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起点商标网!
24小时服务QQ:2880605093

用于借助于弹性带来压实连续的纺织基材的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1-01-13 14:01:14|232|起点商标网
用于借助于弹性带来压实连续的纺织基材的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用于借助于弹性带来压实连续的纺织基材(substrate,坯布)的设备。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织物或纺织基材的压实过程是纺织整理加工领域中的主要过程之一,并且目的是在进行制造步骤之前给予织物稳定性。

通常,织物的稳定性和压实度是通过利用整合技术的、使用在毡或橡胶带的曲率变化的机器来赋予的,待被赋予压实度的织物被放置在该毡或橡胶带上。然后,支撑件(毡或橡胶带)的曲率变化向织物赋予纵向回缩,该织物然后被压靠于热滚筒,这使压实效果稳定,从而确保织物一旦离开机器后的尺寸稳定性。

所有织物(无论是正交织物还是针织织物)在生产后需要进行使其适合于被裁剪以用于缝纫的稳定和压实过程。因此,压实机广泛用于整理加工过程中。可获得的压实度值取决于生产的织物的初始稳定性程度。织物的初始稳定性程度又取决于制成其的材料的类型。

通常,必须使同一织物经过压实机若干次以便获得期望的压实效果。如果织物最初就具有高度的不稳定性,则尤其如此。所有这些会延长处理时间并影响生产成本。

因此,在该领域中非常需要减少织物压实过程的时间,尤其是在织物以高度的初始不稳定性表征(例如由粘胶纤维制成)的情况下。

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提出了不同的替代性技术方案,其旨在使压实系统更高效。但是,这些方案已经被证明为并不完全令人满意。

更详细地,织物的压实(或缩紧)处理实质上借助于所谓的“压缩”技术来执行,该技术基于使用基本上可变形的带,待被压实的织物被紧密地耦接到该带。带在纵向前进方向上的变形——借助于适合于此目的的机械装置——基本上由相继的第一伸展步骤和第二收缩步骤构成。与带的可变形表面一体地接合的织物特别是在收缩步骤期间沿前进方向经受“压缩”,即其结构的压实且最终为纵向缩紧。

带的可变形性可以由制成其的材料的类型和特征确定,并且还由通过适于使带变形的机械装置施加在其上的机械应力的类型来确定。因此,通过按压而引起带的变形是已知的,这引起带的伸展(伸长),随后是收缩(缩短)至初始松弛状态;或者是通过带的周缘速度的变化而引起的变形,其是通过使带在具有不同曲率半径的辊或滚筒上以交替为凹状和凸状的路径进行滑动——其交替地引起周缘速度的增大(延长)和减小(缩短)——而获得的;或者,最后,通过对带的纵向牵引(伸长)而引起的变形,随后是释放牵引(缩短)至初始松弛状态。

gb专利563638描述了用于压实织物的设备,其旨在通过使用由辊支撑和引导的环形弹性带来改进现有技术,上述辊中的一个辊以可变速度旋转并且比在该辊之前的辊快。以此方式,带的包括在所述两个辊之间的部分置于伸长状态,而在随后的部段中,随着张紧被松开,带经受与先前的伸长相等的纵向收缩。

在带的伸长部分处耦接到该带的织物在随后的松弛部分中跟随该带,部分地围绕旋转的且被加热的滚筒卷绕,还经受对应的纵向收缩或缩紧。

然而,该技术并非没有缺点,第一个缺点涉及的是弹性带在引导辊之间以完全且自然地松弛的状态进行旋转的事实。因此,在其中施加引起带伸长的纵向牵引的部段之后的张紧释放部段中,带完全返回至其自然松弛状态,而不会在缩紧步骤期间保持允许其输送以及有效地引导织物的任何最小残留张紧,并且甚至不会在该带的引导辊周围对该带自身的路径提供任何控制。

另外的不利方面与以下事实有关:经受纵向牵引——因此在长度上可延伸的——弹性带还横向地变形,导致随之发生的和不可控制的宽度减小。当张应力停止时,带的两个维度都趋于恢复原始大小,也就是说,该带再次变宽,并且由于如所提到的那样带没有保持任何最小残留张紧,因此该带的表面趋于松散地传播(flow,流动)并且不绷紧,从而将这种不规则性传递到与其耦接的织物。

