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穿流部的制动系统阻尼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1-02-03 15:02:45|299|起点商标网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动系统阻尼设备,其具有被施加以液压力的第一空间以及在其中存在可压缩的介质的第二空间。第一分隔元件用于将所述第一空间与所述第二空间分隔开。所述制动系统阻尼设备还具有在其中存在可压缩的介质的第三空间以及用于将所述第二空间与所述第三空间分隔开的第二分隔元件。在此,所述第二空间与所述第三空间借助于构造在所述第二分隔元件中的穿流部介质导通地连接并且一封闭元件能与所述第一分隔元件一起运动,只要在所述第一空间中液压力达到预定义的压力值,就能借助于所述封闭元件沿运动方向封闭所述穿流部。
背景技术:
[0002]
制动系统、尤其是液压制动系统用于减缓车辆、比如像轿车和货车的行驶速度。在这种制动系统运行时会产生各种动力性效果,此外还在其中存在的管路和空间中产生压力波动,这导致了振动或者说脉动并且由此导致了不期望的噪音和振荡。为了使这种振动最小化或者说为了在发生该振动时实现阻尼效果,将接下来也被称为阻尼器的制动系统阻尼设备安装到制动系统中的一个或者多个安装位置处。该阻尼器包括在其中加载液压力的第一空间。该空间原则上是一种容器。所述压力原则上是作用到表面上的力的结果。在所述阻尼器中液压地、也就是说通过处于压力下的液体传递力。
[0003]
已知具有分隔元件的阻尼器,所述分隔元件将空间分成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其中液体或者说流体位于所述第一空间中,而通常形式为气体的可压缩的介质位于所述第二空间中。当从外部将提高的压力施加到该容器上时,气体位于其中的、可变形的容器的空间的体积众所周知地减小。当在第一空间处加载液压力时,借助于分隔元件也同样会使第二空间的体积减小。
[0004]
如果该压力再次下降,则气体的体积进而第二空间的体积也相应地增加。所述第二空间像气动的弹簧、也被称为气压弹簧那样起作用。该气压弹簧究竟多柔和或多强硬地起阻尼作用,取决于第二空间的气体体积。该气体体积越大,阻尼作用就越柔和。
[0005]
在制动过程中,车辆驾驶员踩踏制动踏板,所述制动踏板经过一踏板行程。该踏板行程与这里相关的第二空间的气体体积有直接关联。该气体体积越大,踏板行程也就越长。柔和的阻尼作用的积极效果因此相对地带来了较大的踏板行程长度的消极效果。
[0006]
第三空间像第二空间一样包含可压缩的介质,该可压缩的介质优选是气体并且特别优选是空气。第二分隔元件将第三空间与第二空间隔开,但其中这两个空间首先借助于介质导通的穿流部保持连接。所述穿流部或者说连接部优选是简单的孔并且可借助于第一分隔元件的封闭元件封闭。所述封闭元件简单来说优选是第一分隔元件的表面上的平面区域。只有当在第一空间中存在对此足够的液压力时,该封闭元件才封闭穿流部。具体来说,第一分隔元件尤其从预定义的压力值开始发生变形,直到其贴靠在第二分隔元件上。所述第二分隔元件于是优选形成用于封闭元件的止挡件。
[0007]
由于封闭的穿流部,第三空间与第二空间脱耦并且因此不再可供其余的阻尼器使
用。对于在预定义的压力值之上的进一步的阻尼效果来说,介质体积仅还保留在第二空间中。该介质体积由于朝向第二分隔元件变形的第一分隔元件而相对较小。因此根据本发明的阻尼器仅具有更小的弹性和阻尼效果,因为第二空间几乎不再能容纳体积。对此效果是,这时踏板行程或者说制动系统的制动踏板的行程在借助于车辆驾驶员进行操纵时不再显著地延长。
[0008]
第一分隔元件在穿流部封闭时甚至完全贴靠在第二空间、包括第二分隔元件的朝向第二空间的侧面在内的内壁上,从而使得第二空间完全消失或者说不再具有体积。于是踏板行程从预定义的压力值开始完全不再延长。由此同样省略的阻尼效果是合理的,因为与阻尼作用相关的压力范围低于预定义的压力值。
[0009]
