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加热组件。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烹饪装置。
背景技术:
本部分提供的仅仅是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其并不必然是现有技术。
烹饪装置(例如烤箱或蒸烤箱等)一般包括门组件、发热组件以及具有烹饪腔的箱体,门组件枢转设置在箱体上,以打开或关闭烹饪腔。发热组件通电后将热量传递至烹饪腔内,从而实现对位于烹饪腔内的食物进行烹饪。
现有技术中,发热组件包括发热管以及支架,在安装过程中,先将支架设置在发热管上,然后再通过螺钉与支架的配合,从而实现发热管的安装。发热管的固定过程繁琐,使得装配效率低,从而增大了产品的制造成本,另外,发热管的固定强度低,极易导致发热管使用过程中出现松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至少解决如何提高发热管的安装效率和安装强度的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发热组件,用于烹饪装置,所述发热组件包括:
发热管罩,所述发热管罩固接在所述烹饪装置的箱体上;
发热模块,所述发热模块包括发热管、固定板以及至少一个支撑件,所述固定板固接在所述发热管上且靠近所述发热管的端部设置,所述支撑件设置在所述发热管上且远离所述发热管的所述端部设置,所述固定板和所述支撑件分别与所述发热管罩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发热组件,其中,发热模块为预制模块,即在发热管制造时,固定板和支撑件直接固定在发热管上,在发热组件装配时,仅通过将固定板和支撑件分别于发热管罩连接即可,从而简化了发热管的装配步骤,使得安装效率得到有效提升,进而降低了产品的制造成本。另外,通过支撑件和固定板与发热管罩的连接,实现了对发热管的多位置固定,有效提高了发热管的固定强度及稳定性,避免出现发热管使用过程中出现松动的问题。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发热组件,还可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包括:
第一板状部,所述第一板状部上设有第一孔,所述发热管穿过所述第一孔且与所述第一孔过盈配合;
第二板状部,所述第二板状部与所述第一板状部连接,所述第二板状部连接于所述发热管罩。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板状部上设有第二孔,所述发热管罩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孔对应设置的第一连接孔,所述发热管组件还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穿过所述第二孔与所述第一连接孔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为第一螺栓,所述第一连接孔为第一螺纹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板上间隔设有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所述发热管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过孔且与所述第一过孔过盈配合,所述发热管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过孔且与所述第二过孔过盈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热管罩上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过孔对应设置且用于所述发热管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二过孔对应设置且用于所述发热管的另一端穿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热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固定板上的第二连接件,所述发热管罩上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孔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件为第二螺栓,所述第二连接孔为第二螺纹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热管罩为盒状结构,所述固定板连接在所述盒状结构的侧壁上,所述支撑件连接在所述盒状结构的底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烹饪装置,所述烹饪装置包括:
发热组件,所述发热组件为根据如上所述的发热组件;
箱体,所述箱体上设有烹饪腔,所述发热组件设置在所述箱体上且用于加热所述烹饪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装置,其中,发热模块为预制模块,即在发热管制造时,固定板和支撑件直接固定在发热管上,在发热组件装配时,仅通过将固定板和支撑件分别于发热管罩连接即可,从而简化了发热管的装配步骤,使得安装效率得到有效提升,进而降低了产品的制造成本。另外,通过支撑件和固定板与发热管罩的连接,实现了对发热管的多位置固定,有效提高了发热管的固定强度及稳定性,避免出现发热管使用过程中出现松动的问题。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烹饪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述的烹饪装置的发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所示发热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所述发热组件的发热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100为烹饪装置;