欧洲专利申请ep1657340a1中提出的技术方案克服了上述缺点。

更详细地,该方案提供了待被施加到弹性带的预张紧牵引,使得该弹性带在牵引的释放步骤结束时保持最小的残留张紧,这使该弹性带伸长。

更详细地,ep1657340a1中描述的织物压实设备包括经加热的旋转滚筒,弹性带被部分地卷绕在该滚筒周围。通过多个机动化辊和空转支承辊使弹性带根据预定义的闭合路径移动。

辊设备被构造成使得:通过对辊中之一的相对位置进行操作,可以在将带组装在辊上期间将带自身相对于其松弛状态进行预张紧。在该设备的操作期间,相对于该基本的预张紧状态,弹性带在与滚筒进行接触之前通过伸长被进一步绷紧。当带在围绕滚筒的卷绕部段中与织物进行接触时,带自由地在纵向上收缩,从而以相对于滚筒进行相对移动的方式拖动织物。这样,织物通过弹性带的纵向收缩移动被拉动,并且因此在纵向上被压实。

以上描述的压实设备允许依靠带预张紧来改进压实过程,但是所获得的结果并不完全地令人满意。本专利申请的拥有人已经能够注意到:特别地,纺织基材的压实受由带与加热的滚筒之间的直接接触在带上以非均匀的方式引起的张紧的干扰。

更详细地,在压实设备中,因为带的弹性可变形特性遇到了热滚筒的钢表面的刚性,所以热滚筒与弹性带之间的(直接或间接的)接触区域是高度不稳定的区域。

如已经提到的,在压实设备的该区域中,弹性带将其压实作用施加在纺织基材上,传递为基材自身的收缩,然后返回移动到最初(预张紧)长度。

在设备的该区域中,弹性带在热滚筒的表面上滑动,这是因为带和热滚筒——尽管在同一方向上移动——从来不具有相同的速度。

实际上,应该注意的是,弹性带由于张紧的释放引起的缩短效应产生了明显的负速度,导致带相对于热滚筒的减速效应。

该效应加剧了由通过带与筒之间的直接接触生成的摩擦引起的带减速。

更详细地,加热的滚筒和弹性带被设置大小,使得它们的高度大于通常经受压实的纺织基材的高度。因此,在使用期间不可避免的是,弹性带与加热的滚筒在两个条状部处直接接触,上述两个条状部关于插入在弹性带与滚筒之间的滑动的纺织基材横向地定位。

在这两个侧条状部处,由于弹性带的材料与筒的金属之间的高摩擦系数,发生与带的松弛对抗的滑动和摩擦,从而局部地升高温度。在侧条状部上的这种局部制动效应还趋向于使带与中心条状部不同地变形,在中心条状部处,反之由于存在正在处理的纺织基材,弹性带没有与加热的滚筒的侧表面直接接触。实际上,在中心条状部中,弹性带通过低的摩擦系数直接在滚筒上滑动。

这种局部的变形在整个带上产生张紧,并且干扰带的缩紧。这不利地影响了正在处理的纺织基材的压实,因此损失了效率。

此外,带的非均匀滑动生成了沿着带自身的高度延伸的波动。这些波动除了使带机械地张紧、减少其运行寿命之外,还被传递到正在处理的纺织基材,在纺织基材中引起不期望的皱褶和张紧。

最终,随时时间流逝,由滑动和摩擦引起的热应力使弹性带过早磨损,最终减少弹性带的运行寿命。

因此,本专利申请的拥有人发现以上描述的现象负面地影响压实过程的效率。

因此,本发明旨在解决与这些现象有关的问题,满足本领域中的普遍需求,即,使纺织基材的压实更有效,还可以增加弹性带的运行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提供用于借助于弹性带来压实纺织基材的设备,全部地或部分地消除上面陈述的现有技术的缺点,该设备允许使纺织基材的压实过程更有效并且使弹性带的运行寿命增加。

本发明另外的目的是提供用于借助于弹性带来压实织物的设备,该设备允许减小在收缩步骤期间施加在与可加热的滚筒接触的弹性带上的应力。

本发明另外的目的是提供用于借助于弹性带来压实织物的设备,该设备制造简单且成本效益合算。

本发明另外的目的是提供用于借助于弹性带来压实织物的设备,该设备可以以在操作上简单的方式进行管理。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根据上述目的技术特征可以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内容中清楚地看到,并且其优点在下面参照附图的详细描述中将变得更容易理解,附图例示了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仅仅示例性和非限制性的实施方式,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用于借助于弹性带来压实纺织基材的设备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2示出了图1的图中与纺织基材的压实区域有关的细节的放大视图,其中弹性带部分地包绕加热的滚筒;

