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音预制板和隔音楼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楼板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隔音预制板和隔音楼板。
背景技术:
建筑的上下楼层之间楼板的隔音效果对用户的居住体验有重要影响,若楼板的隔音效果不好,下层的住户常常能听到楼上走路等各种噪音,对正常生活造成干扰。现有预制板作为楼板的主要构件,预制板是在预制场生产加工成型的混凝土预制件,可以直接运到施工现场进行安装,可以缩短建设时间。目前的预制板的隔音效果较差,本领域技术人员希望有一种隔音效果较好的预制板,减少上下楼层之间噪音的传递。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隔音预制板。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隔音预制板的隔音楼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隔音预制板,包括:
下横板,其上侧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限位条;
上横板,其设于所述下横板的上侧,所述上横板的下侧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二限位条,所述第一限位条的上侧抵接于所述上横板的下侧,所述第二限位条的下侧抵接于所述下横板的上侧,所述上横板和所述下横板之间设有隔音空间,所述隔音空间设于所述第一限位条和所述第二限位条之间;
隔音板,其设于所述隔音空间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隔音预制板,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上横板放于下横板的上侧,上横板抵接于下横板的第一限位条上,上横板的第二限位条抵接于下横板上,使得上横板和下横板之间形成隔音空间,在隔音空间内设置隔音板;上横板、下横板和隔音板组合成预制板,可在下横板上放置隔音板,再盖上上横板拼接在一起;上横板和下横板作为预制板的主要承重构件,通过第一限位条和第二限位条相互支撑,隔音板可提高预制板的隔音效果,实现减少上下楼层之间噪音的传递。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隔音空间的中心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中心线,所述上横板和所述下横板的结构以所述中心线中心对称设置。上横板和所述下横板的结构以所述中心线中心对称设置,上横板和下横板为相同形状的构件,上横板和下横板可通过相同的模具成型,减少加工成型的模具,在组装时不需区分上横板和下横板,方便组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限位条设于所述下横板的右侧,所述第二限位条设于所述上横板的左侧,所述下横板的上侧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三限位条,所述第三限位条的左侧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上横板的下侧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四限位条,所述第四限位条的右侧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条设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内,所述第四限位条抵接于所述第一限位条的左侧,所述第一限位条设于所述第二限位槽内,所述隔音空间设于所述第三限位条与所述第四限位条之间。在拼接上横板和下横板时,第二限位条插入所述第一限位槽内,第一限位条插入所述第二限位槽内,可方便上横板和下横板在左右方向上的定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限位条与所述第三限位条等高设置。第一限位条和第三限位等高,多个上横板或多个下横板在上下叠放时,第一限位条和第三限位条可左右等高地支撑,可使得上横板或下横板叠放稳定,方便储存和搬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下横板的上侧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加强条,所述上横板的下侧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二加强条,所述第一加强条的上侧抵接于所述上横板的下侧,所述第二加强条的下侧抵接于所述下横板的上侧,所述第一加强条和所述第二加强条设于所述第一限位条和所述第二限位条之间,所述隔音空间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一加强条和所述第二加强条形成支撑组件,所述的两个隔音空间分别设于所述支撑组件的左侧和右侧。
