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刀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总体来说涉及文体用品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刀具。
背景技术:
美工刀在日常生活中和文体用品里得到广泛的应用,尤其是裁切纸张和开启快递包裹等应用场景。
现有的美工刀,受其结构所限,均是将金属刀片推出保护壳之外,使刀片外漏才能使用。然而,在使用者本身安全意识薄弱或使用不当的情况下,使用者在用刀结束后未及时地将刀片收回保护壳内,造成刀片始终外露,带来了安全隐患。
在所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实用新型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且操作便捷的刀具。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刀具,包括壳体、刀片、护刀壳、按压键以及连动机构,壳体具有第一开口;刀片安装于所述壳体内;护刀壳活动地连接于所述壳体,且相对于所述第一开口的位置包括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按压键安装于所述壳体,且能在受力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移动;连动机构安装于所述壳体内,且连动于所述护刀壳和所述按压键;在所述按压键处于受力位置时,所述护刀壳处于打开位置,所述刀片的刀尖显露于所述第一开口;在所述按压键处于释放位置时,所述护刀壳处于关闭位置,所述刀片隐藏于所述壳体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方式,所述按压键设有一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朝向所述释放位置施力于所述按压键。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方式,所述护刀壳包括罩部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连动于所述连动机构,在所述关闭位置时,所述罩部的外轮廓与所述壳体的外轮廓相匹配。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方式,所述护刀壳能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沿直线移动,所述护刀壳具有缝隙,所述缝隙贯穿所述护刀壳的内外壁,所述刀片的刀尖能穿过所述缝隙。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方式,所述连动机构包括:
摆臂,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另一端连动于所述护刀壳,所述摆臂能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摆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方式,所述摆臂的另一端设有凸柱,所述护刀壳设有导向槽,所述凸柱与所述导向槽配合工作,以使所述摆臂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摆动时,所述护刀壳能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方式,在所述摆臂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摆臂平行于所述护刀壳的移动方向。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方式,所述摆臂的一端设有齿轮;所述按压键包括第一按压部和齿条部,所述齿条部与所述齿轮相啮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壳体具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一按压部通过所述第二开口显露于外;在所述按压键处于释放位置时,所述第一按压部的外轮廓与所述壳体的外轮廓齐平。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壳体包括第二按压部和第三按压部,所述第二按压部和所述第三按压部位于所述按压键的两侧,所述第二按压部和所述第三按压部均相对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内凹而成。
上述实用新型中的一个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刀具,包括壳体、刀片、护刀壳、按压键以及连动机构,通过按压键在受力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切换,并通过连动机构的连动作用,使得护刀壳能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移动,在关闭位置时,护刀壳封闭于壳体的第一开口,刀片的刀尖被护刀壳遮盖,并隐藏于壳体内,在打开位置时,护刀壳未封闭壳体的第一开口,刀片的刀尖显露于壳体的第一开口,以便实现切割。相比于现有技术的刀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刀具采用刀具固定不动,而护刀壳运动的方式,通过将有意识的推刀动作转变为下意识的按压动作,使得使用者的用刀体验更加的安全和便利。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刀具的内部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刀具去除壳体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示出齿轮的示意图。
图4示出的是刀具的护刀壳处于关闭位置时的示意图。
图5示出的是刀具的护刀壳处于打开位置时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壳体
110、第一开口
120、第二开口
130、第二按压部
20、刀片
210、刀尖
30、护刀壳
310、罩部
320、连接部
321、导向槽
40、按压键
410、第一按压部
420、齿条部
50、摆臂
510、凸柱
520、齿轮
60、弹性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实用新型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
