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起点商标网!
24小时服务QQ:2880605093

一种智能工业机器人高效定位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1-01-19 17:01:55|220|起点商标网
一种智能工业机器人高效定位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工业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智能工业机器人高效定位系统。



背景技术:

智能工业机器人作为先进制造业中不可替代的重要装备和手段,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和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正处于加快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以工业机器人为主体的机器人产业,正是破解我国产业成本上升、环境制约问题的重要路径选择,但是现有的智能工业机器人在使用时,由于定位系统不稳定,使得机器人对工件加工不准确的问题,同时存在现有的智能工业机器人在安装时,对采用螺栓之类的进行连接,且安装速度慢,定位不方便,影响工作效率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工业机器人高效定位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智能工业机器人在使用时,由于定位系统不稳定,使得机器人对工件加工不准确以及定位速度慢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工业机器人高效定位系统,包括工业机器人,所述工业机器人的下方设有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安装有定位机构;

所述定位机构包括电机、第一齿轮、第二齿轮、螺纹杆、轴承、竖块、第一滑块、第一滑槽和凹槽;

所述电机的右端与壳体的上方左端固定相连,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齿轮的右端中间固定相连,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相连,所述第二齿轮的右端中间与螺纹杆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的左右两侧均通过轴承与壳体转动相连,所述螺纹杆的中间外壁与竖块的下方中间内壁螺纹相连,所述竖块的底端中间与第一滑块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块与第一滑槽滑动卡接,所述第一滑槽开设在壳体的下方中间内壁,所述竖块的顶端与工业机器人的左侧底端中间固定连接,所述竖块的上方外壁与凹槽的中间内表面间隙配合,所述凹槽开设在壳体的上方中间内壁;

所述底板的上方左右两侧均安装有固定机构;

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夹板、把手、第二滑块、第二滑槽、弹簧、蜗杆、转杆、蜗轮、销轴、支撑杆、横杆和卡槽;

所述夹板的右端与壳体的下方左端相贴合,所述夹板的下方左侧设有把手,所述夹板的下方左端固接有把手,所述夹板的底端中间设有第二滑块,所述夹板的底端中间与第二滑块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块与第二滑槽滑动卡接,所述第二滑槽开设在底板的左侧上方内壁,所述第二滑块的下方右端与弹簧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左端与第二滑槽的左侧内表面固定相连,所述夹板的上方左侧设有蜗杆,所述蜗杆的右端通过内部橡胶垫与夹板转动相连,所述蜗杆的左侧设有转杆,所述蜗杆的左侧外壁与转杆的中间内壁固定相连,所述蜗轮与蜗轮啮合相连,所述蜗轮通过销轴与支撑杆转动相连,所述支撑杆的右端与夹板的上方左端固定连接,所述蜗轮的下方齿牙与横杆的左侧上方加工的齿牙啮合相连,所述横杆的中间外壁与夹板的中间内壁间隙配合,所述横杆的右侧外壁与卡槽的内表面相卡接,所述卡槽开设在壳体的下方左侧内壁;

所述固定机构的外侧设置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底板上表面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中间位置横向设置有通槽,所述通槽两侧内壁设置有卡齿,所述通槽中部设置有套筒,所述套筒内活动套设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左端垂直设置有拉杆,所述活动杆的右端与所述把手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杆的两侧外壁通过铰接件设置有卡柱,所述卡柱卡设在所述卡齿内,所述卡柱与所述活动杆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

优选的,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处于同一条竖线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滑块与第一滑槽构成滑动结构。

优选的,所述竖块与凹槽之间的间隙距离为0.1-0.2mm。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底端与底板的顶端中间相贴合。

优选的,所述把手的外壁加工有摩纹。

优选的,所述夹板、把手、第二滑块、第二滑槽、弹簧、蜗杆、转杆、蜗轮、销轴、支撑杆、横杆和卡槽均以壳体的中线为中心成左右两侧对称分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智能工业机器人定位系统,相对比于传统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该智能工业机器人定位系统,通过工业机器人、壳体、电机、第一齿轮、第二齿轮、螺纹杆、轴承、竖块、第一滑块、第一滑槽和凹槽之间的配合,电机的输出轴带动第一齿轮匀速正反转动,通过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之间的啮合力使第二齿轮匀速正反转动,第二齿轮带动螺纹杆通过两侧的轴承在壳体内匀速正反转动,螺纹杆转动使竖块通过第一滑块在壳体上的第一滑槽内左右滑动,竖块带动工业机器人在壳体上的凹槽内左右移动可以使工业机器人左右移动稳确定位,使其对外界工件加工准确,解决了现有的智能工业机器人在使用时,由于定位系统不稳定,使得机器人对工件加工不准确的问题。

