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起点商标网!
24小时服务QQ:2880605093

用于带电作业机器人的支架装置和运输防震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1-01-19 17:01:39|197|起点商标网
用于带电作业机器人的支架装置和运输防震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支架装置,尤其是一种用于带电作业机器人的支架装置和运输防震系统。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供电的可靠性能,要求电网实现不间断输电,供电设备及线路在运行中需经常进行检修和维修,带电作业是避免检修停电,保证正常供电的有效措施,目前主要采用人工带电作业,操作人员在高压、强电磁场等极端危险环境下进行接线、检修等操作,操作距离较近,劳动强度大,稍有疏忽极易产生触电事故,不仅给带电作业人员带来人身危险,而且完成作业效率低下。

现有高压带电作业中广泛使用机器人来辅助完成相关的带电作业,带电作业机器人大多采用绝缘斗臂车作为载体,将机器人固定于臂架的末端进行作业,如图5和图6,一般包含有橡胶缓冲管1、垫板2、摆动梁3、支撑板101和立柱102,橡胶缓冲管1设置在摆动梁3上,垫板2设置在橡胶缓冲管1中,摆动梁3设置在支撑板101上,支撑板101设置在立柱102上,因机器人自重较大且运输过程中由于路面颠簸,导致机器人震动,缩短斗臂车油缸、臂架、机器人支撑架及机器人的寿命和传统斗臂车支撑架高度、前后和宽度方向无法调节,不能满足不同机器人支承需求。

基于申请人的技术交底书和背景技术中现有的技术问题、技术特征和技术效果,做出本发明的申请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客体是一种用于带电作业机器人的支架装置和运输防震系统。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带电作业机器人的支架装置和运输防震系统,因此提高了对带电作业机器人的运输性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含有设置为与机动车辆的车架联接的立臂、设置在立臂上的支撑架、设置在支撑架与立臂之间并且用于调节支撑架高度的螺杆螺母组、设置在支撑架上并且用于支撑带电作业机器人的橡胶缓冲管。