为提高上横板和下横板之间的强度,设置了第一加强条和第二加强条在第一限位条和所述第二限位条之间,并使上横板和下横板的中部相互支撑,提高上横板和下横板的中部的结构强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加强条设于所述第二加强条的左侧,所述第一加强条的右侧面与所述第二加强条的左侧面抵接。第一加强条的右侧面与所述第二加强条的左侧面抵接,上横板不能向左运动,另外第二限位条插入所述第一限位槽内,上横板不能向右运动,可使得上横板和下横板左右相互固定,使预制板在搬运时更稳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下横板上设有下连接孔排,所述下连接孔排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的两个下连接孔排分别设于所述下横板的左侧和右侧,所述下连接孔排包括多个沿前后方向排列的第一连接通孔,位于右侧的所述第一连接通孔设于所述第一限位条上,所述第一连接通孔沿上下方向设置,所述第一连接通孔的下侧设有第一连接沉孔;所述上横板上设有上连接孔排,所述上连接孔排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的两个上连接孔排分别设于所述上横板的左侧和右侧,所述上连接孔排包括多个沿前后方向排列的第二连接通孔,位于左侧的所述第二连接通孔设于所述第二限位条上,所述第二连接通孔沿上下方向设置,所述第二连接通孔的上侧设有第二连接沉孔;多个所述第一连接通孔和多个所述第二连接通孔一一正对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沉孔、所述第一连接通孔、所述第二连接沉孔和所述第二连接通孔内灌注有水泥。
把上横板盖在下横板后,往第一连接沉孔、第一连接通孔、第二连接沉孔和第二连接通孔内灌注水泥浆,待水泥浆干涸以后,第一连接沉孔、第一连接通孔、第二连接沉孔和第二连接通孔可把上横板和下横板固定住,而且第一连接沉孔和第二连接沉孔内的水泥使得上横板和下横板更不容易脱离,实现上横板和下横板的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隔音楼板,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隔音预制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隔音楼板,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采用上述的隔音预制板,可提高楼板的隔音效果,减少上下楼层之间噪音的传递。
本实用新型用于建筑预制板。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隔音预制板的正向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隔音预制板的分解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连接沉孔、第一连接通孔、第二连接沉孔和第二连接通孔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中:101-下横板、102-第一限位条、103-第三限位条、104-第一加强条、105-第一连接通孔、106-第一连接沉孔、107-第一限位槽、201-上横板、202-第二限位条、203-第四限位条、204-第二加强条、205-第二连接通孔、206-第二连接沉孔、207-第二限位槽、301-隔音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有、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至图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隔音预制板。
隔音预制板包括下横板101、上横板201和隔音板301。
下横板101的上侧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限位条102。
上横板201设于下横板101的上侧,上横板201的下侧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二限位条202,第一限位条102的上侧抵接于上横板201的下侧,第二限位条202的下侧抵接于下横板101的上侧,上横板201和下横板101之间设有隔音空间,隔音空间设于第一限位条102和第二限位条202之间。上横板201和下横板101可与现有的预制板的材质相同,由混凝土和钢筋组成,通过模具定型和凝固成型。
隔音板301设于隔音空间内。隔音板301可采用现有的隔音材料,比如玻璃棉吸音板、阻尼隔音板301、聚酯纤维隔音板301等。隔音空间的设置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不同种类的预制板。隔音板301的高度可设置得比隔音空间的高度要高,隔音板301在上横板201和下横板101的压力下保持在隔音空间内。
上横板201放于下横板101的上侧,上横板201抵接于下横板101的第一限位条102上,上横板201的第二限位条202抵接于下横板101上,使得上横板201和下横板101之间形成隔音空间,在隔音空间内设置隔音板301;上横板201、下横板101和隔音板301组合成预制板,可在下横板101上放置隔音板301,再盖上上横板201拼接在一起;上横板201和下横板101作为预制板的主要承重构件,通过第一限位条102和第二限位条202相互支撑,隔音板301可提高预制板的隔音效果,实现减少上下楼层之间噪音的传递。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隔音空间的中心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中心线,上横板201和下横板101的结构以中心线中心对称设置。