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轨用动力吸振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交通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轨用动力吸振器。
背景技术:
振动在媒质中是以波的形式进行传播的,如结构振动时,在结构的自由表面会产生振幅随离表面深度而衰减的表面波,但在表面振动的波形有一定的规律性,宏观表现为几何参数一定的曲面起伏状特性,即振动波在与结构表面垂直的方向上起伏并向前传递的特性。
在轨道减振降噪措施中,有效地减少列车对沿线建筑物的振动影响的传统办法是将轨道结构的固有频率降低,其中,增加轨道质量或者降低刚度均可以降低轨道结构的固有频率。但是,增加轨道结构的质量会受到隧道空间以及建设成本的限制;降低刚度能使轨道结构的固有频率变得很低,同时会大幅增加的钢轨位移,极大地增加了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危害。因此,无法通过这两种形式有效地降低轨道系统振动。在轨道系统中,振动是通过钢轨依次向扣件、道床及基础向外传递的,因此对钢轨采取相应的减振措施是十分有利也是相当有效的方式。由轮轨耦合导致的钢轨振动弹性波成分复杂,是一种包含多自由度的复杂的振动系统,但由于钢轨独特的工字梁结构,其在轨腰和轨底的表面相对较大且表面均为相对较平的平面状,其不同频率成分的表面波特征基本一致。
采用动力吸振器对钢轨进行减振处理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动力吸振器是指利用共振系统吸收物体的振动能量以减小物体振动的设备,动力吸振器一般由“质量-弹簧-阻尼”单元构成,其原理是由“质量-弹簧”构成的系统共振频率与所需治理频率一致时,这种附加系统在共振时产生的反作用力可使振动物体的振动减小,“阻尼”单元则将吸收的振动能量转化为热能。因此增加吸振器的自由度和提高阻尼性能将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动力吸振器共振频率
目前,国内外在轨道工程领域已经有很多关于动力吸振器的相关研究。对于动力吸振器,从组合方式划分,有一体式结构(即硫化成一体)和多体式结构(多结构体组合);从自由度因素划分,可分为单自由度动力吸振器、多自由度动力吸振器;从阻尼材料角度划分,可分为“质量-粘弹性材料”动力吸振器、“质量-颗粒阻尼材料”动力吸振器等,一般而言,市场上最常见的是多自由度“质量-粘弹性材料”动力吸振器。
对于多自由度“质量-粘弹性材料”动力吸振器,其常见的问题主要有:
1)非一体式结构中的零部件多,安装施工复杂。一体式结构内部各单元之间的组成关系单调,仅为质量单元的简单叠加或其它拼凑等方式,且部分动力吸振器中的各质量单元形状单一,吸振效果不佳;
2)一体式结构中粘弹性材料的弹性单元单一,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不同频段下各质量单元在共振过程中的振动特性;没能充分利用由各粘弹性材料之间的不同粘弹特性以增加系统阻尼,从而进一步降低钢轨振动声辐射;
3)未曾考虑钢轨的轨腰和轨底上表面波的传播特性,以便针对该特性进行相应特征参数匹配设计,从而将钢轨振动大量转移至动力吸振器中;
4)对于部分低频段的共振峰值,常规的方法是增大动力吸振器的质量,但过大的质量又导致成本的增大和制造安装过程中的复杂。现有的动力吸振器没有采用二级刚度的方式将共振频率调整到低频;
5)未曾充分设计或利用粘弹性阻尼材料与质量单元之间的结构阻尼因素,尤其是提高粘弹性材料与质量单元之间的复合界面以提高剪切阻尼特性,以切实提高动力吸振器内部能量的损耗能力;
6)常规夹具作用在动力吸振器的加持力处无凹坑,以至于夹具在长期夹紧过程中容易移位或脱落,从而造成夹持作用失效;
7)部分非封闭形式的结构还容易积水积尘,尤其是在室外环境下,动力吸振器中的弹性单元加速老化,降低其使用寿命。