由于设计了橡胶缓冲管、支撑架、立臂和螺杆螺母组,通过橡胶缓冲管和支撑架,实现了对带电作业机器人进行支撑,通过立臂和螺杆螺母组,实现了对带电作业机器人的高度调节,因此提高了对带电作业机器人的运输性能。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按照对带电作业机器人进行高度状态转换的方式把橡胶缓冲管、支撑架、立臂和螺杆螺母组相互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支撑架上,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移动梁。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二附件装置并且第二附件装置设置在第一附件装置上,第二附件装置设置为移动座。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三附件装置并且第三附件装置设置在橡胶缓冲管与第二附件装置之间,第三附件装置包含有垫板和摆动梁。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在立臂上设置有支撑架,在支撑架上设置有移动梁并且在移动梁上设置有移动座,在移动座上设置有摆动梁并且在摆动梁上设置有橡胶缓冲管,在橡胶缓冲管中设置有垫板并且在垫板与橡胶缓冲管和摆动梁之间、在摆动梁与移动座之间、在移动座与移动梁之间、在移动梁与支撑架之间、在立臂与支撑架之间分别设置有螺杆螺母组。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支撑架设置为包含有第一横边梁部、第二横边梁部、第一竖梁部、第二竖梁部、第一竖边梁部、第二竖边梁部、第一斜边梁部和第二斜边梁部并且第一横边梁部的其中一个端头、第二竖边梁部的其中一个端头和第一竖梁部的上端头设置为相互联接,第一横边梁部的其中另一个端头、第一竖边梁部的其中一个端头和第二竖梁部的上端头设置为相互联接并且第二竖边梁部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第二横边梁部的其中一个端头联接,第一竖边梁部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第二横边梁部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联接并且第一竖梁部的下端头和第二竖梁部的下端头分别设置为与立臂套接式联接,第一斜边梁部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第一竖梁部的侧面部联接并且第一斜边梁部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第二竖边梁部的下端端面部联接,第二斜边梁部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第二竖梁部的侧面部联接并且第二斜边梁部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第一竖边梁部的下端端面部联接,在第一横边梁部、第二横边梁部、第一竖梁部和第二竖梁部上分别设置有通孔体并且第一横边梁部的通孔体、第二横边梁部的通孔体、第一竖梁部的通孔体和第二竖梁部的通孔体分别设置为与螺杆螺母组联接,第一横边梁部的内侧面部和第二横边梁部的内侧面部分别设置为与移动梁接触式联接并且第一横边梁部、第二横边梁部、第一竖边梁部、第二竖边梁部、第一斜边梁部和第二斜边梁部分别设置为矩形条状体,第一竖梁部和第二竖梁部分别设置为矩形管状体,第一横边梁部的通孔体设置为沿第一横边梁部的中心线间隔排列分布并且第二横边梁部的通孔体设置为沿第二横边梁部的中心线间隔排列分布、第一竖梁部的通孔体设置为沿第一竖梁部的中心线间隔排列分布并且第二竖梁部的通孔体设置为沿第二竖梁部的中心线间隔排列分布。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移动梁设置为包含有梁部、第一端板部和第二端板部并且在梁部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体,在第一端板部和第二端板部上分别设置有第二安装孔体并且梁部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第一端板部的内侧面部联接,梁部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第二端板部的内侧面部联接并且第一端板部的外侧面部和第二端板部的外侧面部分别设置为与支撑架联接,梁部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移动座联接并且第一安装孔体和第二安装孔体分别设置为与螺杆螺母组联接,梁部设置为矩形条状体并且第一端板部和第二端板部分别设置为矩形片状体,第一安装孔体和第二安装孔体分别设置有圆形孔状体并且第一安装孔体设置为沿梁部的横向中心线间隔排列分布。