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精梳机用减震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精梳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精梳机用减震结构。
背景技术:
精梳机是指纺纱过程中实现精梳工艺所用的机械。主要作用是:排除较短纤维,清除纤维中的扭结粒,使纤维进一步伸直、平行,最终制成粗细比较均匀的精梳条,1789年英国e.卡特赖特创造了第一台精梳机,称做“大笨钟”,后来逐渐演变成圆型精梳机,1830年法国人j.海尔曼发明固定钳板式精梳机,运动速度很低,形成的平行纤维薄层均匀度较差,仅适宜纺制粗号纱线,1900年纳斯密斯加以改进,创造摆动钳板式精梳机,能在拔取纤维过程中实现逐次握持和逐步分离牵伸的目的,当时简称n型精梳机,20世纪初期,由于精梳纱线的需要量增加,精梳机又有发展,陆续制造了许多种型式。使用最广泛的是直型精梳机,能加工长度在25毫米以上的棉纤维和中等品质支数以上的羊毛和其他类似长度的各类纤维,随后逐步形成棉纺直型精梳机和毛纺直型精梳机。毛纺也有用圆型精梳机的。绢纺和苎麻纺用的圆梳机和亚麻纺用的栉梳机也都属于精梳机性质,仅用途、机构和要求不同而已。
但是,现有的精梳机驱动引擎在高速转动时,受转动影响会产生一定的惯性应力,从而导致引擎出现震动偏移的情况;因此,不满足现有的需求,对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精梳机用减震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精梳机用减震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精梳机驱动引擎在高速转动时,受转动影响会产生一定的惯性应力,从而导致引擎出现震动偏移的情况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精梳机用减震结构,包括精梳机引擎机构,所述精梳机引擎机构包括驱动滚轴,所述驱动滚轴的一端设置有驱动马达组件,且驱动马达组件与驱动滚轴组合连接,所述驱动马达组件的另一端设置有垂直支撑杆,且驱动马达组件与垂直支撑杆转动连接,所述垂直支撑杆的下方设置有固定基座,且垂直支撑杆与固定基座通过螺栓连接,所述驱动马达组件的两侧均设置有传动支杆,且传动支杆与驱动马达组件固定连接,所述传动支杆的另一端设置有轮轴固定夹块,且轮轴固定夹块与传动支杆通过螺栓连接,所述轮轴固定夹块的外侧设置有循环轨道环。
优选的,所述轮轴固定夹块的内侧设置有组合转轮,且组合转轮与循环轨道环贴合连接,所述组合转轮的外侧设置有外端支撑轮,且外端支撑轮有两个。
优选的,所述循环轨道环的两侧均设置有限位轨迹转槽,且外端支撑轮与限位轨迹转槽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限位轨迹转槽的内部设置有圆形应力缓冲环,且外端支撑轮与圆形应力缓冲环贴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圆形应力缓冲环包括第一半圆环和第二半圆环,所述第一半圆环和第二半圆环的外侧设置有缓冲弹簧,且缓冲弹簧有多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将组合转轮与循环轨道环紧密的贴合在一起,而组合转轮外侧的两组外端支撑轮则分别装入循环轨道环两侧的限位轨迹转槽中,使外端支撑轮贴合在限位轨迹转槽内的部圆形应力缓冲环内圈中,而圆形应力缓冲环是由第一半圆环和第二半圆环组成,第一半圆环和第二半圆环则是通过多组缓冲弹簧分布固定在轨道环的左右两侧,当外端支撑轮沿着圆形应力缓冲环的内圈进行转动时,便可以将马达转动所产生的惯性传递到圆形应力缓冲环上,最后通过缓冲弹簧的回弹可以将作用在半圆环上的惯性应力进行抵消,从而起到减震缓冲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循环轨道环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轮轴固定夹块结构示意图。
图中:1、精梳机引擎机构;2、固定基座;3、垂直支撑杆;4、循环轨道环;5、驱动滚轴;6、驱动马达组件;7、传动支杆;8、轮轴固定夹块;9、限位轨迹转槽;10、圆形应力缓冲环;11、缓冲弹簧;12、组合转轮;13、外端支撑轮;14、第一半圆环;15、第二半圆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精梳机用减震结构,包括精梳机引擎机构1,精梳机引擎机构1包括驱动滚轴5,驱动滚轴5的一端设置有驱动马达组件6,可以带动滚轴和两侧的支杆一同进行转动,且驱动马达组件6与驱动滚轴5组合连接,驱动马达组件6的另一端设置有垂直支撑杆3,且驱动马达组件6与垂直支撑杆3转动连接,垂直支撑杆3的下方设置有固定基座2,起到支撑固定的作用,同时减少整个引擎上下两侧方向上的惯性影响,且垂直支撑杆3与固定基座2通过螺栓连接,驱动马达组件6的两侧均设置有传动支杆7,且传动支杆7与驱动马达组件6固定连接,传动支杆7的另一端设置有轮轴固定夹块8,且轮轴固定夹块8与传动支杆7通过螺栓连接,轮轴固定夹块8的外侧设置有循环轨道环4。
进一步,轮轴固定夹块8的内侧设置有组合转轮12,且组合转轮12与循环轨道环4贴合连接,组合转轮12与循环轨道环4紧密的贴合在一起,组合转轮12的外侧设置有外端支撑轮13,且外端支撑轮13有两个,实现力的传导作用。
进一步,循环轨道环4的两侧均设置有限位轨迹转槽9,且外端支撑轮13与限位轨迹转槽9转动连接。
进一步,限位轨迹转槽9的内部设置有圆形应力缓冲环10,且外端支撑轮13与圆形应力缓冲环10贴合连接,外端支撑轮13可以沿着圆形应力缓冲环10的内圈进行转动,这时便可以将马达转动所产生的惯性传递到圆形应力缓冲环10上。
进一步,圆形应力缓冲环10包括第一半圆环14和第二半圆环15,两组半圆环分布在轨道环的左右两侧,因为轨道环的上下两侧受重力的影响,所以该方向上所受到的惯性作用要比两侧方向上受到的惯性作用要小,第一半圆环14和第二半圆环15的外侧设置有缓冲弹簧11,且缓冲弹簧11有多个,通过缓冲弹簧11的回弹可以将作用在半圆环上的惯性应力进行抵消,从而起到减震缓冲的作用。
工作原理:使用时,将组合转轮12与循环轨道环4紧密的贴合在一起,而组合转轮12外侧的两组外端支撑轮13则分别装入循环轨道环4两侧的限位轨迹转槽9中,使外端支撑轮13贴合在限位轨迹转槽9内的部圆形应力缓冲环10内圈中,而圆形应力缓冲环10是由第一半圆环14和第二半圆环15组成,两组半圆环分布在轨道环的左右两侧,因为轨道环的上下两侧受重力的影响,所以该方向上所受到的惯性作用要比两侧方向上受到的惯性作用要小,第一半圆环14和第二半圆环15是通过多组缓冲弹簧11与轨道环相连,当外端支撑轮13沿着圆形应力缓冲环10的内圈进行转动时,便可以将马达转动所产生的惯性传递到圆形应力缓冲环10上,最后通过缓冲弹簧11的回弹可以将作用在半圆环上的惯性应力进行抵消,从而起到减震缓冲的作用。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