10为门组件;
20为箱体;
30为发热组件;
31为发热管罩,311为第一连接孔,312为第二连接孔,313为第一通孔,314为第二通孔,32为发热模块,321为支撑件,3211为第一板状部,3212为第二板状部,322为发热管,323为固定板,33为第一连接件,34为第二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含有”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文中描述的方法步骤、过程、以及操作不解释为必须要求它们以所描述或说明的特定顺序执行,除非明确指出执行顺序。还应当理解,可以使用另外或者替代的步骤。
尽管可以在文中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多个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可以仅用来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与另一区域、层或部段区分开。除非上下文明确地指出,否则诸如“第一”、“第二”之类的术语以及其它数字术语在文中使用时并不暗示顺序或者次序。因此,以下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在不脱离示例实施方式的教导的情况下可以被称作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
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在文中使用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来描述如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相对于另一元件或者特征的关系,这些相对关系术语例如为“内部”、“外部”、“内侧”、“外侧”、“下面”、“下方”、“上面”、“上方”等。这种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意于包括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者操作中装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在图中的装置翻转,那么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方”的元件将随后定向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下方”可以包括在上和在下的方位。装置可以另外定向(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向)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关系描述符相应地进行解释。
如图1至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出了一种发热组件30,用于烹饪装置100,发热组件30包括发热管罩31和发热模块32,发热管罩31设置在烹饪装置100的箱体20上,发热模块32包括发热管322、固定板323以及至少一个支撑件321,固定板323固接在发热管322上且靠近发热管322的端部设置,支撑件321固接在发热管322上且远离发热管322的端部设置,固定板323和支撑件321分别与发热管罩31连接。
具体地,发热模块32为预制模块,即在发热管322制造时,固定板323和支撑件321直接固定在发热管322上,在发热组件30装配时,仅通过将固定板323和支撑件321分别于发热管罩31连接即可,从而简化了发热管322的装配步骤,使得安装效率得到有效提升,进而降低了产品的制造成本。另外,通过支撑件321和固定板323与发热管罩31的连接,实现了对发热管322的多位置固定,有效提高了发热管322的固定强度及稳定性,避免出现发热管322使用过程中出现松动的问题。
需要理解的是,固定板323和支撑件321均固接在发热管322上,避免了发热管322相对固定板323以及相对支撑件321产生位移而导致的松动,从而提升了发热管322固定的强度及稳定性。
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所涉及的发热管322为非直线状发热管322(例如发热管322为w型、c型以及h型等),发热管322的两端(两端是指发热管322的两个接线端)分别通过固定板323与发热管罩31连接,介于发热管322的两端之间的本体通过支撑件321进与发热管罩31连接,其中,当介于发热管322的两端之间的本体结构较为复杂时,设置多个支撑件321,从而提高对发热管322的支撑强度,进而提高了发热管322的稳定性。
进一步理解的是,如图4所示,支撑件321包括第一板状部3211和第二板状部3212,第一板状部3211上设有第一孔,发热管322穿过第一孔且与第一孔过盈配合,第二板状部3212与第一板状部3211连接,第二板状部3212连接于发热管罩31。具体地,发热管322穿过第一孔且与第一孔过盈配合,从而实现了发热管322与支撑件321的连接固定,过盈配合的方式的固定强度高,有效避免了发热管322与支撑件321产生相对位移而导致发热管松动的情况。另外,通过设置第二板状部3212,从而增加了第一板状部3211的尺寸,进而便于支撑件321与发热管罩31的连接固定,进一步提高了发热组件30的安装效率,使得产品的制造成本得到了降低。
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中,第一板状部3211和第二板状部3212之间呈90°夹角设置,第二板状部3212远离发热管322设置,避免了第二板状部3212与发热管罩31连接的过程中,发热管322对安装产生的干涉,进一步提高了安装的便捷性。
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第一板状部3211通过焊接与发热管322连接,焊接的方式结构简单,便于支撑件321与发热管322的连接,从而降低了发热模块32的制造成本。
