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备三线轨道部的轨道车辆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1-02-04 09:02:00|306|起点商标网
[0001]
本发明涉及具备三线轨道部的轨道车辆系统,尤其是涉及与行驶区间无关的沿着三线轨道部,形成轨道车辆特别是无人轨道车辆的稳定行驶,轨道车辆的停车及行驶时,可将荷载均匀地分散传达给三线轨道部的具备三线轨道部的轨道车辆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通常的单轨(monorail)系统指在单轨上行驶的交通工具,在市中心通常会使用横梁连接高大的支柱之间使车辆行驶,也广泛用于以更简单的结构设置于观光地或游园地移送乘客,或设置于果园或山上移送果实、材料或工作者的手段。
[0003]
所述单轨系统大多以单一轨道形成,但是,最近考虑到行驶稳定性以及行驶性,开始使用沿着二线结构的轨道部完成搬运台车的行驶的单轨系统。
[0004]
以往的单位系统的二线结构轨道部,以两个辅助轨道隔离配置,在一侧辅助轨道的下端形成一体地固定传达台车的行驶力的齿条传动的结构,在搬运台车行驶时,会发生荷载集中在设置齿条传动的一侧辅助轨道的现象。
[0005]
尤其是,在倾斜区段或拐角区段行驶时,搬运台车的荷载集中到一侧辅助轨道,因此具有对轨道部或台车发生损伤,导致维护费用增加,影响乘客安全等问题。
[0006]
并且,单轨系统中轨道部只有设置为维持水平状态,搬运台车才能稳定行驶,但由于轨道部没有紧密设置于基板而是设置为离基板具备一定高度,因此根据基板环境难以维持轨道部的水平和倾斜度,导致了搬运台车的行驶性和稳定性降低等问题。
[0007]
【先行技术文献】
[0008]
【专利文献】
[0009]
(专利文献1)注册专利公报注册号10-0600642(2006.07.06)
[0010]
(专利文献2)注册专利公报注册号10-1561836(2015.10.14)
[0011]
(专利文献3)注册专利公报注册号10-1421212(2014.07.14)
[0012]
(专利文献4)公开专利公报公开号102014-0077448(2014.06.24)
技术实现要素:
[0013]
(要解决的问题)
[001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在两个辅助轨道之间的中央配置独立的行驶轨道,从而提高轨道车辆,尤其是无人轨道车辆的对第一、第二台车的行驶性及稳定性,通过均匀分散荷载来最小化轨道部损伤的具备三线轨道部的轨道车辆系统。
[001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两轴结构的第一台车部和三轴结构的第二台车部根据三线轨道部移动,从而可在倾斜区段或者拐角区段也可进行稳定的行驶的具备三线轨道部的轨道车辆系统。
[0016]
(解决问题的手段)
[0017]
本发明包括具备齿条传动类型的行驶轨道,和具备隔离一定距离设置的第一、第
二辅助轨道,以便相互对称于行驶轨道的两侧的三线轨道部;以轨道车辆的车体车架和主底盘车架为媒介连接设置,由中心支轴和摆动轴形成二轴旋转,并具备沿着行驶轨道旋转驱动的行星齿轮的第一台车部;以轨道车辆的车体车架和主底盘车架为媒介连接设置,由中心支轴、摆动轴以及旋转轴形成三轴旋转,并具备沿着行驶轨道旋转驱动的行星齿轮的第二台车部。
[0018]
(发明的效果)
[0019]
在本发明中沿着以齿条传动类型的行驶轨道为中心在两侧对称地平行设置第一、第二辅助轨道的三线轨道部,行驶形成扭转及二段摆动的二轴结构的第一台车部,以及形成扭转、旋转及二段摆动的三轴结构的第二台车部,因此具有在倾斜区段及拐角区段等地,轨道车辆尤其是无人轨道车辆可稳定行驶的效果。
[0020]
在本发明中三线轨道部在第一、第二辅助轨道之间的中央独立配置行驶轨道,从而对行驶车体的牵引可均等,因此不仅可显著减少车体的扭转应力及行驶阻力,还具有均匀分散作用于轨道的轨道车辆的荷载,从而增加整个轨道的耐久性的效果。
[0021]
在本发明中三线轨道部的第一、第二辅助轨道,通过肩部螺栓的引脚类型主体部可旋转地连接设置在支座,因此容易调整对于第一、第二辅助轨道的倾斜角,通过第一、第二辅助轨道传达的荷载,可由肩部螺栓的段差面传达至支座的支架,因此,可容易地分散荷载,据此,具有可防止第一、第二辅助轨道的下垂现象的效果。
[0022]
在本发明中将三线轨道部的第一、第二辅助轨道组装于支座的肩部螺栓以一字型(无头螺栓)形成,因此不需要分解对于支座的肩部螺栓,只通过紧固肩部螺栓的主体部的固定螺栓的分解组装,可容易地进行第一、第二辅助轨道的组装和更换设置。
[0023]
在本发明中三线轨道部通过组装连接并设置,因此作为行驶轨道可使用高碳素钢材质,可由行驶轨道的高碳素钢材质的使用,提高齿轮的硬度,因此,不仅可提高动力传递力及制动力,还可具备优秀的行驶稳定性。
[0024]
即,齿条传动类型的行驶轨道通过焊接方式连接设置时,因焊接特性,高碳素钢材质在焊接时,由焊接热材质发生硬化,并由加压荷载或震动发生焊接起泡和剥离(分离)现象,因此齿条传动(rack gear)要以低碳塑钢材质构成,如此齿条传动以低碳塑钢材质构成时,由于齿条传动(gear)的硬度低,因此由于摩擦寿命会减少,并且由于齿条传动(rack gear)的低硬度,与它对应的行星齿轮(pinion gear)的硬度也会受限制(行星齿轮的硬度高时,会加深齿条传动的磨损),轨道车辆的行驶力和制动力会受限。但是,本发明中齿条传动类型的行驶轨道是通过组装连接设置的,因此,可设置利用高碳素钢材质的齿条传动类型的行驶轨道,从而提高行星齿轮的硬度,并且由于齿条传动和行星齿轮的硬度的提高,可达成轨道车辆的行驶稳定性的效果。
