是若干个,所述截流部20的数量和所述污水收容设施的数量均与所述污水支管10的数量相适配,且每一个所述污水支管10与对应的一个所述截流部20之间设置有对应的一个污水收容设施,每一个所述截流部20的进口与对应的一个所述污水收容设施的出口相连;

方式三,所述污水支管10的数量是若干个,所述截流部20的数量和所述污水收容设施的数量相适配,且截流部20的数量或者所述污水收容设施的数量均小于所述污水支管10的数量,若干个所述污水支管10中一部分所述污水支管10通过一个所述污水收容设施与对应的一个所述截流部20相连通,剩余另一部分所述污水支管10中的每一个污水支管10分别通过对应的一个所述污水收容设施与对应的一个所述截流部20相连通。

方式四,所述污水支管10的数量是若干个,所述截流部20的数量和所述污水收容设施均为1个,该若干个所述污水支管10通过一个所述污水收容设施与对应的一个所述截流部20相连通。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其对截流部、污水支管和污水收容设施的排布方式具体是通过上述哪一种实施方式,可根据实际作业需求选择即可;换句话说,本发明对截流部、污水支管和污水收容设施的排布方式并不做具体限定,上述四种实施方式,以及现有技术中类似的实施方式,只要能够实现由单元区域内排除的污水,经污水支管后首先汇集到污水收容设施,再由污水收容设施排放至截流部的技术效果,均适用于本发明,也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类。

另外,本实施例中设置截流部20的数量和位置不做具体限定,只要能够实现污水截流即可。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3或4或5中,针对截流部而言,其还可以是若干个(大于等于2个),也即在存在若干个单元区域时候,该排水系统可以包括:

1个市政合流管34,其沿线分别接有所述若干个单元区域内的若干个污水支管10和雨水口11;与单元区域数量相适配的若干个截流部20,每一个截流部20对应于一个所述污水支管连接,并设置于靠近该污水支管10接入所述市政合流管34的接入部位或接入部位的上游,每一个所述截流部20具有进口和a出口,所述进口连通对应的所述污水支管10,所述a出口通过第一水利开关连通所述市政合流管34,所述第一水利开关控制所述a出口的过水。每一个所述污水支管10与对应的一个所述截流部20之间设置有污水收容设施,所述截流部20的进口与所述污水收容设施的出口相连。

同样的,在该种方式中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第一监测装置和控制器,所述第一监测装置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降雨信号控制所述a出口的水利开关的动作;其中,当监测到晴天信号,则控制一个或者多个截流部20的a出口打开,脏水经a出口流入市政合流管34;当监测到雨天信号,则控制截流部20的a出口关闭,雨水口11流入的水汇聚到市政合流管34。

这样就可以使得针对多个单元区域,通过构建上述管网结构的排水系统,使得多个单元区域内的管网互通,同步实现多个单元区域内的雨污分流,具有成本低廉、适用性广的特点。

实施例6

在实施例3至5的基础上,本实施例3至5的排水系统还包括控制器和第一监测装置,第一监测装置与控制器信号连接,第一监测装置用于监测降雨信号,控制器用于根据降雨信号控制a出口的水利开关动作。具体地,监测到晴天信号,第一水利开关打开,a出口导通,单元区域内的污水经污水支管10、市政合流管34、市政合流之管(34)、截污装置30的第一出口进入污水处理设施12;雨天时,第一水利开关关闭,a出口截流,单元区域内的雨水口11流入的雨水汇入市政合流管34,经截污装置30的第二出口进入下游的排水支管3或自然水体。本实施例中,通过上述设置的第一监测装置实施监测的信号进行判断是晴天还是雨天,以第一监测装置为雨量计为例,雨量计监测单元区域内的降雨量,设定降雨量阈值,监测到的降雨量高于降雨量阈值的条件为雨天,反正则为晴天。本实施例中介绍的第一水利开关、第二水利开关和第四水利开关打开或关闭是指其在雨天或晴天时的状态。

