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层快速逃生与消防救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消防行业信息化、智能化应用创新和开发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高层快速逃生与消防救援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以及城市人口的增多,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伴随而来的影响公共消防安全的因素也日益增多,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崛起,满足了大部分居民的居住需求。但是,高层建筑的增多,也带来了高层建筑火灾频发的问题,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可见,高层建筑的火灾危害必须引起消防部队的重视。
高层建筑的楼梯间、电梯井、管道井、风道等竖向井道多,发生火灾时,容易形成烟囱效应,加速火势的蔓延。试验显示,火灾燃烧猛烈阶段,烟气沿着楼梯间或其它竖向管井扩散的速度可达3~5m/s。一座高度为100m的高层建筑,在无阻挡时,烟气顺竖向管井扩散至顶层只需要30s,瞬间整幢建筑即可形成“立体火场”。
高层建筑高度高、结构复杂,高层建筑人员疏散有两种主要方式。一是通过楼梯间疏散,但是高层建筑楼层多,人员集中,疏散距离长,火势和烟雾蔓延快,通过楼梯间疏散相当困难。二是借助外部设备疏散。目前,国内主要采取消防高举车疏散人群,效率慢,人员上下不方便,高举车的施救高度和施救能力,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高层建筑疏散困难的问题。
消防部队是一支扑救火灾的专业队伍,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最小的消耗,将火灾损失控制在最低的程度,是灭火战斗应追求的目标。但武警消防官兵在大型火灾扑救中牺牲的现象不断发生,因此,及时、准确、有效扑救火灾并保障人员安全是关键。
科技减灾是必由之路。因此,如何提高层救援的效率和安全以及消防人员快速到达火灾点成为我国高层逃生和救援需要解决的关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层快速逃生与消防救援装置,具有提高疏散效率和及时运输、接回消防作战人员的优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层快速逃生与消防救援装置,包括控制系统、动力系统、传动系统、稳定支撑系统、液压系统、防护空间、反馈系统,其特征在于:控制系统、动力系统和反馈系统交叉连接,传动系统、稳定支撑系统、液压系统、防护空间固定式连接,稳定支撑系统底座支架嵌入地基内,防护空间与传动系统间有压力传感器,传动系统控制的电机滑轮处有速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传感器为接受终端信号传给处理器进行信息处理、可信度融合通过usb数据连接线传输给电脑用以显示实时数据与反馈调节,所述控制系统由系统电脑、usb数据连接线、升降控制器、处理器、伺服电机构成,所述伺服电机、与变电箱、馈电保护器、分线盒、电缆线构成动力系统,所述伺服电机也是传动系统的一部分还有顶部定滑轮、连接装置、皮带、电机滑轮、处理器,所述皮带与防护空间焊接,所述稳定支撑系统包括底座支架、升降控制器和液压系统,所述液压系统由液压顶梁和液压立柱构成,所述反馈系统有速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压力感应器、usb数据连接线、处理器、升降控制器、伺服电机和系统电脑。
优选的,所述传送带由链条和皮带组成。
优选的,所述速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反馈系统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压力感应器放置于防护空间与传送带间并与反馈系统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伺服电机与处理器电性连接,并有固定装置嵌入地基。
优选的,所述稳定支撑系统底座支架嵌入地基,打开部分由液压顶梁和液压立柱链接。
进一步地,打开部分往上呈现“之”字型展开,顶端有连接装置连接顶部定滑轮。
进一步地,所述防护空间有扶手和有防护踏板,并且根据人体静态参数设计尺寸。