[0025]
本发明的三线轨道部大多都以组装方式形成,因此,具有可简单地进行对发生受损部位的各区段的更换工作的效果。
[0026]
在本发明中设置于轨道车辆的第一台车部和第二台车部,可根据行驶状况或运行状况同时驱动或个别驱动,因此在如上坡路等要求低速高扭矩的区段中轨道车辆,尤其是无人轨道车辆,可稳定地运行在行驶轨道及辅助轨道上,在下坡区段中通过制动装置适当地伴随减速和制动,从而具有可确保安全行驶及提升速度的效果。
[0027]
在本发明中第一台车部以形成扭转(偏荡)及摆动的二轴结构形成,第二台车部以
形成扭转(偏荡)、旋转及摆动的二轴结构形成,因此具有对倾斜区段、拐角区段、曲折区段等形成轨道车辆的稳定行驶的效果。
[0028]
在本发明中第一、第二台车部滚动接触于第二辅助轨道部的一侧对于滚动接触于第一辅助轨道部的另一侧,以摆动栓为中心形成个别的摆动,因此即使第一、第二辅助轨道部不维持水平或设置发生偏差,也可确保轨道车辆的行驶稳定性。
[0029]
本发明在第一、第二台车部设置侧滑轮,因此具有即使由外部条件或行驶条件在轨道车辆发生摇晃或横向压力,也可一定地稳定维持轨道车辆的姿势等诸多效果。
附图说明
[0030]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构成的整体示例图。
[0031]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构成的其他示例图。
[0032]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三线轨道部的构成的示例图。
[0033]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三线轨道部的行驶轨道组装构成的示例图。
[0034]
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三线轨道部的分解组装构成的示例图。
[0035]
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第二辅助轨道的设置结构的示例图。
[0036]
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支座的构成的示例图。
[0037]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倾斜区段行驶状态的示例图。
[0038]
图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台车部的构成的示例图。
[0039]
图1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台车部的分离构成的示例图。
[0040]
图1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台车部的分离构成的其他示例图。
[0041]
图1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台车部的构成的示例图。
[0042]
图1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台车部的分离构成的示例图。
[0043]
图1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台车部的分离构成的示例图。
[0044]
图1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停止保险杠部的构成示例图。
[0045]
(附图标记说明)
[0046]
100:第一台车部
ꢀꢀꢀꢀꢀꢀꢀ
110、210:主底盘车架
[0047]
111、211:橡胶悬置
ꢀꢀꢀꢀꢀꢀꢀ
120、220:上端车架
[0048]
130、230:下端主车架
ꢀꢀꢀꢀꢀ
131、231:第一侧壁板
[0049]
132、232:第二侧壁板
ꢀꢀꢀꢀꢀ
133、233:前面板
[0050]
134、234:后面板
ꢀꢀꢀꢀꢀꢀꢀꢀꢀ
135、235:滑轮支撑板
[0051]
136、236:摆动轮毂
ꢀꢀꢀꢀꢀꢀꢀ
140、240:底部副车架
[0052]
141、241:内侧板
ꢀꢀꢀꢀꢀꢀꢀꢀꢀ
142、242:外侧板
[0053]
143、243:连接支架
ꢀꢀꢀꢀꢀꢀꢀ
144、244:摆动接触部
[0054]
150、250:第一滚动滑轮部 151、251:第一轨道行驶滑轮
[0055]
152、252:第一轨道托轮
ꢀꢀꢀ
153、253:侧滑轮
[0056]
160、260:第二滚动滑轮部 161、261:第二轨道行驶滑轮
[0057]
162、262:第二轨道托轮
ꢀꢀꢀ
170、270:驱动部
[0058]
171、271:行星齿轮
ꢀꢀꢀꢀꢀꢀꢀ
172、272:电闸
[0059]
181、281:中心支轴
ꢀꢀꢀꢀꢀꢀꢀ
182、282:摆动轴
[0060]
183、283:摆动栓
ꢀꢀꢀꢀꢀ
284:旋转轴
[0061]
290:二轴车架
ꢀꢀꢀꢀꢀ
291:本体
[0062]
292:上端轮毂
ꢀꢀꢀꢀꢀꢀ
293:下端轮毂
[0063]
294:缓冲支撑杆
ꢀꢀꢀꢀ