作为优选地,第一监测装置为监测水体液位的装置、监测水体水质的装置、监测雨量的装置、监测水体总量的装置中的至少一种对应地,降雨信号为水体液位信号、水体水质信号、雨量信号、水体总量信号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优选地,该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三监测装置,第三监测装置用于监测所述污水处理设施12的容量信号,控制器用于根据降雨信号和容量信号,控制a出口的水利开关动作。本实施例中的第三监测装置为设置于污水处理设施12内的液位计,通过监测污水处理设施12内的液位高度判断污水处理设施12是否有容量。其控制逻辑如下:当污水处理设施12雨天有容纳量,单元区域需要考虑径流污染,雨天时,初期雨水阶段将第一水利开关关闭,a出口截流,单元区域内的雨水口11汇流的初期雨水流入市政合流管34,经截污装置30的第一出口进入污水处理设施12;中后期雨水阶段将第一水利开关关闭,a出口截流,单元区域内的雨水口11流入的中后期雨水流入市政合流管34,经截污装置30的第二出口下游的排水支管3或自然水体。本实施例中的初期雨水是指较脏的雨水,中后期雨水是指较干净的雨水,并不特定于降雨的时间先后顺序。本实施例中实现本方法中污水处理设施12容量监测采用第三监测装置的容量信号。

进一步优选地,该控制系统还包括第四监测装置,第四监测装置用于监测降雨强度信号,控制器用于根据降雨信号和降雨强度信号,控制a出口的水利开关动作。具体控制逻辑如下:在降雨强度较小时,将第一水利开关打开,污水支管的污水与雨水口汇聚的雨水在市政合流管34内混合后,由截污装置的第一出口截流至污水处理设施;在降雨强度较大时,将第一水利开关关闭,雨水经市政合流管34、市政合流之管(34)、分流设施的d出口进入分流设施下游的管道或自然水体。本实施例中的第四监测装置与第一监测装置为同一设备,降雨强度信号由第一监测装置监测的信号转化得来,如第一监测设备为雨量计时,可以降雨强度可以根据雨量计监测的雨量转化得到,第四监测装置也可以为单独的设备,具体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设定。其中,降雨强度较大是指降雨强度高于设定的降雨强度阈值,降雨强度较小是指降雨强度低于设定的降雨强度阈值,因此,降雨强度大小根据设定的降雨强度阈值决定,且降雨强度阈值的设定与单元区域所处的常年降雨环境以及污水管的容量决定,本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适用于降雨时长较长如超过12小时的情况,如长时间关闭第一水利开关污水支管10截流,污水支管10压力较大,为进一步解决污水支管10压力较大的问题,可选择在降雨强度较小,且污水处理设施12有容纳量的情况,将第一水利开关打开,a出口导通,将污水支管10内的部分污水流入市政合流管34,雨水口11流入少量的雨水与污水混合后进入市政合流管34经第一出口流入污水处理设施12。此种方式即缓解了污水支管10的压力,又能够充分利用污水处理设施12的资源,合理利用资源。

实施例7

将截流部关闭截止污水支管和市政合流管34以后,依靠污水支管自身的容积,或化粪池的容积收容雨天污水,可能会存在污水容纳量不够,单元区域内污水淹没的问题,因此,在实施例3-6的基础上,作为优选地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市政道路合流制管网的排水系统还包括:缓冲部40。其中,截流部20的a出口与市政合流管34相连,截流部20设置b出口与缓冲部40相连,缓冲部40用于缓存化粪池流出的部分生活污水。缓冲部40用于存储雨天的部分生活污水,雨水口11流出的雨水汇入市政合流管34内,避免了生活污水混入雨水中,通过截流装置将雨水分流至下游管道或自然水体,在雨天时,将生活污水暂存,市政合流管34和市政合流之管(34)作为雨水管排放雨水,延迟生活污水的排放,控制方式简单,治理效果好。

进一步优选地,上述方案中的截流部20与缓冲部40组为一体结构的存储池,存储池内设置分割部将池体内部分割为截流部20和缓冲部4,b出口位于分割部上,围合成截流部20的池体上设置进口和a出口。

另外,本实施例的存储池为开挖的至少部分位于地下的池体结构,在池体结构内设置溢流墙,分割墙前侧与周围的池体围合成的缓冲廊道相当于截流部20,分割墙后侧与周围的池体围合成的存储空间相当于缓冲部40,其中,缓冲廊道的一侧墙壁上设置a出口,靠近a出口设置水利开关,分割墙上设置b出口,若分隔墙为溢流墙则溢流墙的溢流口即为b出口,作为其他方式也可以在分割墙上设置b出口,在靠近b出口处设置水利开关即第二水利开关。具体操作使用方式如下:在晴天时,靠近a出口处的第一水利开关打开,a出口导通,化粪池流出的生活污水从缓冲廊道的a出口流入市政合流管34,雨天时,靠近a出口处的第一水利开关关闭,a出口截止,化粪池流出的生活污水从溢流墙上方的溢流口即b出口溢流进缓冲部40存储或者打开第二水利开关b出口导通,将雨天的生活污水存储在缓冲部40内,而雨水口11流出的雨水汇入市政合流管34。控制方式简单,可操作性强,能够从源头即实现雨污分流。

