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速全自动电动升降柱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升降柱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速全自动电动升降柱装置。
背景技术:
升降柱,又称升降地柱或防冲撞路桩、隔离桩等,升降柱广泛用于城市交通、军队及国家重要机关大门及周边、步行街、高速公路收费站、机场、学校、银行、大型会所、停车场等许多场。
传统的升降柱需要半手动操作,这样的操作方式增加了一定的劳动成本,因此,目前的升降柱通常是由电机通过丝杠直接驱动柱体升降,这样的升降方式较为单一,从而导致升降柱上升速度较慢,且难以具备一定的稳定性,同时还需要一定的密封性,以防止雨水进入到升降柱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的一种高速全自动电动升降柱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速全自动电动升降柱装置,包括柱筒,所述柱筒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内正上方设有电液推杆,所述柱筒的内部设有第一升降柱,所述第一升降柱的内部设有第二升降柱,所述第二升降柱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柱盖,所述柱筒内壁的上端固定镶嵌有第一防水圈,所述第一防水圈内壁的上端固定镶嵌有第二防水圈,所述柱筒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有呈圆周阵列的第二导向柱,所述第一升降柱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有呈圆周阵列的第一导向柱,所述第二升降柱的外表面固定镶嵌有反光板,所述柱筒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座。
进一步的,所述电液推杆的底面与安装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电液推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圆周阵列的第二固定块,每个所述第二固定块的底面均与安装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有效的提高对电液推杆的固定性,从而提高了电液推杆在运转时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座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地锥,且地锥呈圆周阵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将该升降柱与地面牢牢的固定,从而使该升降柱提高了整体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升降柱的底面开设有呈圆周阵列的第一限位孔,且第一限位孔的口径值大于第二导向柱的直径值,每个所述第二导向柱的一端均贯穿第一限位孔并与柱筒的内底壁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当第一升降柱进行升降时,通过第二导向柱进行导向限位,从而提高了对第一升降柱进行升降时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升降柱的底面开设有呈圆周阵列的第二限位孔,且第二限位孔的口径值大于第一导向柱的口径值,每个所述第一导向柱的一端均贯穿第二限位孔并延伸至第二限位孔的外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当第二升降柱进行升降时,通过第一导向柱进行导向限位,进一步的提高了升降柱在升降时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电液推杆的伸缩端与柱盖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柱盖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呈圆周阵列的第一固定块,每个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一侧面均与电液推杆的伸缩端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将电液推杆的伸缩端与柱盖的底面之间的连接更加固定,从而提高了该升降柱升降时的稳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升降柱的外表面与第一防水圈的内圈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升降柱的外表面与第二防水圈的内圈滑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有效的防止雨水进入到升降柱内,进一步的提升了升降柱内部的密封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高速全自动电动升降柱装置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防水圈和第二防水圈的设置,能够有效的将雨水进行阻挡,防止雨水进入到升降柱内,对升降柱的内部造成不必要的损坏,通过电液推杆、柱盖、第一限位孔、第二限位孔、第一导向柱和第二导向柱之间的配合设置,能够使电液推杆的推动,使升降柱的升降实现高速全自动,减少了劳动成本,且升降柱在进行升降时,具有更好的稳定性,以及通过反光板的设置,可以更好的对车辆进行有效的警示作用。