295:缓冲器
[0064]
200:第二台车部
ꢀꢀꢀꢀ
300:三线轨道部
[0065]
310:第一辅助轨道
ꢀꢀ
320:第二辅助轨道
[0066]
311:单位轨道
ꢀꢀꢀꢀꢀꢀ
311a:上面
[0067]
311b:侧面
ꢀꢀꢀꢀꢀꢀꢀꢀꢀ
311c:螺栓插入孔
[0068]
312:连接轨道
ꢀꢀꢀꢀꢀꢀ
312a:连通孔
[0069]
313:肩部螺栓
ꢀꢀꢀꢀꢀꢀꢀ
313a:主体部
[0070]
313b:螺丝部
ꢀꢀꢀꢀꢀꢀꢀꢀ
314:固定螺母
[0071]
315:衬套
ꢀꢀꢀꢀꢀꢀꢀꢀꢀꢀꢀ
316:头部粘贴型肩部螺栓
[0072]
317:一字型肩部螺栓 318:法兰
[0073]
319:固定螺栓
ꢀꢀꢀꢀꢀꢀꢀ
330:行驶轨道
[0074]
330a:底面
ꢀꢀꢀꢀꢀꢀꢀꢀꢀꢀ
330b:侧面
[0075]
331:齿条传动轨道
ꢀꢀꢀ
331a:齿条传动
[0076]
331b:螺栓结合孔
ꢀꢀꢀꢀ
332:侧边板
[0077]
332a:容纳孔
ꢀꢀꢀꢀꢀꢀꢀꢀ
333:连接螺栓/螺母
[0078]
340:支座
ꢀꢀꢀꢀꢀꢀꢀꢀꢀꢀꢀ
341:轨道结合部
[0079]
342:支柱结合部
[0080]
343:安置槽
ꢀꢀꢀꢀꢀꢀꢀꢀꢀ
344:支架
[0081]
345:单一安置槽
ꢀꢀꢀꢀꢀ
345a:地板部
[0082]
345b:侧壁部
ꢀꢀꢀꢀꢀꢀꢀꢀ
346:复合安置槽
[0083]
346a:地板部
ꢀꢀꢀꢀꢀꢀꢀꢀ
346b:侧壁部
[0084]
346c:凸起
ꢀꢀꢀꢀꢀꢀꢀꢀꢀꢀ
350:支柱
[0085]
360:侧空间
ꢀꢀꢀꢀꢀꢀꢀꢀꢀ
370:多孔垫
[0086]
400:基板
ꢀꢀꢀꢀꢀꢀꢀꢀꢀꢀꢀ
500:轨道车辆
[0087]
510:车体车架
ꢀꢀꢀꢀꢀꢀꢀ
520:停止保险杠部
[0088]
521:弹簧
ꢀꢀꢀꢀꢀꢀꢀꢀꢀꢀꢀ
522:保险杠
[0089]
523:感知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90]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构成的整体示例图,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构成的其他示例图,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三线轨道部的构成的示例图,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三线轨道部的行驶轨道组装构成的示例图,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三线轨道部的分解组装构成的示例图,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第二辅助轨道的设置结构的示例图,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支座的构成的示例图,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倾斜区段行驶状态的示例图,图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台车部的构成的示例图,图1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台车部的分离构成的示例图,图1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台车部的分离构成的其他示例图,图
1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台车部的构成的示例图,图1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台车部的分离构成的示例图,图1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台车部的分离构成的示例图,图1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停止保险杠部的构成示例图。
[0091]
本发明包括:三线轨道部300,具备齿条传动类型的行驶轨道330,和隔离一定距离设置以便相互对称于行驶轨道330的两侧的第一、第二辅助轨道310、320;第一台车部100,以轨道车辆的车体车架和主底盘车架为媒介连接设置,由中心支轴和摆动轴形成二轴旋转,并具备沿着行驶轨道330旋转驱动的行星齿轮171;第二台车部200,以轨道车辆的车体车架和主底盘车架为媒介连接设置,由中心支轴、摆动轴以及旋转轴形成三轴旋转,并具备沿着行驶轨道330旋转驱动的行星齿轮271。
[0092]
所述三线轨道部300如图3至图5所示,以在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第二辅助轨道310、320之间的中央(中间),独立设置具备齿条传动的行驶轨道330的三线轨道结构形成。
[0093]
即,所述三线轨道部300包括上侧具备齿条传动的行驶轨道330;在行驶轨道330和两侧隔离一定距离并对称设置的第一、第二辅助轨道310、320;固定设置行驶轨道330和第一、第二辅助轨道310、320的支座340,支撑支座340使其位于离基板一定高度的支柱支柱350。
[0094]
