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起点商标网!
24小时服务QQ:2880605093

细纱机的制作方法

2021-01-21 11:01:31|236|起点商标网
细纱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具备纤维束集束装置的细纱机。



背景技术:

细纱机具备将由牵伸装置牵伸过的纤维束在加捻前预先集束而以绒毛减少等纱线品质提高作为目的的纤维束集束装置。例如,专利文献1记载有以下结构,即,在牵伸装置的最终送出罗拉对的下游侧设置控制罗拉对,并且在该控制罗拉对与最终送出罗拉对之间设置吸引管,在控制罗拉对的下罗拉、吸引管、引导部上卷绕有通气皮圈。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结构中,通过在控制罗拉对的下罗拉上卷绕通气皮圈,并在控制罗拉对的上罗拉与下罗拉之间隔着通气皮圈地使下罗拉旋转,从而能够使通气皮圈环绕移动。

另外,专利文献2记载有以下结构,即,在牵伸装置的最终送出罗拉对的下游侧设置控制罗拉和吸引管,并且在吸引管上卷绕有通气皮圈。在专利文献2所述的结构中,通过加压使控制罗拉与卷绕有通气皮圈的吸引管接触,并在该状态下使控制罗拉旋转,由此能够使通气皮圈环绕移动。

另外,专利文献3记载有以下结构,即,在牵伸装置的下游侧设置由上罗拉和下罗拉构成的控制罗拉对,并且在上罗拉的上游侧设置吸引管,在该吸引管和上罗拉上卷绕有通气皮圈。在专利文献3所述的结构中,通过利用加压使卷绕有通气皮圈的上罗拉与下罗拉接触,并在该状态下使下罗拉旋转,由此能够使通气皮圈环绕移动。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09523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0-034631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0-170043号公报

然而,专利文献1~3所述的技术存在以下那样的课题。

通常,公知有牵伸装置的最终送出罗拉对和设置于比最终送出罗拉对靠下游侧的控制罗拉对之圆周速度比(以下,也仅称为“圆周速度比”)对纱线品质(纱线的绒毛、不均匀、强度等)产生较大影响。因此,为了将纱线品质维持得良好,圆周速度比稳定较为重要。但是,另一方面,公知有因纱线的原料不同,而圆周速度比的最佳值不同。因此,期望构成为圆周速度比能够根据纱线的原料而容易地变更。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技术中,在少数的单元单位中,通过齿轮传递机构从最终送出罗拉对的下罗拉向控制罗拉对的下罗拉(以下,也称为“下控制罗拉”)传递旋转驱动力,在专利文献2所述的技术中,也在少数的单元单位中,通过驱动带,从最终送出罗拉对的上罗拉向控制罗拉传递旋转驱动力。因此,为了变更圆周速度比,每次都需要更换数量较多的部件,现实上,无法应对圆周速度比的变更。另外,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技术中,为了减少更换部件的数量,也可考虑通过一个轴连结下控制罗拉的结构。但是,由于在下控制罗拉上卷绕有通气皮圈,所以若通过一个轴连结下控制罗拉,则产生通气皮圈的更换变困难这样的另一问题。

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3所述的技术中,构成为在与上罗拉相同侧(上侧)设置吸引管,纤维束在该吸引管之下移动。因此,存在如下课题,在细纱机运转期间,无法通过目视观察等确认纤维束的集束状态,故障产生时的发现变迟。另外,上罗拉(橡胶制的罗拉)由于磨损而圆度等失真,因此若为了消除该该失真而研磨上罗拉,则由于因研磨而产生的罗拉直径的变化而在吸引管的位置上产生偏离,产生纱线品质恶化这样的另一课题。

另外,在专利文献2所述的技术中,在定期研磨最终送出罗拉对的上罗拉和控制罗拉的情况下,若在研磨之前和之后,两罗拉的直径之比改变,则由此使圆周速度比改变。因此,为了通过罗拉的研磨防止纱线品质降低,需要两罗拉在相同时刻进行研磨等,需要严格进行罗拉径的管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变更牵伸装置的最终送出罗拉对与控制罗拉对之圆周速度比,并且能够抑制与罗拉的研磨相伴形成的圆周速度比的变化的细纱机。

