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空缓降救生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楼设备逃生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空缓降救生包。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为了提高土地的利用率,目前的楼房越盖越高,但很多高楼层的消防设备只能在火情及时发现时能有效的控制火势,若发现过晚或是火势已经较大时几乎起不到作用,因此,在高楼火灾中,有些人在危急情况下发生跳窗或是因救援时间被耽搁在楼房中窒息,这些都是因为高楼逃生的难度较大且未配备逃生工具所导致的,因此在高楼逃生中,如何快速、安全的逃生方法一直是待解决的问题。
现有的专利公告号为cn209108449u的中国专利,提出了一种用于高楼逃生的缓降救生包,包括背包和逃生器材,逃生器材包括下底板和上底板、卷轮以及钢丝绳,卷轮的下端面内缘设环形齿圈,环形齿圈内啮合三个传动齿轮,传动齿轮之间啮合中心齿轮,中心齿轮套设在中心轴的下部,中心轴的中部贯穿设离心轴,离心轴的两端对称设离心块,离心轴的外壁套设弹簧,卷轮的内壁中间设卷轮凸环,卷轮凸环的内缘设凸环斜坡口,离心块的外缘中心设离心块缺口槽,离心块缺口槽的外缘设缺口槽斜坡口,凸环斜坡口和缺口槽斜坡口的斜度相同且可相互贴合,中心轴的上下端可旋转伸入上底板和下底板内,钢丝绳的外端连接吊钩。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在逃生人员开始逃离时,目前背包仅仅通过左右两个背带与逃生人员捆绑,工作人员在降落过程中,背包与逃生人员发生松动甚至脱离的危险,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空缓降救生包,其具有确保逃生人员与背包之间固定稳固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高空缓降救生包,包括本体以及背包,所述背包于顶端设置有两个第一固定部,所述背包两侧均设置有第二固定部,所述背包于底部设置有定位部;所述定位部包括与所述背包固定连接的定位带以及与所述定位带另一端固定连接的定位块,所述第一固定部以及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定位块之间均设置有固定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固定部用于固定逃生人员的肩部位置,背包两侧均设置有第二固定部,第二固定部用于固定逃生人员的腰部位置,定位带从逃生人员两大腿之间穿出且放置在逃生人员胸口位置在固定组件的作用下,第一固定部以及第二固定部均与定位块实现固定效果,确保背包与逃生人员之间固定牢固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固定部以及所述第二固定部均包括与所述背包固定连接的固定带以及与所述定位块固定设置的插接块,所述插接块与所述固定带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定位块中心设置有空腔,所述定位块设置为正方体状,所述定位块四个侧边均设置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与所述空腔连通设置,所述固定组件包括与所述插接块弹性设置的卡接块以及用于所述卡接块滑移的卡接槽,所述卡接槽位于所述插接块上,所述卡接块滑出所述卡接槽的一端与所述空腔内壁抵接。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卡接槽端部内壁与所述卡接块端部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插接块插接于固定槽内,此时,弹簧被压缩,卡接块被驱动朝向卡接槽内运动,卡接块端部于固定槽内壁抵接,继续驱动插接块朝向空腔方向运动,当卡接块运动至空腔内时,在弹簧恢复原形的弹力作用下,卡接块被驱动朝向卡接槽外运动,卡接块运动至与空腔内壁抵接,此时,插接块朝向远离固定槽方向的运动被限制,且四个插接块位于空腔内时相互抵接,确保插接块位于空腔内位置稳固。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弹簧处于原形时所述卡接块靠近所述弹簧的一端位于所述卡接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接块的一端于空腔内壁抵接,卡接块的另一端于卡接槽内壁抵接,此时,在空腔内壁以及卡接槽内壁的限制作用下,确保卡接块支撑逃生人员重力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定位块于所述空腔开口处固定设置有具有形变性能的弹片,所述卡接块端部与所述弹片朝向所述空腔内的一侧抵接。