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起点商标网!
24小时服务QQ:2880605093

一种新型竹板过胶机的制作方法

2021-01-12 12:01:05|222|起点商标网
一种新型竹板过胶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竹板过胶机。



背景技术:

菜板即砧板,是垫放在桌上以便切菜时防止破坏桌子的木板,现有竹制菜板的制作过程通常是将竹子切片随后进行拼接成板,并且将多块竹板过胶后进行叠加粘合,最后通过打磨成型。

过胶机是胶印行业中必备的一种机器,它的主要作用是对扁平状物体进行上胶,以便进行粘贴或粘合。

2018年2月6日公开的公开号为cn206968161u的中国实用新型一种改进感应器安装结构的过胶机,然而在通过该装置进行竹板过胶时,时常容易出现竹板过胶不均匀的现象,导致竹板在后续黏贴时黏贴的不够严实,使竹制菜板的使用寿命降低,由此急需一种能够使竹板过胶在时,过胶的更加均匀,避免竹板在后续黏贴时黏贴的不够严实,并且延长竹制菜板的使用寿命的竹板过胶机。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竹板过胶机。

(二)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一种新型竹板过胶机,包括上胶机构、压胶组件和支撑台,所述上胶机构和所述压胶组件均设置于所述支撑台上,所述支撑台内设置有动力件,所述动力件分别与所述上胶机构和所述压胶组件相连接;

所述上胶机构包括第一滚筒、出胶头、蓄胶件和增压件,所述支撑台的两侧分别安装有一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之间的一侧可转动连接有2个所述第一滚筒,2个所述第一滚筒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第一滚筒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转动杆,并且通过所述转动杆与所述支撑架可转动连接,一所述转动杆为两端均设置有开口的空心结构,所述蓄胶件通过导料件与一所述转动杆内部可转动连接,所述增压件设置于所述蓄胶件内部,所述第一滚筒内表面环绕设置有胶室,所述第一滚筒外表面均匀设置有若干个所述出胶头,所述出胶头与所述胶室相连接,所述胶室与一所述转动杆相连接;

所述出胶头包括挤压部和进料部,所述挤压部的一端为开口另一端为闭合,所述挤压部的表面设置有通孔,所述进料部的一端套设于所述挤压部的另一端外表面,所述进料部的另一端设置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与所述胶室相连接,所述进料部嵌设于所述第一滚筒上;

所述压胶组件包括2个第二滚筒,所述支撑架之间的另一侧可转动连接有2个所述第二滚筒,2个所述第二滚筒之间设置有间隙。

进一步的,另一所述转动杆为空心结构,另一所述转动杆的一端为开口另一端为闭合,所述转动杆的一端与所述胶室相连接,所述转动杆的另一端设置有放料孔,所述放料孔上可拆卸连接有密封帽。

进一步的,所述动力件分别通过传动件与一所述第一滚筒和一所述第二滚筒驱动连接,一所述第一滚筒通过传动带与另一所述第一滚筒相连接,一所述第二滚筒通过传动带与另一所述第二滚筒相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余胶盒,所述余胶盒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支撑台上,所述余胶盒设置于所述第一滚筒和所述第二滚筒下方。

进一步的,还包括辅助支撑件,所述辅助支撑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滚筒和所述第二滚筒之间,所述辅助支撑件的一端与所述支撑台固定连接,所述辅助支撑件的另一端设置有滚轮。

进一步的,还包括余料铲,所述第二滚筒远离所述第一滚筒的一侧设置有所述余料铲,所述余料铲由连接杆、上铲和下铲组成,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架相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设置有所述上铲和所述下铲,所述上铲和所述下铲均向两侧倾斜45°设置,所述上铲和所述下铲相邻的一侧均设置有柔性刮板,所述上铲和所述下铲之间设置有柔性侧刮板。

