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T形刚构桥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桥梁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t形刚构桥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t形刚构桥是刚构桥的一种类型,许多t形刚构桥在投入使用后,由于t形刚构桥增设附属设施(花槽、市政管线、加铺桥面沥青层等),使t构主梁因抗弯能力不足而经常出现一些典形病害,其主要表现为:(1)在挂梁恒载及汽车荷载的作用下,随着t构主梁收缩徐变的发展,出现t构主梁的梁端下挠过大;(2)主墩位置处t构主梁的顶部常出现因抗弯承载能力不足而产生裂缝。
针对t构主梁的这种典型病害,cn202148495u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体外预应力加固t型刚构桥牛腿锚固结构,通过体外预应力加固t型刚构桥,在箱梁内设置横隔墙。其缺点是,体外预应力必须在整个t构主梁上布置,体外预应力用量过大;在箱梁内设置的横隔墙,仅起到支承体外预应力或供体外预应力转向的作用。
cn107100095a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采用增设主塔及斜拉索,通过斜拉索承担部分荷载,达到提高t构主梁抗弯承载力的加固方法。该加固方法需要增设主塔及斜拉索,工程量大、造价高;且斜拉索施工技术要求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经济、施工快捷、可大幅降低t形刚构桥主墩位置处t构主梁弯矩的t形刚构桥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t形刚构桥加固结构,在t构主梁的下部的倒角a与顶板之间分别设有斜隔板;斜隔板顶部与顶板交接处的内侧有倒角c,外侧有倒角b;斜隔板倒角c与中隔板顶部之间的顶板底面上有间隔分布的一组纵梁;在中隔板、纵梁和斜隔板顶部中有贯通的孔道,预应力钢筋穿过该孔道、两端分别锚固于所述倒角b上。
所述斜隔板与水平夹角θ=45°。
所述斜隔板的厚度b为50cm≤b≤100cm。
所述倒角c采用二次倒角形式。
所述纵梁的高度为60cm~100cm,按相互间距为200cm~500cm布置。
上述加固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对t形刚构桥采用上述加固结构进行可行性分析:
通过桥梁专业有限元软件或手算计算得到t形刚构桥增设附属设施(花槽、市政管线、加铺桥面沥青层等)在主墩位置处t构主梁增加的恒载弯矩minc;
然后按以下公式计算t形刚构桥增设上述加固结构后t构主梁在主墩位置处弯矩的减少值:
mx=r×(a+h)+η×n×[10.5×(l–a–h)2/2+350×(l–a–h)]
式中:
a:斜隔板中心线底端与主墩中心线的水平距离(m);
h:主墩位置处t构主梁的梁高(m);
r:取中挂梁、边挂梁恒载在t构主梁上反力的大值(kn);
n:车道数;
η:车道折减系数,可通过规范《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查询;
l:t构主梁的悬臂长(m);
如果mx≥minc,,则可以采用上述加固结构;
确定采用上述加固结构后,按以下步骤进行施工:
步骤1、对t形刚构桥的t构主梁位于主墩位置处进行加固前预处理:
在中隔板顶部钻孔;对倒角a的表面和顶板与斜隔板顶部交汇处的底面分别进行凿毛处理,并在凿毛位置处植筋;
步骤2、将中挂梁及边挂梁吊起,拆除t构主梁与中挂梁及边挂梁间的伸缩缝,对t形刚构桥的主墩位置处t构主梁的弯矩进行部分卸载;
步骤3、在中隔板顶部的每一个钻孔中穿塑料波纹管,将塑料波纹管伸出钻孔的部分置于顶板的下方;绑扎斜隔板、倒角b、倒角c和纵梁的钢筋,绑扎时将塑料波纹管水平置入斜隔板、倒角b、倒角c和纵梁的钢筋中,形成孔道,然后浇筑混凝土;将预应力钢筋穿过塑料波纹管后张拉锚固于倒角b上,形成t构主梁加固结构;
步骤4、下放中挂梁及边挂梁,恢复t构主梁与中挂梁及边挂梁间的伸缩缝,施工结束。
所述步骤2中将中挂梁及边挂梁吊起,可分别采用热气球起吊方式。
本发明通过在t构主梁内设置斜隔板,可减小t构主梁的悬臂长度,进而减小t构主梁的弯矩,其弯矩减小的原理结合图4(a)、图4(b)和图4(c)进行说明:①如图4(a)所示,当t构主梁的悬臂长为l时,悬臂端作用力f在t构主梁产生最大弯矩为f×l,最大弯矩发生在t构主梁的主墩位置处;②如图4(b)所示,当t构主梁增设斜隔板后,悬臂端作用力f在t构主梁产生的最大弯矩为f×l1,最大弯矩发生在t构主梁的斜隔板位置处;③如图4(b)所示,通过增设斜隔板,可将t构主梁的最大弯矩减小量为δm=f×(l-l1)。
根据力学原理,t形刚构桥增加本发明加固结构后t构主梁在主墩位置处弯矩的减少值mx的计算公式即为上述的
mx=r×(a+h)+η×n×[10.5×(l–a–h)2/2+350×(l–a–h)],