进一步地,如图2至图4所示,第二板状部3212上设有第二孔,发热管罩31上设有与第二孔对应设置的第一连接孔311,发热管组件还包括第一连接件33,第一连接件33穿过第二孔与第一连接孔311配合。具体地,发热模块32在与发热管罩31进行组装时,将第二孔与第一连接孔311对应设置,将第一连接件33穿过第二孔,第一连接件33再与第一连接孔311配合,从而将发热模块32与发热管罩31连接固定。整个安装过程操作简单便捷,进一步提高了安装的效率。
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件33固定在第二孔内,在安装发热模块32时,直接将第一连接件33与第一连接孔311配合即可,进一步提高了发热组件30的安装效率。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件33为第一螺栓,第一连接孔311为第一螺纹孔。具体地,第一螺栓穿过第二孔,第一螺栓与第一螺纹孔进行螺纹配合,从而实现了发热模块32的安装固定,螺纹连接的强度高,稳定性佳,从而保证了发热模块32安装的稳定性,进而避免了发热管322松动导致加热效果变差的情况发生。
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件33为第一铆钉,在安装发热模块32时,将第一铆钉穿过第二孔,第一铆钉与第一连接孔311铆接配合,以实现发热组件30的装配,铆接配合的方式操作便捷,进一步提升了装配的效率,使得产品的制造成本得到了降低。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固定板323上间隔设有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发热管322的一端穿过第一过孔且与第一过孔过盈配合,发热管322的另一端穿过第二过孔且与第二过孔过盈配合。具体地,发热管322的一端穿过第一过孔,发热管322的另一端穿过第二过孔,发热管322分别于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过盈配合,从而实现发热管322与固定板323的固接,过盈配合的方式的固定强度高,有效避免了发热管322与固定板323产生相对位移而导致发热管松动的情况。
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固定板323通过焊接与发热管322连接,焊接的方式结构简单,便于固定板323与发热管322的连接,从而降低了发热模块32的制造成本。
进一步地,如图2至图4所示,发热管罩31上设有第一通孔313和第二通孔314,第一通孔313与第一过孔对应设置且用于发热管322的一端穿过,第二通孔314与第二过孔对应设置且用于发热管322的另一端穿过。具体地,发热模块32与发热管罩31进行组装时,经固定板323第一过孔穿出的发热管322的一端穿过第一通孔313,经固定板323第二过孔传出的发热管322的另一端穿过第二通孔314,通过设置第一通孔313和第二通孔314,从而实现了发热管322两端的引出,便于发热管322的接线与布局,进而便于发热组件30安装在烹饪装置100的箱体20上。
进一步地,如图2至图4所示,发热组件30还包括设置在固定板323上的第二连接件34,发热管罩31上设有第二连接孔312,第二连接件34与第二连接孔312配合。具体地,固定板323上还设有第三过孔,发热管罩31上设有第二连接孔312,第二连接孔312与第三过孔对应设置,发热模块32在与发热管罩31进行组装时,将第三过孔与第二连接孔312对应设置,将第二连接件34穿过第三过孔,第二连接件34再与第二连接孔312配合,从而将发热模块32与发热管罩31连接固定。整个安装过程操作简单便捷,进一步提高了安装的效率。
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件34固定在第三过孔内,在安装发热模块32时,直接将第二连接件34与第二连接孔312配合即可,进一步提高了发热组件30的安装效率。
进一步地,第二连接件34为第二螺栓,第二连接孔312为第二螺纹孔。具体地,第二螺栓穿过第三过孔,第二螺栓与第二螺纹孔进行螺纹配合,从而实现了发热模块32的安装固定,螺纹连接的强度高,稳定性佳,从而保证了发热模块32安装的稳定性,进而避免了发热管322松动导致加热效果变差的情况发生。
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件34为第二铆钉,在安装发热模块32时,将第二铆钉穿过第三过孔,第二铆钉与第二连接孔312铆接配合,以实现发热组件30的装配,铆接配合的方式操作便捷,进一步提升了装配的效率,使得产品的制造成本得到了降低。
进一步地,如图2至图4所示,发热管罩31为盒状结构,固定板323连接在盒状结构的侧壁上,支撑件321连接在盒状结构的底面上。具体地,发热管322通过固定板323和支撑件321固定在盒状结构的发热管罩31内,并且支撑件321通过第一连接件33与盒状结构的地面连接固定,固定板323通过第二连接件34与盒状结构的侧壁进行连接固定,固定后的发热管322与盒状结构的内壁间隔设置,通过支撑件321和固定板323分别于盒状结构的不同位置进行连接,从而对发热管322实现了多位置以及多维度的限位,进一步避免了发热管322的松动,保证了加热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还提出了一种烹饪装置100,如图1至图4所示,烹饪装置100包括发热组件30和箱体20,发热组件30为根据如上的发热组件30,箱体20上设有烹饪腔,发热组件30设置在箱体20上且用于加热烹饪腔。
具体地,发热模块32为预制模块,即在发热管322制造时,固定板323和支撑件321直接固定在发热管322上,在发热组件30装配时,仅通过将固定板323和支撑件321分别于发热管罩31连接即可,从而简化了发热管322的装配步骤,使得安装效率得到有效提升,进而降低了产品的制造成本。另外,通过支撑件321和固定板323与发热管罩31的连接,实现了对发热管322的多位置固定,有效提高了发热管322的固定强度及稳定性,避免出现发热管322使用过程中出现松动的问题。
需要理解的是,烹饪装置100还包括门组件10,门组件10以枢转的方式设置在箱体20上,通过开合门组件10,从而实现烹饪腔的打开或关闭。
另外,上述烹饪装置为烤箱或蒸烤箱,该烹饪装置的其它的各部分结构请参考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