进一步的,所述进料口上设置有横杆,所述横杆通过弹簧与所述挤压部的另一端相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调整组件,所述调整组件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所述调整组件包括固定轮和调整杆,所述调整杆通过所述固定轮与所述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调整杆分别与所述转动杆和第二滚筒可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导料件设置于一所述转动杆内部,并且通过轴承与一所述转动杆可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控制盒,所述控制盒分别与所述动力件和所述增压件电连接。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当需要对竹板进行过胶时,可运行动力件,随后将竹板放入第一滚筒之间的间隙内,随后第一滚筒转动并将竹板卷入间隙内,同时竹板将挤压部下压,随后蓄胶件内的粘胶在增压件的增压下,通过导料件与导入胶室内,随后胶室将粘胶通过进料部与通孔进入挤压部内,同时过量的粘胶堆积涂抹至竹板上,并通过第一滚筒进行第一次滚压摊平,随后带有粘胶的竹板运行至第二滚筒一侧的间隙内,并通过第二滚筒对过量的粘胶的进行第二次滚压摊平,随后过胶后的竹板由第二滚筒的另一侧移出,由此能够使竹板过胶在时,过胶的更加均匀,避免竹板在后续黏贴时黏贴的不够严实,并且延长竹制菜板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新型竹板过胶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新型竹板过胶机的整体结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新型竹板过胶机中第一滚筒剖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新型竹板过胶机中出胶头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新型竹板过胶机中出胶头使用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支撑架,2-传动带,3-第一滚筒,4-出胶头,5-余料铲,6-密封帽,7-蓄胶件,8-导料件,9-转动杆,10-余胶盒,11-支撑台,12-调整组件,13-第二滚筒,14-控制盒,15-辅助支撑件,16-胶室,401-挤压部,402-进料部,403-横杆,404-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实用新型,以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最关键的构思在于:通过设置了上胶机构和压胶组件,由此能够使竹板过胶在时,过胶的更加均匀,避免竹板在后续黏贴时黏贴的不够严实,并且延长竹制菜板的使用寿命。

请参照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竹板过胶机,包括上胶机构、压胶组件和支撑台11,所述上胶机构和所述压胶组件均设置于所述支撑台11上,所述支撑台11内设置有动力件,所述动力件分别与所述上胶机构和所述压胶组件相连接;

所述上胶机构包括第一滚筒3、出胶头4、蓄胶件7和增压件,所述支撑台11的两侧分别安装有一支撑架1,所述支撑架1之间的一侧可转动连接有2个所述第一滚筒3,2个所述第一滚筒3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第一滚筒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转动杆9,并且通过所述转动杆9与所述支撑架1可转动连接,一所述转动杆9为两端均设置有开口的空心结构,所述蓄胶件7通过导料件8与一所述转动杆9内部可转动连接,所述增压件设置于所述蓄胶件7内部,所述第一滚筒3内表面环绕设置有胶室16,所述第一滚筒3外表面均匀设置有若干个所述出胶头4,所述出胶头4与所述胶室16相连接,所述胶室16与一所述转动杆9相连接;

所述出胶头4包括挤压部401和进料部402,所述挤压部401的一端为开口另一端为闭合,所述挤压部401的表面设置有通孔,所述进料部402的一端套设于所述挤压部401的另一端外表面,所述进料部402的另一端设置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与所述胶室16相连接,所述进料部402嵌设于所述第一滚筒3上;

