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起点商标网!
24小时服务QQ:2880605093

一种用于教学的发动机模型转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01-25 16:01:05|270|起点商标网
一种用于教学的发动机模型转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型转动装置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用于教学的发动机模型转动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发动机在汽车和一些加工厂应用较为广泛,由于发动机结构复杂,如发动的变速器以及有关的零件,一些汽修学校会需要发动机模型来给学生进行教学工作,通过发动机模型能够更加直观的对发动机进行了解,一般的发动机教学模型是直接放置在桌面上进行讲解的,这样只能看到模型的一个面,人工手动转动发动机模型容易弄脏手,且模型较重,手动翻转比较困难,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展示和操作的发动机教学模型,所以亟于制作一种用于教学的发动机模型转动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教学的发动机模型转动装置,用于发动机模型转动展示。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发明目的:

一种用于教学的发动机模型转动装置,包括底板,其特征是:所述底板一侧固定连接对称的下安装杆一端;

所述底板上侧一端铰接对称的下连杆一下端,两个所述下连杆一上端分别铰接活动板一侧下端,所述活动板两侧上端分别铰接对应的上连杆一下端,两个所述上连杆一上端分别铰接工作板下侧一端;

所述工作板另一侧固定连接对称的上安装杆一端,所述工作板下侧固定连接对称的安装块上端。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两个所述上安装杆下侧一端分别铰接对应的上连杆二上端,两个所述上连杆二下端分别铰接矩形框一侧上部一角,所述矩形框两侧下部一角分别铰接对应的下连杆二上端,两个所述下连杆二下端分别铰接对应的所述下安装杆上侧一端,所述矩形框两侧上部另一角分别铰接对应的上连杆三下端,两个所述上连杆三上端分别铰接所述工作板下侧另一端,所述矩形框两侧下部另一角分别铰接对应的下连杆三上端,两个所述下连杆三下端分别铰接所述底板上侧另一端。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丝杠设有两段旋向相反的螺纹,所述丝杠一端螺纹连接并穿过所述活动板中部,所述丝杠另一端螺纹连接并穿过所述矩形框一横板中部,所述丝杠一端固定连接转盘一一侧中部。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两个所述安装块相对一侧中部分别活动连接蜗杆一端,转盘二安装轴一端穿过一个所述安装块中部并固定连接所述蜗杆一端,所述蜗杆与蜗轮啮合,所述蜗轮上侧中心轴活动连接并穿过所述工作板中部,所述蜗轮中心轴上端固定连接固定板下侧中部,所述固定板上侧设有对称的梯形滑槽。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两组梯形滑块分别嵌设于对应的所述梯形滑槽内,两组所述梯形滑块上端分别固定连接对应的螺纹杆下端,两个所述螺纹杆上端分别活动连接并穿过对应的卡板一端,两个所述螺纹杆上端分别螺纹连接并穿过对应的螺帽中部。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底板下侧四角分别固定连接对应的万向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本装置可以实现通过调节四个卡板的高度将发动机模型固定,通过转动转盘二带动发动机模型进行旋转,对发动机模型进行全面展示,无需手动旋转沉重的发动机模型。

2、本装置可以实现转动转盘一,根据教学场所的环境调节发动机的高度,便于更多人观察到发动机模型的结构。

3、本装置可以实现结构紧凑,便于操作,便于移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三。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零件连接结构示意图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零件连接结构示意图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零件连接结构示意图三。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底板10剖切后的部分零件连接结构示意图一。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底板10剖切后的部分零件连接结构示意图二。

图中:1、工作板,2、固定板,3、转盘一,4、转盘二,5、万向轮,6、上安装杆,7、上连杆二,8、下连杆二,9、矩形框,10、底板,11、上连杆一,13、上连杆三,14、下连杆三,15、下连杆一,16、螺纹杆,17、螺帽,18、卡板,19、蜗轮,20、蜗杆,21、梯形滑槽,22、活动板,23、安装块,24、丝杠,25、梯形滑块,26、下安装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如图1-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底板10,所述底板10一侧固定连接对称的下安装杆26一端;

