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载物箱的制作方法
2021-02-03 14:02:03|242|起点商标网
[0001]
本公开涉及车辆载物箱。更具体地,本公开涉及包括盖部和基部的车辆载物箱,该盖部和该基部通过第一盖部升降器和第二盖部升降器连接。
背景技术:
[0002]
用于车辆的负载载物箱尤其是用于车辆的车顶箱广泛用于提供增强的负载能力。用于车辆的车顶箱是尤其有用的,因为这些车顶箱利用车辆的本来不会被利用的部分。车顶箱通常具有基部和盖部,并且通常为细长形式,以提供良好体积和相对低的风阻。车顶箱通常用轻质材料诸如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造。虽然此类材料牢固且坚韧,但其可为略微柔性的,尤其是当使用较大件时,否则可能会在打开和闭合车顶箱期间减损车顶箱的稳定性。此类负载载物箱的盖部和基部通常以铰接方式彼此连接。基部和盖部可另外通过第一盖部升降器和第二盖部升降器连接。提供第一盖部升降器和第二盖部升降器以帮助使用者移动或枢转车顶的盖部,使得使用者需要较小的力来操作盖部。该盖部升降器还可帮助使用者将盖部保持在打开位置。
[0003]
当向上提升盖部时,诸如在载物箱的装载或卸载期间,盖部升降器通常被布置成支撑盖部并且基本上平行移动。然而,由于大尺寸的盖部和略微柔性的材料,仍然需要改善在操作盖部期间盖部的稳定性。
[0004]
因此,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具有在打开和/或闭合盖部期间改善的稳定性的车辆载物箱。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上述目的中的一个或多个目的可利用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载物箱来实现。在从属权利要求中、以下描述中和附图中阐述了另外的实施方案。
[0006]
在此,本公开涉及一种车辆载物箱,该车辆载物箱包括盖部和基部。该载物箱具有第一纵向侧和第二纵向侧以及第一横向侧和第二横向侧。该盖部和该基部通过第一盖部升降器和第二盖部升降器连接,该第一盖部升降器布置在第一横向侧处,并且该第二盖部升降器布置在第二横向侧处。此外,该第一盖部升降器包括将盖部连接到基部的第一可枢转连杆臂,并且该第二盖部升降器包括将盖部连接到基部的第二可枢转连杆臂。该第一盖部升降器和该第二盖部升降器包括均衡装置,该均衡装置用于在操作盖部时使由第一盖部升降器和第二盖部升降器施加在盖部上的力均衡。
[0007]
车辆载物箱可设置有盖部升降器,以例如在载物箱的装载和卸载期间帮助使用者使用较小的力来操作盖部并将盖部保持在打开位置。
[0008]
根据本公开的盖部升降器包括第一可枢转连杆臂和第二可枢转连杆臂,该第一可枢转连杆臂和第二可枢转连杆臂各自可包括以能够枢转的方式连接到载物箱的盖部和基部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该第一连杆和该第二连杆可以是能够将力从其相应的第一端部传递到其相应的第二端部的元件或组件。具体地,可以杠杆或臂的形式实现第一连杆和第
二连杆,该杠杆或臂能够在其相应的端部处以铰接方式联接到另外的元件。该第一连杆和该第二连杆可包括刚性的力传递主体,并且可以是例如棒状的或杆状的。当然,该第一连杆和该第二连杆可包括不同的形状。此外,该第一连杆和该第二连杆中的一者可能形成为使得其能够容纳另一个连杆的一部分。
[0009]
为了在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之间提供可枢转联接,可以特别地方式设计连杆的相应第一端部。例如,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中的一者可包括附接在其上或与其一体形成的枢轴销,并且第二连杆和第一连杆中的另一者可包括形成用于在其中容纳枢轴销的轴承的开口。连杆的相应第二端部可以类似方式构造,并且分别向盖部或基部提供合适联接。
[0010]
车辆载物箱用于增加车辆的负载能力并且通常相对大,这些车辆载物箱还通常用轻质材料诸如复合材制造。虽然此类材料牢固且坚韧,但相对薄的大件诸如载物箱盖部可为略微柔性的。如果在操作盖部期间向盖部施加不相等的升力,则盖部升降器的移动可能变得不同步,并且盖部对于使用者而言可能看起来不稳定,并且在闭合载物箱时可能需要进行操纵以便将盖部与基部对准。向盖部升降器提供均衡装置以用于在操作盖部时使由第一盖部升降器和第二盖部升降器施加在盖部上的力均衡提供了对盖部更平滑且稳定的操作。