优选选择或者说预定义所述压力值,使得其显示与阻尼作用相关的压力范围的上限值。第二空间和第三空间的相应的体积在此优选与相关的压力范围以及阻尼器的期望的弹性或者说阻尼效果相匹配。以这种有利的方式,阻尼器将在与阻尼作用相关的压力范围中的大介质体积的大弹性与在该压力范围之上可由第一空间容纳的体积的限制相结合。换句话说,在制动介质的被挤压的体积与用于阻尼作用的介质体积之间不再存在直接的关联。该阻尼器因此在短踏板行程的情况下提供优异的阻尼特性。
[0010]
另一优点在于,在封闭的第三空间中的压力明显比在没有通向另一空间的穿流部的第二空间(也即现有技术中的情况)中的压力更低。由此减少了不期望的效果。一方面,在更低的压力下减少了穿过第一分隔元件的渗透;另一方面,在更低的压力下介质的温度不那么高,由此延缓了第一分隔元件的材料老化。
技术实现要素:
[0011]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减缓制动系统中的振动的、具有改善的阻尼特性的设备。
[0012]
根据本发明构造一种制动系统阻尼设备,其具有被施加以液压力的第一空间、在其中存在可压缩的介质的第二空间以及用于将所述第一空间与所述第二空间分隔开的第一分隔元件。根据本发明的制动系统阻尼设备还具有在其中存在可压缩的介质的第三空间以及用于将所述第二空间与所述第三空间分隔开的第二分隔元件,其中,所述第二空间与所述第三空间借助于构造在所述第二分隔元件中的穿流部介质导通地连接,并且其中,封闭元件能与所述第一分隔元件一起运动,只要在所述第一空间中液压力达到预定义的压力值,就能借助于所述封闭元件封闭所述穿流部。根据本发明,所述穿流部在其朝向第二空间的一侧构造有至少一个流通开口,该流通开口的横截面基本上对准所述封闭元件的运动方向。
[0013]
根据本发明的至少一个流通开口的横基面并非像通常那样横向于封闭该流通开口的封闭元件的运动方向延伸,而是基本上沿该运动方向延伸。所述横基面由此沿一方向延伸,所述封闭元件也沿该方向运动。由此实现了,所述封闭元件并不直接贴靠流通开口的边缘并且本身能够置入到流通开口中。因此,所述封闭元件本身不能固定在所述流通开口中或者说卡锁在所述流通开口中。替代于此地,所述封闭元件更确切地说整体地或者说较大范围地遮盖所述流通开口并且贴靠进一步远离所述流通开口的支承区域。由此可靠地防止了封闭元件卡锁或者说吸固在所述流通开口和从属于该封闭元件的穿流部处,并且同时
以非常成本低廉的方式实现了较高的运行安全性。
[0014]
所述至少一个流通开口优选是缝隙。所谓“缝隙”在此是指开口面,其具有相对较大的(特别是大于等于1毫米的)缝隙长度和相对较小的(特别是小于1毫米的)缝隙宽度。对于这种缝隙来说,其缝隙宽度优选沿封闭元件的运动方向延伸。这种流通开口由此能够随着封闭元件的相对较小的运动而打开和关闭。同时,利用相对较大的缝隙长度提供了具有较小流动阻力的、相对较大的横截面。
[0015]
优选设有两个和四个之间的、特别是三个流通开口。该流通开口以有利的方式在圆柱体的圆周上分布地布置。多个、特别是奇数个流通开口产生了穿过穿流部的不均匀的流动特性,进而产生了穿过根据本发明的穿流部的、在压力冲击和压力波动方面较弱的流动。
[0016]
根据本发明的穿流部此外优选在其朝向所述第二空间的一侧上借助于凸起的罩盖遮盖。这种罩盖形成了用于所述第一分隔元件的尖角状的支承面,所述第一分隔元件能支撑在所述支承面上,而不会在所属的至少一个流通开口处发生阻塞。所述罩盖的这种凸起的形状同时有助于所述第一分隔元件贴靠在该罩盖上,而不会形成台阶部或者说弯折边缘进而不会形成折痕。
[0017]
在一种有利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分隔元件借助于注塑成型、优选借助于粉末注塑成型并且特别优选地借助于金属粉末注塑成型制成。也被称为喷注或者喷注工艺的注塑成型是一种制造工艺,准确地说是一种用于制造构件的成型工艺。在此,利用注塑机器将相应的材料液化并在压力下注入到模具中。粉末注塑成型、也就是粉末喷注成型工艺(英语为powder injection moulding,简称pim)是一种用于由金属或陶瓷制造构件的成型工艺。因此,金属粉末注塑成型、也就是金属喷注成型工艺(英语为metal injection moulding,简称mim)是一种用于专门制造金属构件的成型工艺。借助于这种技术,所述第二分隔元件或者说膜片承载构件能被非常简单并且成本低廉地制造为成型构件。