所述底板10上侧一端铰接对称的下连杆一15下端,两个所述下连杆一15上端分别铰接活动板22一侧下端,所述活动板22两侧上端分别铰接对应的上连杆一11下端,两个所述上连杆一11上端分别铰接工作板1下侧一端;

所述工作板1另一侧固定连接对称的上安装杆6一端,所述工作板1下侧固定连接对称的安装块23上端。

两个所述上安装杆6下侧一端分别铰接对应的上连杆二7上端,两个所述上连杆二7下端分别铰接矩形框9一侧上部一角,所述矩形框9两侧下部一角分别铰接对应的下连杆二8上端,两个所述下连杆二8下端分别铰接对应的所述下安装杆26上侧一端,所述矩形框9两侧上部另一角分别铰接对应的上连杆三13下端,两个所述上连杆三13上端分别铰接所述工作板1下侧另一端,所述矩形框9两侧下部另一角分别铰接对应的下连杆三14上端,两个所述下连杆三14下端分别铰接所述底板10上侧另一端。

丝杠24设有两段旋向相反的螺纹,所述丝杠24一端螺纹连接并穿过所述活动板22中部,所述丝杠24另一端螺纹连接并穿过所述矩形框9一横板中部,所述丝杠24一端固定连接转盘一3一侧中部。

两个所述安装块23相对一侧中部分别活动连接蜗杆20一端,转盘二4安装轴一端穿过一个所述安装块23中部并固定连接所述蜗杆20一端,所述蜗杆20与蜗轮19啮合,所述蜗轮19上侧中心轴活动连接并穿过所述工作板1中部,所述蜗轮19中心轴上端固定连接固定板2下侧中部,所述固定板2上侧设有对称的梯形滑槽21。

两组梯形滑块25分别嵌设于对应的所述梯形滑槽21内,两组所述梯形滑块25上端分别固定连接对应的螺纹杆16下端,两个所述螺纹杆16上端分别活动连接并穿过对应的卡板18一端,两个所述螺纹杆16上端分别螺纹连接并穿过对应的螺帽17中部。

所述底板10下侧四角分别固定连接对应的万向轮5。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流程为:在使用前,两组梯形滑块25均处于相对距离最远的位置,使用本装置时,将发动机模型放置在固定板2上侧中部,依次拉动对应的螺纹杆16,一个螺纹杆16带动对应的梯形滑块25沿着对应的梯形滑槽21内滑动,一个螺纹杆16带动对应的卡板18向靠近发动机模型的方向滑动,将卡板18下侧贴合发动机模型所需固定的位置后,转动对应的螺帽17,一个螺帽17带动对应的卡板18向下滑动,当一个卡板18下侧紧密贴合发动机模型上侧时,停止转动螺帽17,一个卡板18将发动机模型一角固定,再次拉动另一个螺纹杆16,将发动机模型另一角固定,操作过程相同,不再赘述,将发动机模型固定后,推动安装板1,安装板1通过四个万向轮5带动装置滑动至教室内,转动转盘一3,转盘一3带动丝杠24旋转,丝杠24带动活动板22及矩形框9向相互远离的方向滑动,活动板22带动一组上连杆一11及对应的下连杆一15摆动,同时,矩形框9带动两个上连杆二7、下连杆二8、上连杆三13及下连杆三14摆动,一组上连杆一11、上连杆二7及上连杆三13配合对应的下连杆一15、下连杆二8及下连杆三14摆动的同时顶动工作板1向上滑动,将工作板1升至适宜讲课的高度后,停止转动转盘一3,在授课时,转动转盘二4.转盘二4带动蜗杆20旋转,蜗杆20带动与之啮合的蜗轮19旋转,蜗轮19带动固定板2旋转,固定板2带动发动机模型旋转至授课所需观察的角度后,停止转动转盘二4,通过转动转盘二4对学生进行发动机各个部位的展示,在使用结束后,推走装置,反向旋转螺帽17,将发动机模型取下,反向旋转转盘一3,将工作板1降低至最低位置后,停止转动转盘一3,减少装置占地面积,便于收纳。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