另一种优选方案中,将上述方案中截流部20和缓冲部40为分体结构,截流部20为分流井、截流井或弃流井,缓冲部40为具有存储空间的池体结构或者罐体,当分流井、截流井或弃流井采用堰式结构或者槽堰式结构时,在分流井、截流井或弃流井的井体上设置a出口和b出口,可以只在靠近a出口处设施水利开关即第一水利开关,b出口位于井内溢流堰的下游,其他结构的分流井、截流井或弃流井需在靠近所述b出口处设有控制b出口过水的第二水利开关。可以根据使用环境的具体情况,在合适的区域设施截流部20和缓冲部4,灵活多便,适用范围广。

另一种优选方案中,上述方案中的缓冲部40可以连接一化粪池的出口也可以连接多个化粪池和/或污水支管10的出口。其中,缓冲部40的存储空间根据其所连接的化粪池、污水支管10对应的汇水面积产生的污水量设计得到,设计合理,资源分配合流。

实施例8

请参阅图5-6,现有合流制管网系统具有位于单元区域内的污水支管10、雨水口11和合流之管34,单元区域内流出的水进入市政污水管32和市政雨水管33,单元区域内的污水支管10和雨水口11分别接入合流之管34的沿线,污水支管10和雨水口11并联于合流之管34的沿线;本实施例中的单元区域为小区、医院、写字楼等区域。

本实施例8提供一种基于市政道路分流制管网的排水系统,该系统包括:

截流部20,其设置于靠近污水支管10接入合流之管34的接入部位或接入部位的上游,截流部20具有进口和a出口,进口连通污水支管10,a出口连通合流之管34,设置第一水利开关,控制a出口的过水;本实施例中的截流部20可以为闸门井、安装井、分流井、截流井一类的井体结构,每一单元区域内的多根污水支管10可以汇集为一根管道与合流之管34相连,可以将截流部20设置在与合流之管34连接的管道上,多根污水支管10可以分别与合流之管34相连,则可以在每一根污水支管10上或与合流之管34相连接的部位设置截流部20,具体可根据现有单元区域内的管道实际情况进行改造和排布截流部20的位置和数量;

截污装置30,截污装置30具有入口、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截污装置30的入口与合流之管34相连,第一出口连接市政污水管32,第二出口连接市政雨水管33,且截污装置30位于污水支管10、雨水口11的下游,截污装置30用于将脏水分流至市政污水管32,将干净水分流至市政雨水管33。

实施例9

现有合流制管网系统具有位于单元区域内的污水支管10、雨水口11、污水收容设施(例如化粪池)和合流之管34,单元区域内的化粪池出口和雨水口11分别接入合流之管34的沿线,化粪池和雨水口11并联于合流之管34的沿线;本实施例中的单元区域为小区、医院、写字楼等区域。

本实施例8与实施例9的区别在于:

实施例8中的截流部20设置在污水支管10与合流之管34之间或污水支管与合流之管34的连接部位;

实施例9中的截流部20设置在化粪池出口与合流之管34之间或化粪池出口与合流之管34的连接部位。具体截流部20设置的位置由所在单元区域的具体环境决定,可自由灵活设施。

实施例10

在实施例8和实施例9的基础上,对于污水支管、截流部及污水收容设施的排布方式而言:

方式一,所述污水支管的数量是1个,所述截流部20的数量是1个,且1个所述污水支管10与1个所述截流部20之间设置有1个污水收容设施,1个所述截流部20的进口与1个所述污水收容设施的出口相连;

方式二,所述污水支管10的数量是若干个,所述截流部20的数量和所述污水收容设施的数量均与所述污水支管10的数量相适配,且每一个所述污水支管10与对应的一个所述截流部20之间设置有对应的一个污水收容设施,每一个所述截流部20的进口与对应的一个所述污水收容设施的出口相连;