计算公式中,r×(a+h)为减小的中挂梁、边挂梁的恒载对t构主梁的弯矩;η×n×10.5×(l–a–h)2/2为减小的汽车荷载均布力对t构主梁的弯矩;η×n×350×(l–a–h)为减小的汽车荷载集中力对t构主梁的弯矩。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在t构主梁内设置斜隔板,可减小t构主梁的悬臂长度,进而减小t构主梁的弯矩。t构主梁的弯矩的减小可有效提高t构主梁的安全性,有效防止t构主梁的梁端下挠大和主墩位置处t构主梁的顶部常常出现因抗弯承载能力不足而产生裂缝等病害。
2.通过斜隔板、顶板形成一个稳定、可靠的三角t形刚构桥加固结构;同时,斜隔板顶部设置倒角,尤其是倒角c采用二次倒角形式,可有效防止斜隔板与顶板交汇处局部产生应力集中;通过设置纵梁及预应力钢筋增强斜隔板间顶板的刚度和压应力储备,可有效防止在斜隔板顶部受到汽车荷载作用时顶板抗拉强度不足。
3.将中挂梁和边挂梁分别起吊,可对中挂梁和边挂梁的恒载在主墩位置处的t构主梁产生的弯矩进行卸载,使构筑的t形刚构桥加固结构能对中挂梁和边挂梁的恒载在主墩位置处t构主梁产生的荷载卸载。
4.采用热气球起吊中挂梁和边挂梁,施工简便,可就地快速将中挂梁和边挂梁吊起至中挂梁和边挂梁的上方,完成对中挂梁和边挂梁的恒载在主墩位置处的t构主梁产生的荷载卸载。t形刚构桥加固结构施工完成后,中挂梁和边挂梁复位简单,直接将中挂梁和边挂梁放下即可。如采用传统的吊机起吊,需安装吊机、竖向起吊中挂梁和边挂梁、横向平移、将中挂梁和边挂梁下放至地面或水面的驳船上等施工操作,实现卸载;待t形刚构桥加固结构施工完成后,需再起吊、横向移动、下放才能将中挂梁和边挂梁复位,施工工序繁琐、施工周期长。
附图说明
图1为t形刚构桥的立面图;
图2为t形刚构桥主墩位置处t形刚构桥加固结构的立面图;
图3为图2的a-a断面图;
图4(a)、图4(b)和图4(c)为t形刚构桥加固结构减小弯矩的原理示意图。
图中:1-t形刚构桥,2-t构主梁,3-主墩,4-中挂梁,5-边挂梁,6-斜隔板,7-中隔板,8-底板,9-倒角a,10-顶板,11-倒角b,12-倒角c,13-纵梁,14-孔道,15-预应力钢筋,16-热气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加以说明。
结合图1,本实施例t形刚构桥1,桥跨组合为(100+160+100)m。t构主梁2的悬臂长l=60m;主墩3位置处t构主梁2的梁高h=10m;中挂梁4、边挂梁5恒载在t构主梁2上反力的大值r=6250kn;车道数n=3,查规范《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3362-2018)得车道折减系数η=0.78。
该t形刚构桥增设有花槽和市政管线附属设施,为避免t构主梁的抗弯能力不足导致t形刚构桥投入使用后发生t构主梁梁端下挠过大和主墩位置处t构主梁顶部产生裂缝,拟采用本发明加固结构进行加固。
通过桥梁专业有限元软件计算,可得到该t形刚构桥增设的花槽及市政管线在主墩位置处t构主梁增加的恒载弯矩minc=98000knm;
如采用本发明t形刚构桥加固结构,t构主梁2在主墩3位置处的弯矩减少值
mx=r×(a+h)+η×n×[10.5×(l–a–h)2/2+350×(l–a–h)]
=6250×(1.0+10.0)+0.78×3×[10.5×(60–1.0–10.0)2/2+350×(60–1.0–10.0)]
=138377knm
满足mx≥minc,确定该t形刚构桥采用本发明加固结构进行加固。
结合图1、图2和图3,该t形刚构桥的加固结构设计为:在t构主梁下部的倒角a9与顶板10之间分别设斜隔板6,斜隔板6中心线底端与主墩3中心线的水平距离a=1.0m;斜隔板6与水平夹角θ=45°,斜隔板6的厚度b为70cm。斜隔板6顶部与顶板10交接处的内侧有倒角c12,外侧有倒角b11,倒角c12采用二次倒角形式。斜隔板6倒角c与中隔板7顶部之间的顶板底面设五个相互间距为为350cm的纵梁13,每个纵梁的高度为80cm。在中隔板7、纵梁13和斜隔板6顶部中开设贯通的孔道14,孔道中穿塑料波纹管(未图示),将预应力钢筋15穿过塑料波纹管、两端分别锚固于倒角b11上。
该t形刚构桥加固结构的施工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步骤1、对t形刚构桥的t构主梁位于主墩位置处进行加固前预处理:
在中隔板顶部对应设计的纵梁钻孔;对倒角a的表面和顶板与斜隔板顶部交接处的底面分别进行凿毛处理,并在凿毛位置处植筋;
步骤2、采用热气球16起吊方式(如图1所示)将中挂梁及边挂梁吊起,拆除t构主梁与中挂梁及边挂梁间的伸缩缝,对t形刚构桥的主墩位置处t构主梁的弯矩进行部分卸载;
步骤3、在中隔板顶部形成的五个钻孔中分别穿入塑料波纹管,使塑料波纹管伸出钻孔的部分置于顶板的下方;绑扎斜隔板、倒角b、倒角c、纵梁钢筋,绑扎时将五根塑料波纹管分别水平置入斜隔板、倒角b、倒角c和纵梁的钢筋中,形成孔道,然后浇筑混凝土;将预应力钢筋穿过孔道后张拉锚固于倒角b上,形成t构主梁加固结构;
步骤4、下放中挂梁及边挂梁,恢复t构主梁与中挂梁4及边挂梁5间的伸缩缝,施工结束。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