[0018]
此外优选地,所述穿流部在其背离所述第二空间的一侧上借助于中央的流通通道形成。所述中央的流通通道特别是在制造第二分隔元件时借助于注塑模具或者说压铸模具非常有利地构造为在这种压铸模具中的中央元件。
[0019]
特别简单地,借助于注塑方式在具有下半模和上半模的注塑模具中制成所述第二分隔元件,并且所述至少一个流通开口构造为在所述下半模和上半模之间的分界面。以这种方式能够省略注塑模具内部的特别的型芯。
[0020]
在一种有利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制动系统阻尼设备具有尤其是利用结构端侧和至少一个结构肋板支撑第二分隔元件并且穿透第三空间的支撑结构、尤其是形式为肋板结构的支撑结构。这种支撑结构尤其具有一结构端侧和至少一个结构肋板。所述肋板结构在此优选在第二分隔元件处布置在背离第一分隔元件的一侧上或者说具有分隔元件外壁的一侧上,以便使得第二分隔元件克服作用到分隔元件内壁上的压力得到支撑。分隔元件外壁因此形成肋板结构的第一端侧。肋板结构的对置的端侧或者说第二端侧由结构端侧构成,所述结构端侧优选是扁平的。所述结构肋板是支撑的肋板结构的承载元件并且从分隔元件外壁延伸直到结构端侧。由于肋板结构的支撑功能,所述制动系统阻尼设备本身更稳定。此外更少地要求第二分隔元件的材料,这对使用寿命产生积极的影响。
[0021]
所述肋板结构优选利用两个或者多个结构肋板构成,以便为提供进一步的稳定
性。此外,所述肋板结构有利地构造为竖直的空心圆柱,该空心圆柱在中心处附接在分隔元件外壁上,并且从该分隔元件外壁出发延伸直到肋板结构的第二端部或者说结构端侧。在所述空心圆柱中构成的柱状空腔在此优选与第二分隔元件中的穿流部介质导通地连接。在这一点上应当明确地指出,第二分隔元件中的穿流部绝不能被所述肋板结构封闭。
[0022]
结构肋板附接在空心圆柱的外部,并且在该部位处(以下称为附接部位)具有相当于空心圆柱的长度的伸展度或者说肋板深度。所述结构肋板从该附接部位出发优选径向地或者说辐射状远离空心圆柱延伸,由此产生星形的结构。在此,每个结构肋板的肋板深度根据端侧肋板结构的贴靠的端侧的形状发生改变。正如一句提到的那样,所述结构端侧优选是扁平的并且因此不会引起肋板深度的改变。反之,分隔元件外壁大多数情况下是不平坦的或者说是三维的。相应的肋板深度于是必须根据分隔元件外壁进行改变或者说设计。由此进一步改善了肋板结构的稳定性。
[0023]
所述肋板结构优选构造有至少两个结构子空间,所述结构子空间借助于至少一个连接通道介质导通地彼此连接。所述结构子空间分别借助于至少一个结构肋板、所述分隔元件外壁和另一个环绕第三空间的部件构成。该部件如以上已经提到的那样优选是盖子。结构子空间在此优选布置成:建立支撑的肋板结构或者进一步强化肋板结构的支撑效果。所述连接通道是元件中、优选结构肋板中的开口,该开口将两个结构空间彼此分开。以这种方式,可压缩的介质从第二空间到达被分隔的第三空间的每个结构子空间中并且因此发挥出用于制动系统阻尼设备的最大的阻尼作用。但是此外,如果期望,也可以借助于隔离各个结构子空间或者说封闭各个连接通道来设置更低的阻尼度。
[0024]
如果如以上针对有利的实施方式所描述的那样,所述肋板结构构造为空心圆柱,那么连接通道优选从该柱状空腔出发通向每个结构子空间。以这种方式能够实现介质的均匀扩散,进而在肋板结构的所有区域上实现相同强度的负载。
[0025]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有利的改进方案中,第一分隔元件有利地构造为膜片,优选构造为滚动膜片。膜片这里原则上能理解为密封元件,所述密封元件作为弹性的、可运动的分隔壁或者说分隔元件相对于彼此严密地隔开两个空间。特别地,滚动膜片在此仅设置用于朝向搭环内侧面或者说膜片头部凹陷的单侧的压力加载。体积改变使滚动膜片仅克服可小到忽略不计的固有刚度的缺点或者说对弹性变形的抵抗力较低的缺点。滚动膜片基于其形状特别好地作为分隔元件适用于根据本发明的制动系统阻尼设备。
