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固防变形预制管桩钢抱箍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紧固防变形预制管桩钢抱箍,属于紧固件领域。
背景技术:
在土层土质较软地区,经常采用预制管桩做支架的基础,上部支架与预制管桩的连接固定,通常是采用钢抱箍的形式。钢抱箍由两片对称或者近似对称的半圆形抱箍对合而成,两个抱箍的两端设有平直段端头,采取螺栓连接,通过紧固螺栓,缩小抱箍内径,与预制管桩紧密挤压固定连接。
针对一些钢抱箍内径与预制管桩外径相近的钢抱箍,在安装时,一般是先紧固其中一端的螺栓,再紧固另一端,但是,在紧固后一个螺栓时,很容易导致端头板变形,端头板变形后,螺栓的一侧与端头板接触面积较少,形成“点”接触,影响连接螺栓紧固效果,从而导致抱箍与预制管桩的连接牢固程度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钢抱箍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增加连接牢固程度的钢抱箍。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紧固防变形预制管桩钢抱箍,包括两片相对设置的箍板,箍板两端向外弯折形成端头板,在端头板中部设有通孔和螺栓对两片箍板进行连接,在箍板端头板的端部内侧设有凸起部,使两片箍板对合后在端头板的中部之间形成间隙。
进一步的是,所述凸起部为焊接或粘接在端头板上的凸条。
进一步的是,所述凸起部为端头板向内冲压形成的凸点。
进一步的是,所述凸起部为端头板端部向内弯折形成的折弯部。
进一步的是,所述凸起部只设置在其中一片箍板的端头板上。
进一步的是,所述凸起部只设置在箍板的其中一个端头板的端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端头板的端部设置向内的凸起部,使得两片箍板对合后在端头板的中部之间形成间隙,这样在紧固螺栓时就不会导致端头板变形,使螺栓与端头板紧密接触,从而增强抱箍与预制管桩的连接牢固程度,提高上部支架的承载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钢抱箍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钢抱箍连接结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方案一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方案二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方案三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箍板,2-端头板,3-凸起部,3a-凸条,3b-凸点,3c-折弯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针对一些钢抱箍内径与预制管桩外径相近的钢抱箍,在紧固螺栓时,端头板2的最外端受螺栓挤压变形,当端头板2变形后,螺栓的一侧与端头板2接触面积较少,形成“点”接触,从而影响连接螺栓紧固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改进点是在箍板1的端头板2的端部内侧设有凸起部3,使两片箍板1对合后在端头板2的中部之间形成间隙。这样在紧固螺栓时,端头板2的最外端先与凸起部3接触,但还留有变形空间,通过继续紧固螺栓,可使螺栓与端头板的接触面积增大,从而提高螺栓紧固效果。凸起部3的高度根据实际需要补充的变形量进行选择,最好是满足在抱箍完全紧固后,相对的两块端头板2处于近似平行的状态。
对于凸起部3,本实用新型主要设计了三种结构形式,第一种是如图3所示,凸起部3为焊接或粘接在端头板2上的凸条3a;第二种如图4所示,凸起部3为端头板2向内冲压形成的凸点3b;第三种如图5所示,凸起部3为端头板2端部向内弯折形成的折弯部3c。三种方式所能达到的效果相同,但优选第三种方案,因为弯折端头板2相对其它两种方式更加容易,甚至可以通过现场确定弯折多长的折弯部3c来灵活提高紧固效果。
因为本申请主要针对的是钢抱箍内径与预制管桩外径相近的钢抱箍,设置凸起部3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加间隙来补偿端头板2的变形,所以为了简化结构,以及增加凸起部3与端头板2的接触稳定性,只需将凸起部3设置在其中一片箍板1的端头板2上即可。
在安装钢抱箍时一般都是先紧固好一端的螺栓后,再通过紧固另一端的螺栓来实现抱箍的紧固,因先紧固好的螺栓和相应的端头板2连接紧密,且后续不会再发生变形,所以在该端不必设置凸起部3,只在抱箍后紧固的一端的端头板2上设置凸起部3即可满足要求。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端头板的端部设置向内的凸起部,使得两片箍板对合后在端头板的中部之间形成间隙,这样在紧固螺栓时就不会导致端头板变形,使螺栓与端头板紧密接触,从而增强抱箍与预制管桩的连接牢固程度,提高上部支架的承载能力,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和应用价值。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