8)动力吸振器的结构、制备和安装方法复杂,不便于提高施工效率。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设计者有鉴于上述缺陷,通过潜心研究和设计,综合长期多年从事相关产业的经验和成果,研究设计出一种钢轨用动力吸振器,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轨用动力吸振器,其结构简单,操作维护便捷,能有效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提高了动力吸振器的能量吸收效率,能有效提高产品的寿命,减少了由于增加过多的质量而带来的成本和生产制造难度,有效降低了钢轨在特定频段的振动及辐射噪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钢轨用动力吸振器,包括设置在钢轨两侧的动力吸振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力吸振器贴合于钢轨的轨腰两侧设置,并位于所述钢轨的轨头和轨底之间,所述动力吸振器包括第一质量单元、第二质量单元和第三质量单元,所述第一质量单元和第二质量单元位于所述第三质量单元的上方,所述第一质量单元、第二质量单元和第三质量单元整体呈倒品字形结构,所述第一质量单元位于所述动力吸振器远离所述钢轨的轨腰的一侧,所述第二质量单元位于所述动力吸振器靠近所述钢轨的轨腰的一侧,所述第三质量单元位于所述动力吸振器靠近所述钢轨的轨底上表面的一侧,所述第一质量单元、第二质量单元和第三质量单元通过粘弹性单元硫化为一体。
其中:所述第三质量单元的上表面为向下凹陷以形成弧形的一凹陷部,所述第一质量单元和第二质量单元的下表面均向下凸起形成弧形的凸起部,且所述第一质量单元和第二质量单元的凸起部的弧形与凹陷部的弧形相对应,所述第一质量单元和第二质量单元下端的凸起部至少部分地容纳在所述凹陷部内。
其中:所述第一质量单元和第二质量单元相邻的表面为凹凸互补地插接在一起。
其中:所述第一质量单元和第二质量单元相邻的两表面为凹凸互补且呈曲面起伏状或具有垂直但错位设置的凸齿。
其中:所述第二质量单元靠近所述轨腰的一侧表面为一曲面起伏状结构,所述第三质量单元靠近所述钢轨的轨底的一侧表面也为另一曲面起伏状结构。
其中:所述第二质量单元靠近所述轨腰的曲面起伏状结构为波浪状起伏曲面结构,所述第三质量单元靠近轨底的另一曲面起伏状结构为另一波浪状起伏曲面结构,所述第二质量单元的波浪状起伏曲面结构是沿钢轨纵向延伸的波浪状,所述第三质量单元的另一波浪状起伏曲面结构是沿钢轨纵向起伏的波浪状。
其中:所述第一质量单元和第二质量单元相邻的表面之间形成第一间隙,在所述第一间隙内填充第一粘弹性单元,且通过所述第一粘弹性单元将所述第一质量单元和第二质量单元硫化在一起,在所述第一质量单元和第二质量单元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三质量单元的上表面之间形成第二间隙,在所述第二间隙内填充第二粘弹性单元,最终通过所述第二粘弹性单元将所述第一质量单元和第二质量单元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三质量单元的上表面硫化在一起,在所述第一质量单元、第二质量单元和第三质量单元的外围包覆第三粘弹性单元,该第三粘弹性单元最终将第一质量单元、第二质量单元和第三质量单元完全包围并硫化成一体。
其中:所述动力吸振器远离所述轨腰的一侧设置安装定位部,所述安装定位部为凹坑以用于夹具的定位和固定,所述夹具具有底座和夹臂,所述夹臂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底座两端。
通过上述内容可知,本实用新型的钢轨用动力吸振器具有如下效果:
1、通过“质量单元-粘弹性单元”构成动力吸振结构,整体结构沿着钢轨纵向(即列车行进的方向)充分考虑了钢轨的轨腰及轨底上表面的表面波传播特性及结构振动辐射特性,从而有效提高了振动能量由钢轨至所述动力吸振器的转移率,最终提高了动力吸振器的能量吸收效率。
2、吸振器工作频率与质量的开方的倒数成正比,能够形成多个共振工作频率。
3、吸振器工作频率与刚度的开方成正比,对各粘弹性单元的刚度进行优化设计也能够形成多个工作频率。如低频阶段的工作频率,如通过采取两级相同刚度串联的形式带来的调频效果与增加一倍质量的效果相等,从而减少了由于增加过多的质量而带来的成本和生产制造难度。
4、通过所述第一质量单元和第二质量单元凹凸互补、相互对插的配合结构,在利用材料阻尼特性的基础上充分增加了粘弹性材料与质量单元的复合面,即增大剪切型面结构阻尼,提高了阻尼性能,提高了动力吸振器内部振动能量的衰减速率,有效降低了钢轨在特定频段的振动及辐射噪声。
5、包含了多种刚度不完全相同的粘弹性单元,刚度之间的差异,将进一步提高整体结构阻尼性能。
6、所述第一质量单元、第二质量单元和第三质量单元接触面之间的弧形结构在制造过程中主要功能为避免内、外部不同刚度粘弹性材料相互之间过多渗透,以避免不能成功生产差异化的刚度结构形式。