[0011]
本文所述的“均衡装置”是指用于以下操作的装置:在第一盖部升降器和第二盖部升降器之间传输机械动力或电能动力,使得无论沿着承载器的纵向侧的何处在盖部上施加升力,该盖部升降器均在盖部上施加同步力。
[0012]
在如本文所公开的车辆载物箱中,该均衡装置可适于无线连接,以用于在打开盖部时使由第一盖部升降器和第二盖部升降器施加在盖部上的力均衡。无线连接可例如经由例如bluetooth
tm
、wi-fi、gsm或其他无线网络在被布置成连接到盖部升降器的发送器和接收器之间提供电磁功率传输。
[0013]
该均衡装置还可包括盖部升降器中的每个盖部升降器的单独无线激活,使得由第一盖部升降器和第二盖部升降器施加在盖部上的力均衡并且盖部的操作平滑且稳定。
[0014]
在如本文所公开的车辆载物箱中,该均衡装置可包括连接器元件,该连接器元件连接第一盖部升降器和第二盖部升降器。该连接器元件被构造成用于在打开/闭合盖部时使在第一盖部升降器和第二盖部升降器之间施加在盖部上的力均衡。
[0015]
被构造成用于在打开和闭合盖部时在盖部升降器之间进行动力传输的连接器元件因此可在第一盖部升降器和第二盖部升降器之间延伸并且物理地连接第一盖部升降器和第二盖部升降器并实现力传输,从而使盖部升降器的移动和由盖部升降器施加在盖部上的力同步,由此实现更平滑地打开和闭合车辆载物箱。
[0016]
车辆载物箱的第一盖部升降器和第二盖部升降器可彼此电联接、液压联接、机械联接和/或气动联接。
[0017]
在如本文所公开的车辆载物箱中,连接器元件可包括线材。然后用线材将第一盖部升降器和第二盖部升降器机械联接,该线材在盖部升降器之间延伸,以用于在打开盖部时在盖部升降器之间传输机械动力并支持盖部升降器的同步移动以及使由盖部升降器施加在盖部上的力均衡。如果在打开箱时沿着载物箱的纵向侧施加了不相等的升力,则这可能导致盖部升降器的不同步移动以及施加到盖部的不相等的力使得盖部不稳定。包括线材的均衡装置将经由线材提供从盖部升降器到其上施加了更大力的另一个盖部升降器的力
传输,从而导致在打开时使由盖部升降器施加在盖部上的力均衡。
[0018]
线材可布置在具有套筒直径的套筒中,该线材能够滑动地布置在该套筒内。该线材可例如为金属诸如钢,该线材和该套筒可例如由合成树脂制成。
[0019]
在如本文所公开的车辆载物箱中,第一盖部升降器和/或第二盖部升降器可包括线材控制装置诸如滑轮,该线材至少部分地缠绕在该线材控制装置周围,该线材控制装置被布置成在拉开盖部时促进力的分配。
[0020]
第一盖部升降器和第二盖部升降器可各自包括线材控制装置,该线材控制装置传输机械动力,诸如通过线材控制装置中的每个线材控制装置的轴传输机械动力。线材控制装置可被设计成在拉开盖部时以及在施加了不相等的升力时支持移动并且促进力的分配,如在载物箱的纵向方向上所见。
[0021]
在如本文所公开的车辆载物箱中,该连接器元件可包括多于一根线材,诸如在盖部升降器之间平行延伸的两根线材。因此,第一盖部升降器和第二盖部升降器可与两根线材机械联接,这两根线材均在盖部升降器之间延伸,以在打开和闭合盖部时在盖部升降器之间传输机械动力并支持盖部升降器的同步移动。
[0022]
第一盖部升降器可包括布置在第一盖部升降器处/上的第一线材控制装置,并且第二盖部升降器可包括布置在第二盖部升降器处/上的第二线材控制装置。当连接器装置包括第一线材和第二线材时,这两个线材可在第一线材控制装置和第二线材控制装置之间延伸,并且各自在第一线材第一端部处附接到第一线材控制装置并且在第一线材第二端部处附接到第二线材控制装置。线材控制装置可例如为滑轮。
[0023]
在如本文所公开的车辆载物箱中,第一盖部升降器和第二盖部升降器可各自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中的每一者设置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线材延伸穿过该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套筒可从第一支撑板延伸到第二支撑板,其中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具有开口直径,该开口直径小于套筒的直径。当连接器装置包括第一线材和第二线材时,第一盖部升降器和第二盖部升降器可各自设置有两个支撑板,或具有两个开口(一根线材一个开口)的一个支撑板。支撑板可以是垂直直立的支撑板,即竖式直立的支撑板,并且具有在车辆载物箱的高度方向上的主要延伸部。
