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起点商标网!
24小时服务QQ:2880605093

一种微轨车辆及其悬挂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02-06 20:02:49|229|起点商标网
一种微轨车辆及其悬挂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微轨交通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微轨车辆及其悬挂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微型悬挂车辆的悬挂装置需要将走行部的纵向力(牵引力和制动力)传递到吊挂的车厢,同时还要承担车厢重力等垂向力,而且还要保证微型悬挂车辆能够很好地通过水平曲线和坡道(竖曲线)。由于微轨车辆的空间尺寸较小,无法采用悬挂式单轨车辆的复杂的悬挂减振机构。

现有微轨车辆的悬挂装置结构简单,吊杆与车厢之间直接通过螺栓连接,车厢和走行部之间的相对摆动靠销轴实现,导致现有微轨车辆不能有效阻隔走行部产生的振动向车厢传递的问题,使得现有微轨车辆减振效果差且不能有效限制车辆的自由摆动。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微轨车辆及其悬挂装置,该悬挂装置能够增强微轨车辆的减振性能且能够限制车厢的自由摆动,提升乘客的乘坐舒适性。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微轨车辆的悬挂装置,该悬挂装置包括悬架、安装座、v形杆、第一弹性件以及第二弹性件;

所述悬架的顶部吊装于走行部;

所述安装座固定安装于车厢的顶部,并与所述悬架平行设置;

所述v形杆包括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所述第一支杆和所述第二支杆的连接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座的底部,所述第一支杆和所述第二支杆的分离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悬架底部的两侧;

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第二弹性件呈“八”字形分布,所述第一弹性件的顶端和所述第二弹性件的顶端均铰接于所述安装座的顶部,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底端铰接于所述第一支杆朝向所述悬架的一端,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底端铰接于所述第二支杆朝向所述悬架的一端。

优选地,所述悬架包括垂直连接的吊杆和横杆;

所述吊杆沿竖直方向设置;

所述横杆固定连接于所述吊杆的底端,并以所述吊杆的轴心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在所述吊杆的两侧。

优选地,在所述横杆与所述吊杆之间设置有加强肋。

优选地,在所述第一支杆和所述第二支杆的分离端均固定安装有一个套筒;

所述套筒对应套设于所述横杆的端部,并通过紧固件限位于所述横杆的端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杆和所述第二支杆的连接端固定安装有球形连接装置,所述球形连接装置安装于所述安装座。

优选地,所述安装座在朝向所述v形杆的一侧设置有限位座;

在所述第一支杆和所述第二支杆的连接端设置有与所述限位座位置对应的限位挡块;

当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处于极限压缩状态时,所述限位挡块抵接于所述限位座。

优选地,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均为钢弹簧。

优选地,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均为带有油压阻尼器的钢弹簧。

另外,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微轨车辆,该微轨车辆包括走行部和车厢,还包括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任意一种悬挂装置;

在所述走行部和所述车厢之间连接有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悬挂装置,两个所述悬挂装置沿所述走行部的行进方向排列;

所述悬挂装置通过悬架吊装于所述走行部,并通过安装座安装于所述车厢。

优选地,在所述车厢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与所述悬架的底端面一一对应的弹性止挡;

当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处于最长拉伸状态时,所述悬架的底端抵接于所述弹性止挡的顶端。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微轨车辆及其悬挂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上述悬挂装置的悬架与车厢之间安装有v形杆、呈“八”字形分布的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v形杆包括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v形杆与安装座和悬架之间均能够相对转动,两个弹性件与安装座和v形杆之间也能够相对转动,并且第一支杆、第一弹性件以及安装座形成三角形结构,第二支杆、第二弹性件以及安装座形成三角形结构,三角形结构的形状根据弹性件的压缩量不同而发生变化;车厢承载时,重量增大,弹性件被压缩,支杆由水平状态变为倾斜状态,车厢在高度方向上向下移动,直至弹性件的压缩量不变,使得悬挂装置达到一个稳定状态;当微轨车辆沿轨道运行时,在弹性件的作用下车厢能够围绕此平衡稳定状态上下浮动,通过弹性件和支杆对走行部产生的振动进行吸收,从而实现减振效果;同时,v形杆与悬架之间也形成三角形结构,使得悬挂装置具有稳定的结构,能够限制车厢在水平方向的自由摆动。因此,采用上述悬挂装置能够增强微轨车辆的减振性能且能够限制车厢的自由摆动,提升乘客的乘坐舒适性。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微轨交通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提供的微轨交通系统中悬挂装置在a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悬挂装置与走行部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提供的微轨交通系统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提供的微轨交通系统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提供的悬挂装置的另一种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7为图6中提供的悬挂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4中微轨交通系统在去除轨道和走行部后的俯视图;