2、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二固定块的设置,能够有效的提高对电液推杆的固定性,从而提高了电液推杆在运转时的稳定性,通过地锥的设置,能够将该升降柱与地面牢牢的固定,从而使该升降柱提高了整体的稳定性,通过第一限位孔的设置,能够当第一升降柱进行升降时,通过第二导向柱进行导向限位,从而提高了对第一升降柱进行升降时的稳定性,通过第二限位孔的设置,能够当第二升降柱进行升降时,通过第一导向柱进行导向限位,进一步的提高了升降柱在升降时的稳定性,通过第一固定块的设置,能够将电液推杆的伸缩端与柱盖的底面之间的连接更加固定,从而提高了该升降柱升降时的稳定,通过第一升降柱和第一防水圈、第二升降柱和第二防水圈之间的配合设置,能够有效的防止雨水进入到升降柱内,进一步的提升了升降柱内部的密封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仰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柱筒;2、固定座;3、地锥;4、第一防水圈;5、第一升降柱;6、第二防水圈;7、第二升降柱;8、反光板;9、柱盖;10、第一固定块;11、第一导向柱;12、第二导向柱;13、电液推杆;14、安装座;15、第二固定块;16、第一限位孔;17、第二限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高速全自动电动升降柱装置,包括柱筒1,柱筒1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安装座14,安装座14的内正上方设有电液推杆13,电液推杆13的型号为diys-50,电液推杆13的底面与安装座1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电液推杆13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圆周阵列的第二固定块15,每个第二固定块15的底面均与安装座1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能够有效的提高对电液推杆13的固定性,从而提高了电液推杆13在运转时的稳定性,柱筒1的内部设有第一升降柱5,第一升降柱5的内部设有第二升降柱7,第一升降柱5的外表面与第一防水圈4的内圈滑动连接,第二升降柱7的外表面与第二防水圈6的内圈滑动连接,当雨水落至第一防水圈4和第二防水圈6上时,由于第一防水圈4和第二防水圈6均分别与第一升降柱5和第二升降柱7相紧贴,因此有效的防止雨水进入到升降柱内,进一步的提升了升降柱内部的密封性,第二升降柱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柱盖9,电液推杆13的伸缩端与柱盖9的底面固定连接,柱盖9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呈圆周阵列的第一固定块10,每个第一固定块10的一侧面均与电液推杆13的伸缩端固定连接,能够将电液推杆13的伸缩端与柱盖9的底面之间的连接更加固定,从而提高了该升降柱升降时的稳定,柱筒1内壁的上端固定镶嵌有第一防水圈4,第一防水圈4内壁的上端固定镶嵌有第二防水圈6,柱筒1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有呈圆周阵列的第二导向柱12,第一升降柱5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有呈圆周阵列的第一导向柱11,第一导向柱11的长度值大于第二升降柱7的长度值,能够很好的对第二升降柱7进行导向限位效果,第二升降柱7的底面开设有呈圆周阵列的第二限位孔17,且第二限位孔17的口径值大于第一导向柱11的口径值,每个第一导向柱11的一端均贯穿第二限位孔17并延伸至第二限位孔17的外部,能够当第二升降柱7进行升降时,通过第一导向柱11进行导向限位,进一步的提高了升降柱在升降时的稳定性,第一升降柱5的底面开设有呈圆周阵列的第一限位孔16,且第一限位孔16的口径值大于第二导向柱12的直径值,能够当第一升降柱5进行升降时,通过第二导向柱12进行导向限位,从而提高了对第一升降柱5进行升降时的稳定性,每个第二导向柱12的一端均贯穿第一限位孔16并与柱筒1的内底壁固定连接,第二升降柱7的外表面固定镶嵌有反光板8,当车辆的灯光照射在反光板8上时,使灯光被反光,能够对驾驶者起到警示作用,柱筒1的底面s定连接有固定座2,固定座2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地锥3,且地锥3呈圆周阵列,能够将该升降柱与地面牢牢的固定,从而使该升降柱提高了整体的稳定性。
使用时,首先将柱筒1埋至地表内,并通过地锥3与地表深处进行固定,此时将电液推杆13与市政电源接通,使电液推杆13的运转,快速推动柱盖9进行上升,升降过程中,第一升降柱5和第二升降柱7分别跟随第二导向柱12和第一导向柱11进行导向上升,使升降柱的升降更加快速稳定,当第一升降柱5和第二升降柱7均上升至地面以上的合适距离后,即可关闭电液推杆13的电源,即可对道路进行封锁,当夜晚时,有车辆需要过路时,使车灯光能够照射在反光板8上,此时灯光将被反射,使驾驶者得知该路段已被封锁,当下雨时,通过第一防水圈4和第二防水圈6,能够将雨水阻挡之外,有效的防止雨水渗漏至升降柱内,当使用升降柱完毕后,只需控制电液推杆13的向下运转,即可将第一升降柱5和第二升降柱7快速伸缩至柱筒1的内部。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