上横板201和下横板101的结构以中心线中心对称设置,上横板201和下横板101为相同形状的构件,上横板201和下横板101可通过相同的模具成型,减少加工成型的模具,在组装时也不需区分上横板201和下横板101,方便组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一限位条102设于下横板101的右侧,第二限位条202设于上横板201的左侧,下横板101的上侧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三限位条103,第三限位条103的左侧设有第一限位槽107,上横板201的下侧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四限位条203,第四限位条203的右侧设有第二限位槽207,第二限位条202设于第一限位槽107内,第四限位条203抵接于第一限位条102的左侧,第一限位条102设于第二限位槽207内,隔音空间设于第三限位条103与第四限位条203之间。在拼接上横板201和下横板101时,第二限位条202插入第一限位槽107内,第一限位条102插入第二限位槽207内,可方便上横板201和下横板101在左右方向上的定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一限位条102与第三限位条103等高设置。第一限位条102和第三限位等高,多个上横板201或多个下横板101在上下叠放时,第一限位条102和第三限位条103可左右等高地支撑,可使得上横板201或下横板101叠放稳定,方便储存和搬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下横板101的上侧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加强条104,上横板201的下侧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二加强条204,第一加强条104的上侧抵接于上横板201的下侧,第二加强条204的下侧抵接于下横板101的上侧,第一加强条104和第二加强条204设于第一限位条102和第二限位条202之间,隔音空间的数量为两个,第一加强条104和第二加强条204形成支撑组件,的两个隔音空间分别设于支撑组件的左侧和右侧。
为提高上横板201和下横板101之间的强度,设置了第一加强条104和第二加强条204在第一限位条102和第二限位条202之间,并使上横板201和下横板101的中部相互支撑,提高上横板201和下横板101的中部的结构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加强条104设于第二加强条204的左侧,第一加强条104的右侧面与第二加强条204的左侧面抵接。第一加强条104的右侧面与第二加强条204的左侧面抵接,上横板201不能向左运动,另外第二限位条202插入第一限位槽107内,上横板201不能向右运动,可使得上横板201和下横板101左右相互固定,使预制板在搬运时更稳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下横板101上设有下连接孔排,下连接孔排的数量为两个,的两个下连接孔排分别设于下横板101的左侧和右侧,下连接孔排包括多个沿前后方向排列的第一连接通孔105,位于右侧的第一连接通孔105设于第一限位条102上,第一连接通孔105沿上下方向设置,第一连接通孔105的下侧设有第一连接沉孔106;上横板201上设有上连接孔排,上连接孔排的数量为两个,的两个上连接孔排分别设于上横板201的左侧和右侧,上连接孔排包括多个沿前后方向排列的第二连接通孔205,位于左侧的第二连接通孔205设于第二限位条202上,第二连接通孔205沿上下方向设置,第二连接通孔205的上侧设有第二连接沉孔206;多个第一连接通孔105和多个第二连接通孔205一一正对设置,第一连接沉孔106、第一连接通孔105、第二连接沉孔206和第二连接通孔205内灌注有水泥。
把上横板201盖在下横板101后,往第一连接沉孔106、第一连接通孔105、第二连接沉孔206和第二连接通孔205内灌注水泥浆,待水泥浆干涸以后,第一连接沉孔106、第一连接通孔105、第二连接沉孔206和第二连接通孔205可把上横板201和下横板101固定住,而且第一连接沉孔106和第二连接沉孔206内的水泥使得上横板201和下横板101更不容易脱离,实现上横板201和下横板101的固定,用水泥连接也较为方便。两个下连接孔排分别设于下横板101的左侧和右侧,的两个上连接孔排分别设于上横板201的左侧和右侧,多个连接点可使上横板201和下横板101连接更稳固。位于右侧的第一连接通孔105设于第一限位条102上,位于左侧的第二连接通孔205设于第二限位条202上,设置在上横板201与下横板101抵接的位置。注入水泥浆时,可在下横板101的下侧铺设挡片,挡片覆盖第一连接沉孔106,然后从第二连接沉孔206往下注入水泥浆,注满第一连接沉孔106、第一连接通孔105、第二连接沉孔206和第二连接通孔205,挡片使水泥浆不流出第二连接沉孔206。上横板201和下横板101除了可用水泥连接外,也可采用螺丝连接一起。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隔音楼板,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隔音预制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隔音楼板,通过采用上述的隔音预制板,可提高楼板的隔音效果,减少上下楼层之间噪音的传递。本隔音预制板与现有的预制板的安装方式相同。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