图9为图3中悬挂装置的v形杆的主视图;

图10为图9中v形杆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

1-悬挂装置;2-走行部;3-车厢;4-轨道;11-悬架;12-安装座;13-v形杆;14-第一弹性件;15-第二弹性件;31-弹性止挡;111-吊杆;112-横杆;113-加强肋;121-限位座;131-第一支杆;132-第二支杆;133-连接端;134-分离端;135-套筒;136-球形连接装置;137-限位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所有实施例的穷举。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微轨车辆的悬挂装置1,微轨车辆的运行结构示意图可以参考图1、图2和图4,悬挂装置1吊装于轨道4内的走行部2上,车厢3通过悬挂装置1悬挂于走行部2上,并与走行部2形成一体结构;每个车厢3配置有前后间隔设置的两个走行部2,走行部2沿轨道4运动,每个走行部2的底端安装有一个悬挂装置1,并通过两个走行部2和与走行部2相配套的悬挂装置1将车厢3吊装于轨道4上,使车厢3能够在走行部2的带动下沿轨道4移动,实现运输乘客的目的;

请参考图3和图5,该悬挂装置1包括悬架11、安装座12、v形杆13、第一弹性件14以及第二弹性件15;悬架11的顶部吊装于走行部2,悬架11的底部安装有v形杆13;安装座12固定安装于车厢3的顶部,并与悬架11平行设置;如图1、图4和图8结构所示,沿轨道4的延伸方向,在车厢3的顶部两端固定安装有相对设置的两个安装座12;在悬架11和安装座12的底部安装有v形杆13,v形杆13的两端分别与悬架11和安装座12之间转动连接,v形杆13能够相对悬架11和安装座12转动;

如图9和图10结构所示,v形杆13包括第一支杆131和第二支杆132,第一支杆131和第二支杆132的连接端133转动连接于安装座12的底部,第一支杆131和第二支杆132的分离端134分别转动连接于悬架11底部的两侧;第一支杆131和第二支杆132在连接端133连为一体,第一支杆131和第二支杆132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为了方便v形杆13与悬架11和安装座12之间的转动连接,在第一支杆131和第二支杆132的连接端133固定安装有球形连接装置136,球形连接装置136能够转动安装于安装座12;在第一支杆131和第二支杆132的分离端134均固定安装有一个套筒135;套筒135对应套设于悬架11底端的横杆112的端部,并通过紧固件限位于横杆112的端部;

第一弹性件14与第二弹性件15呈“八”字形分布,第一弹性件14的顶端和第二弹性件15的顶端均铰接于安装座12的顶部,第一弹性件14的底端铰接于第一支杆131朝向悬架11的一端,第二弹性件15的底端铰接于第二支杆132朝向悬架11的一端。如图2和图3结构所示,每个悬挂装置1均包括呈“八”字形分布的两个弹性件,即,第一弹性件14和第二弹性件15之间呈八字形分布,并与v形杆13对应,第一弹性件14的顶端铰接于安装座12的顶部,第一弹性件14的底端铰接于第一支杆131朝向悬架11的一端;第二弹性件15的顶端铰接于安装座12的顶部,第二弹性件15的底端铰接于第二支杆132朝向悬架11的一端;第一弹性件14的两端具有高度差,并且第一弹性件14朝向安装座12的一端位置高于第一弹性件14朝向悬架11的一端的高度;第二弹性件15的两端具有高度差,并且第二弹性件15朝向安装座12的一端位置高于第二弹性件15朝向悬架11的一端的高度;第一弹性件14和第二弹性件15均可以为钢弹簧,并且第一弹性件14和第二弹性件15还可以为带有油压阻尼器的钢弹簧。

上述悬挂装置1的悬架11与车厢3之间安装有v形杆13、呈“八”字形分布的第一弹性件14和第二弹性件15,v形杆13包括第一支杆131和第二支杆132,v形杆13与安装座12和悬架11之间均能够相对转动,两个弹性件与安装座12和v形杆13之间也能够相对转动,并且第一支杆131、第一弹性件14以及安装座12形成三角形结构,第二支杆132、第二弹性件15以及安装座12形成三角形结构,三角形结构的形状根据弹性件的压缩量不同而发生变化;车厢3承载时,重量增大,弹性件被压缩,支杆由水平状态变为倾斜状态,车厢3在高度方向上向下移动,直至弹性件的压缩量不变,使得悬挂装置1达到一个稳定状态;当微轨车辆沿轨道4运行时,在弹性件的作用下车厢3能够围绕此平衡稳定状态上下浮动,通过弹性件和支杆对走行部2产生的振动进行吸收,从而实现减振效果;同时,v形杆13与悬架11之间也形成三角形结构,使得悬挂装置1具有稳定的结构,能够限制车厢3在水平方向的自由摆动。因此,采用上述悬挂装置1能够增强微轨车辆的减振性能且能够限制车厢3的自由摆动,提升乘客的乘坐舒适性。