所述行驶轨道330通过第一、第二台车部100、200的行星齿轮的啮合驱动,插入至支座的安置槽343内,通过焊接与支座340一体设置,或通过侧边板332和连接螺栓/螺母333在支座340上一体组装设置。
[0095]
所述行驶轨道330以多个齿条传动轨道331通过侧边板332及连接螺栓/螺母333连接的组装类型形成,每个齿条传动轨道331在上侧具备齿条传动331a,在下侧形成贯通两侧面的多个螺栓结合孔331b。
[0096]
所述侧边板332具备连接一侧齿条传动轨道和其他齿条传动轨道的功能以及将行驶轨道固定在支座的设置功能,为了容纳形成于齿条传动轨道的多个螺栓结合孔331b,容纳孔332a贯通中央被形成。
[0097]
即,所述侧边板332以容纳孔332a按长度方向贯通形成的环状形成,在所述容纳孔332a内容纳一侧齿条传动轨道的螺栓结合槽1~2个,另一个齿条传动轨道的螺栓结合槽1~2个。
[0098]
如上所述构成的行驶轨道330在两个齿条传动轨道相接的末端部位分别设置侧边板332,以便两侧面接触,并且通过一侧侧边板的容纳孔、齿条传动轨道的螺栓结合槽以及另一侧侧边板的容纳孔,紧固连接螺栓/螺母的组装,由此多个齿条传动轨道以直线连接构成。
[0099]
所述第一、第二辅助轨道310、320滚动接触具备于第一、第二台车部100、200的多个滑轮,以中空管结构形成的多个单位轨道311由连接轨道312直线连接的组装类型形成。
[0100]
并且,所述第一、第二辅助轨道310、320为了可通过肩部螺栓313调整倾斜角,以被支撑于支座340的组装类型形成。
[0101]
所述第一、第二辅助轨道310、320以相同结构形成,因此一同说明第一、第二辅助轨道310、320。
[0102]
所述单位轨道311包括滚动接触第一、第二台车部的主滑轮的上面311a;第一、第二台车部的侧滑轮滚动接触的侧面311b,在侧面311b的下侧形成肩部螺栓313的主体部插
入贯通的螺栓插入孔311c。
[0103]
所述连接轨道312插入至单位轨道的中空内,连接两个单位轨道,形成与具备于单位轨道的侧面的多个螺栓插入孔311c连通的多个连通孔312a。
[0104]
所述连接轨道312在组装公差范围内紧贴接触在单位轨道的内面,向一侧辅助轨道的中空和与其接触的另一个辅助轨道的中空内两侧插入设置之后,通过紧固螺栓插入孔311c和连通孔312a的固定螺栓或肩部螺栓(脱料螺栓)与单位轨道311一体的组装。
[0105]
所述肩部螺栓(脱料螺栓)313将第一、第二辅助轨道310、320支撑于支座340,或以连接轨道312为媒介连接两个单位轨道311,如图5及图6所示,包括以引脚类型形成的主体部313a和具备与主体部313a一体的段差形成的螺丝部313b,向第一、第二辅助轨道的螺栓插入孔311c内,插入引脚类型的主体部313a,螺丝部313b贯通支座的一侧紧固在固定螺母314。
[0106]
此时,肩部螺栓313设置为形成于主体部313a和螺丝部313b之间的段差面313c接触在支撑支座340的一侧,并使支撑点位于支座340侧。
[0107]
并且,肩部螺栓313在支座340和第一、第二辅助轨道310、320之间还设置衬套315时,可设置为在所述衬套315接触支撑段差面313c。
[0108]
即,在本发明中第一、第二辅助轨道310、320不会直接接触并螺栓紧固在支座340,而是构成为通过对于支座340或衬套315的段差面313c的接触支撑,以及螺丝部313b和固定螺母314的紧固,肩部螺栓313固定设置于支座340,且通过所述固定设置的肩部螺栓313的以引脚类型形成的主体部313a支撑第一、第二辅助轨道310、320。
[0109]
如此,在固定设置于支座340的肩部螺栓313组装第一、第二辅助轨道310、320时,从第一、第二辅助轨道310、320传达的荷载会集中在段差面313c和支座(或衬套)的接触支撑部位,因此可进一步防止第一、第二辅助轨道310、320的下垂现象,并强化第一、第二辅助轨道310、320的稳定性。
[0110]
并且,所述肩部螺栓(脱料螺栓,313)如图6的a所示,可使用头部粘贴型肩部螺栓316,或如图6的b所示,可使用一字型(无头螺栓)肩部螺栓317,且优选设置一字型(无头螺栓)肩部螺栓317。
[0111]
所述一字型(无头螺栓)肩部螺栓317在主体部313a的末端形成一定深度的丝锥钻孔,在所述丝锥钻孔的部位以法兰318为媒介紧固固定螺栓319。
[0112]
即,第一、第二辅助轨道310、320通过主体部313a支撑,所述一字型(无头螺栓)肩部螺栓317通过在所述主体部313a以法兰318为媒介结合的固定螺栓319的紧固力,将第一、第二辅助轨道310、320结合在支座340。
[0113]
如此通过一字型(无头螺栓)肩部螺栓317,将第一、第二辅助轨道310、320组装设置于支座340时,在一字型肩部螺栓的主体部313a只需固定螺栓319的分解就可容易达成对第一、第二辅助轨道310、320的分解组装。
[0114]
并且,所述第一、第二辅助轨道310、320如图6所示,螺栓插入孔311c的位于侧面的下侧,第一、第二辅助轨道310、320的下侧部分通过肩部螺栓313固定设置于支座340,通过这样的固定设置,第一、第二台车部的侧滑轮可无干扰地接触第一、第二辅助轨道的侧面并滚动运行。
[0115]
并且,如图3所示,在所述第一、第二辅助轨道310、320还可设置单位轨道的连接部
位,即一侧单位轨道的上端面,以及与此接触的另一个单位轨道的上端面连接的多孔垫370。
[0116]
