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錾子手握防振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手持设备防振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錾子手握防振装置。
背景技术:
用锤子击打錾子对金属工件进行切削加工的方法,叫錾削,又称凿削。工业生产装配工作中,经常需要进行除毛坯上的凸缘、毛刺、分割材料、錾削平面及油槽等作业,錾削普遍应用于不便于机械加工的场合。为了提高锤击的准确性,钳工经常需要手握錾子,在进行錾削作业时,当锤子击打錾子后,錾子撞击金属会有较大的反振力,且反振力的方向是不确定的,容易使作业人员的手被震麻,严重的情况下更容易伤害到作业人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錾子手握防振装置,旨在解决錾子在被锤击后产生的振动全部传递给作业人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錾子手握防振装置,包括:
錾子本体,设有多个凸起;
握筒,套接于所述錾子本体的外部,内壁上设有多个凸台和多个径向通孔;
弹簧,倾斜设置且两端分别对应连接一个凸起和一个凸台;以及
导向杆,插接于所述径向通孔内且内侧端与所述錾子本体接触,用于锤击时对所述錾子本体进行导向,所述导向杆为橡胶材质。
进一步地,所述凸起绕所述錾子本体呈周向均布,所述凸台绕所述握筒的内壁呈周向均布。
进一步地,所述凸起和所述凸台均呈上下双层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弹簧的轴线与水平面呈45°夹角。
进一步地,两层所述凸台分别设置在所述握筒的内壁的上下端。
进一步地,上层所述凸台的竖直位置高于上层所述的凸起,下层所述的凸台的竖直位置低于下层所述的凸起。
进一步地,所述握筒由两个半圆瓦状的外壳拼接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一端呈半圆状且中心设有连接孔,两个所述外壳借助于同时穿过所述连接孔的销轴拼接。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还设有安装板和设于所述安装板上的安装孔,所述外壳还借助于同时穿过所述安装孔的螺栓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手持套,所述手持套套接于所述握筒的上端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錾子手握防振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錾子本体和握筒之间通过弹簧进行连接,能在錾子本体振动时减少传递给握筒的振动;弹簧呈倾斜设置,并且在握筒内部分布均匀对称,在保持錾子本体的平衡时,能在握筒发生非轴向振动时吸收能量,当使用锤子锤击錾子本体时,瞬间的打击只会使倾斜的弹簧吸收很小的能量,但在錾子本体受到反振力时,会产生长时间的振动,弹簧会吸收能量,大大降低传递到握筒上的振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錾子手握防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中隐藏了握筒和手持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錾子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握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錾子本体;11、凸起;2、握筒;21、外壳;22、径向通孔;23、连接板;24、连接孔;25、安装板;26、安装孔;27、凸台;3、弹簧;4、导向杆;5、手持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至图3,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錾子手握防振装置进行说明。所述一种錾子手握防振装置,包括錾子本体1、握筒2、弹簧3和导向杆4。錾子本体1设有多个凸起11;握筒2套接于錾子本体1的外部,内壁上设有多个凸台27和多个径向通孔22;弹簧3倾斜设置且两端分别对应连接一个凸起11和一个凸台27;以及导向杆4插接于径向通孔22内且内侧端与錾子本体1接触,用于锤击时对錾子本体1进行导向,导向杆4为橡胶材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錾子手握防振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錾子本体1的外部设置握筒2,錾子本体1上设有多个凸起11,握筒2的内壁上多个凸台27,弹簧3的一端与凸起11连接,另一端与凸台27连接,这种连接方式使錾子本体1保持在握筒2的内部;弹簧3在握筒2的内部呈倾斜设置,当作业人员在用大锤锤击錾子本体1时,錾子本体1瞬间收到一个沿錾子本体1轴向的力,由于錾削的距离很小,因此弹簧3在沿錾子本体1的轴向移动很小,弹簧3只会吸收极少的锤击能量,在錾子本体1受到反振力时,錾子本体1会与握筒2之间发生较大的相对移动,从而使弹簧3发生大的形变,吸收较多的能量,减少传递给作业人员的振动;导向杆4穿设在握筒2的径向通孔22中且端部与錾子本体1接触,能保证錾子本体1在收到锤击时确保沿錾子本体1轴向的移动,当錾子本体1受到反振力晃动时,錾子本体1会将橡胶材质的导向杆4挤进径向通孔22内,避免导向杆4受到破坏,也使导向杆4能保证不同规格的錾子本体1的轴向移动;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錾子手握防振装置结构简单,容易制造,并且能很好的吸收錾子本体1因反振力引起的振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錾子手握防振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3,凸起11绕錾子本体1呈周向均布,凸台27绕握筒2的内壁呈周向均布。采用周向均布的方式,能使得弹簧3更好的吸收錾子本体1的振动,平衡錾子本体1受到的反振力,增加作业人员的舒适感。