图3示出了压实设备的在图2中例示的部分的立体俯视图;

图4示出了压实设备的在图2中例示的根据其中所示的箭头iv的部分的正交侧视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可替代的实施方式的用于通过弹性带来压实纺织基材的设备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6示出了图5的图中与纺织基材的压实区域有关的细节的放大视图,其中弹性带局部地缠绕加热的滚筒;

图7示出了图6中例示的压实设备的一部分的立体俯视图;

图8示出了压实设备的在图6中例示的根据其中所示的箭头viii的部分的正交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附图,附图标记1总体上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借助于弹性带来压实连续的纺织基材的设备。

有利的是,纺织基材t可以是任何类型;特别地,它可以是正交(梭织)织物或针织织物。纺织基材可以由用于梭织和针织织物的任何类型的纤维形成。

如在图1和图4中示意性地例示的,压实设备1包括:

-可加热的旋转滚筒10;

-环形带20,其能在伸长方面弹性地变形,并且能沿闭合路径移动以支撑和输送与所述可加热的旋转滚筒10的侧表面部分10a接触的纺织基材t;

-辊系统31、32、33、34、35,带20以伸长预张紧状态被卷绕在该辊系统上。

这种辊系统又包括多个空转支承辊33、34、35和多个机动化辊31、32。

机动化辊31、32可操作以使带20沿着前述闭合路径滑动,在所述路径的第一部段t1处相对于预张紧状态在带上施加附加的伸长张紧状态,该第一部段关于带的前进方向x在这样的路径的第二部段t2的上游延伸,在第二部段中,所述带20保持与旋转滚筒接触。

压实设备1还包括用于沿着这样的闭合路径的第二部段t2在带20和可加热滚筒10之间引导纺织基材t的装置40。

在操作上,沿闭合路径的上述第二部段t2,在纺织基材t上进行压实作用。在这样的第二部段t2处,弹性带弹性地收缩,从在上游的第一部段t1中施加在该带上的附加的伸长张紧状态转变到接近预张紧的状态。在第二部段t2中的纺织基材t由于摩擦力而与带20一体地移动,经受带自身的收缩并且进而在纵向上收缩以压实自身。

如在附图中例示的,压实设备1包括用于减小带20与可加热的旋转滚筒10之间的摩擦系数的系统。

这种摩擦减小系统又包括一个或多个插入带条61、62或63,插入带条被引导成围绕滚筒10部分地卷绕并且与滚筒的侧表面10a直接接触,以将其自身/它们自身沿着带的闭合路径的前述第二部段t2插入到带20与滚筒10的侧表面10a之间。

这种一个或多个插入带条61、62或63在带与滚筒之间的插入发生在滚筒10的侧表面10a的至少两个轴向端条状部11、12处,两个轴向端条状部相对于滚筒自身的旋转轴线y处于轴向相反的位置。

所述一个或多个插入带条61、62或63由下述材料制成:该材料适合于与滚筒10的侧表面生成比与带20生成的摩擦系数小的摩擦系数。

在操作上,摩擦系数减小系统因此至少在滚筒10的侧表面10a的两个轴向端部带条处插入,两个轴向端部带条在使用时通常未被正在处理的纺织基材t覆盖。

换言之,摩擦系数减小系统被配置成避免弹性带20与滚筒10的侧表面10a之间的直接接触。

在操作上,本发明利用了与下述不同材料之间的摩擦有关的物理现象:弹性带材料;插入带条材料;可加热的滚筒的金属。

在弹性带与纺织材料之间生成一摩擦力,该摩擦力大于纺织材料与可加热的滚筒的金属表面之间生成的摩擦力。

优选地,插入带条由与滚筒的金属表面生成尽可能最小的摩擦力的材料制成。

这遵循了前述的一个或多个插入带条趋于与弹性带一体地移动并且跟随弹性带的收缩移动,同时所述一个或多个带条趋于在滚筒的金属表面上自由地滑动。因此,插入带条充当了一种固态润滑剂。