所述压胶组件包括2个第二滚筒13,所述支撑架1之间的另一侧可转动连接有2个所述第二滚筒13,2个所述第二滚筒13之间设置有间隙。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当需要对竹板进行过胶时,可运行动力件,随后将竹板放入第一滚筒3之间的间隙内,随后第一滚筒3转动并将竹板卷入间隙内,同时竹板将挤压部401下压,随后蓄胶件7内的粘胶在增压件的增压下,通过导料件8与导入胶室16内,随后胶室16将粘胶通过进料部402与通孔进入挤压部401内,同时过量的粘胶堆积涂抹至竹板上,并通过第一滚筒3进行第一次滚压摊平,随后带有粘胶的竹板运行至第二滚筒13一侧的间隙内,并通过第二滚筒13对过量的粘胶的进行第二次滚压摊平,随后过胶后的竹板由第二滚筒13的另一侧移出。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当需要对竹板进行过胶时,可运行动力件,随后将竹板放入第一滚筒3之间的间隙内,随后第一滚筒3转动并将竹板卷入间隙内,同时竹板将挤压部401下压,随后蓄胶件7内的粘胶在增压件的增压下,通过导料件8与导入胶室16内,随后胶室16将粘胶通过进料部402与通孔进入挤压部401内,同时过量的粘胶堆积涂抹至竹板上,并通过第一滚筒3进行第一次滚压摊平,随后带有粘胶的竹板运行至第二滚筒13一侧的间隙内,并通过第二滚筒13对过量的粘胶的进行第二次滚压摊平,随后过胶后的竹板由第二滚筒13的另一侧移出,由此能够使竹板过胶在时,过胶的更加均匀,避免竹板在后续黏贴时黏贴的不够严实,并且延长竹制菜板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另一所述转动杆9为空心结构,另一所述转动杆9的一端为开口另一端为闭合,所述转动杆9的一端与所述胶室16相连接,所述转动杆9的另一端设置有放料孔,所述放料孔上可拆卸连接有密封帽6。

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另一所述转动杆9为空心结构,另一所述转动杆9的一端为开口另一端为闭合,所述转动杆9的一端与所述胶室16相连接,所述转动杆9的另一端设置有放料孔,所述放料孔上可拆卸连接有密封帽6,有利于在将粘胶导入胶室16内时,避免胶室16内的空气压力增大对粘胶产生斥力,可将密封帽6打开,在将粘胶导入胶室16内后,再将密封帽6盖上。

进一步的,所述动力件分别通过传动件与一所述第一滚筒3和一所述第二滚筒13驱动连接,一所述第一滚筒3通过传动带2与另一所述第一滚筒3相连接,一所述第二滚筒13通过传动带2与另一所述第二滚筒13相连接。

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所述动力件分别通过传动件与一所述第一滚筒3和一所述第二滚筒13驱动连接,一所述第一滚筒3通过传动带2与另一所述第一滚筒3相连接,一所述第二滚筒13通过传动带2与另一所述第二滚筒13相连接,有利于更好的驱动第一滚筒3和第二滚筒13。

进一步的,还包括余胶盒10,所述余胶盒10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支撑台11上,所述余胶盒10设置于所述第一滚筒3和所述第二滚筒13下方。

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所述余胶盒10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支撑台11上,所述余胶盒10设置于所述第一滚筒3和所述第二滚筒13下方,有利于承接滚压摊平后多余的粘胶。

进一步的,还包括辅助支撑件15,所述辅助支撑件15设置于所述第一滚筒3和所述第二滚筒13之间,所述辅助支撑件15的一端与所述支撑台11固定连接,所述辅助支撑件15的另一端设置有滚轮。

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所述辅助支撑件15设置于所述第一滚筒3和所述第二滚筒13之间,所述辅助支撑件15的一端与所述支撑台11固定连接,所述辅助支撑件15的另一端设置有滚轮,有利于避免竹板移动至第一滚筒3和第二滚筒13之间时,防止竹板的一端翘起。

进一步的,还包括余料铲5,所述第二滚筒13远离所述第一滚筒3的一侧设置有所述余料铲5,所述余料铲5由连接杆、上铲和下铲组成,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架1相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设置有所述上铲和所述下铲,所述上铲和所述下铲均向两侧倾斜45°设置,所述上铲和所述下铲相邻的一侧均设置有柔性刮板,所述上铲和所述下铲之间设置有柔性侧刮板。

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所述第二滚筒13远离所述第一滚筒3的一侧设置有所述余料铲5,所述余料铲5由连接杆、上铲和下铲组成,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架1相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设置有所述上铲和所述下铲,所述上铲和所述下铲均向两侧倾斜45°设置,所述上铲和所述下铲相邻的一侧均设置有柔性刮板,所述上铲和所述下铲之间设置有柔性侧刮板,有利于通过余料铲5将多余的粘胶铲落至余胶盒10内。

