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列车开关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轨道列车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轨道列车开关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缺点是现有的列车由于设计好的门开闭尺寸及车辆宽体尺寸,但是由于站台的站台与列车的间距等也是设计好的,会出现一些站台不进行改造无法使用新式列车的现象,造成列车与站台之间间距过大无法满足人员正常乘坐列车。为此,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
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回转型列车门锁闭系统公开了[申请号:201610823505.7],包括:门机梁、横向直线导轨组件、两个列车门连接板、同步带传动组件、纵向直线轴承组件和锁闭机构等。本发明能实现列车门在水平面上的塞拉运动,并通过锁紧机构锁定列车门的横向运动,达到列车门完全锁闭的效果,锁闭原理简单,结构安装维护方便。
上述方案,尚未实现针对不同站台与车厢之间的距离进行高效的调节以满足各种站台都能够停靠车厢供人员上下车厢,降低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具有实现针对不同站台与车厢之间的距离进行高效的调节以满足各种站台都能够停靠车厢供人员上下车厢等优点的设备。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的一种轨道列车开关门,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设置有开口的放置内腔,所述放置内腔下侧连通设置有位于所述箱体内的底腔,所述箱体内设置有贯穿的贯穿内腔,所述贯穿内腔后侧连通设置有对称的开口内腔,所述开口内腔开口设置,所述底腔和放置内腔内设置有能够藏匿于所述底腔和放置内腔内且进行展开形成支撑板结构的展开支撑装置,所述贯穿内腔和开口内腔内设置有采用滑移的方式形成推拉门的移门开启装置,从而利用上述装置实现了人员便于上下列车且使列车可以在不同尺寸的站台停靠。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展开支撑装置包括与所述底腔转动配合连接的翻转筒,所述箱体一侧固设有侧安装马达,所述侧安装马达与所述翻转筒动力连接,所述翻转筒端面固设有对称的翻转箱,所述翻转箱与所述放置内腔滑动相抵,所述放置内腔端壁内固设有倾斜面,所述倾斜面与所述翻转箱相抵设置,所述翻转箱和翻转筒内设置有能够展开形成幕帘的翻转组件,从而利用上述结构实现了翻转组件形成平铺式结构便于人员上下列车及列车与站台之间可以架设稳定平台。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翻转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翻转箱内的内滑槽,所述内滑槽开口设置,所述翻转筒内设置有圆形放置内腔,所述圆形放置内腔一侧连通设置有推出内腔,所述推出内腔与外部空间连通,所述圆形放置内腔端壁内固设有中间固定环,所述中间固定环一侧固设有,所述与所述推出内腔一侧固定,所述中间固定环内固设有档板,所述档板经过所述中间固定环的圆心位置,所述推出内腔和圆形放置内腔内设置有采用彼此连接形成幕帘的移动杆结构,从而利用移动杆结构滑移来形成便于人员上下列车的平台结构。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移动杆结构包括若干圆杆,所述圆杆与所述推出内腔、圆形放置内腔和内滑槽滑动装卡,所述圆杆外表面设置有对称的配合凹槽,所述配合凹槽开口设置,相邻的所述圆杆内的所述配合凹槽之间固设有连接配合带,所述连接配合带将两侧的所述圆杆连接,所述内滑槽内设置有能够带动靠近所述内滑槽的所述圆杆移动展开的移动展开组合件,从而利用移动展开组合件实现了所述圆杆的展开。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移动展开组合件包括与所述内滑槽端壁连通的连接槽,所述连接槽两侧端壁之间转动的设置有旋动配合杆,所述内滑槽一侧设置有位于所述翻转箱内的安装电机,所述安装电机与所述旋动配合杆动力连接,靠近所述内滑槽的所述圆杆与所述旋动配合杆螺纹配合连接,从而利用上述结构使所述圆杆带动后展开形成人员上下列车的平台结构。