7、所述动力吸振器的成品为硫化一体化结构,一体化的结构具有施工方便,不影响轨道交通原基础设施的优点,并且易于维护保养,同时避免了雨淋、日晒等对内部粘弹性单元和质量单元的侵害,使得所述动力吸振器的内部不易积水积尘,可有效提高产品的寿命。
8、制备和安装过程简单、易操作,可有效提高所述动力吸振器的施工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详细内容可通过后述的说明及所附图而得到。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钢轨用动力吸振器的实施例1中动力吸振器与钢轨的装配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2显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动力吸振器与钢轨的装配结构立体示意图(拆除动力吸振器端部的第三粘弹性单元后)。
图3显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动力吸振器与钢轨的装配结构正视图(拆除动力吸振器端部的第三粘弹性单元后)。
图4显示了图3中a-a剖面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显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动力吸振器与钢轨的装配结构立体示意图(拆除动力吸振器端部的第三粘弹性单元后)。
图6显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所述动力吸振器与钢轨的装配结构正视图(拆除动力吸振器端部的第三粘弹性单元后)。
图7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动力吸振器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8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动力吸振器的第一结构示意图(拆除第三粘弹性单元后)。
图9显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动力吸振器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10显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动力吸振器的第二结构示意图(拆除第三粘弹性单元后)。
图11显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动力吸振器、钢轨和夹具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动力吸振器,11-第一质量单元,12-第二质量单元,13-第三质量单元,14-第一粘弹性单元,15-第二粘弹性单元,16-第三粘弹性单元,17-安装定位部,2-钢轨,21-轨头,22-轨腰,23-轨底,3-夹具,31-夹臂,32-底座。
通过上述附图标记说明,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更加清楚的理解和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如图1~4所示,显示了本实用新型钢轨用动力吸振器的实施例1,在该实施例中,所述钢轨用动力吸振器包括设置在钢轨2两侧的动力吸振器1,所述动力吸振器1贴合于钢轨2的轨腰22两侧设置,并位于所述钢轨2的轨头21和轨底23之间,所述动力吸振器1包括第一质量单元11、第二质量单元12和第三质量单元13,所述第一质量单元11和第二质量单元12位于所述第三质量单元13的上方,所述第一质量单元11和第二质量单元12所处的高度基本一致,使得所述第一质量单元11、第二质量单元12和第三质量单元13整体呈倒品字形结构,所述第一质量单元11、第二质量单元12和第三质量单元13优选的通过粘弹性单元硫化为一体。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质量单元11位于所述动力吸振器1远离所述钢轨2的轨腰22的一侧,所述第二质量单元12位于所述动力吸振器1靠近所述钢轨2的轨腰22的一侧,所述第三质量单元13位于所述动力吸振器1靠近所述钢轨2的轨底23的一侧。