如图2和图3结构所示,悬架11包括垂直连接的吊杆111和横杆112;吊杆111沿竖直方向设置,吊杆111的顶端固定安装于走行部2,吊杆111用于将车厢3吊挂在走行部2的下侧;横杆112固定连接于吊杆111的底端,并以吊杆111的轴心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在吊杆111的两侧;横杆112沿水平方向设置,并沿轨道4的宽度方向延伸,横杆112与吊杆111之间垂直连接;为了进一步提高悬架11的结构强度,如图2和图3结构所示,在横杆112与吊杆111之间设置有加强肋113,加强筋可以为三角形板。

如图5、图6和图7结构所示,安装座12在朝向v形杆13的一侧设置有限位座121;在第一支杆131和第二支杆132的连接端133设置有与限位座121位置对应的限位挡块137;当第一弹性件14和第二弹性件15处于极限压缩状态时,限位挡块137抵接于限位座121,即,当第一弹性件14和第二弹性件15被压缩到最短长度时,v形杆13上的限位挡块137抵接在安装座12的限位座121上,通过限位挡块137和限位座121抵接配合,能够在车厢3重量过大时防止第一弹性件14和第二弹性件15被过分压缩,从而能够在车厢3重量过大时对悬挂装置1进行保护。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微轨车辆,如图1和图4结构所示,微轨车辆包括走行部2和车厢3,还包括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任意一种悬挂装置1,通过悬挂装置1将车厢3吊挂于走行部2的底部,走行部2能够沿轨道4运动;在走行部2和车厢3之间连接有相对设置的两个悬挂装置1,两个悬挂装置1沿走行部2的行进方向排列,两个悬挂装置1均安装在车厢3的顶部,并且对称设置,从而从微轨车辆的行进方向的两端将车厢3吊挂在走行部2上;悬挂装置1通过悬架11吊装于走行部2,并通过安装座12安装于车厢3。

如图5、图6和图7结构所示,在车厢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与悬架11的底端面一一对应的弹性止挡31;当第一弹性件14和第二弹性件15处于最长拉伸状态时,悬架11的底端抵接于弹性止挡31的顶端。通过设置在车厢3顶部的弹性止挡31,能够对悬架11的底端进行限位,防止因车厢3重量过小时弹性件的过分伸长,从而对悬挂装置1的弹性件起到保护作用。

上述悬挂装置1在用于将微轨车辆悬挂于走行部2时,图5结构所示的使用情况为车厢3重量较小时悬架11与车厢3之间的配合示意图,此时由于车厢3重量较小,在第一弹性件14和第二弹性件15的作用下,第一弹性件14和第二弹性件15的弹力克服车厢3的重力,第一弹性件14和第二弹性件15处于拉伸状态,第一支杆131和第二支杆132处于水平状态,为了对第一弹性件14和第二弹性件15进行保护,限位止挡与悬架11的底端抵接,通过限位止挡对悬架11进行限位,防止第一支杆131和第二支杆132的分离端134继续下移,从而实现对第一弹性件14和第二弹性件15的保护作用。

图6和图7结构所示的悬挂装置1处于车厢3载重的情况,当车厢3内载人或载物时,车厢3重力增大,在重力的作用下车厢3向下移动,由于安装座12与车厢3固定安装在一起,安装座12随车厢3一起下移,第一支杆131和第二支杆132的连接端133同步下移,从而使第一弹性件14和第二弹性件15被压缩,当第一弹性件14和第二弹性件15的弹力与车厢3的重力达到平衡时,则车厢3不再下移,第一弹性件14和第二弹性件15也不再被压缩,悬挂装置1达到一个稳态,在微轨车辆运行过程中,车厢3围绕此平衡状态上下振动,提供舒适的乘车感受。同时,v形杆13和弹性件形成的合力给车厢3提供水平方向的牵引和制动力。

当微轨车辆通过曲线轨道4时,v形杆13与安装座12的球形连接装置136作为回转中心,走行部2绕着回转中心进行转动,此时,曲线一侧的弹性件被压缩,曲线另一侧的弹性件被拉伸,使得微轨车辆可以顺利通过曲线,当车辆运行到直线路段时,微轨车辆自动回正。

当微轨车辆车辆通过水平曲线时,需要车厢3重力的分力提供向心力,这样以v形杆13的球形连接装置136处作为回转中心,车厢3进行摆动,同时第一弹性件14和第二弹性件15呈“八”字形布置,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车厢3的摆动,并最终消除车厢3的左右自由摆动,提升乘客乘坐舒适感。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标签:
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