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起点商标网!
24小时服务QQ:2880605093

一种电控门锁的制作方法

2021-01-19 18:01:43|246|起点商标网
一种电控门锁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锁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应用在车门上的电控门锁。



背景技术:

随着当今各国汽车的快速、多样化发展,汽车侧门系统的造型和内部的布置也千差万别,顾客对于车用门锁的功能多样化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常的汽车门锁,通过设置车内解保险拨纽(提纽),可以在车内通过手动解开内保险,从而使用内释放把手打开车门。或者通过内开一次开启或者二次开启的方式,直接使用内释放把手打开车门。其存在下列缺点:如果盗贼通过砸坏玻璃等方式非法进入车内,将非常容易通过上述机构在几秒钟内解开门锁,打开车门,会造成车主财务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防盗性能高的电控门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电控门锁,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第一电机固定座,所述第一电机固定座内固定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壳体在第一电机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线路板,所述线路板与第一电机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机上连接有第一蜗杆,所述壳体在第一蜗杆的下侧位置上设有第一固定轴,所述第一固定轴上转动连接有第一蜗轮,所述第一蜗轮与第一蜗杆相啮合,所述第一蜗轮上设有扭簧固定座,所述扭簧固定座上连接有扭簧的一端,所述扭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线路板上,所述壳体在第一蜗轮的下侧位置上开有转动圆孔,所述转动圆孔上配合设置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上设有转动块,所述转动块上包括有圆形凸块与锁舌,所述第一蜗轮上开有用于与圆形凸块相卡接的u型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通过线路板启动第一电机,使第一电机带动第一蜗杆进行转动,第一蜗杆再带动与其相啮合的第一蜗轮进行转动,其中连接在扭簧固定座上的扭簧可以限制第一蜗轮的转动角度,并且可以加大第一蜗杆的扭矩,这样有利于保证第一蜗轮随着第一蜗杆进行转动的稳定性,使第一蜗轮贴合在第一蜗杆上,不会因为汽车的摇晃而导致第一蜗轮自身产生转动,另外第一蜗轮通过u型凹槽与转动块上的圆形凸块相配合,从而在第一蜗轮进行转动的时候,会带动转动块进行转动,转动块上的锁舌随着转动可以实现开锁与闭锁的功能,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电机来实现电控开锁与闭锁的功能,无论是在车内还是在车外都无法将车门打开,防盗性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壳体上设有第二电机固定座与第二固定轴,所述第二电机固定座内设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上连接有第二蜗杆,所述第二固定轴上设有用于与第二蜗杆相啮合的第二蜗轮,所述第二蜗轮上设有锁块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电机可以通过第二蜗杆来转动第二蜗轮,从而使第二蜗轮上的锁块部来进行开锁与闭锁,在第一电机来通过转动块进行开锁与闭锁的基础上,又加入了第二电机带动第二蜗轮进行另外的开锁与闭锁,用户可以看情况选择第一电机或者第二电机来进行开锁或闭锁,增加了可使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轴上设有内控臂,所述内控臂上包括有拉手与拨动块,所述壳体上开有拉手开槽,所述拉手通过拉手开槽穿透出壳体,所述拨动块向第二蜗轮延伸,所述拨动块上设有向上竖直的推板,所述第二蜗轮的下方设有用于与推板相配合的抵触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用户在车内拉动内控臂上的拉手,可以带动内控臂上的拨动块转动,从而使拨动块上的推板推动第二蜗轮下方的抵触块,进而便使第二蜗轮进行转动来达到开锁的功能,该结构使用户可以在车内对第二蜗轮进行转动达到开锁的目的。当用户自己坐在车内,无需担心别人砸破车玻璃来打开车门时,就不需要使用到第一电机控制转动块来进行闭锁,这时候单单使用第二电机带动第二蜗轮来进行闭锁,一拉拉手便能够进行开锁,就方便了用户打开车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壳体在转动圆孔的四周圆周分布有若干个卡座,所述卡座上方设有限位台阶,所述转动轴的中部上设有限位圆板,所述限位圆板配合设置在限位台阶上,所述转动块设置在限位圆板的上方,所述内控臂设置在限位圆板的下方,所述内控臂上设有用于与卡座相配合的弧形开槽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结构设置紧凑合理,转动块与内控臂均设置在转动轴上,并通过限位圆板隔开,互不干扰,限位圆板配合设置在限位台阶上可以增强转动轴在转动圆孔上进行转动时的稳定性,而内控臂上的弧形开槽段与卡座相配合,可以限制拉手拉动内控臂进行转动时的转动距离,这样有利于保持本实用新型结构运转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壳体上设有第一支撑座,所述第一支撑座设置在第一蜗杆远离第一电机的一端上,所述第一支撑座上开有用于放置第一蜗杆的限位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蜗杆的一端连接在第一电机上,另一端配合设置在第一支撑座的限位凹槽内,该结构有利于保持第一蜗杆进行转动时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述壳体上设有第二支撑座,所述第二支撑座设置在第二蜗杆远离第二电机的一端上,所述第二支撑座上开有用于放置第二蜗杆的限位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蜗杆的一端连接在第二电机上,另一端配合设置在第二支撑座的限位孔内,该结构有利于保持第二蜗杆进行转动时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壳体、第一电机固定座、第一固定轴、第二电机固定座以及第二固定轴为一体成型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体成型的壳体、第一电机固定座、第一固定轴、第二电机固定座以及第二固定轴,可以加强该结构的牢固程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电机可以通过第一蜗杆带动第一蜗轮进行转动,第一蜗轮再带动转动块进行转动,转动块上的锁舌随着转动可以实现开锁与闭锁的功能,通过第一电机带动转动进行闭锁,无论是在车内还是在车外都无法将车门打开,防盗性强。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还可以使第二电机通过第二蜗杆带动第二蜗轮进行转动,第二蜗轮上的锁块部可以随着转动进行开锁与闭锁,并且第二蜗轮可以被内控臂上的拨动块给带动,当用户在车内拉动内控臂上的拉手,便能使内控臂上的拨动块带动第二蜗轮进行转动,从而达到开锁的目的,当用户自己坐在车内,无需担心别人砸破车玻璃来打开车门时,就不需要使用到第一电机控制转动块来进行闭锁,单单使用第二电机带动第二蜗轮来进行闭锁便可以,这样一拉拉手便能够进行开锁,方便用户打开车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隐藏线路板与扭簧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4的主视图;