即所述第三质量单元13位于所述钢轨2的轨底23上侧,所述第二质量单元12贴合所述钢轨2的轨腰22设置。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三质量单元13的上表面为向下凹陷以形成弧形的一凹陷部,所述第一质量单元11和第二质量单元12的下表面均向下凸起形成弧形的凸起部,且所述第一质量单元11和第二质量单元12的凸起部的弧形与凹陷部的弧形相对应,所述第一质量单元11和第二质量单元12下端的凸起部至少部分地容纳在所述凹陷部内。优选的是,所述第一质量单元11、第二质量单元12和第三质量单元13接触面之间具有一弧形间隙结构,所述弧形间隙结构能够在制造过程中避免内、外部不同刚度粘弹性材料之间过多的流动,且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质量单元11和第二质量单元12相邻的表面为凹凸互补地插接在一起。
作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质量单元11和第二质量单元12相邻的两表面为凹凸互补且呈曲面起伏状,所述第一质量单元11和第二质量单元12相邻的表面凹凸互补地对插在一起,这种配合结构能够能充分增加粘弹性材料与质量单元间的复合面,即大幅增加剪切型结构阻尼,提高阻尼性能。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质量单元12靠近所述轨腰22的一侧表面为一曲面起伏状结构(参见图2和图3),所述第三质量单元13靠近所述钢轨2的轨底23的一侧表面也为另一曲面起伏状结构。
优选的是,所述第二质量单元12靠近所述轨腰22的曲面起伏状结构为波浪状起伏曲面结构,所述第三质量单元13靠近轨底23的另一曲面起伏状结构为另一波浪状起伏曲面结构。
具体的,作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质量单元12的波浪状起伏曲面结构是沿钢轨2纵向延伸的波浪状(即波浪的各波峰和/或各波谷连成的直线平行于列车行进的方向,如图7和8所示的方向),所述第三质量单元13的另一波浪状起伏曲面结构是沿钢轨2垂向起伏的波浪状(即波浪的各波峰和/或各波谷连成的直线垂直于列车行进的方向,如图9和10所示的方向)。
本申请的动力吸振器1通过对各质量单元的质量比进行优化设计,在多自由度基础上可以有效拓宽所述动力吸振器1的整体工作频率。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质量单元11和第二质量单元12相邻的两表面为凹凸互补且等间距地对插在一起,在所述第一质量单元11和第二质量单元12相邻的表面之间形成第一间隙,在所述第一间隙内填充第一粘弹性单元14,且通过所述第一粘弹性单元14将所述第一质量单元11和第二质量单元12硫化在一起。
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质量单元11和第二质量单元12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三质量单元13的上表面之间形成第二间隙,在所述第二间隙内填充第二粘弹性单元15,最终通过所述第二粘弹性单元15将所述第一质量单元11和第二质量单元12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三质量单元13的上表面硫化在一起。
更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质量单元11、第二质量单元12和第三质量单元13的外围包覆第三粘弹性单元16,该粘弹性单元最终将第一质量单元11、第二质量单元12和第三质量单元13完全包围并硫化成一体。
优选的,所述第三粘弹性单元16采用高刚度的粘弹性材料制备,所述第一粘弹性单元14和第二粘弹性单元15采用低刚度的粘弹性材料制备,硫化后使得所述第三粘弹性单元16的刚度大于所述第一粘弹性单元14和第二粘弹性单元15的刚度。
更加优选的,所述第一粘弹性单元14和第二粘弹性单元15可采用不同种刚度的粘弹性材料制备。
由此,本申请所述动力吸振器1包含了多种粘弹性单元,且各粘弹性单元的刚度不完全相同,通过设置差异化的粘弹性单元刚度,同时结合优化后的质量单元的质量,可以有效扩大所述动力吸振器1的整体工作频率,同时各粘弹性单元的刚度不同能够增加各质量单元在谐振过程中的行程空间,进一步促进阻尼耗能。