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移门开启装置包括与所述贯穿内腔滑动配合连接的顶部箱体,所述顶部箱体对称设置,所述顶部箱体下侧设置有滑移门,所述顶部箱体内设置有能够驱动所述滑移门滑移的滑移驱动组件,所述开口内腔内设置有能够使所述顶部箱体顶出所述贯穿内腔而在所述箱体一侧凸出的凸出移动组件,从而利用上述组件实现了所述滑移门的凸出展开滑移。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滑移驱动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顶部箱体内的圆腔,所述圆腔下侧连通设置有底部滑槽,所述滑移门与所述底部滑槽和圆腔滑动配合连接,所述顶部箱体内固设有侧内腔,所述侧内腔一侧动力连接设置有旋动外螺纹杆,所述旋动外螺纹杆与所述圆腔端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旋动外螺纹杆与所述滑移门螺纹配合连接,从而利用上述结构实现了所述滑移门相对于所述顶部箱体的滑动。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凸出移动组件包括固设于靠近所述贯穿内腔的所述开口内腔端壁内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内设置有贯穿的侧内腔,所述侧内腔对称设置,所述侧内腔两侧端壁内连通设置有对称的中间滑腔,所述侧内腔和中间滑腔内设置有与所述顶部箱体固定连接以实现所述顶部箱体滑移推动的推动结构,从而利用推动结构实现了所述顶部箱体的滑移推动。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推动结构包括固设于所述侧内腔端壁的底部电机,所述底部电机上侧动力连接设置有主动齿轮,所述侧内腔和中间滑腔内设置有滑移圆筒,所述滑移圆筒两侧端面固设有圆盘,所述滑移圆筒上下端面固设有对称的键块,所述键块与所述中间滑腔滑动配合连接,所述滑移圆筒与所述侧内腔滑动配合连接,所述滑移圆筒一侧设置有与所述主动齿轮配合连接以实现所述滑移圆筒来回移动的移动组合件,从而利用上述结构实现了所述顶部箱体的滑移。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移动组合件包括固设于所述滑移圆筒两侧的框块,所述框块对称设置,所述框块内设置有开口的装卡齿腔,所述主动齿轮伸入所述装卡齿腔内与所述装卡齿腔啮合设置,从而利用上述结构实现了所述滑移圆筒的滑移。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此设备采用了将车厢门推出在车厢外打开的方式,并且设计了与车厢藏匿,也可以进行展开供不同站台使用以满足人员正常在车厢内上下换乘的结构,使设备在满足空间设计紧凑的前提下,使轨道列车可以在不同站台进行人员上下乘车的功能。
上述优点具体表现为:
1.采用了所述翻转筒和翻转箱在所述侧安装马达间接作用下进行翻转,使所述翻转箱能够在针对不同站台时能够弥补站台与列车之间的距离,将列车与站台之间的缝隙填补,便于人员上下车的同时,也便于将缝隙封闭提高人员的安全系数,所述翻转筒、圆形放置内腔、档板、中间固定环、连接配合带、推出内腔、配合凹槽和圆杆的设计,使数量较多的所述圆杆都可以储存在较小空间范围内,节约空间的同时也便于数量较多的所述圆杆能够在更长的所述翻转箱内进行展开,使设备的工作范围增加,利用到了所述安装电机、旋动配合杆、连接槽、内滑槽和圆形放置内腔的设计,使靠近所述内滑槽的所述圆杆能够在所述内滑槽内滑移,以将所有的所述圆杆在所述内滑槽内能够展开形成平台结构,便于人员进行上下车及搬运物品等等。
2.采用了顶部箱体、圆盘、装卡齿腔、滑移圆筒、键块、主动齿轮、底部电机、侧内腔、中间滑腔、固定座和开口内腔的设计,使所述顶部箱体和滑移门能够在所述贯穿内腔内滑移,便于伸出所述箱体后进行展开形成门式结构,利用到了所述侧内腔、顶部箱体、中间滑腔、圆腔、底部滑槽和滑移门的设计,使所述滑移门能够在所述底部滑槽内滑出,而与所述箱体相抵滑动,将所述滑移门彼此之间展开形成通道,便于人员进出,所述倾斜面的设计在于与所述翻转箱之间相抵采用斜面,冲击力减缓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图1中设备的后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