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移动座设置为u字形槽状体并且移动座的横部设置为通过螺杆螺母组与移动梁联接,移动座的竖部设置为通过螺杆螺母组与摆动梁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立臂设置为包含有第一臂部和第二臂部并且在第一臂部和第二臂部上分别设置有第三安装孔体,第一臂部和第二臂部分别设置为与支撑架插接式联接并且第三安装孔体设置为与螺杆螺母组联接,第一臂部和第二臂部分别设置为矩形条状体并且第三安装孔体设置为圆形孔状体,第三安装孔体分别设置为沿第一臂部的中心线和第二臂部的中心线间隔排列分布并且在第一臂部的下端头和第二臂部的下端头分别设置有凸缘板。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摆动梁设置为u字形槽状体并且摆动梁的横部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橡胶缓冲管联接,摆动梁的横部设置为通过螺杆螺母组与垫板联接并且摆动梁的竖部设置为通过螺杆螺母组与移动座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橡胶缓冲管设置为管状体并且橡胶缓冲管设置为与垫板容纳式联接,橡胶缓冲管的外侧面部设置为与摆动梁联接并且橡胶缓冲管设置为与螺杆螺母组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垫板设置为矩形条状体并且垫板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橡胶缓冲管的内壁接触式联接,垫板设置为与螺杆螺母组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螺杆螺母组设置为包含有第一螺杆螺母、第二螺杆螺母、第三螺杆螺母、第四螺杆螺母和第五螺杆螺母并且第一螺杆螺母设置在垫板与橡胶缓冲管和摆动梁之间并且第二螺杆螺母设置在摆动梁与移动座之间,第三螺杆螺母设置在移动座与移动梁之间并且第四螺杆螺母设置在移动梁与支撑架之间,第五螺杆螺母设置在立臂与支撑架之间,第一螺杆螺母的螺杆、第二螺杆螺母的螺杆、第三螺杆螺母的螺杆、第四螺杆螺母的螺杆和第五螺杆螺母的螺杆分别设置为六角螺栓并且第一螺杆螺母的螺母、第二螺杆螺母的螺母、第三螺杆螺母的螺母、第四螺杆螺母的螺母和第五螺杆螺母的螺母分别设置为六角螺母。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橡胶缓冲管、垫板和摆动梁与支撑架、立臂和螺杆螺母组设置为按照高度调节的方式分布并且橡胶缓冲管、垫板和摆动梁与支撑架、移动梁和螺杆螺母组设置为按照竖向位置调节的方式分布,橡胶缓冲管、垫板和摆动梁与支撑架、移动座和螺杆螺母组设置为按照横向位置调节的方式分布,第一臂部设置为与第一竖梁部联接,第二臂部设置为与第二竖梁部联接,第一端板部设置为与第一横边梁部联接,第二端板部设置为与第二横边梁部联接,第一安装孔体设置为与第三螺杆螺母联接,第二安装孔体设置为与第四螺杆螺母联接,第三安装孔体设置为与第五螺杆螺母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包含有机动车辆、设置为与机动车辆的车架联接的立臂、设置在立臂上的支撑架、设置在支撑架与立臂之间并且用于调节支撑架高度的螺杆螺母组、设置在支撑架上并且用于支撑带电作业机器人的橡胶缓冲管的一种带电作业机器人用运输防震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缩固定架和工作斗支架座采用螺栓连接,伸缩固定架由底板、加强筋、竖梁、左调节梁、纵梁、伸缩梁、右调节梁和支撑梁组成,伸缩梁和竖梁通过螺栓连接,高度方向调节范围907-1307mm,调节步长50mm,左右调节块和前后调节梁通过螺栓连接,左右方向参数调节范围±100mm,调节步长50mm,前后调节梁通过螺栓连接在左调节梁和右调节梁上,前后方向调节范围±220mm,调节步长55mm,缓冲管通过螺栓连接在摆动梁,摆动调节参数范围±5°,伸缩固定架增加加强筋和支撑梁以增加的整体结构强度,缓冲管通过螺栓连接在摆动梁,增加自制垫片,保证连接可靠性,主要由工作斗支架座伸缩固定架、橡胶缓冲管、摆动梁、前后调节梁、左右调节块和自制垫片,工作斗支架座焊接在副车架上,伸缩固定架通过螺栓连接在工作斗支架座上,便于防震系统拆卸,左右调节块通过螺栓连接在前后调节梁上,实现左右调节,保证对于搭载不同机器人车辆的运输防震系统的通用性,摆动梁通过螺栓连接在左右调节块上,实现左右摆动,保证机器人与防震系统有良好的接触,缓冲管通过螺栓连接在摆动梁,缓冲管有足够的强度,能对机器人足够的支承,又有一定缓冲震动的能力,伸缩固定架由底板、加强筋、竖梁、左调节梁、纵梁、伸缩梁、右调节梁和支撑梁组成。伸缩梁通过螺栓连接在竖梁上,实现高度调节,保证对于搭载不同机器人运输防震系统的通用性,前后调节梁通过螺栓连接在左调节梁和右调节梁上,前后调节梁可以前后调节,保证对于搭载不同机器人运输防震系统通用性,前后调节梁由连接板和调节梁组成,高度方向参数h调节范围907-1307mm,调节步长50mm,前后方向调节范围±220mm,调节步长55mm,左右方向参数调节范围±100mm,调节步长50mm。摆动调节参数范围±5°,提供一种带电作业机器人用运输防震系统,可以对机器人提供足够的支承,又有缓冲机器人震动的能力,增加斗臂车部件及机器人的使用寿命,可以在前后、左右和高度方向实现调节,满足对于搭载不同机器人车辆的运输防震系统的通用性,缓冲管可以实现左右摆动,保证机器人与防震系统有良好的接触,缩固定架通过螺栓连接在工作斗支架座上,便于运输防震系统拆卸。