更进一步地,所述装置为独立电路供电,有独立变电箱。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高层快速逃生与消防救援装置,通过往复循环的防护空间,运送高层被困人员,被困人员进入防护空间站立在消防有防护踏板上,双手握住上层防护踏板下方的防护扶手,可下到达安全的地面,更加快速、高效、简单、方便;在高层逃生的下防护空间背面,有向上运行的防护空间,消防人员可通过上防护空间上到需要达到的楼层,向上运行的防护空间周围安全布置与逃生周围安全布置一样,消防人员到达现场与撤离更加快速、准确;同时中心处理器根据传感器所接受数据,绘制实时曲线在控制室屏幕显示,反馈系统根据速度数据及时对动力系统的输出进行调整,同时根据温度数据及时对皮带、滑轮降温处理,救援结束以后对压力数据异常的防护空间及时维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救援装置循环防护空间
图3为传动系统皮带图
图4为救援装置运行正视简图
图中:1顶部定滑轮、2连接装置、3“之”字型展开、4皮带、5处理器、6地面、7、高层建筑、8伺服电机、9速度传感器、10温度传感器、11电机滑轮、12升降控制器、13液压顶梁、14液压立柱、15底座支架、16分线盒、17电缆线、18馈电保护器、19usb数据连接线、20系统电脑、21变电箱、22值班室、23传动系统间有压力传感器、24循环防护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一种高层快速逃生与消防救援装置,包括控制系统、动力系统、传动系统、稳定支撑系统、液压系统、防护空间、反馈系统,其特征在于:控制系统、动力系统和反馈系统交叉连接,传动系统、稳定支撑系统、液压系统、防护空间固定式连接,稳定支撑系统底座支架15嵌入地基内,防护空间24与传动系统间有压力传感器23,传动系统控制的电机滑轮11处有速度传感器9、温度传感器10,传感器为接受终端信号传给处理器5进行信息处理、可信度融合通过usb数据连接线19传输给电脑20用以显示实时数据与反馈调节,所述控制系统由系统电脑20、usb数据连接线19、升降控制器12、处理器5、伺服电机8构成,所述伺服电机8、与变电箱21、馈电保护器18、分线盒16、电缆线17构成动力系统,所述伺服电机8也是传动系统的一部分还有顶部定滑轮1、连接装置2、皮带4请参阅图3、电机滑轮11、处理器5,所述皮带4与循环防护空间24焊接请参阅图2,所述稳定支撑系统包括底座支架15、升降控制器12和液压系统,所述液压系统由液压顶梁13和液压立柱14构成,所述反馈系统有速度传感器9、温度传感器10、压力感应器23、usb数据连接线19、处理器5、升降控制器12、伺服电机8、系统电脑20
工作过程:高层发生火灾,有被困人员时,灾情发生后值班室22保安人员立即打开地面6上的隔板,以便地下的稳定支撑系统、传动系统、液压系统升起、打开,然后打开稳定支撑系统,操控系统电脑20通过usb数据连接线19经电缆线17由分线盒16把开启信号传到升降控制器12,升降控制器12控制液压立柱14升起,同时液压顶梁13呈“之”字形展开3,支架完全展开顶部有连接装置2连接顶部定滑轮1,顶部定滑轮1与传动系统皮带4相套在顶部定滑轮1升起开始时若皮带4脱落及时人工复位,与底部电机滑轮11组成传动,在稳定支撑系统完全升起时开启动力系统,采用独立供电值班室22内有变电箱21,造作系统电脑20通过usb数据连接线19经电缆线17由分线盒16把开启信号传到处理器5控制伺服电机8开始时工作,电机滑轮11开始运转与顶部定滑轮1使皮带4实现周期性运转,循环防护空间24与皮带4焊接,被困人员通过阳台、屋顶进入循环防护空间24站立在消防有防护踏板24-2上,双手握住上层防护踏板下方的防护扶手24-1,通过皮带4传动,下循环防护空间到达地面6时,人员从循环防护空间24出来,实现安全救援;请参阅图4,高层人员通过右侧下循环防护空间24到达地面,循环防护空间24继续随着皮带4往复运动,从左侧上循环,此时消防人员可通过上循环防护空间到达火场救援、灭火;设备稳定运行时反馈系统开始工作,速度传感器9感受传送4的速度传送到处理器5进行信号处理,经电缆线17、分线盒16、usb数据连接线19、传到系统电脑20对速度进行调节控制,同时电脑显示屏显示实时数据折线图,温度传感器10感受电机温度传送到处理器5进行信号处理,经电缆线17、分线盒16、usb数据连接线19、传到系统电脑20电脑显示屏显示实时数据折线图,温度较高时控制风扇进行电机降温,压力感应器23将数据传输给系统电脑20,数据折线图异常及时维修;
救援结束后通过操控系统电脑20通过usb连接线19传递关闭信号关闭动力系统,信号经电缆线17由分线盒16把开启信号传到处理器5控制伺服电机8关闭电机处有阻尼器等,同时操控系统电脑20将下降信号传到升降控制器12控制稳定支撑系统下降,完成后关闭地面6上对应此空间的隔板。
综上所述:本高层快速逃生与消防救援装置,通过往复循环的防护空间,运送高层被困人员,被困人员进入防护空间站立在消防有防护踏板上,双手握住上层防护踏板下方的防护扶手,可下到达安全的地面,更加快速、高效、简单、方便;在高层逃生的下防护空间背面,有向上运行的防护空间,消防人员可通过上防护空间上到需要达到的楼层,向上运行的防护空间周围安全布置与逃生周围安全布置一样,消防人员到达现场与撤离更加快速、准确;同时中心处理器根据传感器所接受数据,绘制实时曲线在控制室屏幕显示,反馈系统根据速度数据及时对动力系统的输出进行调整,同时根据温度数据及时对皮带、滑轮降温处理,救援结束以后对压力数据异常的防护空间及时维护。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