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全防护装置,尤其是一种安全锁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开式的门或对开式移门是儿童可较为轻易的进行打开或关闭,而儿童一般对安全意识较为薄弱,门上的合页一般均是带人手轻微一推即可自动闭合的装置,从而使得儿童在打开后再进行关闭时,在儿童没有任何安全意识的情况下手部还停留在门框与门之间或门与门之间,这样就很容易将儿童手部夹伤,使得柜门使用的安全性能降低,因此急需一种对上述类型的门进行锁定的锁定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而设计的一种安全锁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安全锁装置,包括第一锁体和第二锁体,第一锁体上配置有活动件,活动件的至少一部分配合入第二锁体的锁孔内时将第一锁体与第二锁体锁定;第一锁体包括第一动作件和第二动作件,活动件包括第一配合件和第二配合件,第二配合件包括第一解锁部和第二解锁部。
第一动作件配合于第一解锁部时不能驱动活动件动作,第一动作件配合于第二解锁部时则能驱动活动件动作而从锁孔内解锁,初始情况下,第一动作件是配合于第一解锁部的;第二动作件与第一配合件配合驱动活动件动作,可使第一动作件由与第一解锁部配合转为与第二解锁部配合,并且,第二动作件与第一配合件配合时不能驱动活动件动作而从锁孔内完全分离,以避免第二动作件可以直接驱动活动件动作而从锁孔内完全分离而解锁。
该安全锁装置包括两个解锁键,即第一动作件和第二动作件;单独操作第一动作件不能驱动活动件动作,单独操作第二动作件则能驱动活动件在其活动行程的初段部分动作,并使得第二动作件由与第一解锁部相配合转变为与第二解锁部相配合,此时再操作第一动作件即可进一步驱动活动件沿其活行程进一步动作而从锁孔中完全分离而解锁第一锁体和第二锁体,实现该安全锁装置的解锁操作。
作为优选,该安全锁装置还包括第三动作件,第三动作件不能驱动活动件动作;即两者没有连接关系,操作第三动作件无法带动活动件。第一锁体内设有定位腔,第三动作件的至少一部分配合于定位腔内,第三动作件设置于定位腔内的部分长度小于或等于定位腔的深度。第三动作件不与活动件接触,或是接触但接触处无有效结构,从而不能驱动活动件动作;当其设置长度小于定位腔深度时是具有操作行程的,而等于时则是不具有操作行程的。
作为优选,该安全锁装置还包括复位装置,复位装置为弹簧,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活动件和第一锁体以使活动件保持伸出趋势,以使该安全锁在无外力时保持锁止状态。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配合件包括第一配合部,第二动作件下端设有第二配合部,第二解锁部包括第三配合部,第一动作件下端设有第四配合部;第一配合部与第二配合部相配合地设置,第三配合部与第四配合部相配合地设置。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中的至少一个包括斜面或曲面,第三配合部与第四配合部中的至少一个包括斜面或曲面;即:由第一配合部与第二配合部配合形成的第一驱动机构,和由第三配合部与第四配合部配合形成的第二驱动机构,均是通过斜面或曲面各自间的配合,或是柱状块与斜面或曲面间的配合,而实现通过按压动作件而驱动活动件的目的。
并且,活动件优选是以可伸缩地配合于第一锁体内,其伸出配合入锁孔内时第一锁体相对于第二锁体锁定,活动件优选为长条形,其伸缩方式优选为可沿其长度方向位移。
作为优选,第一动作件底部和第一解锁部中的至少一个还包括平面部,使得初始情况下第一动作件配合于第一解锁部时,由于平面部的作用而使其不能驱动活动件动作而从锁孔内解锁。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动作件下端还设有第一勾块,第一配合件上相应地设有第二勾块;第二动作件驱动活动件动作使第一动作件由与第一解锁部配合转为与第二解锁部配合后,第一勾块与第二勾块配合以限位活动件,使得施力于第二动作件后其能保持于这一状态,而不需一直保持施力;而在第一动作件驱动活动件动作以从锁孔内解锁时,第二勾块随活动件进一步位移而使得第一勾块与第二勾块分离,使第二动作件复位。
作为优选,第一锁体旋转地设置,安全锁装置还包括固定体,固定体的插柱与第一锁体的插孔相配合以使第一锁体旋转地设置。旋转设置会对锁头与锁孔的受力位置,以及该安全锁的解锁操作方式有所变化;当第一锁体直接固定时,操作使得活动件缩回后保持这一状态,打开门体;当第一锁体旋转地设置时,操作使得活动件缩回后旋转第一锁体使得锁头与第二锁体错位后,不管是否撤去外力均可打开门体。