[0024]
此类支撑板可使得线材能够移动穿过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并且牵拉线材能够滑动地布置在套筒内,而在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延伸并直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套筒在支撑板之间保持固定,从而允许在打开和闭合盖部时在第一盖部升降器和第二盖部升降器之间传输力。
[0025]
套筒可包括邻接第一支撑板的第一伸缩式端部部分和/或邻接第二支撑板的第二伸缩式端部部分,这些伸缩式端部部分被布置成调节线材的张力。当连接器元件包括第一线材和第二线材时,每根线材可布置在套筒中,即布置在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中,其中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可在其相应端部部分中的每个相应端部部分中包括邻接支撑板的伸缩式端部部分。
[0026]
第一盖部升降器和/或第二盖部升降器可包括调节螺栓,该调节螺栓分别连接到第一支撑板和/或第二支撑板并且被布置成调节线材的张力。
[0027]
在如本文所公开的车辆载物箱中,基部可包括侧壁和底壁,其中线材可直接或间接地附接到侧壁和/或底壁。
[0028]
在如本文所公开的车辆载物箱中,该连接器元件可包括设置在相应套筒中的第一线材和第二线材,其中第一盖部升降器包括第一线材控制装置,并且第二盖部升降器包括第二线材控制装置。该线材控制装置中的每个线材控制装置可为滑轮的形式。第一线材可在第一线材第一端部处连接到第一线材控制装置,并且在第一线材第二端部处连接到第二线材控制装置。第二线材可在第二线材第一端部处连接到第一线材控制装置,并且在第二线材第二端部处连接到第二线材控制装置。该线材控制装置被布置成在拉开或闭合盖部时促进力的分配。
[0029]
如本文所公开的载物箱可包括至少第三盖部升降器和第四盖部升降器,该第三盖部升降器和该第四盖部升降器分别包括如本文所公开的第一盖部升降器和第二盖部升降器的特征。
[0030]
在如本文所公开的车辆载物箱中,该盖部和该底部可通过布置在载物箱的第二纵向侧处的一个或多个铰链元件以铰接方式连接。
[0031]
车辆载物箱可以是车顶箱。
[0032]
车顶箱通常具有细长形式以及将良好体积与相对低的风阻相结合的外部轮廓。此外,车顶箱通常用轻质材料诸如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造。第一盖部升降器和第二盖部升降器设置有根据本公开的均衡装置,该均衡装置在操作该盖部期间为大尺寸的柔性盖部提供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33]
下文将通过非限制性示例并参考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其中:
[0034]
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一盖部升降器的透视图;
[0035]
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一盖部升降器的分解图;
[0036]
图3示出了根据图2的第一盖部升降器的装配图;并且
[0037]
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车顶箱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8]
应当理解,附图是示意性的,并且各个部件未必按比例绘制。附图中所示的车辆载物箱、盖部升降器和连接器元件仅作为示例提供,并且不应被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因此,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所附权利要求书确定。
