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起点商标网!
24小时服务QQ:2880605093

零件组件和热处理隔环的制作方法

2021-01-30 08:01:25|224|起点商标网
零件组件和热处理隔环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零件组件和热处理隔环。


背景技术:

[0002]
带孔的零件在热处理箱式炉在进行表面化学热处理时,需要串接在料杆上。为了保证渗碳气氛均匀和淬火油循环流动,热处理隔环在零件穿料杆时串在相邻的零件之间。
[0003]
现有的热处理隔环为圆环状,零件与热处理隔环是面接触,导致热处理隔环与零件之间的间隙较小,渗碳气氛较难进入热处理隔环与零件之间,淬火油也不能有效流动,热处理后零件会出现局部软点,而当该局部软点为工作面时则会影响零件的性能,导致零件性能较差。
[0004]
另外,接触面上淬火油受热处理隔环的影响,不易清洗干净,导致零件表面质量较差。
[0005]
综上所述,如何设计热处理隔环,以避免影响零件的性能和质量,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06]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零件组件,以提高零件的性能和质量。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热处理隔环。
[0007]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8]
一种零件组件,包括:料杆,均套设在所述料杆上的零件和热处理隔环;其中,所述热处理隔环和所述零件相间设置,且所述零件和与其相邻的所述热处理隔环之间为点接触。
[0009]
优选地,相邻的两个所述零件分别为第一零件和第二零件;所述热处理隔环包括:与所述第一零件点接触的第一支脚,与所述第二零件点接触的第二支脚,套设在所述料杆上的套接部;其中,所述第一支脚和所述第二支脚分别与所述套接部的两端固定相连。
[0010]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脚与所述第一零件接触的接触面为弧面,所述第二支脚与所述第二零件接触的接触面为弧面。
[0011]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脚和所述第二支脚分别位于所述套接部的两侧。
[0012]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脚和所述第二支脚均为渐扩件,且自靠近所述套接部的一端向远离所述套接部的一端渐扩。
[0013]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脚的内端与所述套接部相连,所述第一支脚的外端远离所述套接部,所述第一支脚自其内端至其外端向远离所述套接部的方向倾斜;
[0014]
所述第二支脚的内端与所述套接部相连,所述第二支脚的外端远离所述套接部,所述第二支脚自其内端至其外端向远离所述套接部的方向倾斜。
[0015]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脚和所述第二支脚均为圆柱状。
[0016]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脚、所述第二支脚和所述套接部为一体式结构。
[0017]
优选地,所述套接部呈螺旋状。
[0018]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零件组件中,通过合理的设计热处理隔环,使得零件和与其相邻的热处理隔环之间为点接触,这样,较现有技术相比,有效增大了热处理隔环与零件之间的间隙,渗碳气氛较易进入热处理隔环与零件之间,使得淬火油能够有效流动,避免了热处理后零件出现局部软点,即避免了热处理隔环影响零件的性能,有效提高了零件的性能;同时,由于零件和与其相邻的热处理隔环之间为点接触,较现有技术相比,零件与热处理隔环的接触面上的淬火油较易清洗,提高了零件的表面质量。因此,上述零件组件提高了零件的性能和质量。
[0019]
基于上述提供的零件组件,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热处理隔环,热处理隔环包括:能够套设在料杆上的套接部,能够与套设在所述料杆上的第一零件点接触的第一支脚,能够与套设在所述料杆上的第二零件点接触的第二支脚;其中,所述第一支脚和所述第二支脚分别与所述套接部的两端固定相连,所述第一零件和所述第二零件为相邻的两个零件。
[0020]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脚用于与所述第一零件接触的接触面为弧面,所述第二支脚用于与所述第二零件接触的接触面为弧面。
[0021]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脚和所述第二支脚向相互远离的方向延伸。