进一步地,第一锁体与第二锁体上分别设有相配合的勾体和勾槽,勾体和勾槽配合可使得第一锁体与第二锁体之间相对位置被限位,在锁止时也能对两者的锁合结构起到加强作用,其与锁头共同起到锁止作用,增加该安全锁的锁止强度。
作为优选,第一锁体内还设置有第一安装腔与第二安装腔,以分别供第一动作件和第二动作件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其中,第一安装腔、第二安装腔和定位腔内均设置有复位弹簧以使第一动作件、第二动作件和第三动作件的上端保持从第一锁体伸出趋势。
一种安全锁装置,包括第一锁体和活动件,活动件伸缩地配合于第一锁体,活动件的至少一部分伸出于第一锁体时该安全锁装置处于锁止状态;第一锁体还包括第一动作件和第二动作件,活动件包括第一配合件和第二配合件,第二配合件包括第一解锁部和第二解锁部,初始情况下第一动作件配合于第一解锁部。
第一动作件配合于第一解锁部和第二动作件配合于第一配合件均不能驱动活动件完全收缩入第一锁体;第二动作件与第一配合件配合驱动活动件动作以使第一动作件由与第一解锁部配合转为与第二解锁部配合后,第一动作件配合于第二解锁部使得活动件动作以完全收缩入第一锁体,该安全锁装置转为解锁状态。
上述的活动件的至少一部分伸出于第一锁体和活动件完全收缩入第一锁体并不局限于指活动件需要设置于第一锁体的内部并伸出或收缩至其内部,也包括上下的层状配合关系时,活动件伸出或收缩而越过第一锁体的边缘,这两种方式均可以实现该安全锁装置的锁止与解锁。此外,上述的伸缩地设置也不局限于沿线段状的伸缩路径往复活动,也包括弧形的活动件沿转动中心的旋转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活动件优选呈长条形并沿其长度方向伸缩地设置于第一锁体上。第一动作件与第一配合件之间、第二动作件与第一解锁部或第二解锁部之间均通过驱动机构相配合,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中的至少一者包括斜面或曲面。即可以是两个相互配合的斜面或曲面,或是一驱动块与另一斜面或曲面相配合。
作为优选,第一锁体还包括第三动作件,第三动作件不能驱动活动件动作以完全收缩入第一锁体;即,第三动作件可以是完全不能驱动活动件,或是第三动作件配合于活动件虽能驱动其动作但不能驱动活动件完全收缩入第一锁体而解锁该安全锁装置。增设第三动作件后可以进一步增加了该安全锁装置所能允许的可选操作数量,降低了在用户不了解安全锁装置操作方法时,或是思维不成熟的儿童误操作时,其打开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安全锁装置,其结构上利用在按动一个动作件下移后仅实现活动件的锁头初步回缩,但仍处于锁定状态,然后再按动另一个动作件下移后实现活动件的锁头完全回缩,方可完成解锁操作。该安全锁装置解决现有锁定装置在实际使用中可能因儿童学习模仿或是玩耍时误操作而使得儿童解锁方便,门较为轻易打开,造成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达到儿童不容易将锁定装置解锁,门也不会被轻易打开,杜绝安全隐患的技术效果。增设无实际作用的第三动作件后可以进一步降低学习模仿或是误操作而打开安全锁装置的可能性,显著提升了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的剖视图;
图3是实施例1的爆炸视图;
图4是实施例1的组装视图;
图5是实施例1的爆炸视图;
图6是实施例1的勾套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动作件与活动件的配合示意图;
图8a、图8c分别是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动作件与活动件的初始配合示意图,图8b、图8d则分别是图8a、图8c中第一动作件受力后的配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图6所示,本实施例所描述的安全锁装置,包括第一锁体1和第二锁体50,第一锁体上配置有活动件6,位于活动件6一端的锁头63从第一锁体1的一侧伸出并插入第二锁体50的锁孔53内,以将第一锁体1和第二锁体50锁定。
第一锁体1上配置有第一动作件201和第二动作件202,活动件6上设置有分别与第二动作件202和第一动作件201相匹配的第一配合件61和第二配合件62,第二配合件62进一步包括第一解锁部621和第二解锁部622。第一动作件201配合于第一解锁部621时不能驱动活动件6动作而从锁孔53内解锁,第一动作件201配合于第二解锁部622时则能驱动活动件6动作而从锁孔53内解锁,并且初始情况下(即无外力作用时,下同)第一动作件201是配合于第一解锁部621的。第二动作件202与第一配合件61配合时可驱动活动件6动作,以使第一动作件201由与第一解锁部621配合转变为与第二解锁部622配合,第二动作件202与第一配合件61配合时不能驱动活动件6动作而从锁孔53内完全分离,但可以驱动活动件6活动以实现上述配合转变;即,第二动作件202与第一配合件61配合后仅能驱动活动件6在其活动行程范围内作部分位移而非全部位移。