图6为图4的爆炸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隐藏线路板、扭簧、转动块、以及第一蜗轮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壳体;2、第一电机固定座;3、第一电机;4、线路板;5、第一蜗杆;6、第一固定轴;7、第一蜗轮;8、扭簧固定座;9、扭簧;10、转动圆孔;11、转动轴;12、转动块;13、圆形凸块;14、锁舌;15、u型凹槽;16、第二电机固定座;17、第二固定轴;18、第二电机;19、第二蜗杆;20、第二蜗轮;21、锁块部;22、内控臂;23、拉手;24、拨动块;25、拉手开槽;26、推板;27、抵触块;28、卡座;29、限位台阶;30、限位圆板;31、弧形开槽段;32、第一支撑座;33、限位凹槽;34、第二支撑座;35、限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1-8,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控门锁,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上设有第一电机固定座2,所述第一电机固定座2内固定设置有第一电机3,所述壳体1在第一电机3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线路板4,所述线路板4与第一电机3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机3上连接有第一蜗杆5,所述壳体1在第一蜗杆5的下侧位置上设有第一固定轴6,所述第一固定轴6上转动连接有第一蜗轮7,所述第一蜗轮7与第一蜗杆5相啮合,从而使第一电机3能够通过第一蜗杆5带动第一蜗轮7进行转动,而在第一蜗轮7上设有扭簧固定座8,所述扭簧固定座8上连接有扭簧9的一端,所述扭簧9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线路板4上,扭簧9可以限制第一蜗轮7的转动角度,并且可以加大第一蜗杆5的扭矩,这样有利于保证第一蜗轮7随着第一蜗杆5进行转动的稳定性,使第一蜗轮7贴合在第一蜗杆5上,不会因为汽车的摇晃而导致第一蜗轮7自身产生转动,所述壳体1在第一蜗轮7的下侧位置上开有转动圆孔10,所述转动圆孔10上配合设置有转动轴11,所述转动轴11上设有转动块12,所述转动块12上包括有圆形凸块13与锁舌14,所述第一蜗轮7上开有用于与圆形凸块13相卡接的u型凹槽15,从而使得第一蜗轮7能够带动转动块12进行转动,进而使转动块12上的锁舌14进行开锁与闭锁。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壳体1上还设有第二电机固定座16与第二固定轴17,所述第二电机固定座16内设有第二电机18,所述第二电机18上连接有第二蜗杆19,所述第二固定轴17上设有用于与第二蜗杆19相啮合的第二蜗轮20,所述第二蜗轮20上设有锁块部21,第二电机18能够通过第二蜗杆19带动第二蜗轮20进行转动,从而使锁块部21进行开锁与闭锁,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电机18带动第二蜗轮20上的锁块部21进行开闭锁,与第一电机3带动转动块12上的锁舌14进行开闭锁,是两个锁结构,并且互不干扰。