在本技术方案中,橡胶缓冲管、支撑架、立臂和螺杆螺母组是基础部件,也是本实用新型的必要技术特征,垫板、摆动梁、移动梁和移动座是功能部件,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技术效果的特征,第一横边梁部、第二横边梁部、第一竖梁部、第二竖梁部、第一竖边梁部、第二竖边梁部、第一斜边梁部、第二斜边梁部、梁部、第一端板部、第二端板部、第一安装孔体、第二安装孔体、第一臂部和第二臂部、第三安装孔体、第一螺杆螺母、第二螺杆螺母、第三螺杆螺母、第四螺杆螺母和第五螺杆螺母这些技术特征的设计,是符合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技术特征。

在本技术方案中,对带电作业机器人进行高度状态转换的橡胶缓冲管、支撑架、立臂和螺杆螺母组为重要技术特征,在用于带电作业机器人的支架装置和运输防震系统的技术领域中,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在本技术方案中的术语都是可以用本技术领域中的专利文献进行解释和理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右视图,

图3为图1的前视图,

图4为移动梁5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背景技术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前视图,

橡胶缓冲管-1、垫板-2、摆动梁-3、支撑架-4、移动梁-5、移动座-6、立臂-7、螺杆螺母组-8、第一横边梁部-41、第二横边梁部-42、第一竖梁部-43、第二竖梁部-44、第一竖边梁部-45、第二竖边梁部-46、第一斜边梁部-47、第二斜边梁部-48、梁部-51、第一端板部-52、第二端板部-53、第一安装孔体-54、第二安装孔体-55、第一臂部-71、第二臂部-72、第三安装孔体-73、第一螺杆螺母-81、第二螺杆螺母-82、第三螺杆螺母-83、第四螺杆螺母-84、第五螺杆螺母-85。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审查指南,对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应当理解为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另外,除非特别说明,在下面的实施例中所采用的设备和材料均是市售可得的,如没有明确说明处理条件,请参考购买的产品说明书或者按照本领域常规方法进。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一,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包含有橡胶缓冲管1、垫板2、摆动梁3、支撑架4、移动梁5、移动座6、立臂7和螺杆螺母组8并且在立臂7上设置有支撑架4,在支撑架4上设置有移动梁5并且在移动梁5上设置有移动座6,在移动座6上设置有摆动梁3并且在摆动梁3上设置有橡胶缓冲管1,在橡胶缓冲管1中设置有垫板2并且在垫板2与橡胶缓冲管1和摆动梁3之间、在摆动梁3与移动座6之间、在移动座6与移动梁5之间、在移动梁5与支撑架4之间、在立臂7与支撑架4之间分别设置有螺杆螺母组8。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架4设置为包含有第一横边梁部41、第二横边梁部42、第一竖梁部43、第二竖梁部44、第一竖边梁部45、第二竖边梁部46、第一斜边梁部47和第二斜边梁部48并且第一横边梁部41的其中一个端头、第二竖边梁部46的其中一个端头和第一竖梁部43的上端头设置为相互联接,第一横边梁部41的其中另一个端头、第一竖边梁部45的其中一个端头和第二竖梁部44的上端头设置为相互联接并且第二竖边梁部46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第二横边梁部42的其中一个端头联接,第一竖边梁部45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第二横边梁部42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联接并且第一竖梁部43的下端头和第二竖梁部44的下端头分别设置为与立臂7套接式联接,第一斜边梁部47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第一竖梁部43的侧面部联接并且第一斜边梁部47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第二竖边梁部46的下端端面部联接,第二斜边梁部48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第二竖梁部44的侧面部联接并且第二斜边梁部48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第一竖边梁部45的下端端面部联接,在第一横边梁部41、第二横边梁部42、第一竖梁部43和第二竖梁部44上分别设置有通孔体并且第一横边梁部41的通孔体、第二横边梁部42的通孔体、第一竖梁部43的通孔体和第二竖梁部44的通孔体分别设置为与螺杆螺母组8联接,第一横边梁部41的内侧面部和第二横边梁部42的内侧面部分别设置为与移动梁5接触式联接并且第一横边梁部41、第二横边梁部42、第一竖边梁部45、第二竖边梁部46、第一斜边梁部47和第二斜边梁部48分别设置为矩形条状体,第一竖梁部43和第二竖梁部44分别设置为矩形管状体,第一横边梁部41的通孔体设置为沿第一横边梁部41的中心线间隔排列分布并且第二横边梁部42的通孔体设置为沿第二横边梁部42的中心线间隔排列分布、第一竖梁部43的通孔体设置为沿第一竖梁部43的中心线间隔排列分布并且第二竖梁部44的通孔体设置为沿第二竖梁部44的中心线间隔排列分布。

通过支撑架4,形成了对移动梁5、立臂7和螺杆螺母组8的支撑连接点,由第一横边梁部41和第二横边梁部42,实现了与移动梁5的连接,由第一斜边梁部47和第二斜边梁部48,实现了与立臂7的连接,由第一横边梁部41、第二横边梁部42、第一斜边梁部47和第二斜边梁部48,实现了与螺杆螺母组8的连接,由第一竖边梁部45、第二竖边梁部46、第一斜边梁部47和第二斜边梁部48,实现了探伸架的组成,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移动梁5的支撑载体。

在本实施例中,移动梁5设置为包含有梁部51、第一端板部52和第二端板部53并且在梁部51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体54,在第一端板部52和第二端板部53上分别设置有第二安装孔体55并且梁部51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第一端板部52的内侧面部联接,梁部51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第二端板部53的内侧面部联接并且第一端板部52的外侧面部和第二端板部53的外侧面部分别设置为与支撑架4联接,梁部51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移动座6联接并且第一安装孔体54和第二安装孔体55分别设置为与螺杆螺母组8联接,梁部51设置为矩形条状体并且第一端板部52和第二端板部53分别设置为矩形片状体,第一安装孔体54和第二安装孔体55分别设置有圆形孔状体并且第一安装孔体54设置为沿梁部51的横向中心线间隔排列分布。