[0039]
参考图1,示出了第一盖部升降器9。第一盖部升降器9包括第一可枢转连杆臂11,该第一可枢转连杆臂包括在相应的第一端部部分28a、29a处以能够枢转的方式彼此联接的第一连杆28和第二连杆29。该第一连杆28和第二连杆29还包括相应的第二端部部分28b、29b,这两个第二端部部分被构造成使得第一连杆28的第二端部部分28b可安装到车辆车顶箱1的基部3,并且第二连杆29的第二端部部分29b可安装到车顶箱1的盖部2(参见图4)。该图所示的第一盖部升降器9被构造成使得第一连杆28的第二端部28b被构造成联接到车顶箱1的基部3,并且第二连杆29的第二端部29b被构造成联接到车顶箱1的盖部2。第一连杆28围绕枢转轴线以能够枢转的方式联接到第二连杆29,具体地,能够在第一盖部升降器9的闭合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枢转,该闭合位置和打开位置对应于车顶箱1的闭合位置和打开位置。第一盖部升降器9包括均衡装置8,该均衡装置包括为第一线材13a和第二线材13b形式
的连接器元件13。第一线材13a和第二线材13b能够滑动地布置在具有套筒直径d
s
的相应套筒14a、14b中。
[0040]
如图1进一步所示,第一盖部升降器9还包括力施加机构31(此处为螺旋弹簧31的形式)以用于将在辅助力施加在第一连杆28上,然而,力施加机构31可另选地设置在第二连杆29上。有利的是,力施加机构31被构造成至少提供推动力,以用于将盖部2朝向车顶箱1的打开位置推动。第一盖部升降器9还包括部分地容纳均衡装置8的外壳30。覆盖件30、第一连杆28和均衡装置8用虚线示出以使第一连杆28和第二连杆29之间的连接以及力施加机构31可视化。因此,虚线仅用于示例性目的,不应被理解为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0041]
图2示出了图1所示的第一盖部升降器9的分解图,图3示出了图2所示的第一盖部升降器9的装配图。第一盖部升降器9包括具有第一连杆28和第二连杆29的第一可枢转连杆臂11。第一盖部升降器9包括均衡装置8,该均衡装置包括分别能够滑动地布置在第一套筒14a和第二套筒14b中的第一线材13a和第二线材13b。均衡装置8还包括为滑轮形式的线材控制装置15,其中第一线材13a和第二线材13b至少部分地缠绕在线材控制装置15周围并且在第一线材第一端部26处和第二线材第一端部27处连接到该线材控制装置。第一盖部升降器9还包括第一支撑板16、17。第一支撑板16和17分别设置有第一开口18和19,第一线材13a和第二线材13b延伸穿过开口18、19。当组装时,套筒14a、14b从第一支撑板16、17延伸到第二支撑板(未示出)。开口18、19的直径小于套筒14a、14b的直径。第二盖部升降器10(示出于图4中)可包括对应于图2所示的第一线材控制装置15的第二线材控制装置。
[0042]
在第一盖部升降器9处,套筒14a、14b设置有邻接第一支撑板16、17的第一伸缩式端部部分20、21。伸缩式端部部分20、21被布置成将相应线材13a、13b的张力调节为适当的张力以防例如线材随时间推移而松弛。线材13a、13b的张力可另选地或除此之外通过调节螺栓22进行调节,此处该调节螺栓布置在第一支撑板16、17之间。
[0043]
图4示出了车辆车顶箱1。车辆载物箱1包括盖部2和基部3。载物箱1具有第一纵向侧4和第二纵向侧5以及第一横向侧6和第二横向侧7。盖部2和基部3通过第一盖部升降器9和第二盖部升降器10连接。第一盖部升降器9布置在第一横向侧6处,并且第二盖部升降器10布置在第二横向侧7处。第一盖部升降器9包括将盖部2连接到基部3的第一可枢转连杆臂11,并且第二盖部升降器10包括将盖部2连接到基部3的第二可枢转连杆臂12。均衡装置8包括布置在第一套筒14a中的第一线材13a以及布置在第二套筒14b中的第二线材13b。线材13a、13b在第一盖部升降器9和第二盖部升降器10之间延伸,并且沿着车顶箱1的纵向侧5布置在基部3中。线材13a、13b附接到基部3的侧壁23,以便不妨碍被装载的物品或卡在该被装载的物品中。另选地,线材可附接到基部3的底壁24或侧壁25或盖部2的顶部。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咨询
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