以此方式,在滚筒的前述轴向端条状部处,由于带与滚筒之间插入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带条,基本上再现了与由插入在带与滚筒之间的正在处理的纺织基材t占用的中心条状部中所使用的运行条件类似的运行条件。

这在带与滚筒之间产生了均匀的摩擦减小系统,在下述方面具有有益的效果:

-减小了在弹性带上生成的热;

-减小了弹性带上由局部张紧生成的机械应力,该局部张紧是由于带自身的不同部分在滚筒上的不同的滑动速度造成的;

-减少了弹性带的收缩/缩紧移动的干扰现象。

因此,得益于本发明,我们:

-增加了弹性带的运行寿命;以及

-提高了压实过程的效率。

优于现有技术方案的另一优点在于下述事实:可加热的滚筒10不再需要特别的且昂贵的表面处理来减小与带20的摩擦系数,而是常规的表面处理就足以获得与插入带条的材料相容的用以获得减小的摩擦系数的粗糙度。这可以利用低成本表面涂层来实现,该低成本表面涂层例如通过氮化处理、铬镀覆、深度/强力铬镀覆来获得。

优选地,滚筒10的侧表面10a具有在10微米至40微米之间的粗糙度ra。

换言之,与现有技术方案不同的是,滚筒10的侧表面10a的粗糙度不再是基本参数,这是因为不再提供带10与滚筒20之间的直接接触。

有利地,由于所述一个或多个插入带条在滚筒的侧表面上无摩擦地滑动、与弹性带保持一体的事实,它们基本上不再经受显著的滑动现象,也不经受显著的过热现象。这些带条的运行寿命因此是高的。这引起了减少的运行维护需求。

优选地,所述一个或多个插入带条61、62或63由织物或无纺织物制成。

以此方式,插入带条具有的机械特性与被压实设备1处理的纺织基材t的机械特性相当。

特别地,由于本质的可变形性质,织物或无纺织物的选择使得插入带条更加能够跟随带20的收缩移动。因此,减少了插入带条可能干扰带20的移动的风险。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所述一个或多个插入带条可以由天然纺织纤维的织物制成,该天然纺织纤维优选地选自由棉花、羊毛、纤维素构成的组。

根据可替代的实施方式,所述一个或多个插入带条由合成纤维的织物或无纺织物制成,该合成纤维优选地选择由聚酯和尼龙构成的组。

所述一个或多个插入带条可以由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的混合织物制成。

根据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前述的织物或无纺织物包括弹性纤维。优选地,前述的一个或多个插入带条由通过聚酯弹性纤维和/或尼龙弹性纤维的混合物限定的织物制成。

优选地,所述织物或所述无纺织物具有不少于50g/m2的基础重量。实际上,已经发现,这与使用具有小于50g/m2的重量的织物或无纺织物相比在增加压实效率方面具有改进的效果。

根据未在附图中示出的实施方式,压实设备1包括用于利用水溶液优选地仅利用水润湿所述一个或多个插入带条61、62或63的装置。

优选地,在这种带条由织造织物或无纺织物制成的情况下,提供对插入带条的润湿。已经发现,对带条的润湿促进了它们在滚筒的表面上的滑动并且在待处理的纺织基材t的压实过程上具有有益效果。

根据图5至图8中例示的优选实施方式,前述摩擦系数减小系统包括两个不同的插入带条61、62。

如特别地在图7和图8中看到的,这两个不同的带条61和62被引导成围绕滚筒10部分地进行卷绕并且与滚筒的侧表面直接接触,以将其自身沿着带的闭合路径的前述第二部段t2插入到带20与滚筒10的侧表面之间。

更详细地,第一插入带条61被引导处于滚筒10的侧表面10a的第一轴向端条状部11处,并且第二插入62被引导处于滚筒10的侧表面10a的第二轴向端条状部12处。

这两个插入带条61、62使得滚筒10的侧表面10a的中心条状部13未被覆盖,以在使用中允许待处理的纺织基材t以与滚筒10直接接触的方式滑动。

优选地,所述两个插入带条61、62中的两个或至少一个带条围绕滚筒10的轴向卷绕位置是可调整的,以便改变未被覆盖的中心条状部13在轴向方向的宽度(高度)。

轴向位置的这种调整根据待处理的纺织基材t的高度h来进行。

优选地,因为压实设备1可能不得不处理具有不同高度h的纺织基材t,所以在设计步骤期间,根据纺织基材可能具有的最小高度hmin、以最大的假设值依据高度h1和h2来设置插入带条的尺寸。