一般的,阻尼耗能原理主要是利用粘弹性材料内部的网状结构及其分子链端在受到应力作用时产生变形进而消耗机械能,并将能量转化为热能的一种形式,阻尼的大小将决定能量消耗的多少。阻尼包括材料自身阻尼和结构阻尼两种,本申请所述动力吸振器1通过充分利用不同类型的粘弹性材料的阻尼特性,并利用优化后的粘弹性单元与质量单元之间的结构阻尼特性,从而使得所述钢轨2的振动衰减率增大,有效降低钢轨2在特定频段的振动及辐射噪声。
不同材料之间对弹性波的传播规律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同时当界面形状不同,其对弹性波的反射和折射也不同,因此设计不同材料和不同界面以改变弹性波的传递路径,尤其是第一、二质量单元与第三质量单元间的弧形结构,将轨道振动能量转移在动力吸振器中后不再向外界传递。
综上所述,在本申请中,动力吸振器通过“质量单元-粘弹性单元”构成的动力吸振结构:当钢轨的某些频段振动较大时,可以使用特定设计的动力吸振器来减小钢轨在某些频段过大的振动。动力吸振器本身即是一个简单的弹簧-质量系统,构成自身固有频率,当通过对动力吸振器的固有频率的设计,将其固有频率与待治理系统的固有频率相联系,即可达到吸振、减振的目的。
本申请所述动力吸振器的整体结构沿钢轨纵向分别针对钢轨的轨腰及轨底上表面相垂直的振动进行结构优化设计,且充分考虑了钢轨的轨腰及轨底上表面的表面波动传播特性,尤其是基于钢轨表面弹性波的传播特性对各质量单元的位置和结构进行相应的设计有效提高将所需治理的钢轨振动能量由钢轨至所述动力吸振器时的转移率,综合提高所述动力吸振器的能量吸收效率。
具体的,在本申请中,考虑到所述钢轨2的轨腰22和轨底23上下表面暴露在外界的面积最大,是向外界辐射噪声最严重的区域,同时由于轨道运营的特殊性,所述钢轨2的轨顶21不能放置任何事物,轨底23下表面的安装空间不够,无法安装相应的装置,因此本申请所述的振动吸振器1主要沿着钢轨纵向针对所述钢轨2的轨腰22横向和轨底23上表面相垂直的振动进行减振降噪处理。
如图5~6所示,显示了本实用新型钢轨用动力吸振器的实施例2,一种钢轨用动力吸振器,包括设置在钢轨2一侧的动力吸振器1,所述动力吸振器1包括第一质量单元11、第二质量单元12和第三质量单元13,所述第一质量单元11和第二质量单元12位于所述第三质量单元13的上方,所述第一质量单元11和第二质量单元12所处的高度基本一致,使得所述第一质量单元11、第二质量单元12和第三质量单元13整体呈倒品字形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质量单元11和第二质量单元12相邻的表面均具有垂直但错位设置的凸齿,即所述第一质量单元11和第二质量单元12相邻的表面上具有凸齿,所述凸齿相互交错地设置在所述第一质量单元11和第二质量单元12相邻的表面上,使得所述第一质量单元11和第二质量单元12相邻的表面能够通过凸齿咬合在一起。
进一步的,所述动力吸振器1远离所述轨腰22的一侧设置安装定位部17,所述安装定位部17为形成在所述第三粘弹性单元表面的凹坑(参见图9),所述安装定位部17用于夹具3的定位和固定。所述夹具3具有底座32和夹臂31,所述夹臂31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底座32两端。如图11所示,安装时,将所述动力吸振器1与钢轨2的轨腰22和轨底23上表面密切贴合,将所述底座32从所述钢轨2的下方穿过,然后旋转所述夹具3的两夹臂31,使得所述夹臂31的端部卡固在所述安装定位部17内。本申请所述动力吸振器1的安装快捷、简单,易于安装工人快速掌握其安装方法和实现高效率安装。
优选的,所述安装定位部17的凹坑为非对称形状,能够防止夹具3在使用过程中产生偏移,影响所述动力吸振器1的安装和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作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安装定位部17可以为勺子状。
该实施例所述动力吸振器1的其他结构同时实例1,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动力吸振器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步骤:
步骤1,将所述第一质量单元11和第二质量单元12分别安装在模具中,并进行定位和固定,然后在所述第一质量单元11和第二质量单元12相邻的两表面之间填充低刚度粘弹性材料,以形成所述第一粘弹性单元14;