[0026]
有利地,第一分隔元件由弹性体、优选由乙烯丙烯橡胶(ethylen-propylen-dien-kautschuk)制成。弹性体是形状确定的、但可弹性变形的塑料。该塑料因此能够在受到拉伸和压缩载荷时变形,但之后又恢复其原始的、未变形的外形。因此在本发明的意义中,弹性体是用于分隔元件、比如像用于以上描述的滚动膜片的特别合适的材料。
[0027]
所述弹性体必须保持其弹性并且既不能过度膨胀又不能过度收缩。因此对于有待密封的介质来说,必须使用合适的弹性体。也被简称为epdm的乙烯丙烯橡胶是一种相对于制动介质耐受的弹性体并且因此特别适合于使用在根据本发明的制动系统阻尼设备中。
[0028]
此外根据本发明有利的是,预定义的压力值以0至30bar之间的一个值、优选以3至10bar之间的一个值、并且特别优选地以5bar预定义。当制动系统施加大约60bar的压力到车辆的所属的车轮时,这肯定会造成车轮的抱死。但是,对于制动系统中的振动阻尼效果或者说脉动阻尼效果来说,仅明显更小的、有限的压力范围才有意义。在达到大约5bar的压力
值时,已经充分衰减了干扰性的振动或者说脉动。因此,将压力值特别有利地设定为该值。
[0029]
此外,所述穿流部优选利用开孔材料形成。开孔材料是一种包含气孔的材料,该气孔防止液体的渗透,但允许气体的逸出或者说穿透。其也被称作透气的材料。所述气孔在第一分隔元件的加载之后同样被封闭,正如不同地设计的穿流部、比如像钻孔那样。但开孔材料的优点在于,液体不能渗透到第三空间中。例如当第一分隔元件被损坏或者不密封时,制动系统将提供额外的保护,以防止制动液从制动系统中泄漏出来。
[0030]
此外,在第二分隔元件中优选设有多个穿流部。该穿流部在制动过程中导致介质从第二空间更快地重新分配到第三空间中。由此可以更好地充分利用整个介质体积的弹性。
[0031]
此外,其他实施方式的有利之处在于,这些实施方式使得制动系统阻尼设备更加有效或者利用替代的实施方式对其进行补充。
[0032]
在另一种有利的实施方式中,第三空间被划分成多个分别借助于穿流部介质导通地与第二空间连接的子空间。该多个子空间相对于仅仅使用单个的第三空间允许更高的灵活性。于是通向各个子空间的穿流部优选依次借助于第一分隔元件被封闭,由此阻尼效果阶梯式地减小,而不是完全地并且突然地到达预定义的压力值。此外,借助于封闭并且重新建立穿流部能使用可变数量的子空间进而使用可变的介质体积。这简化了阻尼器与相关的压力范围和所期望的弹性的适配。
[0033]
于是包含在第二空间和第三空间中的、可压缩的介质是气体,并且特别优选地是空气。空气容易获得,可以免费使用并且是可压缩的,因此非常适合用于根据本发明的制动系统阻尼设备。
[0034]
替代地并且有利地借助于多个车削部件、冷锻部件或者深冲部件的组合制成或者说形成介质体积或者说第二空间和第三空间。车削部件是具有圆形横截面的构件,冷锻部件是闭锁构件并且深冲部件是车辆的车身构件。所有这些构件在汽车工业中都容易获得,并且借助于本发明赋予了新的应用目的。
[0035]
此外,所述制动系统阻尼设备优选应用在行驶动力调节系统和/或外力制动系统中。行驶动力调节系统或者说电子稳定程序(也被称为esp)是用于机动车的、电子控制的行驶辅助系统,其通过有针对性地制动各个车轮来抵抗机动车的侧滑(ausbrechen)。外力制动系统或者说外力制动设备借助于外部产生的力来运行。例如,电动液压地操纵的制动器是一种外力制动器,其中操纵能量来自于由泵增压的液压蓄能器。
附图说明
[0036]
接下来根据所附的示意性的图示对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其中:
[0037]
图1示出了构成本发明的基础的制动系统阻尼设备的第一实施例;
[0038]
图2示出了图1中的制动系统阻尼设备在第一次加载液压力时的图示;
[0039]
图3示出了图1中的制动系统阻尼设备在第二次加载液压力时的图示;
[0040]
图4示出了具有与制动系统阻尼设备中的压力和容纳体积相关的特征曲线的图表;
