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升进料稳定性的预针刺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预针刺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提升进料稳定性的预针刺机。
背景技术:
针刺机按所加工纤网状态可分为预针刺机和主针刺机,预针刺机主要的作用是将高蓬松度且抱合力很小的纤网进行针刺,使之具有一定强力、密度和厚度,便于后续加工。
现有技术中,公告号为cn203741533u的实用新型专利具体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预针刺机步进式喂入及输出装置,包括由主电机驱动的与起导向作用的左右摇臂机构相结合的左右曲轴连杆机构、设置在左右摇臂机构下方的针梁、通过针板安装在针梁底面上的刺针、位于刺针下方的由剥棉板和托棉板构成的针刺区,以及设置在针刺区出料端一侧的压辊式输出机构,依次设置在针刺区进料端一侧的压网罗拉式喂入机构、上下预刺喂入机输送帘、交叉铺网机输出帘;输出帘、上下输送帘、喂入机构以及输出机构均采用由伺服控制器控制伺服电机驱动。
上述方案能够改善针刺产品的表面质量,同时也能很好的避免断针现象的出现,提高针刺非织造布的质量,方案中采用的压网罗拉式喂入机构主要包括压网辊和输送帘,纤网在输送帘的带动下通过压网辊送入托棉板和剥棉板之中。但是,纤网离开压网辊后,由于纤维本身的弹性,仍然会恢复到蓬松状态,会在托棉板和剥棉板进料口处形成阻滞,会对预针刺机的正常工作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到预针刺机的加工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提升进料稳定性的预针刺机,能够避免纤网在托网板和剥网板进料口处出现堵塞的情况,保证预针刺机的正常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提升进料稳定性的预针刺机,包括针刺机构以及设置在针刺机构进料方向一侧的送网机构,所述针刺机构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内侧的剥网板和设置在剥网板下方的托网板,所述送网机包括支撑架、设置在支撑架上的输送帘以及设置在输送帘上方的压网辊,所述压网辊与支撑架转动连接,所述剥网板在纤网移动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传送带,所述托网板在纤网移动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传送带,所述第一传送带位于第二传送带的正上方,所述第一传送带以及第二传送带均与机架连接;
所述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相对的一侧运转方向和纤网移动方向相同,所述第一传送带与第二传送带之间留有纤网网通过的空隙,所述空隙高度小于剥网板与托网板之间空隙的高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纤网被输送帘送至托网板和剥网板的进料口处时,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能够将纤网宽度方向两侧的边缘处夹住,同时第一传送带与第二传送带与输送帘联动,且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做相对转动,从而能够对处于托网板和剥网板之间的纤网施加拖拽力,从而将纤网导入托网板和剥网板中,能够有效地改善纤网在托网板和剥网板进料口处发生阻塞的情况,保证纤网能够稳定地进入托网板和剥网板中,从而保证针刺机构能够正常工作。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传送带包括与第二传送带平行设置的第一分段以及设置在剥网板进料方向一侧的第二分段,所述第二分段向斜上方倾斜设置,并且第二分段与第一分段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分段与第二传送带之间形成一个夹角,能够便于纤网进入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之间,便于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对纤网边缘处进行夹持,从而保证纤网能够正常的进入托网板和剥网板之间。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剥网板与压网辊之间设置有第一导向板,所述第一导向板一侧剥网板进料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导向板的另一侧压网辊辊面滑动抵接;