[0022]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脚和所述第二支脚均为渐扩件,且自靠近所述套接部的一端向远离所述套接部的一端渐扩。
[0023]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脚的内端与所述套接部相连,所述第一支脚的外端远离所述套接部,所述第一支脚自其内端至其外端向远离所述套接部的方向倾斜;
[0024]
所述第二支脚的内端与所述套接部相连,所述第二支脚的外端远离所述套接部,所述第二支脚自其内端至其外端向远离所述套接部的方向倾斜。
[0025]
优选地,所述套接部呈螺旋状。
附图说明
[0026]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7]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零件组件的主视图;
[0028]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零件组件的立体图;
[0029]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热处理隔环的主视图;
[0030]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热处理隔环的侧视图;
[0031]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热处理隔环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33]
本文中,“第一”、“第二”均是为了区分部件,没有先后顺序的意思。
[0034]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零件组件包括:料杆2,均套设在料杆2上的零件3和热处理隔环1;其中,热处理隔环1零件3相间设置,且零件3和与其相邻的热处理隔环1之间为点接触。
[0035]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零件组件中,通过合理的设计热处理隔环1,使得零件3和与其相邻的热处理隔环1之间为点接触,这样,较现有技术相比,有效增大了热处理隔环1与零件3之间的间隙,渗碳气氛较易进入热处理隔环1与零件3之间,使得淬火油能够有效流动,避免了热处理后零件3出现局部软点,即避免了热处理隔环1影响零件3的性能,有效提高了零件3的性能;同时,由于零件3和与其相邻的热处理隔环1之间为点接触,较现有技术相比,零件与热处理隔环1的接触面上的淬火油较易清洗,提高了零件3的表面质量。因此,上述零件组件提高了零件3的性能和质量。
[0036]
对于上述热处理隔环1的具体结构,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为了便于描述,相邻的两个零件3分别为第一零件31和第二零件32。优选地,上述热处理隔环1包括:与第一零件31点接触的第一支脚11,与第二零件32点接触的第二支脚12,套设在料杆2上的套接部13;其中,第一支脚11和第二支脚12分别与套接部13的两端固定相连。
[0037]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支脚11和第二支脚12分别位于套接部13的两端。上述热处理隔环1位于第一零件31和第二零件32之间。套接部13与零件3不接触。
[0038]
需要说明的是,将第一支脚11和第二支脚12统称为支脚,套设在料杆2上的零件3和热处理隔环1中,存在两个热处理隔环1位于端部,在端部的两个热处理隔环1中,每个热处理隔环1仅有一个支脚12与零件3接触,每个热处理隔环1的另一个支脚没有与零件3接触。
[0039]
为了实现点接触,上述支脚与零件3接触的接触面可为曲面,也可为弧面。为了简化结构,优先选择后者。具体地,第一支脚11与第一零件31接触的接触面为弧面,第二支脚12与第二零件32接触的接触面为弧面。
[0040]
为了提高稳定性,以及便于装配,优先选择第一支脚11和第二支脚12分别位于套接部13的两侧,即第一支脚11和第二支脚12分别位于套接部13的轴线所在平面的两侧。此时,第一支脚11和第二支脚12向相互远离的方向延伸。
[0041]
当然,也可选择第一支脚11和第二支脚12位于套接部13的轴线所在平面的一侧,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
[0042]
优选地,第一支脚11和第二支脚12均为渐扩件,且自靠近套接部13的一端向远离套接部13的一端渐扩。
[0043]
当然,也选择上述热处理隔环1为其他结构,例如第一支脚11的内端与套接部13相连,第一支脚11的外端远离套接部13,第一支脚11自其内端至其外端向远离套接部13的方向倾斜;第二支脚12的内端与套接部13相连,第二支脚12的外端远离套接部13,第二支脚12自其内端至其外端向远离套接部13的方向倾斜。
[0044]
上述结构中,第一支脚11和第二支脚12均为圆柱状。当然,也可选择上述第一支脚11和第二支脚12为圆台状或圆锥状,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0045]
