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丰富珐琅色彩表现力的叠色及磨制呈像技法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工艺美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丰富珐琅色彩表现力的叠色及磨制呈像技法。
背景技术:
珐琅艺术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最典型的是景泰蓝艺术。制作景泰蓝时,要先将掐制成所需形状的扁铜丝焊接在铜胎上,在据此划分而成的空格内填入各种颜色的珐琅料,后经焙烧发色呈像;景泰蓝的釉料虽然非常多,不过最常用的还是天蓝、宝蓝、红、浅绿、深绿、白、葡萄紫、紫红、翠蓝这几种颜色。
在颜色上,通常是纯色的釉料直接使用,几乎不进行调和,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三点:一方面由于珐琅釉料本身属于矿物质不适合调制,釉料不恰当的调和烧制后会产生“灰”或者“脏”的效果,从而影响釉料烧制后的美观;另一方面受到中国传统五色的影响,好用红、黄、青、白、黑来象征皇权,彰显富丽华贵。第三,图案设计是景泰蓝的基础,经过掐丝的图案只有通过色相跨度大的纯色对比才能清晰地显现出植物、动物的形态;色彩的调和将会使整个图案混沌不清,杂乱无章。
对于传统景泰蓝艺术而言,它的受众是王公贵族,他们的喜好决定景泰蓝的风格,他们所需要的用途决定景泰蓝的功能。所以,传统景泰蓝服务对象的单一,导致设计程式化以及景泰蓝的风格趋于同质化。时至今日,当代景泰蓝依然承传传统景泰蓝的色彩特点,未见对色彩技法上的创新性发明及运用。
繁缛华丽的传统景泰蓝风格已不适应当代生活与当代审美,当代人的生活美学是摒弃繁芜,追求自然与文化意向。目前我国当代珐琅的花色品种依然比较单调,以器皿居多。由于掐丝珐琅必须借助柔软的扁铜丝,掐成各种花纹焊接在铜胎上以形成不同物象轮廓,不仅无法突破造型的程式化、展现笔触的长短、粗细、浓淡、干湿、刚柔等带来的物象特质,也制约了灵活多变的色彩调和的丰富表现力。
因此,通过开创非掐丝珐琅画技法:一种丰富珐琅色彩表现力的叠色及磨制呈像技法突破了传统珐琅造型、着色的局限性,一方面,珐琅画在造型层面上获得了绘画的形式感;另一方面,它能够类似纸张cmyk四种基本颜色(青、洋红、黄、黑)的印刷技术那样创造出自然丰富的色彩。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丰富珐琅色彩表现力的叠色及磨制呈像技法。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丰富珐琅色彩表现力的叠色及磨制呈像技法,所述的叠色及磨制呈像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制备画稿:
1)通过对景写生或者拍摄照片得到画面;
2)通过电脑制图显现出需要剔釉的景物轮廓;
3)将电脑绘制的图形线稿打印出来;
4)对图形线稿做上色处理,得到手绘色稿;
步骤s2:珐琅釉浆制备:
选用普通液态珐琅釉浆,使用前需搅拌釉浆消除沉淀颗粒,使釉浆均匀;配色的规律是:深色加黑,浅色加白,红、黄、蓝之间的混色变化遵循三原色配色规律,所述步骤搅拌釉浆还包括:添加适量水分,在搅拌过程中适量添加水分以保持釉浆的良好流动性;
步骤s3:钢板胎体制备:
钢板胎体去油后烘干;使用一般的珐琅工艺将钢板坯件涂覆上底釉,形成底釉层,所述将涂覆的底釉干燥并烧成(800~820℃),所述的钢板坯件去油工序为:选用溶油能力强的金属清洗剂刷洗钢板坯件,彻底洗净油污;
步骤s4:叠色层设计:
画稿中的物象如山、水、天、地、树、石、花、鸟等按其在画面中的色彩比例来进行叠色层设计;叠色顺序是按色彩比例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叠色;
所述的叠色层设计根据画面的需求在深色的画面基色上进行浅色叠色,或在浅色的基色上进行深色叠色,再通过磨制去除部分色彩,使后来叠合上去的色彩只存在于需要的部位,留下明或暗,并影响前面已经成形的图形而共同生成明暗变化;
步骤s5:画面基色层制备:
将画面图案分解,使其中一种分量最多的色彩作为画面基色,形成基色釉层,上釉、均匀干燥、烧制(800~820℃);
步骤s6:第一层叠色层制备:
然后将分量次之的色彩均匀涂加在基色之上,厚度为0.5~0.8毫米。均匀干燥,并将对应画稿转印至叠色层上,形成叠色釉层,用剔釉针将图案的轮廓线做剔釉处理,露出底层备用,然后烧制(800~820℃);
所述的画稿转印工序为:将复写纸放于画稿与叠色层之间,然后将画稿描画一遍,画稿的图形就转印在叠色层上;
步骤s7:第一层叠色层磨制:
