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门锁把手机构及门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门锁把手机构、门体及解锁方法。
背景技术:
现在常规的门锁开门方式为执手旋转开门,或把手推拉式开门;执手开门是转动执手实现开门,把手推拉是通过推把手或拉把手的开门方式实现开门,但是现有执手或推拉门锁,使用一段时间后零件磨损而导致执手或推拉把手晃动,影响用户体验及感观。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出现了按压开门结构,尽管该结构能够实现将执手隐藏,提高执手的使用寿命,但是该种按压开门结构体积较大,占用门体较大的面积。
因此,亟需一种门锁把手机构、门体及解锁方法,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门锁把手机构、门体及解锁方法,能够减小门锁把手机构的体积,使门锁把手机构更为紧凑。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门锁把手机构,包括:
外壳;
按压传动机构,其包括按压把手和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传动杆、导向块和齿轮,所述导向块内侧设置有齿条,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所述按压把手一端伸出所述外壳,另一端与所述传动杆第一端固定连接;
方条座,其设置于所述外壳内,且与所述齿轮固定连接;按压所述按压把手,所述导向块与所述传动杆的第二端抵接且所述传动杆驱动所述导向块向上或向下直线移动,以使所述方条座转动。
作为上述门锁把手机构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外壳由内向外依次包括底板、覆板、把手座和把手盖,所述底板与覆板固定连接,所述底板上设置有能够使方条座露出的第一孔,所述导向块设置于覆板上并能够在覆板上直线移动,所述把手座固定于所述覆板上,所述把手座一侧与把手盖连接形成第一腔室,所述按压把手一端伸出所述把手座,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腔室内,所述把手座另一侧形成有第二腔室,所述导向块部分和所述传动杆位于所述第二腔室内。
作为上述门锁把手机构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覆板与所述导向块连接的一侧设置有容纳槽,所述齿轮和部分所述导向块设置于容纳槽内。
作为上述门锁把手机构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容纳槽的槽底设置有导向柱,所述导向块上设置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与所述导向柱抵接;
所述覆板上还设置有能够使所述方条座一端穿过的第二孔,所述方条座一端设置有所述齿轮。
作为上述门锁把手机构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覆板上还设置有容纳导向柱的导向柱卡槽,至少所述第二孔的一侧设置有所述导向柱卡槽,所述导向柱固定于所述导向柱卡槽内,所述导向柱卡槽为弧形槽。
作为上述门锁把手机构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把手盖与所述按压把手之间设置有能够使所述按压把手复位的第一弹性件。
作为上述门锁把手机构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传动杆包括连接部、传动臂和传动轴套,所述连接部两端向所述导向块各延伸有一所述传动臂,所述传动轴套通过销钉与两个所述传动臂连接。
作为上述门锁把手机构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导向块包括相互连接的传动部和升降部,所述升降部能够与所述传动轴套抵接,所述齿条设置于所述升降部上。
作为上述门锁把手机构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覆板远离所述导向块的一侧设置有方条座支架,所述方条座的另一端穿过所述方条座支架。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门体,包括上述所述的门锁把手机构。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门体解锁方法,应用于上述所述的门体,包括如下步骤:
所述外壳被握紧后,所述按压把手受到按压其下端被提拉,与所述按压把手下端连接的所述传动杆随所述按压把手向上移动,并驱动所述导向块随之向上移动;
