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间隔多层工件叠放转运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转运车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自动间隔多层工件叠放转运车。
背景技术:
生产车间的零部件形成产品前,通常需要经过激光焊接、打磨、清洗、喷塑等工序,零部件组装形成的产品也需要码垛、拆垛、转运及入库操作,这期间都需要专人对零部件或产品进行转运作业,耗时费力。现有的车间转运车为普通的平板车,工件通常直接叠放在平板车上进行转运,工件易掉落或滑动,工件叠放不方便,转运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转运车不便于工件叠放,转运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自动间隔多层工件叠放转运车,包括底板、设于所述底板下端的脚轮、设于所述底板上端的支架及设于所述支架上的支撑单元;所述支撑单元有多个并沿竖直方向层叠间隔布置,每个所述支撑单元包括同一水平方向相对设置的至少两个曲线板;所述曲线板包括水平部、内凹部、限位槽、铰接孔和外凸部;所述水平部和内凹部位于所述曲线板上端,所述限位槽和外凸部位于所述曲线板下端,且同一竖直方向相邻曲线板的内凹部与外凸部配合;所述曲线板位于所述限位槽与外凸部之间设有铰接孔;所述曲线板的重心位于所述铰接孔偏向所述外凸部的一侧;所述支撑单元还包括分别设于所述支架上的限位杆和铰接杆;所述限位杆与所述限位槽配合;所述铰接杆与所述铰接孔配合。
进一步,所述支架上还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位于最下端的所述曲线板的外凸部下方。
进一步,所述支撑单元包括四个曲线板。
进一步,所述脚轮为万向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曲线板与限位杆和铰接杆的配合,可由下至上依次逐层叠放多个工件,工件叠放平稳,拿取方便,提高了工件转运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自动间隔多层工件叠放转运车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曲线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2.脚轮;3.支架;4.曲线板;5.水平部;6.内凹部;7.限位槽;8.铰接孔;9.外凸部;10.限位杆;11.铰接杆;12.工件;13.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5所示的自动间隔多层工件叠放转运车,包括底板1、设于底板1下端的脚轮2(本实施例中脚轮2优选为万向轮)、设于底板1上端的支架3及设于支架3上的支撑单元;支撑单元有多个并沿竖直方向层叠间隔布置,每个支撑单元包括同一水平方向相对设置的至少两个曲线板4,本实施例中每个支撑单元包括四个曲线板4。曲线板4包括水平部5、内凹部6、限位槽7、铰接孔8和外凸部9;水平部5和内凹部6位于曲线板4上端,限位槽7和外凸部9位于曲线板4下端,且同一竖直方向相邻曲线板4的内凹部6与外凸部9配合;曲线板4位于限位槽7与外凸部9之间设有铰接孔8;曲线板4的重心位于铰接孔8偏向外凸部9的一侧;支撑单元还包括分别设于支架3上的限位杆10和铰接杆11;限位杆10与限位槽7配合;铰接杆11与铰接孔8配合。支架3上还设有支撑杆13;支撑杆13位于最下端的曲线板4的外凸部9下方。
如图2所示,每个支撑单元内的四个曲线板4以2x2阵列方式布置在同一水平位置,工件12下端的两相对侧分别搭设在该支撑单元的各曲线板4水平部5上端。
如图4、5所示,当本实施例转运车上无工件12叠放时,曲线板4均处于倾斜状态,并由支撑杆13承托所有曲线板4,且每个曲线板4的内凹部6与紧邻的上一个曲线板4的外凸部9配合。当第一个工件12由转运车上端放入最下端的曲线板4(简称第一层曲线板4)上后,该第一层曲线板4以铰接孔8为中心由倾斜状转动至水平状,转动过程中该第一层曲线板4的内凹部6上顶与其配合的第二层曲线板4的外凸部9,使第二层曲线板4由倾斜状转动为水平状,从而该第二层曲线板4可承托第二个工件12,依次可叠放n个工件12;因此,本实施例的转运车由最下端的第一层曲线板4至最上端的第n层曲线板4,可依次叠放n个工件12。同样,在取出工件12时,优先取最上端的第n个工件12,该第n层曲线板4失去工件12压力后,受自身重力再次处于倾斜状态,不影响第n-1个工件12的取出,依次可快速取出n个工件12。本实施例的转运车可快速叠放和取出多个工件12,实现工件12的高效转运。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