通过移动梁5,形成了对支撑架4、移动座6和螺杆螺母组8的支撑连接点,由第一端板部52和第二端板部53,实现了与支撑架4的连接,由梁部51,实现了与移动座6的连接,由第一安装孔体54、第二安装孔体55,实现了与螺杆螺母组8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带动橡胶缓冲管1进行横向调节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移动座6设置为u字形槽状体并且移动座6的横部设置为通过螺杆螺母组8与移动梁5联接,移动座6的竖部设置为通过螺杆螺母组8与摆动梁3联接。

通过移动座6,形成了对摆动梁3、移动梁5和螺杆螺母组8的支撑连接点,由移动座6,实现了与摆动梁3的连接,实现了与移动梁5的连接,实现了与螺杆螺母组8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带动橡胶缓冲管1进行竖向调节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立臂7设置为包含有第一臂部71和第二臂部72并且在第一臂部71和第二臂部72上分别设置有第三安装孔体73,第一臂部71和第二臂部72分别设置为与支撑架4插接式联接并且第三安装孔体73设置为与螺杆螺母组8联接,第一臂部71和第二臂部72分别设置为矩形条状体并且第三安装孔体73设置为圆形孔状体,第三安装孔体73分别设置为沿第一臂部71的中心线和第二臂部72的中心线间隔排列分布并且在第一臂部71的下端头和第二臂部72的下端头分别设置有凸缘板。

通过立臂7,形成了对支撑架4和螺杆螺母组8的支撑连接点,由第一臂部71和第二臂部72,实现了与支撑架4的连接,由第三安装孔体73,实现了与螺杆螺母组8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与运输车的连接中间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摆动梁3设置为u字形槽状体并且摆动梁3的横部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橡胶缓冲管1联接,摆动梁3的横部设置为通过螺杆螺母组8与垫板2联接并且摆动梁3的竖部设置为通过螺杆螺母组8与移动座6联接。

通过摆动梁3,形成了对橡胶缓冲管1、垫板2、移动座6和螺杆螺母组8的支撑连接点,由摆动梁3,实现了与橡胶缓冲管1的连接,实现了与垫板2的连接,实现了与移动座6的连接,实现了与螺杆螺母组8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橡胶缓冲管1的支撑载体。

在本实施例中,橡胶缓冲管1设置为管状体并且橡胶缓冲管1设置为与垫板2容纳式联接,橡胶缓冲管1的外侧面部设置为与摆动梁3联接并且橡胶缓冲管1设置为与螺杆螺母组8联接。

通过橡胶缓冲管1,形成了对垫板2、摆动梁3和螺杆螺母组8的支撑连接点,由橡胶缓冲管1,实现了与垫板2的连接,实现了与摆动梁3的连接,实现了与螺杆螺母组8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带电作业机器人的支撑载体。

在本实施例中,垫板2设置为矩形条状体并且垫板2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橡胶缓冲管1的内壁接触式联接,垫板2设置为与螺杆螺母组8联接。

通过垫板2,形成了对橡胶缓冲管1和螺杆螺母组8的支撑连接点,由垫板2,实现了与橡胶缓冲管1的连接,实现了与螺杆螺母组8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调节安装高度。

在本实施例中,螺杆螺母组8设置为包含有第一螺杆螺母81、第二螺杆螺母82、第三螺杆螺母83、第四螺杆螺母84和第五螺杆螺母85并且第一螺杆螺母81设置在垫板2与橡胶缓冲管1和摆动梁3之间并且第二螺杆螺母82设置在摆动梁3与移动座6之间,第三螺杆螺母83设置在移动座6与移动梁5之间并且第四螺杆螺母84设置在移动梁5与支撑架4之间,第五螺杆螺母85设置在立臂7与支撑架4之间,第一螺杆螺母81的螺杆、第二螺杆螺母82的螺杆、第三螺杆螺母83的螺杆、第四螺杆螺母84的螺杆和第五螺杆螺母85的螺杆分别设置为六角螺栓并且第一螺杆螺母81的螺母、第二螺杆螺母82的螺母、第三螺杆螺母83的螺母、第四螺杆螺母84的螺母和第五螺杆螺母85的螺母分别设置为六角螺母。