本发明是具备对由牵伸装置牵伸过的纤维束进行集束的纤维束集束装置的细纱机,其中,牵伸装置具有:由第1驱动罗拉和第1从动罗拉构成的最终送出罗拉对,纤维束集束装置具备:控制罗拉对,其配置得比最终送出罗拉对靠下游侧并且由第2驱动罗拉和第2从动罗拉构成;吸引管,其在比控制罗拉对靠上游侧且比最终送出罗拉对靠下游侧处配置;以及通气皮圈,其卷绕于吸引管,该细纱机能够改变第1驱动罗拉与第2驱动罗拉之圆周速度比,并且具备加压机构,上述加压机构以将第1从动罗拉按压于构成罗拉对的第1驱动罗拉和卷绕于吸引管的通气皮圈的方式、或者将第2从动罗拉按压于构成罗拉对的第2驱动罗拉和卷绕于吸引管的通气皮圈的方式对第1从动罗拉或者第2从动罗拉进行加压。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细纱机中,也可以是,加压机构具备:对第1从动罗拉或者第2从动罗拉的旋转支承轴进行支承的支架,在通过加压机构对第1从动罗拉或者第2从动罗拉进行加压的情况下,支架允许旋转支承轴的在第1驱动罗拉或者第2驱动罗拉和吸引管相邻的方向上的运动并且支承旋转支承轴。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细纱机中,也可以是,支架具有支承部,在第1驱动罗拉或者第2驱动罗拉和吸引管相邻的方向上,上述支承部相对于旋转支承轴形成间隙。

根据本发明,能够变更牵伸装置的最终送出罗拉对与控制罗拉对之圆周速度比,并且能够抑制与罗拉的研磨相伴形成的圆周速度比的变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细纱机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概略侧视图。

图2是用于说明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细纱机中用于对上控制罗拉进行加压的加压机构的结构的概略侧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细纱机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概略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牵伸装置;2...前罗拉对(最终送出罗拉对);2a...前上罗拉(第1从动罗拉);2b...前下罗拉(第1驱动罗拉);3...纤维束集束装置;5...吸引管;6...通气皮圈;7...控制罗拉对;7a...上控制罗拉(第2从动罗拉);7b...下控制罗拉(第2驱动罗拉);7c...旋转支承轴;11...加压机构;16...支架;17...支承部。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细纱机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概略侧视图。在以下的说明中,以细纱机中纤维束的进给方向为基准,将一侧记载为上游侧,将另一侧记载为下游侧。

如图1所示,牵伸装置1具备前罗拉对2。前罗拉对2相当于牵伸装置1的最终送出罗拉。由牵伸装置1牵伸过的纤维束因前罗拉对2的旋转而向下游侧送出。牵伸装置1除了具备前罗拉对2之外,还具备未图示的中间罗拉对和后罗拉对,利用各个罗拉对的圆周速度差来牵伸纤维束。

前罗拉对2由前上罗拉2a和前下罗拉2b构成。前上罗拉2a由橡胶制的罗拉构成,前下罗拉2b由金属制的罗拉构成。前上罗拉2a以规定加压力与前下罗拉2b接触。前上罗拉2a相当于第1从动罗拉,前下罗拉2b相当于第1驱动罗拉。此处,驱动罗拉是指由驱动源旋转驱动的罗拉,从动罗拉是指追随驱动罗拉的旋转而旋转的罗拉。在牵伸装置1(前罗拉对2)的下游侧配置有纤维束集束装置3。

纤维束集束装置3是对由牵伸装置1牵伸后过纤维束进行集束的装置。纤维束集束装置3具备:吸引管5、卷绕于该吸引管5的通气皮圈6、配置在与前罗拉对2相反一侧(下游侧)并在自身与前罗拉对2之间隔着吸引管5的控制罗拉对7,吸引管5配置于比控制罗拉对7靠上游侧且比前罗拉对2靠下游侧的位置。