所述齿轮与设置在所述导向块内的所述齿条啮合转动;
所述齿轮带动所述方条座转动,而后再拉动所述外壳实现解锁。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门锁把手机构,导向块内侧设置有齿条,齿轮与齿条啮合能够使齿轮转动时驱动方条座转动,实现开锁的目的,由于齿条设置在导向块的内侧,不占用外壳内的空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门锁把手机构体积相对较小,也更为紧凑。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门体,门体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把手被隐藏,且按压把手即可实现对方条座的旋拧开锁,使门锁把手机构占用门体的空间小,结构更为紧凑。
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门体解锁方法,能够实现用户在握紧外壳时即可实现解锁的目的,无需用户再次转动外壳,从而实现快速解锁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门锁把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门锁把手机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门锁把手机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把手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传动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覆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覆板、导向块和传动杆连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按压把手;
2、传动杆;21、连接部;22、传动臂;23、传动轴套;24、销钉;
3、导向块;31、传动部;311、导向槽;32、升降部;33、齿条;
4、齿轮;
5、方条座;
6、底板;61、第一孔;
7、覆板;71、容纳槽;72、导向柱;73、第二孔;74、导向柱卡槽;75、转动轴承;
8、把手座;81、连接板;811、第四孔;82、连接筒;
9、把手盖;
10、第一弹性件;
11、方条座支架;
12、第二弹性件;
13、压块;
14、压块螺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门锁把手机构,该门锁把手机构体积相对于现有结构体积减小,使其内部结构更为紧凑。
如图1-3所示,该门锁把手机构包括:外壳、按压传动机构和方条座5,其中按压传动机构包括按压把手1和传动组件,按压把手1与传动组件固定连接,按压按压把手1,传动组件同按压把手1一同运动;传动组件设置于外壳内,传动组件包括传动杆2、导向块3和齿轮4,导向块3内侧设置有齿条33,齿轮4与齿条33啮合,按压把手1一端伸出外壳,另一端与传动杆2固定连接;方条座5设置于外壳内,且方条座5与齿轮4固定连接;按压按压把手1,导向块3与传动杆2的另一端抵接且传动杆2驱动导向块3向上或向下直线移动,以使与齿轮4固定连接的方条座5转动。
本实施例中导向块3内侧设置有齿条33,齿轮4与齿条33啮合能够使齿轮4转动时驱动方条座5转动,实现开锁的目的,由于齿条33设置在导向块3的内侧,不占用外壳内的空间,因此本实施例中提供的门锁把手机构体积相对较小,也更为紧凑。
优选地,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外壳依次包括底板6、覆板7、把手座8和把手盖9,底板6与覆板7固定连接,底板6上设置有能够使方条座5露出的第一孔61,且方条座5能够在第一孔61内转动;导向块3设置于覆板7上并能够在覆板7上直线移动,把手座8固定于覆板7上,把手座8一侧与把手盖9连接形成第一腔室,按压把手1设置于第一腔室内,把手座8另一侧形成有第二腔室,部分导向块3和传动杆2位于第二腔室内。按压把手1呈l型,按压把手1的被按压端伸出第一腔室,即被按压端伸出把手座8,能够被用户按压。该种结构能够保证按压把手1和传动杆2位于外壳内,实现按压按压把手1,传动杆2随按压把手1动作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把手座8设置在覆板7的中部,由于齿条33设置在导向块3的内侧,能够缩短导向块3与齿轮4之间的距离,使把手座8位置居中,保证身高娇小的儿童也能够实现开锁的目的。