图2中箱体的a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图1中设备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图4中顶部箱体的b方向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中图4中放置内腔的c方向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中图4中翻转筒的d方向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中图4中设备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中图8中翻转箱的e方向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中图8中翻转箱的f方向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中图8中翻转筒的g方向的示意图;
图中,底腔11、翻转筒12、滑移门13、放置内腔14、翻转箱15、顶部箱体16、箱体17、开口内腔18、侧安装马达19、固定座22、框块23、圆盘24、装卡齿腔25、滑移圆筒26、键块27、主动齿轮28、底部电机29、侧内腔31、中间滑腔32、圆腔33、底部滑槽34、倾斜面35、旋动外螺纹杆38、内滑槽42、旋动配合杆51、安装电机52、连接槽53、圆杆54、配合凹槽61、推出内腔62、圆形放置内腔64、档板65、中间固定环66、连接配合带67、移门开启装置91和移门开启装置91。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11所示,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为叙述方便,现对下文所说的方位规定如下:下文所说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与图1本身投影关系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一致,本发明的一种轨道列车开关门,包括箱体17,箱体17内设置有开口的放置内腔14,放置内腔14下侧连通设置有位于箱体17内的底腔11,箱体17内设置有贯穿的贯穿内腔71,贯穿内腔71后侧连通设置有对称的开口内腔18,开口内腔18开口设置,底腔11和放置内腔14内设置有能够藏匿于底腔11和放置内腔14内且进行展开形成支撑板结构的展开支撑装置90,贯穿内腔71和开口内腔18内设置有采用滑移的方式形成推拉门的移门开启装置91,从而利用上述装置实现了人员便于上下列车且使列车可以在不同尺寸的站台停靠。
有益地,其中,展开支撑装置90包括与底腔11转动配合连接的翻转筒12,箱体17一侧固设有侧安装马达19,侧安装马达19与翻转筒12动力连接,翻转筒12端面固设有对称的翻转箱15,翻转箱15与放置内腔14滑动相抵,放置内腔14端壁内固设有倾斜面35,倾斜面35与翻转箱15相抵设置,翻转箱15和翻转筒12内设置有能够展开形成幕帘的翻转组件,从而利用上述结构实现了翻转组件形成平铺式结构便于人员上下列车及列车与站台之间可以架设稳定平台。
有益地,其中,翻转组件包括设置于翻转箱15内的内滑槽42,内滑槽42开口设置,翻转筒12内设置有圆形放置内腔64,圆形放置内腔64一侧连通设置有推出内腔62,推出内腔62与外部空间连通,圆形放置内腔64端壁内固设有中间固定环66,中间固定环66一侧固设有68,68与推出内腔62一侧固定,中间固定环66内固设有档板65,档板65经过中间固定环66的圆心位置,推出内腔62和圆形放置内腔64内设置有采用彼此连接形成幕帘的移动杆结构,从而利用移动杆结构滑移来形成便于人员上下列车的平台结构。
有益地,其中,移动杆结构包括若干圆杆54,圆杆54与推出内腔62、圆形放置内腔64和内滑槽42滑动装卡,圆杆54外表面设置有对称的配合凹槽61,配合凹槽61开口设置,相邻的圆杆54内的配合凹槽61之间固设有连接配合带67,连接配合带67将两侧的圆杆54连接,连接配合带67采用橡胶材料制作,内滑槽42内设置有能够带动靠近内滑槽42的圆杆54移动展开的移动展开组合件,从而利用移动展开组合件实现了圆杆54的展开。