所述托网板与输送帘之间设置有第二导向板,所述第二导向板一侧与托网板进料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导向板另一侧与输送帘靠近托网板的一侧滑动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导向板和第二导向板能够对处于托网板和剥网板进料口处的纤网进行导向作用,使得纤网能够顺利的进入到托网板和剥网板之间,避免纤网阻塞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压网辊辊面上圆周开设有多个凹槽,所述第一导向板与压网辊抵接的一侧设置有多个与凹槽滑动卡接配合的导向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齿与凹槽滑动卡接配合,能够对压网辊与第一导向板之间的缝隙进行封堵,使得压网辊与第一导向板之间的过渡更加顺滑,降低缝隙对纤网的摩擦力,从而使得纤网能够更加顺利的进入托网板与剥网板之间,避免纤网发生阻塞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导向板与第二导向板相对的端面均设置有多个条形板,所述条形板沿纤网移动方向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条形板能够降低纤网与第一导向板以及第二导向板之间的接触面,从而降低纤网与第一导向板和第二导向板之间的摩擦力,从而便于纤网进入托网板和剥网板之间,进一步避免纤网阻塞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输送帘上方设置有输送带,所述输送带与输送帘平行设置,所述输送带设置在压网辊远离机架的一侧,并且与支撑架连接,所述输送带与输送帘相对的一端运转方向与纤网的移动方向相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输送带能够对输送帘上的纤网进行预压紧,使得纤网在进入压网辊之前被压紧,从而降低纤网在离开压网辊后回弹的幅度,从而使得纤网更加容易进入托网板和剥网板之间,避免纤网在托网板和剥网板进料口处发生阻塞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输送带的驱动辊内部设置有加热丝。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热丝能够对驱动辊加热,从而对压紧带加热,使得纤网更加容易被输送带压紧,提升输送带的压紧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输送带靠近压网辊一侧的驱动辊通过连接轴与支撑架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架上开设有供连接轴移动的滑槽,所述滑槽呈圆弧状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连接轴和滑槽的滑移配合,使得输送带能够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对输送帘上的纤网进行压紧,从而保证输送带的压紧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剥网板长度方向上两侧均设置有第一传送带,托网板长度方向上两侧均设置有第二传送带,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能够对纤网进行夹持,对纤网形成拖拽力,使纤网顺利地进入托网板和剥网板之间,避免纤网发生阻塞,保证预针刺机正常工作;
2.剥网板与压网辊之间设置有第一导向板,托网板和输送帘之间设置有第二导向板,第一导向板和第二导向板能够使得纤网进入托网板和剥网板之间的过程更加顺利,从而避免纤网阻塞的情况;
3.输送帘上方设置有输送带,输送带能够对输送帘上的纤网进行预压紧,减少纤网在离开压网辊后回弹的幅度,从而避免纤网发生阻塞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预针刺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用于展示送料机构的结构;
图3是用于展示第一导向板和压网辊的结构;
图4是用于展示第二导向板的结构;
图5是用于展示第一传送带个第二传送带的结构。
图中,1、针刺机构;11、机架;12、托网板;13、剥网板;14、第一传送带;141、第一分段;142、第二分段;15、第二传送带;16、第一导向板;161、导向齿;162、条形板;17、第二导向板;2、送网机构;21、支撑架;211、滑槽;22、输送帘;23、输送带;231、连接轴;232、加热丝;24、压网辊;3、纤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提升进料稳定性的预针刺机,包括针刺机构1和设置在针刺机构1进料一侧的送网机构2,针刺机构1包括机架11、设置在机架11内侧的剥网板13设置在剥网板13下方的托网板12,送网机构2能够将纤网3输送至剥网板13和托网板12之间,针刺机构1即可对纤网3进行针刺工序。