吸引管5具有具备未图示的吸引孔的引导面5a,以覆盖该引导面5a的方式在吸引管5上卷绕有通气皮圈6。通过利用后述的引导部8施加于通气皮圈6的张力,通气皮圈6紧贴于吸引管5的引导面5a。通气皮圈6具有环状的带构造,例如由具有适度的通气性的网眼状的织物形成。通气皮圈6卷绕于吸引管5和引导部8,没有卷绕于下控制罗拉7b。引导部8对通气皮圈6赋予适度的张力并且引导通气皮圈6的移动。

控制罗拉对7由上控制罗拉7a和下控制罗拉7b构成。上控制罗拉7a由橡胶制的罗拉构成,下控制罗拉7b由金属制的罗拉构成。上控制罗拉7a相当于第2从动罗拉,下控制罗拉7b相当于第2驱动罗拉。此处,在前罗拉对2与控制罗拉对7之间的关系中,前下罗拉2b与下控制罗拉7b之圆周速度比构成为能够变更。具体而言,采用通过各自独立的驱动源来旋转驱动前下罗拉2b和下控制罗拉7b的结构即可。另外,采用能够更换在通过共用的驱动源旋转驱动前下罗拉2b和下控制罗拉7b的情况下将驱动源的驱动力向前下罗拉2b和下控制罗拉7b传递的驱动力传递机构的结构即可。作为驱动力传递机构,例如能够采用齿轮传递机构。

上控制罗拉7a在a点按压于该上控制罗拉7a构成罗拉对的驱动罗拉亦即下控制罗拉7b。另外,上控制罗拉7a在b点处按压卷绕有通气皮圈6的吸引管5。因此,在b点处,在吸引管5的引导面5a与上控制罗拉7a的外周面之间夹着通气皮圈6。但是,在通过纤维束集束装置3对由牵伸装置1牵伸过的纤维束进行集束的情况下,在上控制罗拉7a与通气皮圈6之间和上控制罗拉7a与下控制罗拉7b之间分别夹着纤维束。

图2是用于说明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细纱机中用于对上控制罗拉进行加压的加压机构的结构的概略侧视图。

如图2所示,加压机构11具备弹簧构件15、安装于该弹簧构件15的支架16。弹簧构件15由以规定形状弯曲的板簧构成。弹簧构件15的固定端(上端)固定于未图示的配重臂。

支架16安装于弹簧构件15的自由端(下端)侧。支架16对上控制罗拉7a的旋转支承轴7c进行支承。旋转支承轴7c以与上控制罗拉7a同心状配置。在支架16上形成有对上控制罗拉7a的旋转支承轴7c进行支承的支承部17。支承部17通过与上控制罗拉7a的旋转支承轴7c卡合而对旋转支承轴7c进行支承。

吸引管5和下控制罗拉7b以在z方向上相邻的方式排列。因此,z方向相当于吸引管5和下控制罗拉7b相邻的方向。相对于此,支承部17以允许旋转支承轴7c在z方向上的运动的方式形成为在z方向上较长的长孔状。支承部17的长边尺寸设定为比旋转支承轴7c的直径长。因此,在使旋转支承轴7c卡合于支承部17的状态下,在支承部17的长边方向上产生间隙,因存在该间隙而使旋转支承轴7c成为在支承部17内在z方向上自由移动的状态。即,支承部17在吸引管5和下控制罗拉7b相邻的方向上相对于上控制罗拉7a的旋转支承轴7c形成间隙。

在支承部17的上侧形成有缺口部17a,以使旋转支承轴7c能够相对于支承部17出入。另外,在上控制罗拉7a与下控制罗拉7b间的按压点a处的下控制罗拉7b的切线l1与在卷绕有通气皮圈6的吸引管5与上控制罗拉7a间的按压点b处的吸引管5的切线l2之间所成的形状,成为向下控制罗拉7b和吸引管5侧凹陷的凹形状。