所述多孔垫370是为了对于单位轨道和单位轨道之间的缝隙,强化第一、第二台车部的滑轮的接触力,以不影响第一、第二台车部100、200的行驶的程度的薄板形成,在第一、第二辅助轨道310、320的上面311a通过焊接或沉头螺丝等一体地固定。
[0117]
所述支座340是为了支撑行驶轨道330和第一、第二辅助轨道310、320,如图4、图5以及图7所示,具备结合行驶轨道330和第一、第二辅助轨道310、320的轨道结合部341,和一体地形成于所述轨道结合部341的两侧并结合支柱350的支柱结合部342。
[0118]
所述轨道结合部341在上端中央形成安置设置的行驶轨道330的安置槽343,结合第一、第二辅助轨道310、320的支架344凸出或一体化设置,以便以所述安置槽343为中心在两侧隔离一定距离并相互对称。
[0119]
所述安置槽343是为了稳定地支撑行驶轨道330,并将从行驶轨道330传达的荷载均匀地分散至支座340,如图7的a所示,以插入行驶轨道330的单一安置槽345形成,或如图7的b所示,以插入行驶轨道330和侧边板332的复合安置槽346形成。
[0120]
所述单一安置槽345包括安置支撑行驶轨道的底面330a的地板部345a,和接触支撑行驶轨道的侧面330b的侧壁部345b。
[0121]
所述复合安置槽346包括安置支撑行驶轨道的底面330a的地板部346a,和接触支撑行驶轨道的侧面330b的侧壁部346b,所述侧壁部346b可构成插入至侧边板的容纳孔332a内的凸起346c凸出形成。
[0122]
如上所述构成的轨道结合部341,在单一安置槽345内插入行驶轨道330调整倾斜度后,通过焊接等一体地固定设置于单一安置槽345内,或在复合安置槽346内嵌入结合侧边板332,在侧边板332之间插入行驶轨道330后,通过连接螺栓/螺母333与支座340一体地组装设置,或通过连接螺栓/螺母333设定行驶轨道330的位置后,通过焊接等一体地固定设置于支座340。
[0123]
所述行驶轨道330和支座340的结合,在安置槽343内调整行驶轨道的倾斜角后,优选地进行焊接设置以便行驶轨道位于安置槽343内,如此焊接设置行驶轨道时,为了位置设定可除去嵌入设置的连接螺栓/螺母。
[0124]
所述支架344是为了通过肩部螺栓313支撑第一、第二辅助轨道310、320,贯通设置肩部螺栓的螺丝部313b。所述支架344在支座340可一体得凸出形成,或通过焊接等固定附着设置。并且,所述支架344优选设置为位于支座的轨道结合部341上端两侧。
[0125]
所述支柱结合部342在轨道结合部341的下端两侧与轨道结合部341一体地形成,以便在轨道结合部341的两侧具备第一、第二辅助轨道310、320所在的侧空间360。
[0126]
所述侧空间360如图7所示,是为了位于轨道结合部的两侧上端而形成的空间,与设置三线轨道部300的地形的倾斜度无关地,第一、第二台车部100、200无干扰地滚动接触第一、第二辅助轨道310、320并移动。即,所述侧空间360是为了第一、第二台车部100、200的托轮不受支座的支柱结合部342的干扰沿着第一、第二辅助轨道310、320移动的空间。
[0127]
如所述构成的支座340,以轨道结合部341和支柱结合部342一体化化的
‘⊥
'
’
字形状形成,在轨道结合部341两侧及支柱结合部342上侧会具备侧空间360。
[0128]
所述支柱350是为了支座340从基板400具备一定高度,上端连接设置支座的支座
结合台,下端固定设置在基板400,或固定设置在设置于基板的混凝土结构物等的基础构件(无图示)。
[0129]
所述支柱与支座的结合不受特殊限定,可通过螺栓或焊接等公知的技术一体化连接设置。
[0130]
如所述构成的三线轨道部300在基板设置支柱350,在支柱350组装设置支座340,支座的安置槽343内安置行驶轨道330并焊接设置,通过肩部螺栓313在支座340组装设置第一、第二辅助轨道310、320。
[0131]
此时,所述行驶轨道330与地形相应地调整倾斜度后,通过焊接等一体地固定设置于安置槽343内,所述第一、第二辅助轨道310、320与地形相应地以肩部螺栓313为中心旋转并调整倾斜度后,通过紧固固定螺母314及固定螺栓319固定设置于支座340。
[0132]
并且,如所述构成的三线轨道部300,由于第一、第二辅助轨道310、320位于侧空间360内,如图8所示,第一、第二辅助轨道310、320可设置为具备30~80
°
的倾斜角(θ),在这样调整倾斜角时也滚动运行于第一、第二辅助轨道310、320的第一、第二台车部的托轮会位于侧空间360内,达成第一、第二台车部100、200的稳定行驶。
[0133]
并且,所述三线轨道部300使行驶轨道330设置于第一、第二辅助轨道310、320的中间,可使因行驶的车体的牵引均匀,从而显著减少车体的扭转应力及行驶阻力,因此可均匀分散作用于轨道的荷载,增加整个轨道的耐久性。
[0134]
所述第一台车部100和第二台车部200连接轨道车辆的车体车架,所述第一台车部100和第二台车部200设置为隔离一定距离沿着三线轨道部行驶,
[0135]
所述第一台车部100构成为形成以中心支轴为中心的扭转或偏荡(yawing)、以摆动轴为中心的摆动、以摆动栓为中心的其他摆动。
[0136]
所述第二台车部200构成为形成以中心支轴为中心的扭转或偏荡(yawing)、以旋转轴为中心的左右旋转、以旋转轴为中心的摆动及以摆动栓为中心的其他摆动。
[0137]
所述第一台车部100,如图9至图11所示,包括连接设置车体车架的主底盘车架110,通过中心支轴连接主底盘车架的上端车架120,通过所述上端车架和摆动轴连接设置的下端主车架130,在下端主车架的一侧通过摆动轮毂及摆动栓连接设置的下端副车架140,连接设置在下端主车架130并滚动接触第一辅助轨道310的第一滚动滑轮部150,连接设置在下端副车架140并滚动接触第二辅助轨道320的第二滚动滑轮部160,连接设置于下端主车架130的一侧并驱动行星齿轮171的驱动部170。