更详细地,两个带条61和62应该具有用于覆盖两个端条状部11和12的总体高度h1+h2,以为设备1处理具有最小高度hmin的纺织基材做准备。换言之,如果带10的轴向延伸等于hn(其可能等于或小于滚筒的轴向延伸hc),则(h1+h2+hmin)应该等于或大于hn。

换言之,两个带条61和62的高度h1和h2的大小应该被设置成使得未被纺织基材t覆盖的两个端条状部11和12可以始终被两个插入带条61和62覆盖。

在操作上,被允许的是插入带条61和62可以相对于带20或相对于滚筒10轴向地突出。

根据图1至图4中例示的可替代的实施方式,前述的摩擦系数减小系统可以包括单个插入带条63,该单个插入带条被引导成围绕滚筒10局部地卷绕并且与滚筒的侧表面10a直接接触,以用于将其自身沿着带20的闭合路径的所述第二部段t2插入到带与滚筒10的侧表面之间。

如特别地在图3和图4中可以看到的,所述单个插入带条63具有至少与所述带20的轴向延伸hn相等的轴向延伸h3。

因此,在使用中,所述单个插入带条63还插入在待处理的纺织基材t与滚筒10的侧表面10a之间。

在这种情况下,待处理的纺织基材t不会与滚筒10接触,而会与插入带条63接触。

由于在纺织基材t与插入带条63(特别是在该插入带条由织造织物或无纺织物制成的情况下)之间形成的摩擦,插入带条63将趋于一体地跟随纺织基材t,并且相对于滚筒10的表面自由地滑动。因此,在纺织基材t与插入带条63之间将不存在滑动。纺织基材t因此将不会受插入带条的干扰,并且因此可以跟随带20的收缩移动,以有利于压实过程的正确执行。

与两个不同的插入带条61和62相比,使用单个带条63避免了调整围绕滚筒10的卷绕位置的需求。

然而,具有位置可调整的两个不同带条61和62的实施方式是优选的,这是因为以这种方式,带条20在其围绕卷筒10的卷绕中基本上不会遇到厚度不连续。另一方面,在单个带条63的情况下,在纺织基材t的侧边缘处,带条20会遇到厚度减小,这可能会对其造成干扰。

有利地,如在所附附图中例示的,所述一个或多个插入带条61、62或63中的每一个形成了围绕滚筒10和引导系统卷绕的环形带,该引导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支承辊71、72。

优选地,两个不同的插入带条61、62两者由同一引导系统引导。

有利地,以上描述的摩擦减小系统可应用于具有弹性带的、提供带自身的预张紧的任何压实设备中。

优选地,如在所附附图中例示的,根据本发明的摩擦减小系统应用于如下所述的压实设备。

在其上在伸长方面以预张紧状态卷绕有带20的上述辊系统包括:

-机动化驱动辊31;

-机动化制动辊32;

-第一空转支承辊33,其被布置在机动化驱动辊31和机动化制动辊32之间;和

-第二空转支承辊34。

参考带20沿闭合路径的前进方向x,机动化驱动辊31是被置于可加热滚筒10紧上游的辊,而第二空转支承辊34是被置于可加热滚筒10紧下游的辊。

前述闭合路径的第一部段t1(在该处,带20在使用中弹性地伸长,接收相对于预张紧状态的附加的伸长张紧状态)在机动化制动辊32和机动化驱动辊31之间延伸,以围绕第一空转支承辊33部分地进行卷绕的方式经过第一空转支承辊。

路径的第二部段t2(在该处,带20自身在使用中收缩,失去附加的伸长张紧状态以返回到预张紧状态)在机动化驱动辊31和第二空转支承辊34之间延伸。

以上闭合路径通过路径的在第二空转支承辊34和机动化制动辊32之间延伸的第三部段t3变完整。在使用中,沿着路径的这样的第三部段t3,带20处于相对于路径的第一部段t1松弛的张紧状态,基本上对应于预张紧状态。