[0041]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制动系统阻尼设备的第二实施例;
[0042]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制动系统阻尼设备的第三实施例;
[0043]
图7示出了根据图6所示的制动系统阻尼设备的分隔元件的视图vii;
[0044]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制动系统阻尼设备的分隔元件的实施例的透视图;
[0045]
图9示出了根据图8所示的截面ix-ix;
[0046]
图10示出了根据图9所示的细节x;
[0047]
图11示出了根据图8所示的截面xi-xi;
[0048]
图12示出了根据图8所示的截面xii-xii;
[0049]
图13示出了根据图12所示的细节xiii。
具体实施方式
[0050]
在图1中示出了具有壳体12和盖子14的制动系统阻尼设备10。在壳体12中布置有供给管路16,在当前情况下在所述供给管路中不加载液压力,这借助于标记有叉号的箭头18示出。所述供给管路16通到第一空间20中,这里是滚动膜片的第一分隔元件22连接到该第一空间。从第一空间20一侧看,第二空间24位于第一分隔元件22之后,第二分隔元件26连接到该第二空间,其中沿观察方向看,第三空间28位于第二分隔元件26之后。
[0051]
这些空间20、24、28和分隔元件22、26的细节如下所述。第一空间20由壳体内壁30和接下来被称为滚动膜片的第一分隔元件22的第一分隔元件内壁32包围。在所述分隔元件22的中间布置有封闭元件34,并且其与所述分隔元件一体式地构造,从该封闭元件开始,所述分隔元件22进一步向外延伸到膜片褶皱36。膜片褶皱凹部38位于所述膜片褶皱36内部或者说由所述膜片褶皱包围。沿着膜片褶皱36,分隔元件22延伸直到膜片突缘40,该膜片突缘环绕壳体12的耦联部位42。设计为滚动膜片的分隔元件22利用其分隔元件内壁32的一部分密封地贴靠在壳体内壁30,并且利用第一分隔元件外壁44朝向所述第二空间24。所述第二空间24由第一分隔元件外壁44和第二分隔元件26的第二分隔元件内壁46包围。
[0052]
所述第二分隔元件26利用膜片保持装置48延伸到膜片褶皱凹部38中。穿流部50布置在第二分隔元件26中间,该穿流部将第二空间24与第三空间28连接。在此,所述穿流部50穿过第二分隔元件内壁46、第二分隔元件26和第二分隔元件外壁52。所述第三空间28由第二分隔元件外壁52和盖子14的盖子内壁54包围。
[0053]
在制动系统阻尼设备10的所示出的初始状态中,在其中存在制动介质的第一空间20中首先不加载液压力。由弹性体制成的分隔元件22这时基本上处于其基本形状。在此其贴靠在壳体内壁30上,从而第一空间20相对于第二空间24严密地密封,其中在第二空间24中存在气体、这里特别是空气。该气体也存在于第三空间28中,该第三空间借助于穿流部50与第二空间24连接。因此,这两个空间24、28形成共同的、可供阻尼作用使用的气体体积。基于该气体体积的更大的弹性,在制动时或者说在加载液压力时在第一空间20处产生更好的阻尼效果。
[0054]
当在第一空间20中加载液压力时,分隔元件22如此变形,从而第二空间24中的气体体积变小。封闭元件34与此同时运动到第二空间24中。从一定的、定义在针对阻尼作用有关的压力范围之上的液压力开始,所述封闭元件34贴靠在第二分隔元件26的第二分隔元件内壁46上并且封闭通向第三空间28的穿流部50。在此所述第二分隔元件26像止挡件一样起作用。在图2和图3中示出了制动系统阻尼设备10的状态,其中所述分隔元件22或者说其封
闭元件34贴靠在第二分隔元件26上并且封闭所述穿流部50。
[0055]
由于穿流部50被封闭,第三空间28目前与第二空间24分隔开,由此在第二空间24中剩余的气体体积还能用于进一步的阻尼作用。弹性和阻尼效果仅仅是微小的,因为第二空间24几乎不能容纳体积。该效果是被期望的,因为这也意味着与制动系统连接的制动踏板的行程不再显著延长。对于制动系统阻尼设备10的在图3中所示出的状态来说,分隔元件22和第二分隔元件26无间隙地或者说全面地彼此贴靠,从而第二空间24完全消失或者说不再具有体积。在这种情况下,制动踏板的行程不再延长。