参照图1,送网机构2包括支撑架21、输送帘22、设置在输送帘22靠近机架11一侧上方的压网辊24以及设置在输送帘22上方的输送带23,输送帘22的驱动辊与支撑架21转动连接,输送帘22的运转方向和纤网3移动方向相同,输送帘22靠近机架11的一端延伸至托网板12的一侧,输送帘22能够带动纤网3移动至针刺机构1处,压网辊与支撑架21转动连接,压网辊24能够对输送帘22上的纤网3进行压紧,使纤网3的蓬松度降低,从而便于纤网3进入到托网板12与剥网板13之间。
参照图2,输送带23与支撑架21连接,输送带23设置在压网辊24背向机架11的一侧,并且输送带23和输送帘22相对的一端运转方向和纤网3移动方向相同,输送带和23输送帘22配合工作,从而能够将纤网3输送至针刺机构1处,输送带23靠近压网辊24一侧的驱动辊通过连接轴231与支撑架21连接,且支撑架21上开设有供连接轴231移动的圆弧形滑槽211,连接轴231能够在滑槽211内上下滑动,使得输送带23能够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对纤网3进行压紧,从而降低纤网3的蓬松度。
参照图1,输送带的驱动辊内设置有加热丝232,能够对输送带23进行加热,提升输送带23对纤网3的压紧效果,降低纤网3离开压网辊24后回弹的幅度。
参照图3,剥网板13与压网辊24之间设置有第一导向板16,第一导向板16一侧与剥网板13固定连接,另一侧与压网辊24滑动抵接,第一导向板16能够对压网辊24与剥网板13之间的缝隙进行封堵,参照图4,托网板12与输送帘22之间设置有第二导向板17,第二导向板17一侧与托网板12固定连接,另一侧与输送帘22滑动抵接,第二导向板17能够对输送帘22和托网板12之间的缝隙进行封堵,第一导向板16和第二导向板17起到平滑过渡的作用,避免纤网3在离开压网辊24后发生回弹的现象,从而避免纤网3进入托网板12和剥网板13之间时发生阻塞的情况。
参照图3,第一导向板16靠近压网辊24的一侧设置有8个导向齿161,压网辊24的辊面上圆周开设有8条与导向齿161滑动卡接配合的滑槽211,导向齿161与滑槽211卡接配合,能够使压网辊24与第一导向板16之间过渡得更加平滑,有利于纤网3顺利地进入托网板12和剥网板13之间。
参照图3,第一导向板16和第二导向板17相对的端面上均设置有条形板162,条形板162沿纤网3移动方向设置,条形板162能够降低纤网3与第一导向板16以及第二导向板17之间的接触面,从而降低纤网3与第一导向板16以及第二导向板17之间的摩擦力,使得纤网3进入针刺机构1的过程更加顺利。
参照图5,剥网板13在纤网3移动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传送带14,托网板12在纤网3移动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传送带15,第一传送带14和第二传送带15均与机架11连接,第一传送带14位于第二传送带15的正上方,第一传送带14和第二传送带15之间的空隙高度小于托网板12与剥网板13之间空隙高度,使得第一传送带14和第二传送带15能够对纤网3宽度方向上两侧边缘进行夹持,从而对纤网3施加拖拽力,能够将纤网3拉入托网板12和剥网板13之间,避免纤网3在离开压网辊24后发生阻塞的情况。
第一传送带14和第二传送带15不会影响到针刺机构1对纤网3的正常针刺工作,当针刺工作完成后,纤网3宽度方向上的边缘作为边角料裁剪掉即可。
第一传送带14、第二传送带15以及输送帘22的运转速度相同,保证纤网3在进入托网板12和剥网板13之间后,纤网3伸长率不会发生变化。
参照图5,第一传送带14包括与第二传送带15平行设置的第一分段141以及倾斜设置的第二分段142,第二分段142设置在剥网板13进料方向上一侧,并且向斜上方倾斜设置,第二分段142与第一分段141之间的夹角为钝角,与第二传送带15之间的夹角为锐角,从而便于第一传送带14和第二传送带15对纤网3边缘出进行夹持。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纤网3在预针刺机的上一工序加工完成后,输送至预针刺工序,输送帘22能够将纤网3传送至针刺机构1处,输送带23能够对纤网3进行预压紧,即降低纤网3的蓬松度,在经过压网辊24的进一步压紧,纤网3的蓬松度会再次降低,纤网3在离开压网辊24后的回弹幅度也会大大降低。
纤网3经过第一导向板16和第二导向板17后进入到托网板12和剥网板13的进料方向一侧,第一传送带14和第二传送带15能够将纤网3宽度方向上的两侧边缘进行夹持,从而对纤网3形成拖拽力,使得纤网3能够顺利的进入到托网板12和剥网板13中,针刺机构1即可对纤网3进行针刺工作。
针刺完成后,将纤网3宽度方向上的两侧边缘作为边角料裁减掉。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