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陡倒悬危岩边坡防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质灾害防治领域,特别是一种高陡倒悬危岩边坡防护结构。
背景技术:
在高山峡谷地区,地形陡峭,裂隙发育,岩体风化卸荷强烈,发育有大量的高陡巨型倒悬危岩边坡。倒悬危岩边坡下部脱空,中上部凸出母岩,分布位置较高,形成高达百米的倒悬陡崖,相对高差达到300-400米,且其下方多有桥梁、隧道等重要工程设施,一旦发生崩塌,工程危害极大。
目前,倒悬危岩边坡多采用爆破清方、防护网或者支顶防护等常规施工方式,但其具有局限性。爆破清方,一方面会危及下方的桥梁隧道工程,另一方面有可能因爆破产生的震动加剧危岩体卸荷裂隙的发育,或者产生新的裂隙。主动防护网和被动防护网,仅能防治小型的危岩落石,而高陡巨型倒悬危岩边坡体量较大,发生崩塌后会造成巨大冲击力,防护网难以承担。支顶防护对底部基础要求较高,而高陡巨型倒悬危岩边坡坡脚多为松散堆积岩堆,底部承载力有限,难以为支顶提供稳定基础;此外,高陡巨型倒悬危岩边坡的防护位置较高,需要若干足够长度的支顶块,长细比较大。支顶块由锚杆竖向固定在岩体上,用来支撑上方的凸出母岩,各支顶块间相互独立,且易受锚固岩体稳定性影响,支顶防护本身容易失稳;而且常规支顶措施只能起到防止上部倒悬危岩体崩塌坠落的作用,而无法提高危岩边坡的整体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支顶防护结构在支撑上方凸出母岩时相互独立,易受锚固岩体稳定性影响,本身容易失稳的问题,提供一种高陡倒悬危岩边坡防护结构,防止上部倒悬危岩体崩塌坠落的同时,能够具有足够的稳定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高陡倒悬危岩边坡防护结构,包括由锚杆固定在边坡上的支顶纵梁,支顶纵梁沿边坡分布,支顶纵梁的顶端与倒悬危岩体连接,还包括横梁,横梁和支顶纵梁连接呈网格状。支顶纵梁用于支顶上部倒悬危岩体,防止上部倒悬危岩体崩塌坠落;通过设置横梁将支顶纵梁连接成整体,即使某一个支顶纵梁锚固边坡的锚杆失稳,也能通过相连接的其它结构保持相对固定,提高了支顶纵梁的自身稳定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支顶纵梁和横梁为一体成型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结构刚度大,不易变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支顶纵梁和横梁之间的空挡部分设有喷锚网,用来护坡,防止边坡风化形成局部落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支顶防护的下部设有钢筋混凝土基础,为支顶提供稳定基础,支顶纵梁的底端与钢筋混凝土基础连接,钢筋混凝土基础下方设有多组加强钢筋;加强钢筋的顶部与钢筋混凝土基础连接、底部位于岩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钢筋混凝土基础下方还设有回填混凝土,加强钢筋穿过回填混凝土连接钢筋混凝土基础和岩层。清除支顶底部松散堆积岩堆,回填混凝土,使加强钢筋穿过稳定基础,不易松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加强钢筋的顶端伸入钢筋混凝土基础中的长度大于或者等于0.5m,加强支顶基础与稳定地层的连接,利于结构稳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钢筋混凝土基础包括扩大基础和托梁,支顶纵梁底端与扩大基础连接,扩大基础承接托梁,托梁位于回填混凝土上。扩大基础用于适应支顶防护在复杂施工环境下的支顶高度,托梁为扩大基础提供平整、结实的施工平台。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加强钢筋和/或锚杆为螺纹钢筋结构形式。使对应锚固结构与周围土体或岩体的连接更牢固,不易松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还包括预应力锚索,用来锚固倒悬危岩体,确保高陡巨型倒悬危岩边坡的整体稳定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预应力锚索包括锚头,锚头处设有锚垫板,防止危岩碎块脱落,确保危岩边坡的整体性。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在支顶纵梁之间通过横梁连接,能够提高支顶纵梁的自身稳定性,防止支顶纵梁长细比过大,或边坡岩体松动而导致自身失稳。