方式三,所述污水支管10的数量是若干个,所述截流部20的数量和所述污水收容设施的数量相适配,且截流部20的数量或者所述污水收容设施的数量均小于所述污水支管10的数量,若干个所述污水支管10中一部分所述污水支管10通过一个所述污水收容设施与对应的一个所述截流部20相连通,剩余另一部分所述污水支管10中的每一个污水支管10分别通过对应的一个所述污水收容设施与对应的一个所述截流部20相连通。

方式四,所述污水支管10的数量是若干个,所述截流部20的数量和所述污水收容设施均为1个,该若干个所述污水支管10通过一个所述污水收容设施与对应的一个所述截流部20相连通。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其对截流部、污水支管和污水收容设施的排布方式具体是通过上述哪一种实施方式,可根据实际作业需求选择即可;换句话说,本发明对截流部、污水支管和污水收容设施的排布方式并不做具体限定,上述四种实施方式,以及现有技术中类似的实施方式,只要能够实现由单元区域内排除的污水,经污水支管后首先汇集到污水收容设施,再由污水收容设施排放至截流部的技术效果,均适用于本发明,也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类。

另外,本实施例中设置截流部20的数量和位置不做具体限定,只要能够实现污水截流即可。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8或9或10中,针对截流部而言,其还可以是若干个(大于等于2个),也即在存在若干个单元区域时候,该排水系统可以包括:

1个市政合流管1,其沿线分别接有所述若干个单元区域内的若干个污水支管10和雨水口11;与单元区域数量相适配的若干个截流部20,每一个截流部20对应于一个所述污水支管连接,并设置于靠近该污水支管10接入所述市政合流管1的接入部位或接入部位的上游,每一个所述截流部20具有进口和a出口,所述进口连通对应的所述污水支管10,所述a出口通过第一水利开关连通所述市政合流管1,所述第一水利开关控制所述a出口的过水。每一个所述污水支管10与对应的一个所述截流部20之间设置有污水收容设施,所述截流部20的进口与所述污水收容设施的出口相连。

同样的,在该种方式中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第一监测装置和控制器,所述第一监测装置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降雨信号控制所述a出口的水利开关的动作;其中,当监测到晴天信号,则控制一个或者多个截流部20的a出口打开,脏水经a出口流入市政合流管1;当监测到雨天信号,则控制截流部20的a出口关闭,雨水口11流入的水汇聚到合流之管34。

这样就可以使得针对多个单元区域,通过构建上述管网结构的排水系统,使得多个单元区域内的管网互通,同步实现多个单元区域内的雨污分流,具有成本低廉、适用性广的特点。

实施例11

在实施例8至10的基础上,该系统还包括控制器和第一监测装置,第一监测装置与控制器信号连接,第一监测装置用于监测降雨信号,控制器用于根据降雨信号控制a出口的水利开关动作。

第一监控装置为监测水体液位的装置、监测水体水质的装置、监测雨量的装置、监测水体总量的装置中的至少一种对应地,降雨信号为水体液位信号、水体水质信号、雨量信号、水体总量信号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优选地,该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三监测装置,第三监测装置用于监测市政污水管32的容量信号,控制器用于根据降雨信号和容量信号,控制a出口的水利开关动作。本实施例中的第三监测装置为设置于市政污水管32内的液位计,通过监测市政污水管32内的液位高度判断市政污水管32是否有容量。

进一步优选地,该控制系统还包括第四监测装置,第四监测装置用于监测降雨强度信号,控制器用于根据降雨信号和降雨强度信号,控制a出口的水利开关动作。本实施例中的第四监测装置与第一监测装置为同一设备,降雨强度信号由第一监测装置监测的信号转化得来,如第一监测设备为雨量计时,可以降雨强度可以根据雨量计监测的雨量转化得到,第四监测装置也可以为单独的设备,具体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设定。

具体控制逻辑如下:晴天时,第一水利开关打开,a出口导通,单元区域内的污水经污水支管10、合流之管34、截污装置30的第一出口进入市政污水管32;

雨天时,第一水利开关关闭,a出口截流,单元区域内的雨水口11流入的雨水汇入合流之管34,经截污装置30的第二出口进入市政雨水管33。本实施例中,通过上述设置的第一监测装置实施监测的信号进行判断是晴天还是雨天,以第一监测装置为雨量计为例,雨量计监测单元区域内的降雨量,设定降雨量阈值,监测到的降雨量高于降雨量阈值的条件为雨天,反正则为晴天。本实施例中介绍的第一水利开关、第二水利开关和第四水利开关打开或关闭是指其在雨天或晴天时的状态。