进一步地,按压把手1则通过压块13和压块螺丝14固定在把手盖9上,保证按压把手1在固定位置,不会下落影响使用。为了能够实现按压把手1在按压后自动复位,本实施例中把手盖9与按压把手1之间设置有能够使按压把手1复位的第一弹性件10。第一弹性件10为弹簧,把手盖9与按压把手1之间设置有两个第一弹性件10,保证按压把手1复位过程中受力均匀。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4所示,把手座8包括连接板81和连接筒82,连接筒82倾斜设置在连接板81上,连接板81上设置有第三孔和第四孔811,连接筒82内形成第二腔室,连接筒82与第三孔连通,从而保证传动杆2能够伸入把手座8内。按压把手1未与连接杆2连接的一端伸出第四孔811,用于实现用户按压。连接板81与把手盖9通过把手座螺钉固定连接,且连接筒82与覆板7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传动杆2包括连接部21、传动臂22和传动轴套23,连接部21与按压把手1的下端固定连接,连接部21两端向导向块3方向各倾斜延伸有一传动臂22,传动轴套23两端通过销钉24与两个传动臂22连接。传动臂22相对于连接部21的倾斜角度与连接筒82相对于连接板81的倾斜角度相同,保证传动臂22能够在连接筒82内活动;传动轴套23能够在销钉24上转动,从而在传动轴套23与导向块3滚动接触,降低传动轴套23与导向块3之间的摩擦力,使整个机构运行顺畅。
作为优选,本实施例中导向块3包括传动部31和升降部32,升降部32与传动部31固定连接,升降部32能够与传动轴套23抵接,齿条33设置于传动部31上,且传动部31与齿条33为一体式结构。进一步地,升降部32为楔形块,传动轴套23位于升降部32的下方,按压按压把手1,根据杠杆原理,与按压把手1固定连接的传动杆2向上移动,即传动轴套23向上移动,传动轴套23与升降部32抵接促使导向块3也随传动轴套23同时移动,从而是设置在导向块3内侧的齿条33随导向块3直线移动。
为了节省空间,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7所示,覆板7与导向块3连接的一侧设置有容纳槽71,部分导向块3(即传动部31)和齿轮4设置于容纳槽71内。进一步地,如图8所述,本实施例中容纳槽71的槽底设置有导向柱72,导向块3上设置有导向槽311(参考图6),导向槽311与导向柱72抵接;导向柱72能够为导向块3的传动部31提供导向,从而使导向块3在移动过程中沿直线移动,导向块3与导向柱72抵接。
为了能够使齿轮4能够有效的带动方条座5转动,在本实施例中覆板7上还设置有能够使方条座5一端穿过的第二孔73,方条座5一端套设有齿轮4。需要说明的是方条座5的一端为阶梯轴结构,阶梯轴靠近导向块3的一端横截面为腰型,齿轮4上设置有腰型孔,该种结构能够免去齿轮4与方条座5通过键连接,使齿轮4和方条座5结构更为小型化,内部结构也更为紧凑。阶梯轴的另一端横截面则为圆形。另外,为了固定齿轮4和方条座5,齿轮4和方条座5之间通过齿轮螺钉固定连接。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覆板7上还设置有容纳导向柱72的导向柱卡槽74,至少第二孔73的一侧设置有导向柱卡槽74,导向柱72固定于导向柱卡槽74内,导向柱卡槽74为弧形槽。导向柱卡槽74的设定能够降低导向柱72对内部空间的要求,进一步地使该门锁把手机构内部结构更为紧凑。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孔73的两侧各设置有一导向柱卡槽74,使导向柱72两端均能够被导向。另外,在第二孔73内设置有转动轴承,方条座5一端穿过转动轴承75,能够减小方条座5与覆板7之间的摩擦。
由于方条座5长度较长,为了防止方条座5受到重力影响端部下垂,在本实施例中覆板7远离导向块3的一侧设置有方条座支架11,方条座5的另一端穿过方条座支架11。方条座支架11上设置有第四孔以供方条座5穿过,同时在第四孔内设置有第二弹性件12能够使方条座5转动后复位,第二弹性件12具体为扭簧。
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门体,其包括本实施例中提供的门锁把手机构。该门体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把手被隐藏,且按压把手1即可实现对方条座5的旋拧开锁,使门锁把手机构占用门体的空间小,结构更为紧凑。
该门体解锁方法如下:
外壳被用户单手握紧后,按压把手1受到按压,按压把手1的下端被提拉,与按压把手1下端连接的传动杆2随按压把手1向上移动,传动杆2并驱动导向块3随之向上移动;
齿轮4与设置在导向块3内的齿条啮合并转动;
齿轮4带动方条座5转动,用户手拉动外壳实现解锁。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门体解锁方法,能够实现用户在握紧外壳时即可实现解锁的目的,无需用户再次转动外壳,从而实现快速解锁的目的。
此外,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