“闭合路径”对应于当以预张紧被安装在辊系统上时带20的总延伸。闭合路径不受带的局部收缩和局部伸长的影响。

由于辊系统的该特定配置,在闭合路径中设置与和滚筒接触的收缩路径部段不同的路径部段,在该被设置的路径部段中,带自由地逐渐返回到预张紧状态而不经受附加伸长状态。

另一方面,在提供带的预张紧、但具有不同的辊系统配置的现有技术方案中,关于带的张紧状态,带的闭合路径被划分成仅两个部段:

-第一“伸长”部段,其从被布置在可加热滚筒紧下游的制动辊延伸到被布置在可加热滚筒上游的驱动辊;以及

-第二“收缩”部段,其从驱动辊延伸到制动辊,部分地卷绕可加热滚筒。

因此,根据现有技术,带以伸长或收缩的方式被连续地施加应力,而实际上不能保持处于预张紧状态,即不能保持处于可以被认为是休息状态的最小伸长状态。实际上,在制动辊的紧下游的带已经开始经受由驱动辊施加的伸长作用。

相反,由于辊系统的前述配置,前述第三部段t3已经被引入到闭合路径中,在该第三部段中,该带在第二部段t2中已经收缩之后自由地保持处于预张紧状态。换言之,与第一伸长部段t1和第二收缩部段t2相反,第三部段t3可以被认为是带的休息部段。

这具有许多优点:

-施加在带上的张紧伸长作用集中在路径的较短部段上(等于闭合路径和第二部段t2的伸展范围);这样,通过作用于机动化驱动辊和制动辊的速度,可以更精确地控制施加在带上的伸长,进而较好地控制纺织基材的压实作用;

-带受到的机械应力较小,这是因为该带在已经收缩之后可以自由地到达休息状态并且在某些部段上保持如此;带上的应力减少允许延长带本身的使用寿命。

通过采用根据本发明的摩擦减小系统增强了这些优点。

优选地,机动化驱动辊31和制动辊32、空转支承辊33、34、35以及可加热滚筒10由金属制成,优选地由钢制成。

根据本发明特别地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在附图中例示的,机动化制动辊32和机动化驱动辊31两者都设置有橡胶涂层36,该橡胶涂层覆盖旨在与带20接触的相应柱状侧表面。

由于机动化辊的橡胶涂层36,相对于带在滚筒的——通常是光滑金属的——裸表面上接触的情况,机动化滚筒与带之间的摩擦系数增大。

在操作上,摩擦系数的增大使带和辊之间滑动的风险减小。这有助于改进对带的伸长作用的控制,并因此有助于提高纺织基材的压实过程的效率。

优选地,与两个机动化辊31和32不同,第一空转支承辊33和第二空转支承辊34两者都未涂覆橡胶。换言之,第一空转支承辊33和第二空转支承辊34两者都设置有优选地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柱状侧表面,该柱状侧表面旨在与带20直接接触而无需插入将这样的柱状侧表面覆盖的橡胶涂层。

在操作上,由于空转支承辊33和34未涂覆橡胶,并且弹性带20直接与上述空转支承辊的金属侧表面接触,所以带和空转辊之间的摩擦减小。这样,由于摩擦的减小,带在其弹性伸长和随后的收缩中遇到较少的阻碍。

在操作上,通过对机动化驱动辊31和机动化制动辊32的速度起作用,以便在两个辊的(意在接触带的)侧表面的切向速度之间产生差异,附加的伸长张紧状态被施加在带20上。随着这些速度的差异增大,伸长张紧状态(例如,通过相对于预张紧状态的伸长百分比而是可测量的)增大。

有利地,设备1可以包括优选地为电子的控制单元50,该控制单元被配置成控制机动化驱动辊31和机动化制动辊32的旋转,使得所述两个机动化辊31、32沿相同方向旋转,并且使得根据预定义的比率vf/vt,机动化驱动辊31的切向速度vt高于机动化制动辊32的切向速度vf。

有利地,在机动化制动辊32的切向速度与机动化驱动辊31的切向速度之间的这种预定义比率vf/vt根据待在路径的第一部段t1处施加到带上的附加纵向伸长的程度是可调整的。

优选地,所述预定义比率vf/vt在0.5至0.9之间,并且优选地等于0.7。

优选地,可加热旋转滚筒10是机动化的。“可加热滚筒”特别地意指设置有加热装置的或与加热装置相关联的滚筒。加热装置可以是适合于该目的——即加热旋转滚筒的表面——的任何类型。