在由上述结构构成的加压机构11中,使上控制罗拉7a的旋转支承轴7c与支架16的支承部17卡合,而对该旋转支承轴7c形成支承,在该状态下通过弹簧构件15的作用力将上控制罗拉7a朝向吸引管5和下控制罗拉7b按压。此时,通过旋转支承轴7c在支承部17内沿z方向移动,由此将上控制罗拉7a的位置自动地调整为按压于卷绕于吸引管5的通气皮圈6和下控制罗拉7b双方的位置。因此,在加压期间能够抑制上控制罗拉7a的运动,并将上控制罗拉7a的位置维持得恒定。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细纱机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由牵伸装置1牵伸过的纤维束被前罗拉对2向纤维束集束装置3送出。送出至纤维束集束装置3的纤维束在吸引管5的引导面5a上与通气皮圈6一起进行了移动之后,被控制罗拉对7夹紧,并由控制罗拉对7进一步向下游侧送出。

其间,前上罗拉2a追随前下罗拉2b的旋转而旋转,上控制罗拉7a追随下控制罗拉7b的旋转而旋转。因此,前上罗拉2a的圆周速度与前下罗拉2b的圆周速度相同,上控制罗拉7a的圆周速度与下控制罗拉7b的圆周速度相同。因此,例如,在构成为前下罗拉2b和下控制罗拉7b分别由独立的驱动源旋转驱动的情况下,通过利用前下罗拉2b的驱动源和下控制罗拉7b的驱动源中的至少任一个驱动源变更罗拉的转速(圆周速度),由此,能够变更前罗拉对2与控制罗拉对7之圆周速度比。因此,能够将前罗拉对2与控制罗拉对7之圆周速度比设定为与纱线的原料对应的最佳值。

另外,在对上控制罗拉7a进行了研磨的情况下,在研磨之前和之后上控制罗拉7a的直径变化。但是,如上述那样,上控制罗拉7a的圆周速度与下控制罗拉7b的圆周速度相同。即,上控制罗拉7a无论有无研磨,均始终以与下控制罗拉7b相同的圆周速度旋转。因此,即便对上控制罗拉7a进行研磨,上控制罗拉7a的圆周速度也不变化。这点上针对前罗拉对2也相同。因此,能够抑制与罗拉的研磨相伴形成的圆周速度比的变化。

另一方面,卷绕于吸引管5上的通气皮圈6追随上控制罗拉7a的旋转而环绕移动。因此,通气皮圈6的移动速度由上控制罗拉7a的圆周速度决定。因此,若如上述那样,在上控制罗拉7a的研磨之前和之后上控制罗拉7a的圆周速度没有变化,则通气皮圈6的移动速度也不变化。因此,在将前罗拉对2与控制罗拉对7之圆周速度比设定为与纱线的原料对应的最佳值后,即便在对上控制罗拉7a进行了研磨的情况下,也能够维持其最佳的设定状态。

另外,在本第1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在吸引管5的下游侧设置控制罗拉对7,通过该控制罗拉对7导入纤维束。因此,即便当在吸引管5的引导面5a上移动的通气皮圈6钩挂了纤维束的纤维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控制罗拉对7的导入力而使纤维束从通气皮圈6上剥离。因此,能够抑制由于纤维向通气皮圈6的钩挂而引起的断纱。

<第2实施方式>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细纱机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概略侧视图。

在本第2实施方式中,对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列举的构成要素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而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前罗拉对2由前上罗拉2a和前下罗拉2b构成,控制罗拉对7由上控制罗拉7a和下控制罗拉7b构成。构成为前罗拉对2(前下罗拉2b)与控制罗拉对7(下控制罗拉7b)之圆周速度比能够变更。用于变更两罗拉对的圆周速度比的具体结构如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叙述的那样。