虽然本说明书中使用相对性的用语,例如“上”、“下”来描述图标的一个组件对于另一组件的相对关系,但是这些术语用于本说明书中仅出于方便,例如根据附图中所述的示例的方向。能理解的是,如果将图标的装置翻转使其上下颠倒,则所叙述在“上”的组件将会成为在“下”的组件。其他相对性的用语,例如“顶”、“底”等也作具有类似含义。用语“一个”、“一”、“该”和“所述”用以表示存在一个或多个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包括”和“具有”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等仅作为标记使用,不是对其对象的数量限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刀具,包括壳体、刀片、护刀壳、按压键以及连动机构,壳体具有第一开口;刀片安装于壳体内;护刀壳活动地连接于壳体,且相对于所述第一开口的位置包括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按压键安装于壳体,且能在受力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移动;连动机构安装于壳体内,且连动于护刀壳和按压键;在所述按压键处于受力位置时,所述护刀壳处于打开位置,所述刀片的刀尖显露于所述第一开口;在所述按压键处于释放位置时,所述护刀壳处于关闭位置,所述刀片隐藏于所述壳体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刀具,包括壳体、刀片、护刀壳、按压键以及连动机构,通过按压键在受力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切换,并通过连动机构的连动作用,使得护刀壳能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移动,在关闭位置时,护刀壳封闭于壳体的第一开口,刀片的刀尖被护刀壳遮盖,并隐藏于壳体内,在打开位置时,护刀壳未封闭壳体的第一开口,刀片的刀尖显露于壳体的第一开口,以便实现切割。相比于现有技术的刀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刀具采用刀具固定不动,而护刀壳运动的方式,通过将有意识的推刀动作转变为下意识的按压动作,使得使用者的用刀体验更加的安全和便利。
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方式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刀具的结构和连接关系。
如图1所示,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刀具的内部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刀具包括壳体10、刀片20、护刀壳30、按压键40、连动机构和弹性元件60。壳体10具有第一开口110和第二开口120,护刀壳30活动地连接于壳体10,且相对于壳体10的第一开口110的位置包括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在关闭位置时,护刀壳30封闭于第一开口110,在打开位置时,护刀壳30从第一开口110移开。
按压键40安装于壳体10,且能在受力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移动。按压键40通过第二开口120而显露于外。使用者可将食指放置在按压键40上,按压键40受力向内移动,直至移动至受力位置。按压键40设有一弹性元件60,例如压簧,该弹性元件60朝向释放位置施力于按压键40,以使按压键40在未受力时,能够由受力位置恢复至释放位置。在按压键40由释放位置移动至受力位置的过程中,通过连动机构的作用,可将使用者的按压力传递至护刀壳30,以使护刀壳30由关闭位置移动至打开位置。相反地,在按压键40由受力位置恢复至释放位置的过程中,通过连动机构的作用,可将弹性元件60的弹性力传递至护刀壳30,以使护刀壳30由打开位置移动至关闭位置。
在一示例实施方式中,护刀壳30能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沿直线移动,护刀壳30具有缝隙(图未示),缝隙贯穿护刀壳30的内外壁,刀片20的刀尖210能穿过缝隙,以在护刀壳30沿直线移动过程中,刀片20的刀尖210在显露于壳体10和隐藏于壳体10之间转换。在图1中,护刀壳30处于关闭位置,在护刀壳30由关闭位置向打开位置移动时,护刀壳30内缩,即向壳体10内移动,以使刀片20的刀尖210穿过护刀壳30的缝隙而显露于第一开口110,以实现切割动作。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护刀壳30也可以不沿直线运动,而是摆动。在其他实施例中,护刀壳30也可以采用其他合适的运动,满足护刀壳30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移动时,刀片20的刀尖210能在显露于壳体10和隐藏于壳体10之间转换即可。
如图2所示,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刀具去除壳体的示意图。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按压键40在受力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移动,并通过连动机构而使护刀壳30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动机构包括一摆动件,例如一摆臂50,摆臂50的一端转动连接于壳体10,摆臂50的另一端连动于护刀壳30,该摆臂50能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摆臂50的另一端设有凸柱510,护刀壳30设有导向槽321,凸柱510与导向槽321配合工作,以使摆臂5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时,凸柱510沿导向槽321移动,并拖拽护刀壳30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移动。
当然,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凸柱510和导向槽321的位置也可以互换,例如摆臂50上设有导向槽321,以及护刀壳30上设有凸柱510,通过凸柱510和导向槽321的相互配合,以使摆臂5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时,护刀壳30能够随动。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的连动机构也可以包括一凸轮,凸轮转动连接于壳体10,且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护刀壳30与凸轮的表面配合工作,当凸轮由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的过程中,护刀壳30由关闭位置移动至打开位置;反之,护刀壳30由打开位置移动至关闭位置。
