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起点商标网!
24小时服务QQ:2880605093

一种适用于山区公路长大下坡的智能防撞护栏的制作方法

2021-01-18 18:01:57|321|起点商标网
一种适用于山区公路长大下坡的智能防撞护栏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安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山区公路长大下坡的智能防撞护栏。



背景技术:

近年来,山区低等级道路特别是长大下坡段,由于道路等级较低,平纵指标较差,且道路损坏较严重,汽车在下坡段发生交通事故频繁,轻则汽车损坏,造成交通堵塞;重则翻车、冲出道路顺坡滚落,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事故,这种现状在山区公路屡见不鲜。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有:1)山区道路受地形条件限制,道路平纵指标较差,设计时速较低,过往车辆往往超过设计时速行驶;2)道路狭窄,视距受限,无法提早判断道路情况,特别是弯道处极易冲出道路;3)山区盘山公路,一般都是长大下坡,大货车惯性大,遇到雨雪天气,刹车制动效果不佳,被迫冲出道路;4)低等级道路路面宽度不足。

为了解决上述情况,一般采用设置在山区公路一侧设置护栏。

目前设置的护栏一般是由立柱和位于其上部的护栏板所组成,护栏板由钢板制成,两者为钢性材料亦呈钢性连接。当汽车失控撞上护栏板后,护栏可以阻止汽车冲出道路的危险情况发生。但实践证明上述结构的护栏板无缓冲功能,在失控的汽车高速强大的冲击力下,常会造成护栏板破裂,失控汽车冲出车道,从而造成车毁人亡;尤其是破裂的护栏板伤人更为严重,也不能有效阻止汽车冲出道路的危险发生。另一方面,由钢板制成的护栏板亦生透,失去抗压力和防撞效果,使用寿命较短。

且现有的护栏的设置高度较高,且沿着山区公路一侧均匀布设,在道路路面比较狭窄的情况下,容易给驾驶人员造成较大的压抑感,从而影响驾驶人员的驾驶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山区公路长大下坡的智能防撞护栏,其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护栏板无缓冲功能,在行驶车辆强大的冲击下,会加重事故的发生和损失以及提高防撞装置使用寿命短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适用于山区公路长大下坡的智能防撞护栏,包括连接立柱、护栏板和柔性防护网;

所述连接立柱埋设在公路边需要护栏处,所述连接立柱的表面上设有滑轨;

所述护栏板位于所述相邻连接立柱之间,且所述护栏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接立柱表面上的滑轨连接;

所述护栏板分为上护栏板、中护栏板和下护栏板,所述上护栏板和下护栏板的宽度相等,所述中护栏板的宽度大于所述上护栏板或下护栏板的宽度;

所述柔性防护网设置在所述上护栏板和下护栏板之间,在防撞装置未启动时,所述柔性防护网处于叠缩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上护栏板上还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安装在所述滑轨上,用于所述上护栏板沿所述滑轨方向滑动;

所述连接立柱和上护栏板上还设置有互相配合的限位构件。

更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构件是在连接立柱的上端设置卡点,在所述上护栏板的左右两端上分别设置凸点;

所述限位构件用于在防撞装置启动后,固定所述上护栏板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中护栏板、下护栏板与滑轨固定连接,所述下护栏板距离地面0.3m;

在防撞装置未启动时,所述上护栏板距离地面0.8m;在防撞装置启动后,所述上护栏板距离地面0.8~1m。

优选地,所述连接立柱的高度为5m,所述连接立柱为箱型截面其内部加肋。

优选地,所述中护栏板为波形钢板,所述中护栏板比所述上护栏板或下护栏板宽0.5m。

进一步地,所述防撞装置还包括控制装置、红外线投射仪和智能报警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红外线投射仪和智能报警装置安装在所述上护栏板和下护栏板之间;

所述控制装置、红外线投射仪和智能报警装置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山区公路长大下坡的智能防撞护栏,当行驶车辆撞上突出的中护栏板时,因上护栏板可以沿连接立柱的滑轨方向滑动,张开柔性防护网,柔性防护网具有良好的缓冲力、反弹力和塑性及抗冲击力,能够有效阻止和降低行驶车辆在强大的冲击下,造成冲出道路、翻车或其他安全事故;同时本实用新型采用设置可升降的上护栏板,可以有效的避免由于护栏板的高度过高给本就不宽的山区道路路面加重驾驶压抑感,从而影响驾驶安全。

本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山区公路长大下坡的智能防撞护栏,采用设置可升降的上护栏板,由于在防撞装置未启动时,所述柔性防护网处于叠缩状态,可以增加防撞装置的使用寿命,并且减少防撞装置的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未启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在启动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连接立柱;11-滑轨;2-护栏板;21-上护栏板;22-中护栏板;23-下护栏板;3-柔性防护网;4-红外线投射仪;5-智能报警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在以下描述中,为了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透彻理解阐述了大量特定细节。然而,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不必采用这些特定细节来实行本实用新型。在其他实例中,为了避免混淆本实用新型,未具体描述公知的结构、电路、材料或方法。