[0056]
只要在第一空间20中加载的液压力减小,所述分隔元件22就再次退回到其初始状态或者说其初始位置。
[0057]
图2示出了如图1所示的制动系统阻尼设备10的一种状态,其中在第一空间20处加载第一液压力,正如借助于供给管路16的区域中的箭头56所示。
[0058]
正如已经提到的那样,封闭元件34在此贴靠在第二分隔元件26的第二分隔元件内壁46上并且封闭通向第三空间28的穿流部50。因此在第二空间24中剩余的体积还能用于进一步的阻尼作用。在图2的示图中主要示出了环绕膜片保持装置48的区域。在对图1的描述中已经详细说明了对阻尼作用和制动过程的影响,因此在此不再赘述。
[0059]
在图3中示出了如图1所示的制动系统阻尼设备10的另一种状态,其中在第一空间20处加载第二液压力,正如借助于供给管路16的区域中的箭头58所示。
[0060]
正如已经提到的那样,封闭元件34在此贴靠在第二分隔元件26的第二分隔元件内壁46上并且封闭通向第三空间28的穿流部50。此外,分隔元件22和第二分隔元件26无间隙地彼此贴靠,从而第二空间24不再具有体积。在对图1的描述中已经详细说明了与此相关联的、对阻尼作用和制动过程的影响,因此在此不再赘述。
[0061]
图4示出了在这种制动系统阻尼设备中的压力60和容纳体积62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图表。其中,在x轴上显示压力60并且在y轴上显示容纳体积62。从图表的坐标系原点出发延伸出第一特征曲线64和第二特征曲线66。此外,图表示出了与x轴相交的、竖直的虚线68和与y轴相交的、水平的虚线70。
[0062]
所述第一特征曲线64示出了制动系统阻尼设备的压力和容纳体积之间的相互关系,该制动系统阻尼设备具有针对可供阻尼作用使用的介质的较小的体积。对于该特征曲线64来说,这里以简化的方式呈现出图1中第二空间24的体积的情况。
[0063]
在所述第一特征曲线64上方延伸的第二特征曲线66示出了制动系统阻尼设备10的压力和容纳体积之间的相互关系,该制动系统阻尼设备具有针对可供阻尼作用使用的介质的较大的体积。对于特征曲线66来说,这里以简化的方式呈现出图1中的第二空间和第三空间24、28的总体积。
[0064]
利用与x轴相交的、竖直的虚线示出了预定义的压力值68,该压力值是与这种制动系统中的脉冲阻尼作用相关的压力范围的上限。该相关的压力范围因此从坐标系原点延伸直到虚线。
[0065]
利用与y轴相交的、水平的虚线示出了用于根据本发明的制动系统阻尼设备10的体积极限70。该体积极限大约是图1中的第二空间24的体积。
[0066]
通过相应地设计第二空间和第三空间24、28的各个体积使制动系统阻尼设备10与相关的压力范围以及在该压力范围中期望的弹性或者说阻尼效果相协调。在比如图4中的
图表所示的最优的协调时,虚线68、70与特征曲线66在一个点相交。
[0067]
在图5中示出了一种制动系统阻尼设备10,该制动系统阻尼设备与在图1中示出的制动系统阻尼设备仅在朝向构造为滚动膜片的第一分隔元件22的第一分隔元件外壁44的区域中有所不同。所述分隔元件22本身以及朝向分隔元件22的第一分隔元件内壁32的区域与图1所示完全一致,并且这里不再赘述。
[0068]
与图1中的制动系统阻尼设备10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代替图1中的第三空间28和所属的穿流部50,这里图5中的制动系统阻尼设备10具有带有穿流部74的第一子空间72和带有第二穿流部78的第二子空间76。在此,两个子空间72、76借助于分隔壁80分隔开。相对于图1的另一不同之处在于,这里在图5中第二分隔元件26延伸直到壳体内壁30并且将盖子14与所述壳体内壁分隔开。
[0069]
所有其他特征均与图1中的特征相对应。于是在这里第二空间24也由第一分隔元件外壁44和第二分隔元件26的第二分隔元件内壁46包围。同样地,这里所述第二分隔元件26利用膜片保持装置48延伸到分隔元件22的膜片褶皱凹槽38中。此外,子空间72、76除了分隔壁80之外,像图1中的第三空间28那样由第二分隔元件外壁52和盖子14的盖子内壁54包围。