[0138]
所述主底盘车架110是搁放车体车架510并连接设置的,上端设置有多个橡胶悬置111。
[0139]
所述上端车架120为了使主底盘车架110位于上端,通过中心支轴181连接设置,下端通过摆动轴182连接设置下端主车架130。
[0140]
所述下端主车架下端主车架130包括固定设置驱动部170并连接摆动轴182的一侧端的第一侧壁板131,与第一侧壁板131隔离一定距离配置并连接设置摆动轴182的另一侧端,设置连接下端副车架140的摆动轮毂136的第二侧壁板132,连接第一侧壁板131、第二侧壁板132的具有形状的前面板前面板133,与前面板133面对面配置并连接第一侧壁板131、第二侧壁板132的具有字形状的后面板134,为了位于第一侧壁板131的外侧在前面板133和后面板134的下侧以反方向凸出形成并设置第一滚动滑轮部150的滑轮支撑板
135。
[0141]
即,所述下端主车架130的摆动轴182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一侧壁板131和第二侧壁板132,第一侧壁板、第二侧壁板131、132通过字形状的前/后面板133、134一体地连接,在前/后面板133、134的下侧滑轮支撑板135以反方向凸出形成,所述滑轮支撑板135形成在第一侧壁板131的外侧而不是第一侧壁板131、第二侧壁板132之间。
[0142]
所述下端副车架140连接设置为以下端主车架130的摆动轮毂136和摆动栓183为媒介对下端主车架130形成摆动运动。
[0143]
即,所述下端副车架140包括形成摆动栓183的一侧端连接设置并接触下端主车架的第二侧壁板132的摆动接触部144的内侧板141,与内侧板141隔离一定距离配置并连接摆动栓183的另一侧端的外侧板142,一体连接内侧板141、外侧板142的两端的连接支架143,并且在内侧板141、外侧板142及外侧板142连接设置第二滚动滑轮部160。
[0144]
即,所述下端副车架140通过下端主车架130、摆动栓183以及摆动轮毂136连接,以摆动栓183为中心形成摆动运动,在内侧板141和外侧板142之间,以及外侧板142的下侧设置第二滚动滑轮部160的滑轮。
[0145]
此时,所述摆动轮毂136内为了使摆动栓183的旋转更顺滑而设置轴承及衬套,这样的轴承及衬套的设置是公知的技术,因此省略对此的说明。
[0146]
所述150包括可旋转地设置于下端主车架130并滚动接触第一辅助轨道的上面311a运行的第一轨道行驶滑轮151,为了位于第一辅助轨道310的下侧而可旋转地设置于下端主车架130的第一轨道托轮152,以及为了滚动接触第一辅助轨道的侧面,可旋转地连接设置于下端主车架130的一侧的侧滑轮153。
[0147]
所述第二滚动滑轮部160包括可旋转地设置于下端副车架140并滚动接触第二辅助轨道的321a运行的第二轨道行驶滑轮161,以及为了位于第二辅助轨道320的下侧可旋转地设置于下端副车架140的第二轨道托轮162。
[0148]
所述第一轨道行驶滑轮151可旋转地设置于下端主车架的滑轮支撑板135,第二轨道行驶滑轮161可旋转地设置于下端副车架140,所述第一轨道行驶滑轮151、第二轨道行驶滑轮161具备支撑乘客的荷载,防止轨道车辆左右摇晃的功能。
[0149]
并且,所述第一轨道行驶滑轮151、第二轨道行驶滑轮161为了滚动接触第一、第二辅助轨道的上面311a、321a在下端主车架的滑轮支撑板135及下端副车架140分别设置一个以上,优选分别设置两个以上。
[0150]
所述第一、第二轨道托轮152、162是为了支撑轨道车辆行驶时发生的横向荷载,尤其是因转弯时的离心力产生的横向荷载及因强风等产生的横向荷载从而防止轨道车辆颠覆,以第一、第二辅助轨道310、320为中心与第一轨道行驶滑轮151、第二轨道行驶滑轮161对称设置,即为了与第一、第二辅助轨道的下面接触,或在下面具备一定缝隙并隔离而分别设置于下端主车架130和下端副车架140。
[0151]
并且,所述第一轨道行驶滑轮151和第二轨道行驶滑轮161,以及第一轨道托轮152和第二轨道托轮162以驱动部的行星齿轮171为中心,相互对称配置。
[0152]
所述侧滑轮153滚动接触于310的两侧面,防止轨道车辆被推向左右方向,以及防止对于行驶轨道的防止行星齿轮被推向,从而引导轨道车辆进行安全行驶,可旋转地设置于下端主车架的滑轮支撑板135末端。
[0153]
所述驱动部170为了使行星齿轮171位于下端主车架的第一、二侧壁板131、132之间,即第一、第二辅助轨道310、320之间,而固定设置于下端主车架的第一侧壁板131。
[0154]
所述驱动部170由驱动马达和减速器构成,此构成为公知的构成,因此省略对此的详细说明。
[0155]
并且,行星齿轮171在一侧还设置电闸172,通过所述电闸172的运行可停止行星齿轮171,或维持行星齿轮171的停止状态。
[0156]
如所述构成的第一台车部100,行星齿轮171通过驱动部170沿着行驶轨道330旋转移动,连接设置于下端主车架130的滚动滑轮部150和连接设置于下端副车架140的第二滚动滑轮部160滚动接触第一、第二辅助轨道310、320并移动。
[0157]
并且,所述第一台车部100沿着三线轨道部300行驶时,以中心支轴18为中心上端车架120、下端主车架130以及下端副车架140以一体地扭转a,以摆动轴182为中心的下端主车架130和下端副车架140以一体地摆动b,以摆动栓183为中心的形成下端副车架140的另一个摆动b