进一步的,所述进料口上设置有横杆403,所述横杆403通过弹簧404与所述挤压部401的另一端相连接。

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所述进料口上设置有横杆403,所述横杆403通过弹簧404与所述挤压部401的另一端相连接,有利于挤压部401的回弹,避免粘胶溢出。

进一步的,还包括调整组件12,所述调整组件12设置于所述支撑架1上,所述调整组件12包括固定轮和调整杆,所述调整杆通过所述固定轮与所述支撑架1固定连接,所述调整杆分别与所述转动杆9和第二滚筒13可转动连接。

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所述调整组件12设置于所述支撑架1上,所述调整组件12包括固定轮和调整杆,所述调整杆通过所述固定轮与所述支撑架1固定连接,所述调整杆分别与所述转动杆9和第二滚筒13可转动连接,有利于根据竹板的厚度小幅度的调节2个第一滚筒3之间的间隙和2个第二滚筒13之间的间隙。

进一步的,所述导料件8设置于一所述转动杆9内部,并且通过轴承与一所述转动杆9可转动连接。

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所述导料件8设置于一所述转动杆9内部,并且通过轴承与一所述转动杆9可转动连接,有利于转动杆9更好的转动。

进一步的,还包括控制盒14,所述控制盒14分别与所述动力件和所述增压件电连接。

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所述控制盒14分别与所述动力件和所述增压件电连接,有利于使用者在控制整体装置时更加的便捷。

实施例一

请参照图1至图5,一种新型竹板过胶机,包括上胶机构、压胶组件和支撑台11,所述上胶机构和所述压胶组件均设置于所述支撑台11上,所述支撑台11内设置有动力件,所述动力件分别与所述上胶机构和所述压胶组件相连接;

所述动力件为减速电机;

所述上胶机构包括第一滚筒3、出胶头4、蓄胶件7和增压件,所述支撑台11的两侧分别安装有一支撑架1,并且通过螺栓连接,所述支撑架1之间的一侧可转动连接有2个所述第一滚筒3,2个所述第一滚筒3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间隙大小与竹板的厚度相适配,所述第一滚筒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转动杆9,并且通过所述转动杆9与所述支撑架1可转动连接,一所述转动杆9为两端均设置有开口的空心结构,所述蓄胶件7通过导料件8与一所述转动杆9内部可转动连接,所述导料件8为橡胶管,所述增压件设置于所述蓄胶件7内部,所述第一滚筒3内表面环绕设置有胶室16,所述第一滚筒3外表面均匀设置有若干个所述出胶头4,所述出胶头4之间的间隔距离小于2cm,所述出胶头4与所述胶室16相连接,所述胶室16与一所述转动杆9相连接;

所述增压件为增压泵;

所述出胶头4包括挤压部401和进料部402,所述挤压部401的一端为开口另一端为闭合,所述挤压部401的外表面设置有通孔,所述进料部402的一端套设于所述挤压部401的另一端外表面,并且采用可滑动连接,所述进料部402的另一端设置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与所述胶室16相连接,所述进料部402嵌设于所述第一滚筒3上;

所述压胶组件包括2个第二滚筒13,所述支撑架1之间的另一侧可转动连接有2个所述第二滚筒13,2个所述第二滚筒13之间设置有间隙;

另一所述转动杆9为空心结构,另一所述转动杆9的一端为开口另一端为闭合,所述转动杆9的一端与所述胶室16相连接,所述转动杆9的另一端设置有放料孔,所述放料孔上可拆卸连接有密封帽6,并且采用螺纹连接;

所述动力件分别通过传动件与一所述第一滚筒3和一所述第二滚筒13驱动连接,一所述第一滚筒3通过传动带2与另一所述第一滚筒3相连接,一所述第二滚筒13通过传动带2与另一所述第二滚筒13相连接;

所述传动带2采用橡胶材质,韧性好且耐磨损;