在整个说明书中,对“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一个示例”或“示例”的提及意味着: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被包含在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的各个地方出现的短语“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一个示例”或“示例”不一定都指同一实施例或示例。此外,可以以任何适当的组合和、或子组合将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组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示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示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这里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列出的项目的任何和所有组合。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适用于山区公路长大下坡的智能防撞护栏,包括连接立柱1、护栏板2和柔性防护网3;连接立柱1埋设在公路边需要护栏处,连接立柱1的表面上设有滑轨11;护栏板2位于相邻连接立柱1之间,且护栏板2的两端分别与连接立柱表面上的滑轨11连接;护栏板2分为上护栏板21、中护栏板22和下护栏板23,所上护栏板21和下护栏板23的宽度相等,中护栏板22的宽度大于上护栏板21或下护栏板23的宽度;柔性防护网3设置在上护栏板21和下护栏板22之间,在防撞装置未启动时,柔性防护网3处于叠缩状态。

其中,连接立柱设置在公路外侧,且每隔10m设置一个;中护栏板的长度等于相邻的连接立柱的距离;在防撞装置未启动时,整个防撞装置的护栏板仅有1~1.5m高,不会影响山区公路的道路行驶,也没有采用高护栏所造成的行驶压迫感,从而提高驾驶安全。

进一步地,上护栏板21上还设置有滑块,滑块安装在滑轨11上,用于上护栏板21沿滑轨11方向滑动;连接立柱1和上护栏板21上还设置有互相配合的限位构件。

更进一步地,限位构件是在连接立柱1的上端设置卡点,在上护栏板21的左右两端上分别设置凸点;限位构件用于在防撞装置启动后,固定上护栏板21的位置。

如图2所示,防撞装置采用设置可升降的上护栏板,由于在防撞装置未启动时,柔性防护网处于叠缩状态,可以增加防撞装置的使用寿命,并且减少防撞装置的使用成本;同时在连接立柱和上护栏板上设置互相配合的限位构件,可以有效的防止上护栏板在滑动时,滑出连接立柱,从而影响防撞装置的工作效率。

本方案中的限位构件还可采用卡扣方式或弹簧固定等方式。

如图3所示,在防撞装置启动时,上护栏板沿着连接立柱表面上的滑轨方向进行滑动,张开柔性防护网,柔性防护网具有良好的缓冲力、反弹力和塑性及抗冲击力,能够有效阻止和降低行驶车辆在强大的冲击下,造成冲出道路、翻车或其他安全事故;同时本实用新型采用设置可升降的上护栏板,可以有效的避免由于护栏板的高度过高给本就不宽的山区道路路面加重驾驶压抑感,从而影响驾驶安全。

进一步地,中护栏板22、下护栏板23与滑轨11固定连接,下护栏板23距离地面0.3m;在防撞装置未启动时,上护栏板21距离地面0.8m;在防撞装置启动后,上护栏板21距离地面0.8~1m。

进一步地,连接立柱1的高度为5m,连接立柱1为箱型截面其内部加肋。

进一步地,中护栏板22为波形钢板,中护栏板22比上护栏板21或下护栏板23宽0.5m。

进一步地,防撞装置还包括控制装置、红外线投射仪4和智能报警装置5,控制装置、红外线投射仪4和智能报警装置5安装在上护栏板21和下护栏板23之间;控制装置、红外线投射仪4和智能报警装置5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基于山区公路的智能防护系统,包括如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防撞装置和服务器;

红外线投射仪4用于投射红外线至中护栏板22上;服务器,包括:数据处理模块用于预设和存储行驶车辆与突出的中护栏板的接触范围值;判断模块用于判断行驶车辆与突出的中护栏板的接触面积是否超过数据处理模块中的预设值,若行驶车辆与突出的中护栏板的接触面积超过数据处理模块中的预设值时,判断模块发送控制指令给控制装置和智能报警装置5;控制装置用于控制上护栏板沿滑轨方向滑动,张开柔性防护网;智能报警装置5用于向相关单位发送报警信息,并发出警报提醒过往形式车辆。

进一步地,判断模块,包括: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行驶车辆是否与突出的中护栏板接触,若行驶车辆与突出的中护栏板接触,则进行第二步判断;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判断中护栏板变形是否超过0.5m或行驶车辆是否直接损坏上护栏板和下护栏板表面或行驶车辆触碰到红外线投射仪投射的红外线时,若中护栏板变形是超过0.5m或行驶车辆直接损坏上护栏板和下护栏板表面或行驶车辆触碰到红外线投射仪投射的红外线,第二判断模块将发送控制指令给控制装置和智能报警装置5。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s1:在山区道路外侧安装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任一所述的防撞装置,在防撞装置未启动时,柔性防护网处于叠缩状态;

s2:采用红外线投射仪4将红外线投射至所述中护栏板22上;

s3:在数据处理模块中预设行驶车辆与突出的中护栏板的接触范围值;

s4:采用判断模块判断行驶车辆与突出的中护栏板的接触面积是否超过数据处理模块中的预设值,若行驶车辆与突出的中护栏板的接触面积超过数据处理模块中的预设值时,发送控制指令给控制装置和智能报警装置;

s5:控制装置接受到判断模块发送的控制指令后,控制上护栏板沿滑轨方向滑动,张开柔性防护网;

s6:智能报警装置5接受到判断模块发送的控制指令后,向相关单位发送报警信息,并发出警报提醒过往形式车辆。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