’
。
[0158]
此时,所述摆动轴182和摆动栓183相互平行设置,下端副车架140以摆动栓183为旋转轴摆动时,具备于下端副车架的内侧板141的摆动接触部144,面接触在下端主车架的第一侧壁板131并滑动,从而使下端副车架140形成无晃动地摆动。
[0159]
如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台车部100可形成扭转(偏荡)及摆动,所述摆动的构成包括以摆动轴182为中心的下端主车架130和下端副车架140的同时摆动,和以摆动栓183为中心的下端副车架140的摆动的二段摆动。
[0160]
这样的二段摆动动作是为了对于第一、第二辅助轨道310、320的组装设置引起的高度偏差,使第一台车部100的行驶更加顺畅的达成。即,根据本发明的三线轨道部300不设置于基板400,而是在从基板具有一定高度的位置上设置,因此第一、第二辅助轨道310、320难以设置为维持正确的相互水平及平行,因此本发明考虑到这种第一、第二辅助轨道的设置条件,使第一台车部100以摆动轴182和摆动栓183为中心进行二段摆动,从而即使第一、第二辅助轨道310、320的组装设置引发偏差,也可沿着三线轨道部300达成顺畅行驶。
[0161]
所述第二台车部200设置为与第一台车部100隔离一定距离并沿着行驶轨道330及第一、第二辅助轨道310、320进行行驶,并且如同第一台车部100,构成为以中心支轴181为中心的摆动(偏荡),以摆动轴182为中心的摆动,以摆动栓183为中心的摆动,并且以摆动轴182为中心形成左右旋转。
[0162]
即,所述第二台车部200,如图12至14所示,包括连接设置车体车架510的主底盘车架210,主底盘车架210通过中心支轴281连接的上端车架220,通过上端车架220和旋转轴284连接设置的二轴车架290,在二轴车架290的两端连接设置下侧并且在上端车架的两端分别连接设置上侧的缓冲器295,通过二轴车架290和摆动轴282连接设置的下端主车架230,在下端主车架230的一侧通过摆动轮毂236及摆动栓283连接设置的下端副车架240,连接设置下端主车架230并滚动接触第一辅助轨道310的第一滚动滑轮部250,连接设置下端副车架240并滚动接触第一辅助轨道320的第二滚动滑轮部260,连接设置下端主车架230的一侧并驱动行星齿轮271的驱动部270。
[0163]
所述主底盘车架210是搁放车体车架510并连接设置的,上端设置有多个橡胶悬置211。
[0164]
所述上端车架220为了使主底盘车架210位于上端通过中心支轴281连接设置,下端通过旋转轴284连接设置在二轴车架290。
[0165]
所述二轴车架290以上端车架220和旋转轴284为媒介连接,并以下端副车架240和摆动轴282为媒介连接,使沿着三线轨道部300行驶的轨道车辆500的转弯更加顺畅,并包括本体291,连接为位于本体291上端并可旋转地连接旋转轴284的上端轮毂292,连接为贯通本体291并可旋转地连接摆动轴282的下端轮毂293,为了与下端轮毂293平行,在本体291的一侧形成位于轨道车辆的宽度方向并在两个末端连接设置缓冲器295的缓冲支撑杆294。
[0166]
此时,所述上端轮毂292和下端轮毂293相互交叉设置,所述上端轮毂292和下端轮毂293内设置了可使旋转轴284及摆动轴282可旋转的轴承及衬套。这种轴承及衬套的设置是公知的技术,因此省略对此的说明。
[0167]
所述缓冲器295缓冲第二台车部200在行驶时发生的冲击,轨道车辆行驶时,防止以旋转轴284为旋转轴的二轴车架290、下端主车架230及下端副车架240以轨道车辆500的长度方向为中心,左右剧烈旋转运行,具备确保轨道车辆500的稳定性的功能。
[0168]
所述缓冲器295的下侧连接设置在二轴车架的缓冲支撑杆294两个末端,上侧连接设置上端车架220的两个侧端。
[0169]
所述下端主车架230固定设置驱动部270,通过二轴车架290的下端轮毂293和摆动轴282连接设置。
[0170]
即,所述下端主车架230包括固定设置驱动部270并连接摆动轴282的一侧端的第一侧壁板231,与第一侧壁板231隔离一定距离配置并连接设置摆动轴282的另一侧端,设置连接下端副车架240的摆动轮毂236的第二侧壁板232,设置为连接第一、第二侧壁板231、232的字形状的前面板233,与前面板233面对面配置且连接第一、第二侧壁板231、232的字形状的后面板234,为了位于231的外侧在前面板233和后面板234的下侧以反方向凸出形成并设置第一滚动滑轮部250的滑轮支撑板235。
[0171]
即,所述下端主车架230的摆动轴282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侧壁板231和第二侧壁板232,第一、第二侧壁板231、232通过字形状的前/后面板233、234一体地连接,在前/后面板233、234的下侧滑轮支撑板235以反方向凸出形成,所述滑轮支撑板235形成在第一侧壁板231的外侧而不是第一、第二侧壁板231、232之间。
[0172]
所述下端副车架240包括形成摆动栓283的一侧端连接设置并接触下端主车架的第二侧壁板232的摆动接触部244的内侧板241,与内侧板241隔离一定距离配置并连接摆动栓283的另一侧端的外侧板242,以及一体地连接内侧板241、外侧板242两端的连接支架243。
[0173]