从而该安全锁装置在初始情况下,单独操作第一动作件201不起实质性作用,单独操作第二动作件202时可以驱动活动件6作动以完成第一动作件201从由与第一解锁部621配合的状态转变为与第二解锁部622配合的状态,且不能驱动活动件6从锁孔53内完全分离而解锁第一锁体1与第二锁体50。解锁时,先操作第二动作件202以实现上述转变后,再操作第一动作件201则可驱动活动件6从锁孔53内完全分离而解锁第一锁体1与第二锁体50。
需要说明的是,单独操作第一动作件201不起实质性作用时其是完全无响应还是具有一定的空置行程,则是并不限定的,只要其操作不会对活动件6产生实际驱动作用即可;包括但不限于:第一动作件201与活动件6相抵而不能按压,活动件6上设有凹块或是减少第一动作件201长度以允许其有一段按压行程等。
优选地,活动件6呈长条状,其沿其长度方向可伸缩地配合于第一锁体1内,其锁头63伸出而配合入锁孔53内时第一锁体1相对于第二锁体50锁定。为了活动件6的位移移动更加平稳,提升使用性能,第一锁体1的内腔侧壁设置用于定位活动件6的长形腔1170,弹簧7的两端分别抵触在活动件6的尾端和长形腔1170尾端侧壁上,以使活动件6保持伸出趋势。长形腔1170的尾端还设置定位柱116,活动件6的尾部设置定位套612,且定位柱116上套设弹簧7,弹簧7端部定位于定位套612内,其结构使得在弹簧7安装后得到稳固的定位。
在较佳情况下,所述第一配合件61包括第一配合部611,第二动作件202下端设有第二配合部213,第二解锁部622包括第三配合部6220,第一动作件201下端设有第四配合部214;第一配合部611与第二配合部213相配合地设置,第三配合部6220与第四配合部214相配合地设置。第一配合部611和第二配合部213中的至少一个为斜面或曲面,第三配合部6220与第四配合部214中的至少一个为斜面或曲面;从而,实现第一、二动作件201、202在相应情况下可以驱动活动件6在第一锁体1内伸缩地配合。显然,两斜面或两曲面之间相互配合,以及一块状结构与一斜面或曲面之间的配合,均可以实现上述驱动配合的目的;当采用块状结构时其棱角可能会增加阻力,此时可以进行倒角或圆角处理(此时也可以看成是两斜面或曲面间的配合)。
为使得第一动作件201在初始情况下不能驱动活动件6,本实施例在第一动作件201底部设置平面部,第一解锁部621亦被设置为平面部,当操作第一动作件201后可因平面部的作用而使得初始情况下第一动作件201配合于第一解锁部621不能驱动活动件6动作而从锁孔53内解锁。
基于上述,第一锁体1可以包括锁壳11和盖合于锁壳11开口处的盖板12,锁壳11上设置多个扣接孔119,盖板12的内侧面设置多个扣接板43,各扣接板43对应插入扣接孔119内后,其扣接板43的扣接块431扣接在扣接孔119的扣接块120上。盖板12上设置有与锁壳11上的插孔117位置对应的定位孔121,用于供锁头63贯穿的穿孔114设置于锁壳11的一端,且勾体115位于锁壳11上具有穿孔114的一端,从而第一安装腔111和第二安装腔112分别设于锁壳11的内侧壁上,且位于长形腔1170的上方。第一动作件201和第二动作件202均包括复位弹簧22,第一锁体1的内腔通过隔板分隔形成有分别供第一动作件201和第二动作件202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其中的第一安装腔111和第二安装腔112,第一锁体1上与两安装腔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安装孔1111,第一动作件201的定位杆211顶部和第二动作件202的定位杆211顶部分别贯穿两安装孔1111,使第一动作件201的定位杆211和第二动作件202的定位杆211分别置于两安装腔内,且第一动作件201的定位杆211和第二动作件202的定位杆211分别贯穿两安装腔,第一动作件201的定位杆211下端和第二动作件202的定位杆211下端分别设置斜面以作为第四配合部214和第二配合部213,第一动作件201的定位杆211和第二动作件202的定位杆211上均设置有长形孔216,两安装腔侧壁上的定位块110插入长形孔216,且长形孔216的顶侧壁与定位块110之间抵触复位弹簧22,在第一动作件201和第二动作件202上设置复位弹簧是为了实现动作件下移后即可使得动作件自动上移复位,第一动作件201的定位杆211顶部和第二动作件202的定位杆211顶部均设置有用于对定位杆211在安装腔内活动而进行限位的凸片212。