本实施例中,在弹簧3的两端安装弹簧连接片,将弹簧连接片直接焊接到凸起11和凸台27上,能有效保证弹簧3的连接强度,使弹簧3在压缩或伸长的过程中不会断开。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錾子手握防振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3,凸起11和凸台27均呈上下双层布置。将凸起11和凸台27设置成上下双层,能在錾子本体1振动时,将晃动最大限度的传递给弹簧3,进而弹簧3能发生较大的形变,吸收较多的能量而发挥出更佳的减振效果。
本实施例中,凸起11、凸台27和弹簧3均为六个且上下层均分。将六个凸起11、六个凸台27和六个弹簧3进行上下双层绕錾子本体1均布,使同层每个凸起11之间的角度为120°,在节约空间和成本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使錾子本体1在振动时能在握筒2中保持平衡,并且还能很好地进行吸振。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錾子手握防振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3,弹簧3的轴线与水平面呈45°夹角。将弹簧3设置成45°能在保证錾子本体1在握筒2内保持最佳平衡的同时吸收较多的反振力带来的振动,使本实用新型中的錾子手握防振装置发挥最大的作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錾子手握防振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6,两层凸台27分别设置在握筒2的内壁的上下端。将凸台27设置在握筒2的内壁的两端,有利于提高錾子本体1的稳定性,并且在錾子本体1振动时,由于弹簧3的长度大,能吸收更多的振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錾子手握防振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和图3,上层凸台27的竖直位置高于上层的凸起11,下层的凸台27的竖直位置低于下层的凸起11。这样的设置形式可以将弹簧3倾斜设置,并且可以在錾子本体1振动时,使錾子本体1始终保持在握筒2的内部;也可以对弹簧3进行保护,不使弹簧3受到破坏。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錾子手握防振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5和图6,握筒2由两个半圆瓦状的外壳21拼接而成。在制造握筒2时,将一个直径适中的管直接切开形成两个半圆瓦状的外壳21,有利于制造且加工方便;当需要对将两个外壳21合并成握筒2时,为了方便,可以直接将两个外壳21焊接在一起。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錾子手握防振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6,外壳21设有连接板23,连接板23的一端呈半圆状且中心设有连接孔24,两个外壳21借助于同时穿过连接孔24的销轴拼接到一起。在外壳21的纵向端部设置连接板23,并且在连接板23上开设连接孔24,当需要将两个外壳21放置到一起形成握筒2时,两个外壳21上的连接板23上下重合到一起,并且连接孔24同轴线,此时在连接孔24中穿入销轴,使销轴、连接板23形成类似合页的结构,从而实现两个外壳21之间的自由转动,这样的设置形式可以使两个外壳21随时组成握筒2的主体部位,当需要组成握筒2时,可以先将两个外壳21转动合并在一起,然后在合并处进行焊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錾子手握防振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6,外壳21还设有安装板25和设于安装板25上的安装孔26,外壳21借助于同时穿过安装孔26的螺栓连接到一起。在外壳21的另一个纵向端部设置安装板25并在安装板25上开设安装孔26,当两个安装板25接触时,两个安装孔26恰好同轴线,此时,使用螺栓同时穿过两个安装板25上的安装孔26,再配合螺母就能实现两个外壳21在扣在一起时形成握筒2,这样的设置方式能使外壳21变成可拆卸的形式,有利于外壳21内的径向通孔22和凸台27的加工制造。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錾子手握防振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还包括手持套5,手持套5套接于握筒2的上端部。设置手持套5,能有利于作业人员对握筒2的把持,当将手持套5设置为橡胶套时,还能起到减振的作用,有利于扩大本实用新型中的錾子手握防振装置的适用范围。
本实施例中,手持套5的外部设置多个防滑凸起。在手持套5的外部设置多个位置不确定的防滑凸起,能增加作业人员的手与手持套5之间的摩擦力,进而可使作业人员稳稳的拿住握筒2,避免由于握筒2振动而出现拿不稳的情况。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