其中,为了使用户能够在车内通过手动来控制第二蜗轮20上的锁块部21进行开锁,所以在转动轴11上设有内控臂22,所述内控臂22上包括有拉手23与拨动块24,所述壳体1上开有拉手开槽25,所述拉手23通过拉手开槽25穿透出壳体1,所述拨动块24向第二蜗轮20延伸,所述拨动块24上设有向上竖直的推板26,所述第二蜗轮20的下方设有用于与推板26相配合的抵触块27,用户可以在车内通过向上提动拉手23来带动内控臂22上的拨动块24向下转动,从而使拨动块24上的推板26推动第二蜗轮20上的抵触块27,从而使第二蜗轮20进行转动来达到开锁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用户可以根据车内是否有人的情况下,来使用第一电机3或者使用第二电机18,当车内没有人,需要让车处于防盗的状态下时,用户可以启动第一电机3,第一电机3可以通过第一蜗杆5带动第一蜗轮7进行转动,第一蜗轮7再带动转动块12进行转动,转动块12上的锁舌14随着转动块12转动可以实现开锁与闭锁的功能,通过第一电机3带动转动块12进行闭锁,无论是在车内还是在车外都无法将车门打开,防盗性强。而在车内有人,无需进行防盗的情况下,便需要开车门能够快捷方便,所以可以不使用第一电机3,可使用第二电机18通过第二蜗杆19带动第二蜗轮20进行转动,第二蜗轮20上的锁块部21可以随着转动进行开锁与闭锁,因为第二蜗轮20可以被内控臂22上的拨动块24给带动,所以当用户在车内拉动内控臂22上的拉手23时,便能使内控臂22上的拨动块24带动第二蜗轮20进行转动,从而达到开锁的目的,十分的方便。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壳体1在转动圆孔10的四周圆周分布有若干个卡座28,所述卡座28上方设有限位台阶29,所述转动轴11的中部上设有限位圆板30,所述限位圆板30配合设置在限位台阶29上,限位圆板30配合设置在限位台阶29上可以增强转动轴11在转动圆孔10上进行转动时的稳定性,而转动块12设置在限位圆板30的上方,所述内控臂22设置在限位圆板30的下方,这样设置可以避免转动块12或内控臂22在进行转动时干扰到对方,所述内控臂22上设有用于与卡座28相配合的弧形开槽段31,弧形开槽段31与卡座28相配合可以起到一个限位的作用,可以用来限制拉手23拉动内控臂22进行转动时的转动距离。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壳体1上设有第一支撑座32,所述第一支撑座32设置在第一蜗杆5远离第一电机3的一端上,所述第一支撑座32上开有用于放置第一蜗杆5的限位凹槽33,这样第一蜗杆5的一端连接在第一电机3上,另一端配合设置在第一支撑座32的限位凹槽33内,该结构有利于保持第一蜗杆5进行转动时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中,述壳体1上设有第二支撑座34,所述第二支撑座34设置在第二蜗杆19远离第二电机18的一端上,所述第二支撑座34上开有用于放置第二蜗杆19的限位孔35,这样第二蜗杆19的一端连接在第二电机18上,另一端配合设置在第二支撑座34的限位孔35内,该结构有利于保持第二蜗杆19进行转动时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中,一体成型的壳体1、第一电机固定座2、第一固定轴6、第二电机固定座16以及第二固定轴17有利于增强结构的牢固性。

同时需要指出的本实用新型指出的术语,如:“前”、“后”、“竖直”、“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标签: 蜗轮蜗杆开锁电机
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