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管桩施工中泥土倒灌桩芯的防护装置及防护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桩基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防止管桩施工中泥土倒灌桩芯的防护装置及防护方法。
背景技术:
砼预应力管桩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桩基施工领域,管桩施工顺序通常为桩基就位-吊第一节桩-沉桩-吊第二节桩-接桩-沉桩-送桩至设计标高--终压值检查、记录。施工后,管桩桩芯容易进入泥土,后续开挖后很难清理干净,影响后续桩芯砼浇筑质量,同时影响工期和增加人工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防止管桩施工中泥土倒灌桩芯的防护装置及防护方法,解决了现有管桩施工中泥土容易倒灌桩芯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防止管桩施工中泥土倒灌桩芯的防护装置,包括:
用于与管桩顶端面接触并支撑整个防护装置的支撑部;
用于存放被落入所述管桩桩芯的泥土并与所述支撑部连接的承载部;
以及用于悬吊所述防护装置并移动其位置的调配部;
其中,所述支撑部为环状结构,至少其内径不大于所述管桩内径,且其与所述管桩端面接触的一侧为平整平面;
所述承载部为上端开口的封闭结构,内置于所述管桩内侧并悬空设置,且其底部朝远离所述支撑部一端方向设置;所述承载部底部外径小于所述支撑部内径;
所述调配部与所述承载部内侧壁连接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部外径大于所述管桩内径且小于所述管桩外径;所述支撑部的环径值是所示管桩侧壁厚度的一半,且所述支撑部的内径与所示管桩的顶部端面内径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承载部包括置于底部的托盘和与所述托盘连接的罩体,所述罩体上端面与所述支撑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罩体上端面直径大于其下端面直径,且其上端面与所述支撑部内壁面相适配,其下端面与所述托盘外径面相适配。
进一步的,所述罩体母线与所述托盘夹角不小于90°且不大于150°。
进一步的,所述托盘厚度与所述罩体厚度相同,且均不大于所述支撑部的厚度。
进一步的,所述调配部至少包括一个用于吊装的吊头和与所述吊头一体连接设置的连杆,所述连杆远离所述吊头的一端与所述托盘或罩体或所述支撑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连杆与所述托盘或罩体或所述支撑部连接为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吊头为圆形结构或c型结构或u型结构。
防止管桩施工中泥土倒灌桩芯的防护方法,采用如上任一项所述的防护装置,步骤包括:
s1:将所述支撑部与所述承载部的上端面连接设置,并使所述调配部与所述支撑部连接,制作所述防护装置;
s2:将所述防护装置的所述支撑部的下端面放置于所述管桩顶端面,并使所述承载部置于所述管桩内侧悬空设置;
s3:通过送桩机将所述管桩与置于所述管桩顶端面的所述防护装置一同压制至设计标高位置;
s4:待基槽开挖时,悬吊所述调配部并使所述防护装置整体上移,与所述管桩分离;
s5:再进行所述管桩施工时,重复步骤s1-s4。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发明防护装置及防护方法,结构简单且易于操控,能有效的碎硅料屑阻止泥土进入桩芯,保证后续桩芯砼浇筑质量,施工便利且使用寿命长,重复利用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防止管桩施工中泥土倒灌桩芯的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防止管桩施工中泥土倒灌桩芯的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调配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三的调配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支撑部11、支撑环20、承载部
21、托盘22、罩体30、调配部
31、吊头32、连杆40、管桩
50、基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提出防止管桩施工中泥土倒灌桩芯的防护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用于与管桩40顶端面接触并支撑整个防护装置的支撑部10、用于存放被落入管桩40桩芯的泥土并与支撑部10连接的承载部20、以及用于悬吊防护装置并移动其位置的调配部30。其中,支撑部10为环状平面结构,至少其内径不大于管桩40的内径,且其与管桩40顶端面接触的一侧为平整平面,保证支撑部10带动整个防护装置平稳地被放置在管桩40的顶端。承载部20为上端开口的封闭结构,优选地,承载部20的开口与管桩40的顶部同向开口且朝上设置,且其被置于管桩40的内侧并悬空设置,承载部20的底部沿管桩40轴向朝远离支撑部10的一端方向设置;承载部20的底部外径小于支撑部10的内径;便于操作防护装置放置或取出于管桩40,不干涉承载部20与管桩40内壁之间的配合。调配部30与承载部20的内侧壁或支撑部10上端面连接设置。