即,所述下端副车架240通过下端主车架230、摆动栓283以及摆动轮毂236连接,以摆动栓283为中心形成摆动运动,在内侧板241和外侧板242之间,以及外侧板242的下侧设置第二滚动滑轮部260的滑轮。
[0174]
所述第一滚动滑轮部250包括可旋转地设置于下端主车架230并滚动接触第一辅助轨道的上面311a运行的第一轨道行驶滑轮251,为了位于第一辅助轨道310的下侧而可旋转地设置于下端主车架230的第一轨道托轮252,以及为了滚动接触第一辅助轨道的侧面可旋转地连接设置于下端主车架230的一侧的侧滑轮253。
[0175]
所述第二滚动滑轮部260包括可旋转地设置于下端副车架240并滚动接触第二辅
助轨道的上面321a运行的第二轨道行驶滑轮261,以及为了位于第二辅助轨道320的下侧可旋转地设置于下端副车架240的第二轨道托轮262。
[0176]
所述第一轨道行驶滑轮251可旋转地设置于下端主车架的滑轮支撑板235,第二轨道行驶滑轮261可旋转地设置于下端副车架240,所述第一轨道行驶滑轮251、第二轨道行驶滑轮261具备支撑乘客的荷载,防止轨道车辆左右摇晃的功能。
[0177]
并且,所述第一轨道行驶滑轮251、第二轨道行驶滑轮261为了分别滚动接触第一、第二辅助轨道的上面311a、321a,在下端主车架230及下端副车架240设置一个以上,优选为两个以上。
[0178]
所述第一、第二轨道托轮252、262是为了支撑轨道车辆行驶时发生的横向荷载,尤其是因转弯时的离心力产生的横向荷载及因强风等产生的横向荷载从而防止轨道车辆颠覆,以第一、第二辅助轨道310、320为中心与第一、第二轨道行驶滑轮251、261对称设置,即为了在第一、第二辅助轨道的下面接触,或在下面具备一定缝隙并隔离而分别设置于下端主车架230和下端副车架240。
[0179]
并且,所述第一轨道行驶滑轮251和第二轨道行驶滑轮261,以及第一轨道托轮252和第二轨道托轮262以驱动部的行星齿轮271的中心相互对称配置。
[0180]
所述驱动部270为了使行星齿轮271位于下端主车架的第一、第二侧壁板231、232之间,即第一、第二辅助轨道310、320之间而固定设置于下端主车架的231。
[0181]
所述驱动部270与第一台车部的驱动部170相同地由驱动马达和减速器构成,此构成为公知的构成,因此省略对此的详细说明。
[0182]
并且,在驱动部270的一侧还设置电闸272,通过电闸272的运行可停止行星齿轮271,或维持行星齿轮271的停止状态。
[0183]
如所述构成的第二台车部200,由行星齿轮271驱动部270沿着行驶轨道330旋转移动,连接设置于下端主车架230的第一滚动滑轮部250和连接设置于下端副车架240的第二滚动滑轮部260滚动接触在第一、第二辅助轨道310、320并移动。
[0184]
并且,所述第二台车部200以中心支轴281为中心,一体地扭转a(偏荡)上端车架220、二轴车架290、下端主车架230以及下端副车架240。
[0185]
以与上端车架220连接的旋转轴284为中心,旋转c二轴车架290、下端主车架230以及下端副车架240。
[0186]
以与二轴车架290连接的摆动轴282为中心,一体地摆动b下端主车架230和下端副车架240。
[0187]
以与下端主车架230连接的摆动栓283为中心,二段摆动b
’
下端副车架240。
[0188]
此时,所述第二台车部的摆动轴282和摆动栓283与第一台车部的摆动轴182和摆动栓183相同地互相平行设置,因此下端副车架可无流动地达成摆动运行。
[0189]
即,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台车部200在行驶时达成扭转(偏荡)、旋转及摆动,对旋转的冲击通过缓冲器295缓冲,摆动构成为与第一台车部相同的二段摆动。
[0190]
并且,本发明在车体车架510还可设置停止保险杠部520使其位于轨道车辆500的前端或后端。
[0191]
所述停止保险杠部520的构成如图15所示,可包括以弹簧521为媒介连接设置于轨道车辆的车体车架510的保险杠部522,和设置于车体车架510并感知保险杠部522的移动的
限位开关等的感知传感器523。
[0192]
如所述的停止保险杠部520在轨道车辆行驶时,因与障碍物等冲撞导致保险杠部522压缩弹簧521并移动至轨道车辆500的内侧时,通过传感器523感知保险杠部522的移动,紧急停止第一、第二台车部100、200的驱动部170、270。
[0193]
如上所述的本发明,根据在行驶轨道两侧设置第一、第二辅助轨道的三线轨道部,移动设置车体车架的第一、第二台车部,所述第一台车部具备中心支轴和摆动轴的二轴结构,所述第二台车部具备中心支轴、旋转轴以及摆动轴的三轴结构,因此在左右方向的转弯行驶、上下方向的曲折升降行驶、对于上坡或下坡的倾斜行驶,也可使轨道车辆,尤其是无人轨道车辆的稳定行驶。
[0194]
并且,本发明通过停止保险杠部520形成第一、第二台车部100、200的紧急停止。
[0195]
并且,本发明的轨道车辆包括单轨车辆、铁道车辆、磁浮列车等,沿轨道形成行驶的所有的有人或无人轨道车辆。
[0196]
本发明不限定于所述特定优选实施例,任何具有本发明所述技术领域的一般知识的人在不超出权利要求记载的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可进行多种不同的变形实施,且此类变更属于权利要求记载的范围内。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咨询
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