2、本实用新型在支顶底部设置扩大基础、托梁和回填混凝土,能够有效提高基底承载力,为高大支顶纵梁提供稳定基础。
3、本实用新型不需要进行大规模爆破施工,能够避免扰动危岩边坡和影响下部桥梁隧道工程的安全。
4、本实用新型中的支顶防护,支顶纵梁和横梁连接呈网格状,空挡部分设有喷锚网,结构简单轻便,节省了工程成本,缩短施工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高陡倒悬危岩边坡防护结构的横断面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正面示意图。
图标:1-支顶纵梁,2-横梁,3-扩大基础,4-托梁,5-回填混凝土,6-加强钢筋,7-锚杆,8-预应力锚索,9-喷锚网,10-倒悬危岩体,11-崖坡稳定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一种高陡倒悬危岩边坡防护结构,如图1-图2,包括由锚杆7固定在边坡上的支顶纵梁1,支顶纵梁1沿边坡走向均匀分布,支顶纵梁1的顶端与倒悬危岩体10紧密连接、竖向设置。还包括横梁2,横梁2和支顶纵梁1连接呈网格状。支顶纵梁1用于支顶上部倒悬危岩体10,防止上部倒悬危岩体10崩塌坠落;通过设置横梁2将支顶纵梁1连接成整体,即使某一个支顶纵梁1锚固边坡的锚杆7失稳,也能通过相连接的其它结构保持相对固定,提高了支顶纵梁1的自身稳定性。
具体地,支顶纵梁1和横梁2为一体成型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组合成支顶墙。其中,横梁2内钢筋穿过支顶纵梁1,横梁2每隔6-10m设置一道;支顶纵梁1外表面根据危岩边坡坡率设置胸坡、内表面与岩体紧密贴合。支顶纵梁1和横梁2之间的空挡部分设有喷锚网9,用来护坡,防止边坡风化形成局部落石。
支顶纵梁1上的锚杆7每间隔2-4m设置一道,锚杆7采用
支顶防护的下部设有钢筋混凝土基础,为支顶提供稳定基础,钢筋混凝土基础包括扩大基础3和托梁4。支顶纵梁1的底端支撑于扩大基础3之上,支顶纵梁1主筋与扩大基础3内的钢筋相连。扩大基础3的下方承接托梁4,托梁4下方设有回填混凝土5。扩大基础3、托梁4和回填混凝土5的共同提高底部破碎岩体的承载力,为支顶纵梁1提供稳定基础。在托梁4下方设有多组加强钢筋6,穿过回填混凝土5,用于确保托梁4及回填混凝土5与岩体的紧密连接;加强钢筋6的顶端伸入托梁4底部的长度不小于0.5m,端头做成弯钩与托梁4连接,底部伸入岩层。加强钢筋6采用32hrb400螺纹钢筋制作。
锚杆7采用螺纹钢筋结构制成。使对应锚固结构与周围土体或岩体的连接更牢固,不易松动。
支顶纵梁1和倒悬危岩体10上还设有预应力锚索8,用于确保高陡巨型倒悬危岩边坡的整体稳定性。每处预应力锚索8间隔3-5m。预应力锚索8包括锚头和锚固段,预应力锚索8穿过崖坡稳定线11,锚头分布于支顶纵梁1顶部和倒悬危岩体10上,锚固段位于稳定岩体内。当锚头位于倒悬危岩体10上时,在锚头处设置锚垫板。
上述相关防护结构在实施时,按以下主要步骤实施:
1、勘察高陡巨型倒悬危岩边坡走向、坡率、体量、岩性、节理裂隙发育情况、基底承载力等,根据勘察结果合理设计支顶纵梁1、横梁2、扩大基础3、托梁4的结构尺寸;
2、清除高陡巨型倒悬危岩边坡坡脚的溶蚀风化碎屑、泥土,并浇筑回填混凝土5;
3、施作托梁4底部的加强钢筋6;
4、施作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托梁4;
5、在托梁4顶部施作支顶扩大基础3;
6、搭设脚手架,施作固定锚杆7和预应力锚索8;
7、立模施工支顶墙至设计标高;
8、张拉预应力锚索8;
9、施作喷锚网9护坡。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