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放蜂的收蜂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胡蜂、蜜蜂等蜂类的养殖器具,尤其涉及一种便于放蜂的收蜂筒。
背景技术:
传统收放蜂装置在放蜂及取蜂时常常遇到部分蜂不主动爬或飞出蜂笼,几翻折腾才能将活蜂完全放出或取出,工作效率极低,因此,研发一种便于放蜂的收蜂筒,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便于放蜂的收蜂筒。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便于放蜂的收蜂筒,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推蜂导板、导板推拉杆和收蜂吸口;所述筒体后端通过螺丝固定有后端盖,所述导板推拉杆穿过后端盖上开设的中心孔,并连接推蜂导板中心位置,推蜂导板位于筒体内部,形状与筒体内壁相吻合;所述筒体前端设有前端盖,前端盖中心位置设有出入口活动止回导管,出入口活动止回导管与收蜂吸口一端配套对接。
进一步地,所述出入口活动止回导管内径与收蜂吸口一端的外径相配套对接,且活动止回导管在前端盖内伸入筒体至少5cm长度,起到防止蜂只回爬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筒体由钢网或胶网制成网笼状。
进一步地,所述筒体由由塑料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筒体呈圆筒形。
进一步地,所述前端盖、后端盖与筒体分体组合成型,选用塑料或金属等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收蜂吸口采用圆口形对接口或扁口形对接口。根据需要与筒体出入口止回导管配套组合使用。
进一步地,所述导板推拉杆末端设有把手。
进一步地,所述筒体上设有提手环。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收蜂及收蜂后快速取蜂或放蜂,收蜂时把筒体内的导板拉至后端,放蜂时,可直接推动导板推拉杆通过收蜂笼内的推蜂导板把收蜂笼的蜂只推向出口,而达到快速取蜂或放蜂的效果,结构设计巧妙,操作便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述。
如图1、图2所示,一种便于放蜂的收蜂笼,包括筒体1、推蜂导板2、导板推拉杆3和收蜂吸口4;所述筒体1后端通过螺丝固定有后端盖5,所述导板推拉杆3穿过后端盖5上开设的中心孔6,并连接推蜂导板2中心位置,推蜂导板2位于筒体1内部,形状与筒体1内壁相吻合;所述筒体1前端设有前端盖7,前端盖7中心位置设有出入口止回导管8,出入口止回导管8与收蜂吸口4一端配套对接。
进一步地,所述出入口止回导管8内径与收蜂吸口4一端的外径相配套,且活动止回导管在前端盖内伸入筒体至少5cm长度,起到防止蜂只回爬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筒体1由钢网或胶网制成网笼状。
进一步地,所述筒体1由透明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筒体1由塑料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筒体呈圆筒形。
进一步地,所述前端盖、后端盖与筒体分体组合成型,选用塑料或金属等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收蜂吸口4采用圆口形对接口(图1所示)或扁口形对接口(图2所示)。根据需要与筒体1出入口止回导管配套组合使用。
进一步地,所述导板推拉杆3末端设有把手9。
进一步地,所述筒体上设有提手环10。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