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弹片驱动所述卡接块运动的距离不小于所述卡接块完全运动至所述卡接槽内时所运动的距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卡接块在弹簧作用下滑出卡接槽,卡接块对弹片具有一个挤压作用力,弹片发生形变,当逃生人员完成逃生时,给弹片施加一个朝向空腔内的作用力,弹片将卡接块朝向卡接槽内挤压,弹片驱动卡接块运动的距离等于卡接块完全运动至卡接槽内时所运动的距离,当卡接块被挤压至卡接槽内时,驱动插接块朝向远离固定槽方向运动,实现插接块与定位块分离效果,逃生人员完成卸下背包工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当卡接块运动至空腔内时,在弹簧恢复原形的弹力作用下,卡接块被驱动朝向卡接槽外运动,卡接块运动至与空腔内壁抵接,此时,插接块朝向远离固定槽方向的运动被限制,且四个插接块位于空腔内时相互抵接,确保插接块位于空腔内位置稳固;
2.当卡接块被挤压至卡接槽内时,驱动插接块朝向远离固定槽方向运动,实现插接块与定位块分离效果,逃生人员完成卸下背包工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3是图2中a-a剖视图;
图4是图3中b处的放大图。
图中,1、本体;2、背包;3、定位部;4、第一固定部;5、第二固定部;6、定位带;7、定位块;8、固定带;9、插接块;10、空腔;11、固定槽;12、卡接块;13、卡接槽;14、弹簧;15、弹片。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高空缓降救生包,包括本体1以及背包2,现有技术中,通过将背包2与逃生人员固定后通过降落装置实现逃生,为了实现逃生人员与背包2之间固定更加稳固,背包2于顶端设置有两个第一固定部4,两个第一固定部4相对于背包2竖直对称面为对称设置,且第一固定部4用于固定逃生人员的肩部位置,背包2两侧均设置有第二固定部5,第二固定部5用于固定逃生人员的腰部位置,为了实现第一固定部4以及第二固定部5均与逃生人员固定稳固,背包2于底部设置有定位部3。
参照图1和图2,定位部3包括与背包2固定连接的定位带6以及与定位带6另一端固定连接的定位块7,第一固定部4以及第二固定部5均包括与背包2固定连接的固定带8以及与定位块7固定设置的插接块9,插接块9与固定带8固定连接,固定带8以及定位带6均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布带,定位带6从逃生人员两大腿之间穿出且放置在逃生人员胸口位置,第一固定部4以及第二固定部5与定位块7之间均设置有固定组件。
参照图2和图3,定位块7中心设置有空腔10,空腔10的一端为开口设置,另一端为闭合设置,且空腔10沿着定位块7厚度方向设置,定位块7设置为正方体状,定位块7四个侧边均设置有固定槽11,便于实现四个插接块9分别与定位块7的四个固定槽11相对应,固定槽11为贯穿设置且与空腔10方向为垂直设置,固定槽11与空腔10连通设置,插接块9插接于固定槽11内;固定组件包括于插接块9弹性设置的卡接块12以及用于卡接块12滑移的卡接槽13,卡接槽13位于插接块9上,且卡接槽13深度方向与空腔10深度方向一致。
参照图3和图4,卡接槽13端部内壁与卡接块12端部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14;驱动插接块9插接于固定槽11内,此时,弹簧14被压缩,卡接块12被驱动朝向卡接槽13内运动,卡接块12端部于固定槽11内壁抵接,继续驱动插接块9朝向空腔10方向运动,当卡接块12运动至空腔10内时,在弹簧14恢复原形的弹力作用下,卡接块12被驱动朝向卡接槽13外运动,卡接块12运动至与空腔10内壁抵接,此时,插接块9朝向远离固定槽11方向的运动被限制,且四个插接块9位于空腔10内时相互抵接,确保插接块9位于空腔10内位置稳固。
参照图3和图4,为了确保卡接块12受力强度,弹簧14处于原形时卡接块12靠近于弹簧14的一端位于卡接槽13内,卡接块12的一端于空腔10内壁抵接,卡接块12的另一端于卡接槽13内壁抵接,此时,在空腔10内壁以及卡接槽13内壁的限制作用下,确保卡接块12支撑逃生人员重力的效果。
参照图3和图4,为了便于实现将背包2卸下,定位块7于空腔10开口处固定设置有具有形变性能的弹片,卡接块12端部与弹片朝向空腔10内的一侧抵接,当卡接块12在弹簧14作用下滑出卡接槽13,卡接块12对弹片具有一个挤压作用力,弹片发生形变,当逃生人员完成逃生时,给弹片施加一个朝向空腔10内的作用力,弹片将卡接块12朝向卡接槽13内挤压,弹片驱动卡接块12运动的距离等于卡接块12完全运动至卡接槽13内时所运动的距离,当卡接块12被挤压至卡接槽13内时,驱动插接块9朝向远离固定槽11方向运动,实现插接块9与定位块7分离效果,逃生人员完成卸下背包2工作。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