[0070]
这里的制动系统阻尼设备的工作原理与图1中的制动系统阻尼设备10的工作原理类似。当在第一空间20中加载液压力时,这里的分隔元件22如此变形,从而使得第二空间24中的气体体积减小。与此同时封闭元件34运动到第二空间24中并且从一定的、在理想情况下相当于相关压力范围的上限的液压力开始贴靠在第二分隔元件26上并且封闭通向子空间72、76的穿流部74、78。
[0071]
只要在第一空间20中加载的液压力减小,构造为滚动膜片的分隔元件22重新运动回到其初始状态或者说其初始位置。由此所述穿流部74、78重新打开并且子空间72、76重新与第二空间24连接。
[0072]
图6示出了一种制动系统阻尼设备10,该制动系统阻尼设备与图1中的制动系统阻尼设备在盖子14的替换方面并且尤其在第二分隔元件26的构造方面有所不同。图6中所示的其他部件与在图1中所示的一致,并且在此不重新进行说明。仅需要指出,在制动系统阻尼设备10的示出的状态中,在供给管路16处液压力18并未加载到第一空间20,从而第一分隔元件22像图1中那样处于通常形状或者说初始形状。在图6中,具有构件外壁84和构件内壁86的构件82设置在图1中盖子14所在的部位处。该构件82在此同样可用作盖子。与此同时,构件82贴靠在第一分隔元件22上,从而所述第二分隔元件26完全由构件82和第一分隔元件22包围。构件内壁86具有环绕第二分隔元件26凹部88,这里所述凹部以最大的距离相对于第一分隔元件22布置。构件外壁84贴靠在壳体30或者说其壳体内壁30上。
[0073]
第二分隔元件26基本上与图1中示出的第二分隔元件26一样地设置在分隔元件内壁46的侧面上。在此区别仅在于,膜片保持装置48在膜片褶皱凹槽38内部喇叭状地或者说拱起状地向外或者说朝向壳体内壁30张开地构造,在这里被称为外拱起部90。在分隔元件外壁52的侧面上,第二分隔元件26具有肋板结构92,该肋板结构从分隔元件外壁52延伸直到结构端侧94,并且形成整个第三空间28。所述肋板结构92与第二分隔元件26一体地设计并且此外由具有外壳内壁98和外壳外壁100的肋板外壳96包围。所述肋板外壳96从分隔元件外壁52开始、准确地说从膜片保持装置48开始延伸直到结构端侧94。在所述外壳外壁100
上与结构端侧94相邻地布置有多个卡入地布置在凹部88中的卡锁元件,这里仅能看到卡锁元件102和104。
[0074]
在肋板结构92的中心的内部布置有具有柱状空腔108的空心圆柱106,其设置在分隔元件外壁52上,从而使得穿流部50通到柱状空腔108。多个结构肋板从空心圆柱106出发延伸到肋板外壳96或者说其外壳内壁98,其中这里仅能看到结构肋板110和112。结构肋板110、112将环形外壳96内部的第三空间28划分成多个结构子空间,其中这里仅能看到结构子空间114和116。这些结构空间借助于连接通道与柱状空腔108连接,其中这里仅能看到连接通道118、120、122和124。在此,所述连接通道118、120、122、124布置结构端侧94上。
[0075]
这里示出的制动系统阻尼设备10在其基本工作原理方面与图1中的制动系统阻尼设备10类似。这里构件82例如也像图1中的盖子14那样稳定地贴靠在第一分隔元件22上。在该在图6中示出的制动系统阻尼设备10中,肋板结构92还具有支撑功能,所述肋板结构此外还能够逐步调节阻尼程度,以及第二分隔元件26卡合地锚固在构造为盖子的构件82中。支撑效果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即肋板结构92的所有部件从分隔元件外壁52延伸到结构端侧94,其中所述结构端侧贴靠在构件内壁86上。das针对阻尼程度的调节能借助于通向结构子空间114、116的连接通道118、120、122、124中的一个或者多个连接通道来实现。卡合地锚固在构件82中则借助于卡锁元件102、104实现。在将第二分隔元件26嵌入到构件82中时或者说在将构件82推移到第二分隔元件26上时,卡锁元件102、104向内、也就是被压入到肋板外壳96中。只要结构端侧94到达构件内壁86,卡锁元件102、104就会卡合到构件82中的为其设置的凹部88中。