有利地,控制单元50被配置成控制可加热滚筒的旋转,使得该可加热滚筒的(关于侧表面10a的)切向速度尽可能接近于并且优选地等于机动化驱动辊31的切向速度。

可以验证在这些条件下,就纺织基材的压实而言获得了最佳效果。换言之,在这些条件下,提高了压实过程的效率。

优选地,机动化驱动辊31、机动化制动辊32和第一空转支承辊33关于彼此被定位成使得:闭合路径的上述第一部段t具有的长度延伸不超过整个闭合路径的35%并且优选地不低于整个闭合路径的10%。

有利地,如在图1中示意性示出的,机动化驱动辊31、机动化制动辊32和第一空转支承辊33关于彼此被定位成使得采用紧凑的构造。紧凑的构造意指下述构造:在该构造中,当与辊系统的其他辊34和35相比时,所述三个辊31、32和33彼此接近。

“紧凑构造”本质上旨在尽可能减小路径的第一部段t1的延伸,而有利于路径的第三部段t3。

特别地,所述三个辊31、32和33可以被布置成形成具有对准的旋转中心的三联体辊。该选择从构造的观点来看是优选的,因为它允许减小整体尺寸并简化了辊自身的支撑结构。然而,可以提供辊彼此不对准的三联体辊的构造。

优选地,机动化驱动辊31、机动化制动辊32和第一空转支承辊33关于彼此被定位成使得:所述带20围绕机动化驱动辊31和机动化制动辊32的卷绕角度不低于90°。

特别地,如在图1中示意性地示出的,带被安装在三联体辊上以便遵循三个辊之间的s形路径。特别地,两个机动化辊31和32在带的内表面上接触该带,而第一空转支承辊33在带的外表面上接触该带。插入在两个机动化辊31和32之间的第一空转支承辊33可以因此推动带抵靠两个机动化辊,以有利于带的卷绕。支承辊的“推动”作用以及因此在卷绕方面的效果可以通过对辊的标称直径和/或对旋转中心的相对位置进行操作而被校准。

在操作上,带在驱动辊31和制动辊32上的卷绕角度越大,在机动化辊和带之间生成的摩擦越大,并且因此辊在带上的拖动作用越有效,这减少了辊和带之间的滑动现象。

这有助于改进对带的伸长作用的控制,并因此有助于提高纺织基材的压实过程的效率。

如以上已经描述的,参考带20沿闭合路径的前进方向x,机动化驱动辊31是被置于可加热滚筒10紧上游的辊,而第二空转支承辊34是被置于可加热滚筒10紧下游的辊。

优选地,机动化驱动辊31和第二空转支承辊34相对于滚筒10被定位成使得:

-在机动化驱动辊31的侧表面31a与滚筒10的侧表面10a之间的距离d1等于或小于带20的厚度s;并且

-在滚筒10的侧表面10a与第二空转支承辊34的侧表面34a之间的距离d2等于或大于带20的厚度s。

优选地,前述距离d1按在约0%至约50%之间的值小于带20的厚度s;前述距离d2按约0%至约100%之间的值大于带20的厚度s。

有利地,前述第二空转支承辊34相对于其他辊31、32、33是可移动的以改变它们的相对位置并允许:

-带在所述辊系统上的组装和拆卸;

-带维护操作;和

-带20的预张紧。

根据图1示出的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二空转支承辊34相对于其他辊31、32、33能沿与滚筒10的旋转轴线同心的周向弧在带围绕滚筒的最大卷绕位置与围绕滚筒的最小卷绕位置之间移动。

为此目的,第二空转支承辊34在其两个轴向端部处可滑动地接合到根据所述周向弧而被成形的引导件(在附图中未示出)。

有利地,第二空转支承辊34既能锁定在前述周向弧的前述两个极限位置,又能锁定在一个或多个中间位置,以便调整闭合路径的所述第二部段t2的延伸,并由此调整带围绕滚筒10卷绕的程度。以此方式,可以根据由纤维类型和待获得的结果确定的要求来校准在纺织基材上的压实效果。以此方式,由于卷绕角度的减小,也可以精确地改进和降低带在热滚筒上的摩擦效果。这对压实过程的结果有益处。