前上罗拉2a在c点处被按压于前下罗拉2b。另外,前上罗拉2a在d点处被按压于卷绕于吸引管5的通气皮圈6。因此,在d点处,在吸引管5的引导面5a与前上罗拉2a的外周面之间夹着通气皮圈6。但是,在从牵伸装置1向纤维束集束装置3输送纤维束的情况下,在前上罗拉2a与前下罗拉2b之间和前上罗拉2a与通气皮圈6之间分别夹着纤维束。

此外,关于通过加压将前上罗拉2a向前下罗拉2b和通气皮圈6按压的加压机构,只要是例如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列举的加压机构11相同构成为具备弹簧构件15和支架16,并通过支架16的支承部17支承前上罗拉2a的旋转支承轴即可。

在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细纱机中,前上罗拉2a按压于前下罗拉2b和通气皮圈6双方。因此,前上罗拉2a追随前下罗拉2b的旋转而旋转,卷绕于吸引管5的通气皮圈6追随前上罗拉2a的旋转而环绕移动。另一方面,上控制罗拉7a仅被按压于下控制罗拉7b。因此,上控制罗拉7a追随下控制罗拉7b的旋转而旋转。因此,例如,在构成为,前下罗拉2b和下控制罗拉7b分别由独立的驱动源旋转驱动的情况下,通过利用前下罗拉2b的驱动源和下控制罗拉7b的驱动源中至少任一个驱动源变更罗拉的转速(圆周速度),由此能够变更前罗拉对2与控制罗拉对7之圆周速度比。因此,能够将前罗拉对2与控制罗拉对7之圆周速度比设定为与纱线的原料对应的最佳值。

另外,在对前上罗拉2a进行了研磨的情况下,在研磨之前和之后前上罗拉2a的直径变化。但是,前上罗拉2a的圆周速度与前下罗拉2b的圆周速度相同。即,前上罗拉2a无论有无研磨,均始终以与前下罗拉2b相同的圆周速度旋转。因此,即便对前上罗拉2a进行研磨,前下罗拉2b的圆周速度也不变化。因此,能够抑制与罗拉的研磨相伴形成的圆周速度比的变化。

另一方面,卷绕于吸引管5的通气皮圈6追随前上罗拉2a的旋转而环绕移动。因此,通气皮圈6的移动速度由前上罗拉2a的圆周速度决定。因此,若如上述那样在前上罗拉2a的研磨之前和之后,前上罗拉2a的圆周速度没有变化,则通气皮圈6的移动速度也不变化。因此,在将前罗拉对2与控制罗拉对7之圆周速度比设定为与纱线的原料对应的最佳值之后,即便在对前上罗拉2a进行研磨的情况下,也能够维持其最佳的设定状态。

此外,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还包括在导出通过发明的结构要件、其组合而得到的特定的效果的范围内施加了各种变更、改进的形式。

例如,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对上控制罗拉7a进行加压的加压机构11使用弹簧构件15,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通过空气压或者磁力进行加压的结构,也可以采用通过罗拉的自重而进行加压的结构。这点针对上述第2实施方式也相同。另外,在采用了通过空气压进行加压的机构的情况下,即便成为加压的对象的罗拉的直径因研磨而变化,由于空气压而作用于罗拉的加压力也不改变。因此,能够在研磨之前和之后,将对罗拉的加压力维持得恒定。

另外,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采用通过在支架16形成支承部17并以长孔状形成该支承部17来允许旋转支承轴7c的在z方向上的运动的结构,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以下结构,即,通过将上控制罗拉7a的旋转支承轴7c固定于支架16,并将支架16和旋转支承轴7c在能够沿z方向移动的状态下由配重臂(未图示)支承,由此允许旋转支承轴7c的在z方向上的运动。或者,也可以采用以下结构,即,支架16成为具有相互能够在z方向上相对移动的第1支架部分和第2支架部分的两部分结构,并通过将第1支架部分固定于旋转支承轴7c,将第2支架部分固定于配重臂,由此允许旋转支承轴7c的z方向的运动。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标签:
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