通过螺杆螺母组8,形成了对橡胶缓冲管1、垫板2、摆动梁3、支撑架4、移动梁5、移动座6和立臂7的支撑连接点,由第一螺杆螺母81、第二螺杆螺母82、第三螺杆螺母83、第四螺杆螺母84和第五螺杆螺母85,实现了与橡胶缓冲管1的连接,实现了与垫板2的连接,实现了与摆动梁3的连接,实现了与支撑架4的连接,实现了与移动梁5的连接,实现了与移动座6的连接,实现了与立臂7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中间连接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橡胶缓冲管1、垫板2和摆动梁3与支撑架4、立臂7和螺杆螺母组8设置为按照高度调节的方式分布并且橡胶缓冲管1、垫板2和摆动梁3与支撑架4、移动梁5和螺杆螺母组8设置为按照竖向位置调节的方式分布,橡胶缓冲管1、垫板2和摆动梁3与支撑架4、移动座6和螺杆螺母组8设置为按照横向位置调节的方式分布,第一臂部71设置为与第一竖梁部43联接,第二臂部72设置为与第二竖梁部44联接,第一端板部52设置为与第一横边梁部41联接,第二端板部53设置为与第二横边梁部42联接,第一安装孔体54设置为与第三螺杆螺母83联接,第二安装孔体55设置为与第四螺杆螺母84联接,第三安装孔体73设置为与第五螺杆螺母85联接。

把第一臂部71的下端头和第二臂部72的下端头分别与运输车的车架连接,通过第一螺杆螺母81,把垫板2安装在橡胶缓冲管1中,把带电作业机器人安装在橡胶缓冲管1上,通过第二螺杆螺母82,调节摆动梁3与移动座6之间的倾斜角度连接,对带电作业机器人的倾斜角度进行调节,通过第三螺杆螺母83,使移动座6安装在不同位置的第一安装孔体54中,调节移动座6在梁部51的横向位置,对带电作业机器人进行竖向位置调节,通过第四螺杆螺母84,第一安装孔体54与不同位置的第一横边梁部41的通孔体和第二横边梁部42的通孔体连接,调节第一端板部52与第一横边梁部41的横向位置,调节第二端板部53与第二横边梁部42的竖向位置,对带电作业机器人进行竖向位置调节,通过第五螺杆螺母85,第三安装孔体73与不同位置的第一竖梁部43的通孔体和不同位置的第二竖梁部44的通孔体连接,调节第一臂部71与第一竖梁部43的高度位置,调节第二臂部72与第二竖梁部44的高度位置,对带电作业机器人进行高度位置调节。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二,一种带电作业机器人用运输防震系统,包含有机动车辆、设置为与机动车辆的车架联接的立臂7、设置在立臂7上的支撑架4、设置在支撑架4与立臂7之间并且用于调节支撑架4高度的螺杆螺母组8、设置在支撑架4上并且用于支撑带电作业机器人的橡胶缓冲管1。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按照对带电作业机器人进行高度状态转换的方式把橡胶缓冲管1、支撑架4、立臂7和螺杆螺母组8相互联接。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支撑架4上,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移动梁5。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有第二附件装置并且第二附件装置设置在第一附件装置上,第二附件装置设置为移动座6。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有第三附件装置并且第三附件装置设置在橡胶缓冲管1与第二附件装置之间,第三附件装置包含有垫板2和摆动梁3。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是以第一个实施例为基础,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特点:

1、由于设计了橡胶缓冲管1、支撑架4、立臂7和螺杆螺母组8,通过橡胶缓冲管1和支撑架4,实现了对带电作业机器人进行支撑,通过立臂7和螺杆螺母组8,实现了对带电作业机器人的高度调节,因此提高了对带电作业机器人的运输性能。

2、由于设计了移动梁5,实现了对带电作业机器人竖向位置调节。

3、由于设计了移动座6,实现了对带电作业机器人横向位置调节。

4、由于设计了垫板2和摆动梁3,实现了对带电作业机器人倾斜高度调节。

5、由于设计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在技术特征的单独和相互之间的集合的作用,通过试验表明,本实用新型的各项性能指标为现有的各项性能指标的至少为1.7倍,通过评估具有很好的市场价值。

还有其它的与对带电作业机器人进行高度状态转换的橡胶缓冲管1、支撑架4、立臂7和螺杆螺母组8联接的技术特征都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之一,并且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满足专利法、专利实施细则和审查指南的要求,不再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的实施例都进行描述。

因此在内,凡是包含有设置为与机动车辆的车架联接的立臂7、设置在立臂7上的支撑架4、设置在支撑架4与立臂7之间并且用于调节支撑架4高度的螺杆螺母组8、设置在支撑架4上并且用于支撑带电作业机器人的橡胶缓冲管1的技术内容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