第二空转支承辊34沿着前述被成形的引导件的锁定可以借助于支架来实施,该支架还包括适合于使该辊的销旋转的轴承,并且该支架可以例如借助于旋拧件被固定到设备的支撑结构。特别地,辊的固定在适合预先被穿孔的肩部处、沿所述引导件在对应于待被提供的调整位置的预定义角度位置发生。

优选地,如在图1中示出的,周向弧具有90°的延伸。根据操作需要,可以提供具有较小宽度的周向弧。

第二空转支承辊34相对于滚筒10的位置调整更改带的张紧状态。

优选地,如在图1中例示的,设备1包括第三空转支承辊35,该第三空转支承辊在路径的第三部段t3处与带接合,并且相对于其他辊31、32、33是可移动的以补偿第二空转支承辊34的位置变化。

类似于为第二空转支承辊34设置的那些,第三空转支承辊35在其两个轴向端部也可滑动地接合到适合地被成形的引导件(在附图中未示出)。第三空转辊35也可以被固定和停止在最大和最小两个补偿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固定可以借助于支架来进行,该支架包括滚柱轴承并且通过旋拧件将被固定在设备的适合在预定义位置处被穿孔的肩部处。

优选地,像第一和第二空转支承辊33和34一样,第三空转支承辊35也未涂覆橡胶。换言之,第三空转支承辊35也设置有优选地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柱状侧表面,该柱状侧表面旨在与带20直接接触而无需插入将这样的柱状侧表面覆盖的橡胶涂层。

在操作上,如已经关于空转支承辊33和34提到的,对于第三空转支承辊35,由于没有橡胶涂层并且因此弹性带20与这样的第三空转辊35的金属侧表面直接接触的事实,带和空转辊之间的摩擦也减小。以此方式,由于摩擦的减少,带在其滑动中遇到较少阻碍,避免了由于摩擦的局部化张紧。

优选地,上述带20以该带在处于预张紧之前的松弛状态下的长度的5%至100%之间的百分比在伸长方面是可弹性变形的,并且优选地在其预张紧状态,以相对于其松弛长度的30%至50%之间的百分比在伸长方面是可弹性变形的。

优选地,带20具有的厚度s被包括在约4.0mm至约16.0mm之间,并且优选地为约10mm。

带20可以由基本上可延伸和弹性的材料制成,特别是由天然橡胶或合成橡胶或其组合制成。有利地,该材料可以包含适合于改进其机械和耐热特性的添加物。

本发明允许实现若干优点,其中的一些优点已经被描述。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借助于弹性带来压实纺织基材的设备由于减小了带与滚筒之间的摩擦而允许使纺织基材的压实更有效并且增加了弹性带的运行寿命。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借助于弹性带来压实纺织基材的设备允许减小在使用期间施加在弹性带上的应力,且特别是在围绕可加热的滚筒的收缩区域中。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借助于弹性带来压实纺织基材的设备制造简单且成本效益合算。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借助于弹性带来压实纺织基材的设备可以以操作上简单的方式进行管理。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借助于弹性带压实纺织基材的设备特别地由于辊系统的特定配置而允许更精确地控制弹性带的张紧,以便使得织物压实过程更有效。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借助于弹性带压实纺织基材的设备允许使用期间整体地而不仅是收缩区域处减小施加在弹性带的应力。

下面列出了利用根据本发明的压实设备可获得的另外的优点:

-带伸长的高精确度,这是由于橡胶辊的使用;

-完美的驱动保证,而不具有在驱动辊和制动辊上的带滑动,这是由于在辊本身上的宽卷绕角度(通过插入的空转辊给予)

-高处理速度,高生产率

-对于所有织物的高压实效率、高压实值

-不需要为了获得正确的压实值而在设备中于相同的织物之上运行若干次(一步完成的过程)

-既可以处理正交(梭织)织物也可以处理针织织物

-可以处理用于梭织织物和针织织物的所有类型的纤维

-在高速下的优异压实效果,即使在粘胶纤维织物的情况下也如此

-在高速下的优异压实效果,即使在棉纤维和类似丹宁织物的情况下也如此

显然,在其实际实施方式中,在不脱离本保护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采用除以上以外的形状和构造。

此外,所有细节可以用技术上等效的元素代替,并且使用的尺寸、形状和材料根据需要可以是任意的。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标签:
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