步骤2,之后将所述第三质量单元13安装在模具中,并进行定位和固定,在所述第一质量单元11和第二质量单元12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三质量单元13的上表面之间填充低刚度粘弹性材料,以形成所述第二粘弹性单元15;
步骤3,在所述第一质量单元11、第二质量单元12和第三质量单元13与所述模具之间填充高刚度粘弹性材料,以形成所述第三粘弹性单元16;
步骤4,合上模具,硫化固化后拆除模具,取出即得所述动力吸振器1成品,修理、包装。
其中,所述模具内预设有用来定位和固定各质量单元的定位结构。
通过上述对于所述动力吸振器1制备方法的说明可知,所述动力吸振器1的成品为硫化一体化结构,因此具有施工方便,不影响轨道交通原基础设施的优点,并且易于维护保养,同时避免了雨淋、日晒等对内部弹性单元的侵害,所述动力吸振器1的内部不易积水积尘,可有效提高产品的寿命。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动力吸振器的安装方法,所述安装方法用于安装上述的动力吸振器1。
具体的,所述动力吸振器1的安装方法包括步骤:
p1,首先将钢轨的轨腰及轨底上表面打磨,除去其表面的铁锈、油污或者其它垃圾;
p2,其次,分别在钢轨和动力吸振器相互贴合的表面涂刷粘结剂;
p3,将所述的两个动力吸振器分别在钢轨的两侧紧贴轨腰和轨底上表面对齐安装,安装过程中给予一定程度的力以便与动力吸振器与钢轨贴紧;
p4,最后采用夹具将钢轨两侧的动力吸振器固定,安装过程中注意夹紧力的大小;
p5,对所述动力吸振器1的安装、固定情况进行检查,对安装不到位的动力吸振器1进行调整。
通过上述对于所述动力吸振器1安装方法的说明可知,所述动力吸振器1的安装过程简单、易操作,可有效提高所述动力吸振器1的安装效率。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通过“质量单元-粘弹性单元”构成动力吸振结构,整体结构沿着钢轨纵向(即列车行进的方向)充分考虑了钢轨的轨腰及轨底上表面的表面波传播特性及结构振动辐射特性,通过吸振器中质量单元的匹配性设计使钢轨的振动波几何特性与各质量单元频率特性相吻合,从而有效提高了振动能量由钢轨至所述动力吸振器的转移率,最终提高了动力吸振器的能量吸收效率。
2、吸振器工作频率与质量的开方的倒数成正比,能够形成多个共振工作频率。
3、吸振器工作频率与刚度的开方成正比,对各粘弹性单元的刚度进行优化设计也能够形成多个工作频率。如低频阶段的工作频率,如通过采取两级相同刚度串联的形式带来的调频效果与增加一倍质量的效果相等,从而减少了由于增加过多的质量而带来的成本和生产制造难度。
4、通过所述第一质量单元和第二质量单元凹凸互补、相互对插的配合结构,在利用材料阻尼特性的基础上充分增加了粘弹性材料与质量单元的复合面,即增大剪切型面结构阻尼,提高了阻尼性能,提高了动力吸振器内部振动能量的衰减速率,有效降低了钢轨在特定频段的振动及辐射噪声。
5、包含了多种刚度不完全相同的粘弹性单元,刚度之间的差异,将进一步提高整体结构阻尼性能。
6、第一质量单元、第二质量单元和第三质量单元接触面之间的弧形结构在制造过程中主要功能为避免内、外部不同刚度粘弹性材料相互之间过多渗透,以避免不能成功生产差异化的刚度结构形式。
7、所述动力吸振器的成品为硫化一体化结构,一体化的结构具有施工方便,不影响轨道交通原基础设施的优点,并且易于维护保养,同时避免了雨淋、日晒等对内部粘弹性单元和质量单元的侵害,使得所述动力吸振器的内部不易积水积尘,可有效提高产品的寿命。
8、制备和安装过程简单、易操作,可有效提高所述动力吸振器的施工效率。
显而易见的是,以上的描述和记载仅仅是举例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应用或使用。虽然已经在实施例中描述过并且在附图中描述了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不限制由附图示例和在实施例中描述的作为目前认为的最佳模式以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教导的特定例子,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将包括落入前面的说明书和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任何实施例。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