进一步优选地,当市政污水管32雨天有容纳量,单元区域需要考虑径流污染,雨天时,初期雨水阶段将第一水利开关关闭,a出口截流,单元区域内的雨水口11汇流的初期雨水流入合流之管34,经截污装置30的第一出口进入市政污水管32;中后期雨水阶段将第一水利开关关闭,a出口截流,单元区域内的雨水口11流入的中后期雨水流入合流之管34,经截污装置30的第二出口进入市政雨水管33。本实施例中的初期雨水是指较脏的雨水,中后期雨水是指较干净的雨水,并不特定于降雨的时间先后顺序。本实施例中实现本方法中市政污水管32容量监测采用第三监测装置的容量信号。

本实施例中的第四监测装置与第一监测装置为同一设备,降雨强度信号由第一监测装置监测的信号转化得来,如第一监测设备为雨量计时,可以降雨强度可以根据雨量计监测的雨量转化得到,第四监测装置也可以为单独的设备,具体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设定。其中,降雨强度较大是指降雨强度高于设定的降雨强度阈值,降雨强度较小是指降雨强度低于设定的降雨强度阈值,因此,降雨强度大小根据设定的降雨强度阈值决定,且降雨强度阈值的设定与单元区域所处的常年降雨环境以及污水管的容量决定,本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实施例12

在实施例8至11的基础上,还设置缓冲部40,截流部20的a出口与合流之管34相连,截流部20的b出口与缓冲部40相连,缓冲部40用于缓存化粪池流出的部分生活污水。缓冲部40用于存储雨天的部分生活污水,雨水口11流出的雨水汇入合流之管34内,避免了生活污水混入雨水中,通过截污装置30将雨水分流至市政雨水管33,在雨天时,延迟生活污水的排放,控制方式简单,治理效果好。

进一步优选地,上述方案中的截流部20与缓冲部40组为一体结构的存储池,存储池内设置分割不将池体内部分割为截流部20和缓冲部40,b出口位于分割部上,围合成截流部20的池体上设置进口和a出口。

另外,本实施例的存储池为开挖的至少部分位于地下的池体结构,在池体结构内设置溢流墙,分割墙前侧与周围的池体围合成的缓冲廊道相当于截流部20,分割墙后侧与周围的池体围合成的存储空间相当于缓冲部40,其中,缓冲廊道的一侧墙壁上设置a出口,靠近a出口设置水利开关,分割墙上设置b出口,若分隔墙为溢流墙则溢流墙的溢流口即为b出口,作为其他方式也可以在分割墙上设置b出口,在靠近b出口处设置水利开关即第二水利开关。具体操作使用方式如下:在晴天时,靠近a出口处的第一水利开关打开,a出口导通,化粪池流出的生活污水从缓冲廊道的a出口流入合流之管34,雨天时,靠近a出口处的第一水利开关关闭,a出口截止,化粪池流出的生活污水从溢流墙上方的溢流口即b出口溢流进缓冲部4存储或者打开第二水利开关b出口导通,将雨天的生活污水存储在缓冲部4内,而雨水口11流出的雨水汇入合流之管34。控制方式简单,可操作性强,能够从源头即实现雨污分流。

进一步优选地,上述方案中截流部20和缓冲部40为分体结构,截流部20为分流井、截流井或弃流井,缓冲部40为具有存储空间的池体结构或者罐体,当分流井、截流井或弃流井采用堰式结构或者槽堰式结构时,在分流井、截流井或弃流井的井体上设置a出口和b出口,可以只在靠近a出口处设施水利开关即第一水利开关,b出口位于井内溢流堰的下游,其他结构的分流井、截流井或弃流井需在靠近所述b出口处设有控制b出口过水的第二水利开关。可以根据使用环境的具体情况,在合适的区域设施截流部20和缓冲部40,灵活多便,适用范围广。

进一步优选地,上述方案中的缓冲部40和截流部20可以连接一化粪池的出口也可以连接多个化粪池、污水支管10的出口。其中,缓冲部40的存储空间根据其所连接的化粪池、污水支管10对应的汇水面积产生的污水量设计得到,设计合理,资源分配合流。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