还包括余胶盒10,所述余胶盒10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支撑台11上,并且采用螺丝连接,所述余胶盒10设置于所述第一滚筒3和所述第二滚筒13下方;

还包括辅助支撑件15,所述辅助支撑件15设置于所述第一滚筒3和所述第二滚筒13之间,所述辅助支撑件15的一端与所述支撑台11固定连接,所述辅助支撑件15的另一端设置有滚轮;

所述滚轮最高处的高度与所述间隙最低处的高度相同;

还包括余料铲5,所述第二滚筒13远离所述第一滚筒3的一侧设置有所述余料铲5,所述余料铲5由连接杆、上铲和下铲组成,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架1相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设置有所述上铲和所述下铲,所述上铲和所述下铲均向两侧倾斜45°设置,所述上铲和所述下铲相邻的一侧均设置有柔性刮板,所述上铲和所述下铲之间设置有柔性侧刮板;

所述余料铲5设置于2个所述第二滚筒13之间;

所述进料口上设置有横杆403,所述横杆403通过弹簧404与所述挤压部401的另一端相连接;

还包括调整组件12,所述调整组件12设置于所述支撑架1上,所述调整组件12包括固定轮和调整杆,所述调整杆通过所述固定轮与所述支撑架1固定连接,所述调整杆分别与远离所述支撑台11的所述转动杆9和远离所述支撑台11的第二滚筒13可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架1上设置有调整槽,所述调整杆穿设于所述调整槽内,所述调整杆通过所述固定轮与所述调整槽可拆卸连接;

所述连接杆与所述调整杆相连接,有利于调整余料铲5的高度;

所述导料件8设置于一所述转动杆9内部,并且通过轴承与一所述转动杆9可转动连接;

还包括控制盒14,所述控制盒14分别与所述动力件和所述增压件电连接,所述控制盒14为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型号为data-7311;

所述挤压部401在受到挤压时,所述挤压部401表面的所述通孔移动至进料部402内;

2个所述第一滚筒3相对设置且之间设置有间隙,2个所述第二滚筒13相对设置且之间设置有间隙;

所述第一滚筒3之间的间隙大于所述第二滚筒13之间的间隙,有利于对粘胶进行碾压;

所述挤压部401的一端设置有防滑层,有利于避免第一滚筒3与竹板之间出现打滑现象;

所述传动带2呈“8”字型设置,有利于改变动力件的转动方向;

所述胶室16外表面环绕设置有电热丝,所述电热丝与所述控制盒14电连接,通过电热丝可以避免粘结硬化,防止粘胶堵塞出胶头4;

在整体装置使用完后需要长时间停机时,需要在蓄胶件7内灌入自来水,并通过增压件对胶室16和出胶头4进行清理。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竹板过胶机,当需要对竹板进行过胶时,可运行动力件,随后将竹板放入第一滚筒3之间的间隙内,随后第一滚筒3转动并将竹板卷入间隙内,同时竹板将挤压部401下压,随后蓄胶件7内的粘胶在增压件的增压下,通过导料件8与导入胶室16内,随后胶室16将粘胶通过进料部402与通孔进入挤压部401内,同时过量的粘胶堆积涂抹至竹板上,并通过第一滚筒3进行第一次滚压摊平,随后带有粘胶的竹板运行至第二滚筒13一侧的间隙内,并通过第二滚筒13对过量的粘胶的进行第二次滚压摊平,随后过胶后的竹板由第二滚筒13的另一侧移出,由此能够使竹板过胶在时,过胶的更加均匀,避免竹板在后续黏贴时黏贴的不够严实,并且延长竹制菜板的使用寿命,通过所述辅助支撑件15设置于所述第一滚筒3和所述第二滚筒13之间,所述辅助支撑件15的一端与所述支撑台11固定连接,所述辅助支撑件15的另一端设置有滚轮,有利于避免竹板移动至第一滚筒3和第二滚筒13之间时,防止竹板的一端翘起。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标签: 传动滚筒
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