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逆变器框体侧壁内凸整形的模具的制作方法
2021-01-29 14:01:17|154|起点商标网
[0001]
本发明涉及模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逆变器框体侧壁内凸整形的模具。
背景技术:
[0002]
现在冲压产品的使用越来越多,如在电子产品中,冲压件约占80%-85%;在汽车、农业机械产品中,冲压件约占75%-80%;在轻工业产品中,冲压件约占90%以上。但是,现有模具在冲压过程中,对于侧壁内凸的产品无法一次成型,成型后无法卸料,需要通过两次成型,增加了模具开发成本和人工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逆变器框体侧壁内凸整形的模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逆变器框体侧壁内凸整形的模具,包括上模组和下模组,所述上模组和所述下模组开合式连接,所述上模组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上托板、上垫脚、上模座、上模板、上夹板和上脱板,所述下模组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下模板、下夹板、下垫板、下脱板、下夹板、下模座、下垫脚和下托板,所述上模板内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上模板整形入子和上模板整形滑块,所述下模板内设置有与所述上模板整形滑块相配合的氮气弹簧、与产品侧面相接触的内滑块入子、上插刀、与所述上插刀固定连接的内滑块、下插刀和与所述下插刀固定连接的外滑块;其中,闭模时,所述上模板向下运动,所述氮气弹簧将所述上模板整形滑块顶住复位,所述上模板与所述下模板相接触时,压住产品,所述下插刀带动所述内滑块逐步向外四周滑动并扩大至所需尺寸,所述内滑块入子与产品侧面相接触,所述下插刀带动所述外滑块逐步向内滑动,直到所述上模板与所述下模板闭合,开模时,所述上模板向上运动,所述上插刀向上运动,所述内滑块向内滑动,所述上模板整形滑块脱开至设定位置,产品脱料。
[0005]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阐述:
[0006]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上垫脚、上模座、上夹板和上脱板之间贯穿设置有的第一等高套筒螺丝。
[0007]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上垫脚和上模座之间贯穿设置有第一弹簧。
[0008]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上垫脚、上模座和上夹板之间贯穿设置有第一内导柱。
[0009]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内滑块、下插刀和上插刀之间设置有挡块。
[0010]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下模座、下垫板和下夹板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和第二等高套筒螺丝。
[0011]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下垫板、下夹板和下模板之间设置有第二内导柱。
[0012]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上模座和所述下模座的外侧四周设置有外限位柱。
[0013]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闭模时,上模板向下运动,氮气弹簧将上模板整形滑块顶住复位,上模板继续向下运动,上模板与下模板相接触时,压住产
品,冲床继续向下运动,下插刀带动所述内滑块逐步向外四周滑动并扩大至所需尺寸,内滑块入子与产品侧面相接触,上模板继续向下运动,下插刀带动外滑块逐步向内滑动,直到上模板与下模板闭合,在内滑块入子的作用下,逆变器框体方形拉伸成型侧壁内凸整形位,从而完成产品形状的需求,开模时,上模板向上运动,上插刀向上运动,内滑块向内滑动,在冲床上升40-80mm时,上模板整形滑块脱开至设定位置,产品脱料,实现逆变器框体侧壁内凸整形的一次成型和出料。
附图说明
[0014]
图1是本发明开模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5]
图2是本发明闭模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6]
图中:1、上模组;2、下模组;3、上托板;4、上垫脚;5、上模座;6、上模板;7、上夹板;8、上脱板;9、下模板;10、下夹板;11、下垫板;12、下脱板;13、下夹板;14、下模座;15、下垫脚;16、下托板;17、上模板整形入子;18、上模板整形滑块;19、氮气弹簧;20、内滑块入子;21、上插刀;21、上插刀;22、内滑块;23、下插刀;24、第一等高套筒螺丝;25、第一弹簧;26、第一内导柱;27、挡块;28、第二弹簧;29、第二等高套筒螺丝;30、第二内导柱;31、外限位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8]
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若干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19]
如图1-2所示,一种用于逆变器框体侧壁内凸整形的模具,包括上模组1和下模组2,所述上模组1和所述下模组2开合式连接,所述上模组1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上托板
3、上垫脚4、上模座5、上模板6、上夹板7和上脱板8,所述下模组2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下模板9、下夹板10、下垫板11、下脱板12、下夹板13、下模座14、下垫脚15和下托板16,所述上模板6内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上模板整形入子17和上模板整形滑块18,所述下模板9内设置有与所述上模板整形滑块18相配合的氮气弹簧19、与产品侧面相接触的内滑块入子20、上插刀21、与所述上插刀21固定连接的内滑块22、下插刀23和与所述下插刀23固定连接的外滑块(图未示)。其中,闭模时,所述上模板6向下运动,所述氮气弹簧19将所述上模板整形滑块18顶住复位,所述上模板6与所述下模板9相接触时,压住产品,所述下插刀23带动所述内滑块22逐步向外四周滑动并扩大至所需尺寸,所述内滑块入子20与产品侧面相接触,所述下插刀23带动所述外滑块逐步向内滑动,直到所述上模板6与所述下模板9闭合,开模时,所述上模板6向上运动,所述上插刀21向上运动,所述内滑块22向内滑动,所述上模板整形滑块18脱开至设定位置,产品脱料。
[0020]
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垫脚4、上模座5、上夹板7和上脱板8之间贯穿设置有的第一等高套筒螺丝24。所述上垫脚4和上模座5之间贯穿设置有第一弹簧25。所述上垫脚4、上模座5和上夹板7之间贯穿设置有第一内导柱26。
[0021]
本实施例中,所述内滑块22、下插刀23和上插刀21之间设置有挡块27。所述下模座14、下垫板11和下夹板13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28和第二等高套筒螺丝29。所述下垫板11、下夹板13和下模板9之间设置有第二内导柱30。
[0022]
其中,所述上模座5和所述下模座14的外侧四周设置有外限位柱31,对上模座5和下模座14的运行进行限位。
[0023]
本发明闭模时,上模板6向下运动,氮气弹簧19将上模板整形滑块18顶住复位,上模板6继续向下运动,上模板6与下模板9相接触时,压住产品,冲床继续向下运动,下插刀23带动所述内滑块22逐步向外四周滑动并扩大至所需尺寸,内滑块入子20与产品侧面相接触,上模板6继续向下运动,下插刀23带动外滑块逐步向内滑动,直到上模板6与下模板9闭合,在内滑块入子20的作用下,逆变器框体方形拉伸成型侧壁内凸整形位,从而完成产品形状的需求,开模时,上模板6向上运动,上插刀21向上运动,内滑块22向内滑动,在冲床上升40-80mm时,上模板整形滑块18脱开至设定位置,产品脱料,实现逆变器框体侧壁内凸整形的一次成型和出料。
[0024]
以上并非对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凡依据本发明技术实质对以上的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标签: 逆变器
热门咨询
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