根据叠色部分的物象形态,用打磨工具(包括油石条、磨碳、金刚砂锉等)磨制最外层而使釉面颜色与露出的底层色彩共同呈现出混合色域与立体感;
步骤s8:第一层叠色层物象轮廓处理:
对露出底层的轮廓线部分施用色釉,深浅以突出物象形态为适宜,然后烧制(800~820℃),完成第一次叠色、磨制呈像过程,所述的突出物象以物象结构清晰为宜。第二层叠色层制备,将分量再次之的色彩均匀涂加在基色之上,并将对应画稿转印至叠色层上,用剔釉针将图案的轮廓线做剔釉处理,露出底层备用,然后烧制(800~820℃),厚度为0.5~0.8毫米;第二层叠色层磨制;根据叠色部分的物象形态,用打磨工具磨制最外层而使釉面颜色与露出的底层色彩共同呈现出混合色域与立体感;
步骤s9:第二层叠色层物象轮廓处理:
对露出底层的轮廓线部分用色釉,深浅以突出物象形态为适宜,均匀干燥然后烧制(800~820℃),完成第二次叠色、磨制呈像过程;
叠色层的层数:画面出现几种不同种类的物象,就需要完成几次叠色、呈像过程。
步骤s10:复烧:
通过将叠色、磨制呈像操作分步顺次进行,完成所有过程,画面显现出来之后,再复烧恢复光泽(800℃)。
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适量水分为1ml/100ml,添加适量水分为1次/30分钟。
优选的,所述步骤s3中,所述的底釉层厚度均匀,且为0.2毫米。
优选的,所述步骤s4中,画稿中的物象按其在画面中的色彩比例来进行叠色层设计,叠色顺序按色彩比例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叠色,所述的色彩比例遵循物象在画面表现中的主、次关系,以先主后次的顺序进行。
优选的,所述步骤s5中,所述的基色釉层厚度均匀,且为0.5~1毫米。
优选的,所述步骤s5中,所述干燥工序为均匀干燥:自然风干或在烤箱内进行干燥。
优选的,所述步骤s6中,所述的叠色釉层厚度均匀,且为0.5~0.8毫米。
优选的,所述步骤s7中,所述的打磨工具以金刚石手擦条为首选,所述的金刚石手擦条以300目为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非掐丝珐琅画及技法风格独树一帜,突破了传统珐琅造型的程式化、用色的局限性,以及图案化的表现手法。擅长表现浓墨淡彩的水墨气韵和自然流动的渲染晕化效果,尤其在形式上融入了写意般的洒脱和飘逸,赋予画面内容更深一层中式内涵,并强调通过在形式中蕴藏着东方美韵,将生活的景象转化成艺术的意境,借以表现东方美学丰富的意蕴与灵动。
本发明非掐丝珐琅画:一种丰富珐琅色彩表现力的叠色及磨制呈像技法,使钢板上的画面产生了类似国画的渲染效果或晕彩效果,使画面色彩丰富且细腻;并且非掐丝的轮廓处理,又能使图像的绘画性线条所展现的长短、粗细、浓淡、干湿、刚柔、虚实、疾徐等带来中式意味。由于部分画面效果受窑变影响自然产生,即使复制同一幅珐琅作品,也不可能得到两幅相同的画面效果;因此,本发明创作的珐琅画,每一幅都是独立的作品,具有不可复制性;
本发明提供一种丰富珐琅色彩表现力的珐琅画制作工艺。以钢板为基材,以液体珐琅釉浆为色彩载体,在透色造型的原理下,通过色彩叠加、磨制呈像工艺综合运用产生画面,从而使得珐琅画色彩丰富、层次细腻,风格上具有水墨晕彩的东方气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解说。
一种丰富珐琅色彩表现力的叠色及磨制呈像技法的特征阐述如下:
1、珐琅画基材:各类厚薄(0.4mm~5mm)的钢板都可以作为珐琅画基材,尤其是零碳钢板为最佳选择。
2、色彩载体:采用与各类钢板相适应的无铅型化学釉浆,以及与珐琅釉浆相适应的普通珐琅干粉、画珐琅釉和首饰用珐琅料配合使用。
3、打磨工具(包括油石条、磨碳、金刚砂锉等):用以磨制叠色层以产生画面效果。根据画面、颜料深浅不同而选用不同的打磨工具,一般同一幅作品选用多种打磨工具。
4、剔釉针:选用任何具有尖锐前端的针状物对景物外轮廓进行剔釉处理。
5、叠色概念:常用的液态珐琅釉料只有黑、白、红、深绿、浅绿、翠绿、宝蓝、中黄等七种,叠色所得到的混合色域不同于常规的水性或油性绘画颜料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是通过一层一层叠加烧造及磨制才能显现出混合色域。
6、明暗叠色:本发明与传统填色技法最大的区别在于可以师法自然景物形体起伏中丰富的明暗变化来处理画面空间、体积感。根据画面的需求可以任意在深或浅的画面基色上进行反向叠色、组合成有空间感的珐琅画面。这完全区别于传统的填色烧制、缺乏立体感的作品。
7、叠色造型:叠色造型更注重形象细节,并具有创造的个性。与明暗叠色不完全是一回事。它可以脱离真实的自然,它是通过再造山、水、天、地、树、石、花、鸟等丰富的形色变化来处理画面造型;叠色造型的色彩选择与配置来源于画面中景物两两交错的色彩,再在磨制呈像的作用下,不断地调整形态的结构关系,并结合虚实、冷暖与强弱的对比以完成景物造型。
