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善传火性能的火盖的制作方法
2021-03-11 09:03:36|285|起点商标网
[0001]
本发明涉及灶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善传火性能的火盖。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市面上所有直火的外火盖或者表面带旋火槽造型的旋直火火盖,传火的方式基本为点火针点燃内火盖火孔,内火盖火孔引燃传火槽里的火、传火槽内的火再引燃外环火孔的过程,实现由内火盖引燃外火盖的目的。
[0003]
现有带旋火槽的外火盖在设计传火槽时都会遇到相同的问题——外火盖的表面与侧周面相交处存在有较厚的壁厚,而外火盖的壁厚较厚时,此处的火焰传播受到的阻力较大,可能会存在有旋火槽传不到外环火孔的现象,导致传火不良。
[0004]
传统解决此问题的方案为在传火槽对应较厚壁厚的位置,从表面切削出一个缺口,减少此处的壁厚和传火阻力,达到一个良好传火的目的。但是这种方案,会破坏了产品外观的完整性,无法满足对产品外观有较高要求的用户。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改善传火性能的火盖,在保全外观完整性的前提下,改善火盖的传火性能,提高传火可靠性。
[0006]
根据上述提供的一种改善传火性能的火盖,其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7]
一种改善传火性能的火盖,包括火盖本体,所述火盖本体具有朝下开口的环形气腔,在所述火盖本体的顶部设有连通所述环形气腔的若干火槽,在所述火盖本体的外环壁设有连通所述环形气腔的若干主火孔,其中至少一个所述火槽与靠近其的所述主火孔通过设置在外环壁上端的传火槽连通,在所述外环壁设有至少一个补气孔,所述补气孔的入口和出口分别连通所述环形气腔和所述传火槽。
[0008]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火槽与所述环形气腔通过沿竖直方向出气的出气口连通,所述补气孔设置在所述出气口与所述主火孔之间。
[0009]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补气孔的入口与连通所述传火槽的所述主火孔入口相连通。
[001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补气孔的入口位于相邻两个所述主火孔入口之间,其中一个所述主火孔入口连通所述传火槽。
[0011]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出气口设置于所述火盖本体顶部的径向外侧。
[0012]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火盖本体的顶部沿周向方向间隔设有若干凸起部,在所述凸起部和/或相邻两个所述凸起部之间设有所述火槽,所述火槽贯穿所述火盖本体的外环壁和内环壁。
[0013]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火槽呈由内往外并朝向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倾斜布置,且所述火槽的倾斜角度为大于
°
且小于或等于
°
。
[0014]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火槽呈由内往外并沿所述火盖本体的径向方向布置。
[0015]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外环壁的外侧周向设有朝其内部凹陷的稳焰圈,且所述外环壁设有位于所述主火孔下方的若干稳焰孔,所述稳焰圈与所述环形气腔通过所述稳焰孔相连通。
[0016]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火盖本体的内环壁设有朝下延伸的定位部,所述定位部用于与炉头相配合插接。
[0017]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18]
本发明的火盖,通过在外环壁增设至少一个连通环形气腔和传火槽的补气孔,增大了传火槽处的燃气量,从而使传火槽处的火焰更大,相比于在火盖表面切削出一个缺口的方案而言,本发明在保全火盖外观完整性的前提下,改善火盖的传火性能,提高传火可靠性,有效解决了因火盖部分壁厚较厚,火焰传播阻力较大导致的传火不良问题。
附图说明
[0019]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火盖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0021]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火盖的局部剖视图;
[0022]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火盖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受这些实施例所限制。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0024]