[0076]
在图7中示出了图6所示的第二分隔元件26的、从结构端侧94的视角看的透视图。因此能特别清楚地看到肋板结构92。在此也能够清楚地看出外拱起部90和外壳外壁100。除了结构肋板110和112之外还示出了其他结构肋板126、128、130和132,这些结构肋板从空心圆柱106出发延伸到肋板外壳96或者说其外壳内壁98。在所述结构肋板110、112、126、128、130、132之间布置有结构子空间114、116、134、136、138、140并且借助于连接通道118、120、122、124、142、144与柱状空腔108连接。在外壳外壁100上并且在结构端侧94处除了卡锁元件102和104之外还示出了其他的卡锁元件146、148、150、152。这些卡锁元件102、104、146、148、150、152中的每一个卡锁元件贴靠地布置在多个外壳缝隙154、156、158、160、162、164、166、168、170、172、174,176中的两个外壳缝隙之间,其中所述外壳缝隙154、156、158、160、162、164、166、168、170、172、174、176从结构端侧94出发朝向外拱起部90延伸。
[0077]
这里首次示出的、与图6中所示出的在名称上相同的部件,比如像卡锁元件146、148、150、152,也具有相同的功能。因此不再重新对这些部件的功能进行阐述。外壳缝隙154、156、158、160、162、164、166、168、170、172、174、176完全是首次示出的,因此还没有对其功能进行描述。该外壳缝隙不仅满足目的,而且提供了第三空间28的附加的体积。所述外壳缝隙154、156、158、160、162、164、166、168、170、172、174、176从结构端侧94的视角看尤其如此划分肋板外壳96,从而卡锁元件102、104、146、148、150、152被分隔开。根据第二分隔元件26的材料的柔韧性,肋板外壳96的在其上布置有卡锁元件102、104,146、148、150、152其中之一的区域能够或多或少地略微向内挤压。由此第二分隔元件26和/或构件82的在图6中所描述的装配被显著地简化。
[0078]
图8至图13示出了一种实施例,其中穿流部50以及流动技术上位于下游的柱状空
腔108以特别的方式构造在第二分隔元件上。
[0079]
在此首先能够阐明,第一分隔元件22连同其封闭元件34在扩大和缩小第二空间24时并且特别是在打开和封闭穿流部50时沿运动方向178运动。所述穿流部50在其朝向封闭元件34的一侧上并非如本来期望的并且在图1至图7中示出的那样构造有流通开口,该流通开口的横截面横向于所述运动方向178。替代与此地,在穿流部50处设有三个流通开口180,这些流通开口分别借助一流通通道182流体导通地连接到所述柱状空腔108,其中,所述柱状空腔108在此形成中央的流通通道,所述流通通道进一步通到流动技术上下游的第三空间中并且特别是通向其结构子空间114和116。
[0080]
所述流通开口180分别构造有一横截面184,该横截面在杯状的分隔元件内壁46的底部区域中位于中央的、凸起的罩盖186的下方并且在此基本上对准所述分隔元件34的运动方向178。所谓“基本上”在此是指,横截面184以其表面平面刚好沿运动方向178延伸,或者至少以小于10
°
、特别是小于5
°
的角度相对于所述运动方向178延伸。
[0081]
各个横基面184在此具有缝隙的形状,其具有相较于缝隙长度成比例地缩小的缝隙宽度。此外,所述分隔元件26有利地借助于注塑工序在具有两个(未示出的)模具半部的注塑模具中制造。在此所述横截面是分界面,其刚好在上半模和下半模之间发生接触时形成。这能从图13中清楚地看出,其中所述上半模位于罩盖186上方并且位于罩盖旁边,而所述下半模伸入到柱状空间或者说中央的流通通道108以及流通通道182中。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咨询
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