所述的叠色及磨制呈像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制备画稿:
1)通过对景写生或者拍摄照片得到画面;
2)通过电脑制图显现出需要剔釉的景物轮廓;
3)将电脑绘制的图形线稿打印出来;
4)对图形线稿做上色处理,得到手绘色稿;
步骤s2:珐琅釉浆制备:
选用普通液态珐琅釉浆,使用前需搅拌釉浆消除沉淀颗粒,使釉浆均匀;配色的规律是:深色加黑,浅色加白,红、黄、蓝之间的混色变化遵循三原色配色规律,所述步骤搅拌釉浆还包括:添加适量水分,在搅拌过程中适量添加水分以保持釉浆的良好流动性;
步骤s3:钢板胎体制备:
钢板胎体去油后烘干;使用一般的珐琅工艺将钢板坯件涂覆上底釉,形成底釉层,所述将涂覆的底釉干燥并烧成(800~820℃),所述的钢板坯件去油工序为:选用溶油能力强的金属清洗剂刷洗钢板坯件,彻底洗净油污;
步骤s4:叠色层设计:
画稿中的物象如山、水、天、地、树、石、花、鸟等按其在画面中的色彩比例来进行叠色层设计;叠色顺序是按色彩比例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叠色;
所述的叠色层设计根据画面的需求在深色的画面基色上进行浅色叠色,或在浅色的基色上进行深色叠色,再通过磨制去除部分色彩,使后来叠合上去的色彩只存在于需要的部位,留下明或暗,并影响前面已经成形的图形而共同生成明暗变化;
步骤s5:画面基色层制备:
将画面图案分解,使其中一种分量最多的色彩作为画面基色,形成基色釉层,上釉、均匀干燥、烧制(800~820℃);
步骤s6:第一层叠色层制备:
然后将分量次之的色彩均匀涂加在基色之上,厚度为0.5~0.8毫米。均匀干燥,并将对应画稿转印至叠色层上,形成叠色釉层,用剔釉针将图案的轮廓线做剔釉处理,露出底层备用,然后烧制(800~820℃);
所述的画稿转印工序为:将复写纸放于画稿与叠色层之间,然后将画稿描画一遍,画稿的图形就转印在叠色层上;
步骤s7:第一层叠色层磨制:
根据叠色部分的物象形态,用打磨工具(包括油石条、磨碳、金刚砂锉等)磨制最外层而使釉面颜色与露出的底层色彩共同呈现出混合色域与立体感;
步骤s8:第一层叠色层物象轮廓处理:
对露出底层的轮廓线部分施用色釉,深浅以突出物象形态为适宜,然后烧制(800~820℃),完成第一次叠色、磨制呈像过程,所述的突出物象以物象结构清晰为宜,第二层叠色层制备,将分量再次之的色彩均匀涂加在基色之上,并将对应画稿转印至叠色层上,用剔釉针将图案的轮廓线做剔釉处理,露出底层备用,然后烧制(800~820℃),厚度为0.5~0.8毫米;第二层叠色层磨制;根据叠色部分的物象形态,用打磨工具磨制最外层而使釉面颜色与露出的底层色彩共同呈现出混合色域与立体感;
步骤s9:第二层叠色层物象轮廓处理:
对露出底层的轮廓线部分用色釉,深浅以突出物象形态为适宜,均匀干燥然后烧制(800~820℃),完成第二次叠色、磨制呈像过程;
叠色层的层数:画面出现几种不同种类的物象,就需要完成几次叠色、呈像过程;
步骤s10:复烧:
通过将叠色、磨制呈像操作分步顺次进行,完成所有过程,画面显现出来之后,再复烧恢复光泽(800℃)。
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2中,适量水分为1ml/100ml,添加适量水分为1次/30分钟。
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3中,所述的底釉层厚度均匀,且为0.2毫米。
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4中,画稿中的物象按其在画面中的色彩比例来进行叠色层设计,叠色顺序按色彩比例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叠色,所述的色彩比例遵循物象在画面表现中的主、次关系,以先主后次的顺序进行。
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5中,所述的基色釉层厚度均匀,且为0.5~1毫米。
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5中,所述干燥工序为均匀干燥:自然风干或在烤箱内进行干燥。
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6中,所述的叠色釉层厚度均匀,且为0.5~0.8毫米。
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7中,所述的打磨工具以金刚石手擦条为首选,所述的金刚石手擦条以300目为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