参见图1-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改善传火性能的火盖,该火盖用于作为燃烧器外火盖,其包括火盖本体1,火盖本体1具有朝下开口的环形气腔11,环形气腔11用于连通炉头混气腔。在火盖本体1的顶部设有连通环形气腔11的若干火槽12,以在火盖顶面形成直火或旋直火,在火盖本体1的外环壁101设有连通环形气腔11的若干主火孔13。优选地,在火盖本体1顶部的径向外侧与火盖本体1的外环壁101相交处(即外环壁101上端)设有传火槽14,该传火槽14位于火槽12延长线上且其宽度为b,本实施例对宽度b不做要求,至少一个火槽12与靠近其的主火孔13通过传火槽14连通,从而使得连通传火槽14的火槽12、传火槽14和连通传火槽14的主火孔13共同构成传火通道,保证火槽12内的火能够通过传火槽14引燃主火孔13,达到可靠传火的目的。
[0025]
更优选地,在外环壁101设有至少一个补气孔15,补气孔15的入口和出口分别连通环形气腔11和传火槽14,以增大传火槽14处的燃气量,使得传火槽14处的火焰更大,保证火槽12、传火槽14与主火孔13之间具有良好的传火效果,解决了因火盖部分壁厚较厚,火焰传播阻力较大导致的传火不良问题。
[0026]
可见,本实施例的火盖,通过在外环壁101增设至少一个连通环形气腔11和传火槽14的补气孔15,增大了传火槽14处的燃气量,从而使传火槽14处的火焰更大,保证火槽12、传火槽14与主火孔13之间具有良好的传火效果,相比于在火盖表面切削出一个缺口的方案而言,本发明在保全火盖外观完整性的前提下,改善火盖的传火性能,提高传火可靠性,有
效解决了因火盖部分壁厚较厚,火焰传播阻力较大导致的传火不良问题,同时无需增加火槽12的整体槽宽以免影响烟气或者出现离焰的问题。另外,通过在火盖本体1的内环壁101设有连通环形气腔11的传火部,进一步提高产品径向内侧与燃烧器内火盖之间的传火性能。
[0027]
参见图2-4,具体地,火槽12与环形气腔11通过沿竖直方向出气的出气口16连通,补气孔15设置在出气口16与主火孔13之间。优选地,火盖本体1位于出气口16径向外侧的顶部与外环壁101上端的相交位置为传火方向的最大壁厚d,补气孔15的出口设置在传火方向最大壁厚d的位置处,这样,保证补气孔15能够对传火方向最大壁厚d的位置处补给燃气,显著降低该位置的火焰传播阻力,进而提升传火性能。
[0028]
在本实施例中,补气孔15的入口与连通传火槽14的主火孔13入口相连通。在其他实施例中,补气孔15的入口可以设置在相邻两个主火孔13入口之间,其中一个主火孔13入口连通传火槽14,即补气孔15的入口位置在连通传火槽14的主火孔13入口与靠近传火槽14的主火孔13入口之间。
[0029]
参见图1-2和图4,优选地,出气口16设置于火盖本体1顶部的径向外侧。在本实施例中,出气口16位于火盖本体1顶部的径向外侧并靠近外环壁101,这样,保证出气口16远离火盖的径向内侧,当燃气从出气口16垂直向上传输至火槽12并在火槽12顶部燃烧时,可避免火槽12处的火焰过于偏向燃烧器内火盖而抢夺内火盖燃烧所需空气,利于提升灶具整体燃烧稳定性和充分性。
[0030]
具体地,在火盖本体1的顶部沿周向方向间隔设有若干凸起部17,在凸起部17和/或相邻两个凸起部17之间设有火槽12,本实施例以在相邻两个凸起部17之间设有火槽12为例,火槽12贯穿火盖本体1的外环壁101和内环壁102,这样,保证火槽12位于内环壁102的一侧,易于被燃烧器内火盖引燃,实现内外火盖之间良好的传火效果;火槽12位于外环壁101的一侧,更加靠近位于外环壁101的主火孔13,更加便于火槽12引燃主火孔13,进一步改善火槽12与主火孔13的传火性能。
[0031]
参见图1,在本实施例中,火槽12呈由内往外并朝向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倾斜布置,且火槽12的倾斜角度为大于0
°
且小于或等于70
°
,这样,保证火盖顶面能够产生明显的旋直火效果,提高燃烧加热效果。在其他实施例中,火槽12可以呈由内往外并沿火盖本体1的径向方向布置,以使火盖顶面能够形成直火效果。
[0032]
参见图4,具体地,在外环壁101的外侧周向设有朝其内部凹陷的稳焰圈18,该稳焰圈18位于主火孔13下方,在外环壁101沿周向方向间隔设有位于主火孔13下方的若干稳焰孔(图中未示出),稳焰圈18与环形气腔11通过稳焰孔相连通,这样,通过稳焰圈18和稳焰孔配合,利于进一步提高火盖的燃烧火焰稳定性以及加热效果。
[0033]
更具体地,在火盖本体1的内环壁102设有朝下延伸的定位部20,定位部20与内环壁102一体成型,用于与炉头相配合插接,以实现对火盖进行定位,减少火盖与炉头之间的装配误差。
[0034]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在火盖本体1的内环壁101增设连通环形气腔11的传火部(图中未示出),以实现通过传火部,提高提高火盖本体1径向内侧与燃烧器内火盖之间的传火性能。
[0035]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
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标签:
热门咨询
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