上述热处理隔环1中,上述第一支脚11、第二支脚12和套接部13可为分体式结构,
也可为一体式结构。为了便于生产,优先选择上述第一支脚11、第二支脚12和套接部13为一体式结构。
[0046]
优选地,上述套接部13呈螺旋状。对于螺旋圈数,可为一圈、两圈或三圈以上,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为了节省料杆2,优先选择套接部13的螺旋圈数为一圈。
[0047]
上述热处理隔环1中,套接部13呈螺旋状,方便了生产,也便于实现第一支脚11、第二支脚12和套接部13为一体式结构。
[0048]
上述热处理隔环1中,套接部13也可为圆环状,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
[0049]
上述零件组件,也可选择热处理隔环1为其他结构,例如,热处理隔环1包括:套设在料杆2上的安装板,两个均设置在安装板上的支撑件;其中,两个支撑件分别位于安装板的两侧,支撑件和与其相邻的零件3点接触。
[0050]
基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零件组件,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热处理隔环,该热处理隔环包括:能够套设在料杆2上的套接部13,能够与套设在料杆2上的第一零件31点接触的第一支脚11,能够与套设在料杆2上的第二零件32点接触的第二支脚12;其中,第一支脚11和第二支脚12分别与套接部13的两端固定相连,第一零件31和第二零件32为相邻的两个零件3。
[0051]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支脚11和第二支脚12分别位于套接部13的两端。上述热处理隔环位于第一零件31和第二零件32之间。套接部13与零件3不接触。
[005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热处理隔环,通过合理的设计热处理隔环,使得零件3和与其相邻的热处理隔环之间为点接触,这样,较现有技术相比,有效增大了热处理隔环与零件3之间的间隙,渗碳气氛较易进入热处理隔环与零件3之间,使得淬火油能够有效流动,避免了热处理后零件3出现局部软点,即避免了热处理隔环影响零件3的性能,有效提高了零件3的性能;同时,由于零件3和与其相邻的热处理隔环之间为点接触,较现有技术相比,零件3与热处理隔环的接触面上的淬火油较易清洗,提高了零件3的表面质量。因此,采用上述热处理隔环提高了零件3的性能和质量。
[0053]
将第一支脚11和第二支脚12统称为支脚。为了实现点接触,上述支脚与零件3接触的接触面可为曲面,也可为弧面。为了简化结构,优先选择后者。具体地,第一支脚11用于与第一零件31接触的接触面为弧面,第二支脚12用于与第二零件32接触的接触面为弧面。
[0054]
为了提高稳定性,以及便于装配,优先选择第一支脚11和第二支脚12分别位于套接部13的两侧,即第一支脚11和第二支脚12分别位于套接部13的轴线所在平面的两侧。此时,第一支脚11和第二支脚12向相互远离的方向延伸。
[0055]
当然,也可选择第一支脚11和第二支脚12位于套接部13的轴线所在平面的一侧,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
[0056]
优选地,第一支脚11和第二支脚12均为渐扩件,且自靠近套接部13的一端向远离套接部13的一端渐扩。
[0057]
当然,也选择上述热处理隔环为其他结构,例如第一支脚11的内端与套接部13相连,第一支脚11的外端远离套接部13,第一支脚11自其内端至其外端向远离套接部13的方向倾斜;第二支脚12的内端与套接部13相连,第二支脚12的外端远离套接部13,第二支脚12自其内端至其外端向远离套接部13的方向倾斜。
[0058]
上述结构中,第一支脚11和第二支脚12均为圆柱状。当然,也可选择上述第一支脚
11和第二支脚12为圆台状或圆锥状,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0059]
上述热处理隔环中,上述第一支脚11、第二支脚12和套接部13可为分体式结构,也可为一体式结构。为了便于生产,优先选择上述第一支脚11、第二支脚12和套接部13为一体式结构。
[0060]
优选地,上述套接部13呈螺旋状。对于螺旋圈数,可为一圈、两圈或三圈以上,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为了节省料杆2,优先选择套接部13的螺旋圈数为一圈。
[0061]
上述热处理隔环中,套接部13呈螺旋状,方便了生产,也便于实现第一支脚11、第二支脚12和套接部13为一体式结构。
[0062]
上述热处理隔环中,套接部13也可为圆环状,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
[0063]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标签:
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