然而,该安全锁装置还可以设置有第三动作件3,第一锁体1的内腔中通过隔板分隔形成有供第三动作件3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其中的定位腔113,第三动作件3的定位杆212置于定位腔113内,第三动作件3的定位杆211顶部设置凸片212,第三动作件的定位杆211上设置有长形孔216,定位腔113侧壁上的定位块110插入长形孔216,且长形孔216的顶侧壁与定位块110之间抵触复位弹簧,且定位杆211贯穿定位腔113,第三动作件3的动作件部从定位腔的通孔中伸出,第三动作件3设置于定位腔113内的部分长度小于或等于定位腔113深度。其中,第三动作件3是一无实际功能的动作件,其与活动件6无直接或间接的连接关系,操作第三动作件3后不会有其他实际作用。因此,在初始锁定状态下,第三动作件3往下按适当的距离后,其不起实质作用,以达到儿童不能打开锁定装置的技术效果,由于锁体包括锁壳和盖板,从而定位腔也设置于锁壳内腔的侧壁上,位于长形腔上方,所以在单独操作第三动作件3也是无法达到解锁目的的;同时其凸片实现对定位杆211在定位腔内活动而进行限位。
本实施例中,第二动作件202的定位杆211下端还设置第一勾块215,活动件6的第一配合件61顶端设置第二勾块64,同时,作为第一配合部611和第二配合部213的两斜面分别设置于第一勾块215和第二勾块64上。第二动作件202驱动活动件6动作使第一动作件201由与第一解锁部621配合转为与第二解锁部622配合后,第一勾块215与第二勾块64配合以限位活动件6使活动件6保持在该状态而无需持续施力于第二动作件202,当第一动作件201驱动活动件6进一步动作而从锁孔53内解锁时,第二勾块64相应位移而使得第一勾块215与其分离,第二动作件202复位。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固定体4,固定体4的插柱41贯穿盖板12上的定位孔121后与锁壳11的插孔117旋转式连接,且插柱41上设置有弹性片42,弹性片42上设置限位块40,锁壳11的插孔117内侧具有台阶118,从而限位块限位在台阶上,以完成旋转式的安装。同时,第一锁体1与第二锁体50上分别设有相配合的勾体115和勾槽52,利用与勾体115匹配的勾套5,将固定体4通过粘胶固定于一门板上,勾套5通过粘胶固定于另一门板上,锁定时,旋转锁体,使得勾体115嵌入勾槽52内,锁头63对应插入锁孔53内,以完成对对开式的门进行锁定,解锁后,同时往上推动第一锁体1旋转,促使第一锁体1的勾体115从勾套5的沟槽52内脱离,以完成解锁打开。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描述的安全锁装置与实施例1大致相同,区别仅在于:
如图7所示,第一动作件201底部为斜面部,而第一解锁部621被设置为平面部,施力于第一动作件201后,由于第一解锁部621是由平面部构成的,第一动作件201在初始情况下不能驱动活动件6动作而从锁孔53内解锁。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描述的安全锁装置与实施例1大致相同,区别仅在于:
如图8a-d所示,第一解锁部621被配置为由斜面部和分隔部组成,该斜面部与第二解锁部622是分离不连续的,分隔部可分隔第一解锁部621的斜面部和第二解锁部622,其为平面部或竖面部,单独操作第一动作件201可使得活动件在斜面部的作用下产生局部位移,但不足以使活动件6从锁孔53内解锁;并且,第二动作件202与第一配合件61配合后驱动活动件6相应动作,可使第一动作件201由与第一解锁部621配合转变为与第二解锁部622配合。具体可以通过各部分位置及尺寸关系的调整来实现,从而使得单独操作第一动作件201不能驱动活动件6从锁孔53内解锁。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描述的安全锁装置与实施例1大致相同,区别仅在于:
第三动作件3与活动件6之间亦通过驱动机构而相配合,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中的至少一者为斜面或曲面,具体结构可以参考第二动作件202与活动件6的配合关系;并且,第三动作件3仅能驱动活动件6沿其活动行程作部分位移(部分位移指相对活动件6的解锁行程位移量)而不能驱动其从锁孔53内完全解锁。
此时,第三动作件3与第二动作件202的作用会有一定的类似性,为此可以对第三动作件3与活动件6的配合关系进行配置,使得第三动作件3驱动活动件6位移后第一动作件201仍是与第一解锁部621配合的;即操作第三动作件3并不会使第一动作件201由与第一解锁部621配合转变为与第二解锁部622配合。
在本实施例中,操作第三动作件3虽然可以驱动活动件6部分位移动作(部分位移指相对活动件6的解锁行程位移量),但其实际上并不能起到任何实质作用。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