该智能工业机器人定位系统,通过工业机器人、壳体、夹板、把手、第二滑块、第二滑槽、弹簧、蜗杆、转杆、蜗轮、销轴、支撑杆、横杆和卡槽之间的配合,向外侧拖动两侧的把手使两侧的夹板分别通过第二滑块在底板两侧的第二滑槽内向外侧滑动,两侧的第二滑块向外侧移动使两侧的弹簧压缩,反之通过弹簧的弹性可以使两侧的夹板对壳体夹紧固定在底板上,转动两侧的转杆使两侧的蜗杆通过内部橡胶垫在夹板两侧的转动,通过蜗轮与蜗轮之间的啮合力使两侧的蜗轮分别通过销轴在两侧的支撑杆上转动,通过蜗轮的下方齿牙与横杆的左侧上方加工的齿牙支间的啮合力使横杆在夹板内向内侧移动,两侧的横杆插在壳体两侧的卡槽内使壳体固定在底板上,安装速度快,提高工作效率,解决了现有的智能工业机器人在安装时,对采用螺栓之类的进行连接,且安装速度慢,影响工作效率的问题。

该智能工业机器人定位系统,通过工业机器人、壳体、夹板、把手、第二滑块、第二滑槽和弹簧之间的配合,向外侧拖动两侧的把手使两侧的夹板分别通过第二滑块在底板两侧的第二滑槽内向外侧滑动,两侧的第二滑块向外侧移动使两侧的弹簧压缩,可以根据工业机器人下方的壳体的规格调节,安装范围广泛,解决了现有的智能工业机器人在安装时,由于机器人的规格不同,使得安装范围收到限制的问题。

该智能工业机器人定位系统,通过固定板、活动杆、卡爪、卡齿和复位弹簧的配合连接,拉动活动杆从而带动把手向外移动,通过复位弹簧弹力作用下,卡爪卡在卡齿内部,实现对活动杆的限位,从而实现对把手的限位作用,便于工业机器人下方的壳体进行位置调节。

该智能工业机器人定位系统,通过工业机器人、壳体、螺纹杆、轴承、竖块、第一滑块、第一滑槽和凹槽之间的配合,螺纹杆转动使竖块通过第一滑块在壳体上的第一滑槽内左右滑动,竖块带动工业机器人在壳体上的凹槽内左右移动可以使工业机器人左右移动稳定,解决了现有的智能工业机器人,在调节时,不能使机器人稳定的移动的问题。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电机、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蜗杆、蜗轮和横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夹板、第二滑块和第二滑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竖块、第一滑块和第一滑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第一滑槽、壳体和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限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工业机器人,2、壳体,3、底板,4、定位机构,401、电机,402、第一齿轮,403、第二齿轮,404、螺纹杆,405、轴承,406、竖块,407、第一滑块,408、第一滑槽,409、凹槽,5、固定机构,501、夹板,502、把手,503、第二滑块,504、第二滑槽,505、弹簧,506、蜗杆,507、转杆,508、蜗轮,509、销轴,510、支撑杆,511、横杆,512、卡槽,6、限位机构,61、活动杆,62、固定板,63、通槽,64、拉杆,65、卡齿;66、铰接件,67、卡爪,68、复位弹簧,69、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7,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实施例1

一种智能工业机器人高效定位系统,包括工业机器人1,工业机器人1的下方设有壳体2,壳体2的内部安装有定位机构4,定位机构4包括电机401、第一齿轮402、第二齿轮402、螺纹杆404、轴承405、竖块406、第一滑块407、第一滑槽408和凹槽409,电机401的右端与壳体2的上方左端固定相连,电机401的输出轴与第一齿轮402的右端中间固定相连,电机401的输出轴带动第一齿轮402匀速正反转动,第一齿轮402与第二齿轮403啮合相连,通过第一齿轮402与第二齿轮403之间的啮合力使第二齿轮403匀速正反转动,第二齿轮403的右端中间与螺纹杆404的左端固定连接,螺纹杆404的左右两侧均通过轴承405与壳体2转动相连,第二齿轮403带动螺纹杆404通过两侧的轴承405在壳体2内匀速正反转动,螺纹杆404的中间外壁与竖块406的下方中间内壁螺纹相连,竖块406的底端中间与第一滑块407的顶端固定连接,第一滑块407与第一滑槽408滑动卡接,第一滑槽408开设在壳体2的下方中间内壁,螺纹杆404转动使竖块406通过第一滑块407在壳体2上的第一滑槽408内左右滑动,且第一滑槽408防止第一滑块407脱轨,竖块406的顶端与工业机器人1的左侧底端中间固定连接,竖块406的上方外壁与凹槽409的中间内表面间隙配合,凹槽409开设在壳体2的上方中间内壁,竖块406带动工业机器人1在壳体2上的凹槽409内左右移动可以使工业机器人1左右移动稳确定位,第一齿轮402与第二齿轮403处于同一条竖线上,使螺纹杆404转动稳定,第一滑块407与第一滑槽408构成滑动结构,第一滑块407在第一滑槽408内左右滑动,竖块406与凹槽409之间的间隙距离为0.1-0.2mm,使竖块406带动工业机器人1始终保持竖直,对其定位,壳体2的底端与底板3的顶端中间相贴合,工业机器人1通过壳体安装在底板3上。