如图3所示,图3是图2中示出齿轮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摆臂50的一端设有齿轮520,齿轮520与摆臂50同步作动,且通过一轴转动连接于壳体10。按压键40包括第一按压部410和齿条部420,齿条部420与齿轮520相啮合。当使用者施力于第一按压部410时,齿条部420沿直线向内移动,从而带动齿轮520转动,最终带动摆臂50一同转动。相反地,在按压键40由受力位置移动至释放位置的过程中,齿条部420受到弹性元件60的弹力作用,沿直线向外移动,从而带动齿轮520反向转动,最终带动摆臂50一同转动。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按压键40与摆臂50之间的连动动作也可以采用除了齿轮520齿条机构的其他合适的机构,以在按压键40的直线运动与摆臂50的转动运动之间转换。
请继续参阅图3,在本实施例中,摆臂50在第一位置,即护刀壳30处于关闭位置时,按压键40处于释放位置,此时摆臂50平行于护刀壳30的移动方向。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摆臂50处于第一位置时与护刀壳30的移动方向相平行的设计方式,使得本刀具在未使用时,摆臂50能够抵顶于护刀壳30,防止护刀壳30意外内缩,刀具意外显露,带来安全问题。具体来说,按压键40受到弹性元件60的作用,摆臂50处于第一位置,此时凸柱510大致位于护刀壳30的导向槽321的一端。当护刀壳30意外受力,即护刀壳30沿直线向内移动时,由于受到摆臂50的凸柱510的抵顶作用,护刀壳30并不会向内移动,从而避免刀尖210意外漏出,引发安全问题。
如图1和图4所示,图4示出的是刀具的护刀壳处于关闭位置时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护刀壳30包括罩部310和连接部320,连接部320具有上述的导向槽321且连动于连动机构,在关闭位置时,罩部310的外轮廓与壳体10的外轮廓相匹配。也就是说,在护刀壳30处于关闭位置时,罩部310的外轮廓大致与壳体10的外轮廓齐平,以使刀具在未使用时,不会因壳体10上开设的第一开口110造成壳体10表面凹凸不平,影响刀具的美观。
壳体10具有第二开口120,第一按压部410通过第二开口120显露于外。在按压键40处于释放位置时,第一按压部410的外轮廓与壳体10的外轮廓齐平。
通过上述的护刀壳30和按压键40的外轮廓与壳体10外轮廓相匹配的设计,使得刀具在未使用时能够保持顺滑的表面,不会因壳体10上开设的第一开口110和第二开口120带来表面凹凸不平,影响刀具美观和握持手感。
如图4和图5所示,图5示出的是刀具的护刀壳处于打开位置时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刀具在进行切割动作时,按压键40处于受力位置,且按压键40的第一按压部410内凹于壳体10,护刀壳30处于打开位置,且护刀壳30的罩部310内凹于壳体10,以露出刀片20的刀尖21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壳体10大致呈鸡蛋型。壳体10可以包括第一半壳和第二半壳,第一半壳和第二半壳相扣合形成壳体10,壳体10可以为中空结构,上述的刀片20、护刀壳30、按压键40和连动机构均安装于壳体10内。
在本实施例中,将壳体10外形设计为鸡蛋型,其顺滑表面,提升了使用者手握时的手感。
壳体10还包括第二按压部130和第三按压部,第二按压部130和第三按压部均相对于壳体10的外表面内凹,第二按压部130和第三按压部可以位于第一按压部410的两侧。在使用者进行切割动作时,食指自然按压在第一按压部410,大拇指和中指夹住壳体10两侧,且分别按压在第二按压部130和第三按压部,以此形成三点固定的安全持刀姿势。在使用时,食指自然摆放的下压的位置可以和刀尖210以及需要滑切的物体形成统一的施力方向,更好的发挥刀具的使用率,而大拇指和中指夹在刀身两侧的力度可以以刀尖210为一个支点并根据待切割物体的表面形状(例如凹凸和/或不规则的表面)而随之改变。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刀具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刀具,包括壳体10、刀片20、护刀壳30、按压键40以及连动机构,通过按压键40在受力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切换,并通过连动机构的连动作用,使得护刀壳30能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移动,在关闭位置时,护刀壳30封闭于壳体10的第一开口110,刀片20的刀尖210被护刀壳30遮盖,并隐藏于壳体10内,在打开位置时,护刀壳30未封闭壳体10的第一开口110,刀片20的刀尖210显露于壳体10的第一开口110,以便实现切割。相比于现有技术的刀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刀具采用刀具固定不动,而护刀壳30运动的方式,通过将有意识的推刀动作转变为下意识的按压动作,使得使用者的用刀体验更加的安全和便利。
在此应注意,附图中示出而且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刀具仅仅是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一个示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并非仅限于附图中示出或说明书中描述的装置的任何细节或任何部件。
应可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不将其应用限制到本说明书提出的部件的详细结构和布置方式。本实用新型能够具有其他实施方式,并且能够以多种方式实现并且执行。前述变形形式和修改形式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应可理解的是,本说明书公开和限定的本实用新型延伸到文中和/或附图中提到或明显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单独特征的所有可替代组合。所有这些不同的组合构成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可替代方面。本说明书所述的实施方式说明了已知用于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最佳方式,并且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利用本实用新型。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