有益地,其中,移动展开组合件包括与内滑槽42端壁连通的连接槽53,连接槽53两侧端壁之间转动的设置有旋动配合杆51,内滑槽42一侧设置有位于翻转箱15内的安装电机52,安装电机52与旋动配合杆51动力连接,靠近内滑槽42的圆杆54与旋动配合杆51螺纹配合连接,从而利用上述结构使圆杆54带动后展开形成人员上下列车的平台结构。
有益地,其中,移门开启装置91包括与贯穿内腔71滑动配合连接的顶部箱体16,顶部箱体16对称设置,顶部箱体16下侧设置有滑移门13,顶部箱体16内设置有能够驱动滑移门13滑移的滑移驱动组件,开口内腔18内设置有能够使顶部箱体16顶出贯穿内腔71而在箱体17一侧凸出的凸出移动组件,从而利用上述组件实现了滑移门13的凸出展开滑移。
有益地,其中,滑移驱动组件包括设置于顶部箱体16内的圆腔33,圆腔33下侧连通设置有底部滑槽34,滑移门13与底部滑槽34和圆腔33滑动配合连接,顶部箱体16内固设有侧内腔31,侧内腔31一侧动力连接设置有旋动外螺纹杆38,旋动外螺纹杆38与圆腔33端壁转动配合连接,旋动外螺纹杆38与滑移门13螺纹配合连接,从而利用上述结构实现了滑移门13相对于顶部箱体16的滑动。
有益地,其中,凸出移动组件包括固设于靠近贯穿内腔71的开口内腔18端壁内的固定座22,固定座22内设置有贯穿的侧内腔31,侧内腔31对称设置,侧内腔31两侧端壁内连通设置有对称的中间滑腔32,侧内腔31和中间滑腔32内设置有与顶部箱体16固定连接以实现顶部箱体16滑移推动的推动结构,从而利用推动结构实现了顶部箱体16的滑移推动。
有益地,其中,推动结构包括固设于侧内腔31端壁的底部电机29,底部电机29上侧动力连接设置有主动齿轮28,侧内腔31和中间滑腔32内设置有滑移圆筒26,滑移圆筒26两侧端面固设有圆盘24,圆盘24的直径大于滑移圆筒26的直径,滑移圆筒26上下端面固设有对称的键块27,键块27与中间滑腔32滑动配合连接,滑移圆筒26与侧内腔31滑动配合连接,滑移圆筒26一侧设置有与主动齿轮28配合连接以实现滑移圆筒26来回移动的移动组合件,从而利用上述结构实现了顶部箱体16的滑移。
有益地,其中,移动组合件包括固设于滑移圆筒26两侧的框块23,框块23对称设置,框块23内设置有开口的装卡齿腔25,主动齿轮28伸入装卡齿腔25内与装卡齿腔25啮合设置,从而利用上述结构实现了滑移圆筒26的滑移。
初始状态时,上述装置、组件和结构处于停止工作状态,在设备进行工作时,由于现有的列车几乎为新型型号,但是大多数车站为旧车站,就使得新列车无法在旧站台进行停靠,使列车无法进行人员正常的上下列车,并且由于现有的列车无法将与旧站台的缝隙完全填补也不方便旅客搬运行李等。
当设备进行工作时,首先侧安装马达19工作后驱动翻转筒12进行翻转,使翻转筒12翻转后带动翻转箱15由放置内腔14内翻转而出并且使翻转箱15与站台地面相抵,此后安装电机52工作后驱动旋动配合杆51转动,使旋动配合杆51带动圆杆54在内滑槽42内滑动,此后由于内滑槽42内的圆杆54在旋动配合杆51的作用下滑移,并且由于圆杆54之间通过配合凹槽61和连接配合带67的设计使所有的圆杆54之间形成连续的结构,在靠近内滑槽42一侧的圆杆54移动下,使所有的圆杆54由圆形放置内腔64和推出内腔62内滑出,并且使所有的圆杆54与内滑槽42滑动装卡,并且在内滑槽42之间形成连续的平台结构,此时即可使人员从翻转箱15和圆杆54组成的平台进行上下车及搬运行李,且能够在不同距离的站台与列车之间都可以正常使用。
当圆杆54完全展开后,需要将滑移门13推出之后形成开门,首先底部电机29工作后驱动主动齿轮28转动,主动齿轮28转动后在装卡齿腔25和框块23的作用下使滑移圆筒26和键块27在圆盘24的作用下带动顶部箱体16推出,那么顶部箱体16间接带动滑移门13凸出于箱体17,此后侧内腔31工作后驱动旋动外螺纹杆38转动,使旋动外螺纹杆38转动后带动滑移门13在底部滑槽34和圆腔33内滑移,使滑移门13彼此之间远离,并且凸出于箱体17,此时人员即可正常上下车及搬运货物。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底腔11、翻转筒12、滑移门13、放置内腔14、翻转箱15、顶部箱体16、箱体17、开口内腔18、侧安装马达19、固定座22、框块23、圆盘24、装卡齿腔25、滑移圆筒26、键块27、主动齿轮28、底部电机29、侧内腔31、中间滑腔32、圆腔33、底部滑槽34、倾斜面35、旋动外螺纹杆38、内滑槽42、旋动配合杆51、安装电机52、连接槽53、圆杆54、配合凹槽61、推出内腔62、圆形放置内腔64、档板65、中间固定环66、连接配合带67、移门开启装置91和移门开启装置91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