实施例2

作为一种可选情况,参见图1、3和4,智能工业机器人定位系统,底板3的上方左右两侧均安装有固定机构5,固定机构5包括夹板501、把手502、第二滑块503、第二滑槽504、弹簧505、蜗杆506、转杆507、蜗轮508、销轴509、支撑杆510、横杆511和卡槽512,夹板501的右端与壳体2的下方左端相贴合,夹板501的下方左侧设有把手502,夹板501的下方左端固接有把手502,夹板501的底端中间设有第二滑块503,夹板501的底端中间与第二滑块503顶端固定连接,第二滑块503与第二滑槽504滑动卡接,第二滑槽504开设在底板3的左侧上方内壁,向外侧拖动两侧的把手502使两侧的夹板501分别通过第二滑块503在底板3两侧的第二滑槽504内向外侧滑动,且第二滑槽504防止第二滑块503脱轨,第二滑块503的下方右端与弹簧505的右端固定连接,两侧的第二滑块503向外侧移动使两侧的弹簧505压缩,反之通过弹簧505的弹性可以使两侧的夹板501对壳体2夹紧固定,弹簧505的左端与第二滑槽504的左侧内表面固定相连,夹板501的上方左侧设有蜗杆506,蜗杆506的右端通过内部橡胶垫与夹板501转动相连,蜗杆506的右端通过内部橡胶垫在夹板501上转动,蜗杆506的左侧设有转杆507,蜗杆506的左侧外壁与转杆507的中间内壁固定相连,转动转杆507带动蜗杆506转动,蜗轮506与蜗轮508啮合相连,蜗轮508通过销轴509与支撑杆510转动相连,通过蜗轮506与蜗轮508之间的啮合力使蜗轮508通过销轴509在支撑杆510上转动,支撑杆510的右端与夹板501的上方左端固定连接,蜗轮508的下方齿牙与横杆511的左侧上方加工的齿牙啮合相连,横杆511的中间外壁与夹板501的中间内壁间隙配合,横杆511的右侧外壁与卡槽512的内表面相卡接,卡槽512开设在壳体2的下方左侧内壁,通过蜗轮508的下方齿牙与横杆511的左侧上方加工的齿牙支间的啮合力使横杆511在夹板501内向内侧移动,两侧的横杆511插在壳体2两侧的卡槽512内使壳体2固定在底板3上,把手502的外壁加工有摩纹,摩纹增大了手与把手502之间的摩纹力防止脱手,夹板501、把手502、第二滑块503、第二滑槽504、弹簧505、蜗杆506、转杆507、蜗轮508、销轴509、支撑杆510、横杆511和卡槽512均以壳体2的中线为中心成左右两侧对称分布,使壳体2上的工业机器人1固定在底板3上稳定;

固定机构5的外侧设置有限位机构6,限位机构6包括设置在底板3上表面的固定板62,固定板62的中间位置横向设置有通槽63,通槽63两侧内壁设置有卡齿65,通槽63中部设置有套筒69,套筒69内活动套设有活动杆61,活动杆61的左端垂直设置有拉杆64,活动杆61的右端与把手502固定连接,活动杆61的两侧外壁通过铰接件66设置有卡柱67,卡柱67卡设在卡齿65内,卡柱67与活动杆61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68,具体实施时,首先向外拉动拉杆64,拉杆64带动活动杆61向外移动,从而带动把手502向外移动,拉动到适当距离时,卡柱67在复位弹簧68的作用下卡紧在卡齿65内部,此时,活动杆61保持不动状态,即把手502保持限位状态,便于工业机器人1下方的壳体2进行位置调节。

该实施例中的方案可以与其他实施例中的方案进行选择性的组合使用。

实施例3

智能工业机器人定位系统的应用,在使用该智能工业机器人定位系统时,首先人工向外侧拖动两侧的把手502使两侧的夹板501分别通过第二滑块503在底板3两侧的第二滑槽504内向外侧滑动,两侧的第二滑块503向外侧移动使两侧的弹簧505压缩,可以根据工业机器人1下方的壳体2的规格调节,反之通过弹簧505的弹性可以使两侧的夹板501对壳体2夹紧固定在底板3上,转动两侧的转杆507使两侧的蜗杆506通过内部橡胶垫在夹板501两侧的转动,通过蜗轮506与蜗轮508之间的啮合力使两侧的蜗轮508分别通过销轴509在两侧的支撑杆510上转动,通过蜗轮508的下方齿牙与横杆511的左侧上方加工的齿牙支间的啮合力使横杆511在夹板501内向内侧移动,两侧的横杆511插在壳体2两侧的卡槽512内使壳体2固定在底板3上,接通电机401的外接电源,电机401工作,电机401的输出轴带动第一齿轮402匀速正反转动,通过第一齿轮402与第二齿轮403之间的啮合力使第二齿轮403匀速正反转动,第二齿轮403带动螺纹杆404通过两侧的轴承405在壳体2内匀速正反转动,螺纹杆404转动使竖块406通过第一滑块407在壳体2上的第一滑槽408内左右滑动,竖块406带动工业机器人1在壳体2上的凹槽409内左右移动可以使工业机器人1左右移动稳确定位。

该实施例中的方案可以与其他实施例中的方案进行选择性的组合使用。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