进一步的,支撑部10包括环状结构的支撑环11,支撑环11的厚度不小于承载部20的厚度,也即是承载部20中的托盘21的厚度和罩体22的厚度均不大于支撑部10的厚度。这是由于,对于整个防护装置而言,其整体重量均被支撑部10所承受,即支撑部10的支撑环11与管桩40端部的配合关系到防护装置整体的受力均衡情况,故选择支撑环11的厚度不小于托盘21的厚度和罩体22的厚度,优选地,支撑环11的环径值是管桩40侧壁厚度的一半,且支撑环11的内径与管桩40的顶部端面内径相同;且支撑环11的外径大于管桩40内径且小于管桩40的外径,即支撑环11主要与管桩40的顶端面配合。
进一步的,承载部29包括置于底部的托盘21和与托盘21连接的罩体22,罩体22上端面与支撑环11的内环面一体连接,结构相适配。罩体22的上端面直径大于其下端面直径,且其下端面与托盘21的外径面相适配。
进一步的,托盘21可以为三角形结构,也可为多边形结构,或圆形结构,相应地,罩体22的下端面与托盘21的结构相同;只要能使托盘21与罩体22形成一个上端开口设置的封闭结构即可。在本实施例中,托盘21为厚度均匀设置的圆盘结构,其外缘面与罩体22的下端面相适配。优选地,罩体22的母线与托盘21的夹角不小于90°且不大于150°,也即是承载部20为圆台型结构,其大径面靠近支撑环11设置,其小径面远离支撑环11设置,这一结构的设置使得取放防护装置方便,且无需影响管桩40顶部边缘及内侧壁面被损坏。若罩体22的母线与托盘21的夹角小于90°,就会影响罩体22的外壁面与管桩40的内壁面磕碰或干涉,不利于防护装置的安装;若罩体22的母线与托盘21的大于150°,则会使托盘21距离支撑环11端面的距离缩小,不利于收集落入桩芯的泥土,影响防护效果。故,罩体22的母线与托盘21的夹角不小于90°且不大于150°,且托盘21距离支撑环11的高度距离为200mm,不仅有利于防护装置与管桩40的配合,安装和取出时间配合缩短,而且还更有利于收集被落入的泥土,提高防护能力和整体配合的强度。
优选地,托盘21的厚度与罩体22的厚度相同,不仅有利于加工,而且还可节约材料。当然托盘21与罩体22的结构也可为上端开口设置的曲面封闭结构,在此附图省略,都在本案保护范围之内。
进一步的,调配部30至少包括一个用于吊装的吊头31和与吊头31一体连接设置的连杆32,连杆32远离吊头31的一端与托盘21连接,即如图1所示,此时,调配部30为一j型结构的悬吊装置,竖直焊接或螺纹连接在托盘21的上端面上,且使防护装置被悬吊起时,保证整体水平放置的稳定性。
当然,调配部30也可以固定连接在罩体22上,如图2所示,由于罩体22为倾斜结构,故至少需要两组均匀对称设置的连杆32和吊头21组成的调配部30,连杆32可垂直于罩体22的母线或与罩体22的母线倾斜交叉设置,连杆32的位置选择靠近托盘21一侧设置,连杆32可以直接焊接固定在罩体22内壁上,也可在罩体22的内壁上固定设置于连杆32相适配的固定柱,都可将调配部30固定在罩体22的内侧壁上,这样更有利于悬吊防护装置。起吊时,通过皮带或钢丝绳使两个调配部30连接起来,再操控起重机的通过皮带或钢丝绳将整个防护装置吊起,从而完成对防护装置的安装或拆卸工作。
优选地,连杆32与托盘21或罩体22或支撑环11的连接为可拆卸连接,便于保养和拆装防护装置,更有利于移动运输,延迟防护装置的使用寿命,提高防护装置的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
优选地,吊头31可以为圆形结构,如图3所示;或为c型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或为u型结构,如图4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部10、承载部20和调配部30均为施工现场中的废弃的普通金属材料制成,无需其它辅助材料或部件,就地取材,成本低且易于制造。
防止管桩施工中泥土倒灌桩芯的防护方法,采用如上所述的防护装置,步骤包括:
s1:将支撑部10与承载部20的上端面连接设置,并使调配部30与承载部20中的托盘21、或与承载部20中的罩体22连接,制作防护装置;
s2:将防护装置的支撑环11的下端面放置于管桩40的顶端面,并使承载部20置于管桩40内侧悬空设置;
s3:通过送桩机将管桩40与置于管桩40顶端面的防护装置一同压制至设计标高位置h;
s4:待基面50上的基槽开挖时,悬吊调配部30并使防护装置整体上移,与管桩40分离;
s5:再进行管桩40的施工时,重复步骤s1-s4。
采用本发明防护装置,结构简单且易于操控,能有效的碎硅料屑阻止泥土进入桩芯,保证后续桩芯砼浇筑质量,施工便利且使用寿命长,重复利用率高。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