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起点商标网!
24小时服务QQ:2880605093

智能镜子的制作方法

2021-01-15 15:01:29|286|起点商标网
智能镜子的制作方法
相关申请本申请要求2019年04月18日申请的,申请号为201920534038.5,名称为“智能镜子”的中国专利申请优先权,在此将其全文引入作为参考。本实用新型涉及镜子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智能镜子。
背景技术:
:在使用镜子时,根据使用需求及使用环境的不同,有时会在镜子旁设置补充光源,以提升亮度。基于对光源的需求及技术的进步,市场上逐渐出现了设置有光源的智能镜子,其具有光线感应器,可根据环境光线的强弱调整光源的亮度。由于光源是根据光线感应器的感应值智能调节的,但是目前的智能镜子在工作时,光源的所发出的光线会被光线传感器所感应到。因此会出现光源的亮度调整不准,或光源亮度反复调节的问题,严重影响用户的体验。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智能镜子,旨在解决现有的智能镜子的光源亮度调整不准确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智能镜子,包括:支架;镜本体,安装于所述支架;光源,安装于所述支架,所述光源的朝向与所述镜本体的正面朝向相同;以及,光线感应模块,安装于所述支架,且位于所述镜本体的背面,并与所述光源电连接,所述光线感应模块用以感应环境光,以调整所述光源亮度,所述光源的朝向与所述光线感应模块的朝向相背。可选地,所述光线感应模块包括光线感应器,所述光线感应器设于所述镜本体的对称线上。可选地,所述支架包括底座及支撑杆,所述镜本体通过所述支撑杆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光线感应器与所述底座相对设置。可选地,所述光线感应器的朝向自所述底座起向上倾斜。可选地,所述光线感应模块还包括pcb板及支撑架,所述pcb板的一侧固定于所述支架上,另一侧与所述光线感应器电连接,所述支撑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pcb板及所述光线感应器相连,用以支撑并调节所述光线感应器的倾斜角度。可选地,所述支架还包括背壳,所述背壳罩设于所述镜本体后侧,且所述镜本体与所述背壳间形成有供所述光线感应模块安装的安装腔。可选地,所述背壳对应所述光线感应器开设有安装口。可选地,所述安装口设有装饰件,所述装饰件对应所述光线感应器形成有透光孔。可选地,所述背壳的周缘向外凸设形成凸缘,所述光源设于所述凸缘靠近所述镜本体中心的一侧。可选地,所述光源环设于所述镜本体周缘,且外侧罩设有遮光罩。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智能镜子,包括支架、镜本体、光源及光线感应模块,其中镜本体、光源及光线感应模块均设于支架上,通过将光源的朝向设置为与镜本体的朝向相同,将光线感应模块设置于镜本体的背面,并使光线感应模块的的朝向与光源的朝向相背,与现有的智能镜子相比,本申请的智能镜子能够避免光源的光线对光线感应模块的感应造成干扰,具有光源亮度调节准确的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智能镜子一实施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智能镜子的背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智能镜子中镜本体与背壳的爆炸图;图4为图3中细节a处的放大图;图5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光线感应模块与计算模块间的电连接关系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支架110底座120支撑杆130背壳131壳体132安装框133安装口140装饰件200镜本体300光源400光线感应模块410光线感应器420pcb板430支撑架500计算模块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智能镜子。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请结合图1与图2所示,该智能镜子包括支架100、镜本体200、光源300及光线感应模块400。镜本体200、光源300及光线感应模块400均安装于支架100上。其中,光源300的朝向与镜本体200的正面朝向相同,光线感应模块400与光源300电连接,用以感应环境光,以调整光源300的亮度。具体地,光线感应模块400位于镜本体200的背面,且朝向与光源300的朝向相背。需要说明的是,光线感应模块400的工作原理是先检测环境光线,然后比对环境光线的强度与内部预设的阈值,再根据比对结果调节光源300的亮度。但是,在现有的智能镜子中,由于光源300所发出的光线会被光线感应模块400所检测到,导致光线感应模块400无法正确检测环境光线,从而出现反复调节光源300亮度,或光源300亮度调整不准确的现象。而本申请的智能镜子,通过将光线感应模块400设于镜本体200的背面,并使光线感应模块400的朝向与光源300的朝向相背。这样,光源300所发出的光线就无法被光线感应模块400所检测,光线感应模块400能够正确检测环境光线,从而避免了光源300亮度的反复调节的问题。同时,光线感应模块400对环境光线的检测更为精确,也提高了对智能镜子光源300亮度调节的精确性。可见,与现有的智能镜子相比,本申请的智能镜子具有光源300亮度精确调整,用户使用体验良好的优点。需要说明的是,光源300所发出的光线,是以光源300为起点的射线,此处所指的光源300的朝向与镜本体200的正面朝向相同,指的是光线自光源300发出后,向镜本体200的正面朝向延伸。而光线感应器410在检测环境光线的强度时,光线是自发光体或发光体为起点,进入光线感应模块400。即,光线感应模块400为环境光线的终点。那么,此处所指的光源300的朝向与光线感应模块400的朝向相背,指的是光源300所发出的光线与进入光线感应模块400的环境光线传递方向相反,且光源300所发出的光线不会被光线感应模块400检测到这一状态。请参照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镜本体200呈圆形设置。圆形设置的镜本体200不仅造型美观,且制造工艺成熟,制造成本低。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镜本体200也可呈正方形、长方形、椭圆形等对称形状设置,当然,镜本体200也可呈不对称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光源300环设于镜本体200周缘,且罩设有遮光罩。可以理解,将光源300环设于镜本体200周缘,能够使光源300所发出的光线更为均匀,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且可减少溢散的光线对光线感应模块400检测精度的影响。而遮光罩的设置,则进一步的减少了光源300光线的溢散,以避免对光线感应模块400的检测造成干扰。并且,遮光罩还可扩散光源300所发出的光线,使光源300的所发出的光线更为柔和,提高用户体验。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光源300也可为单点设置或多点设置等。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采用led作为光源300,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采用其他发光元件作为光源。请结合图3与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光线感应模块400包括光线感应器410,该光线感应器410主要用于接收环境光线,以检测环境光线强度。该光线感应器410设于镜本体200的对称线上。由于光线在环境中通常是均匀发射,且在大多数情况下,光线的发射源(如太阳、台灯等自然或人工发光体)所在的一侧通常为强光侧,光线的反射面(如玻璃、底面、衣物等反射物)所在的一侧为弱光侧。光线感应器410与强光侧及弱光侧之间的距离,显然会影响光线感应器410对环境光线的检测精度。而通常强光侧与弱光侧的位置并不确定。因此,将光线感应器410设于镜本体200的对称线上,能够尽量避免光线感应器410过于靠近强光侧或弱光侧,而导致对环境光线的检测不精确。从而,能够提高光源300感应模块对环境光线检测的精确性,以提高智能镜子对光源300亮度调节的精确程度。当然,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光线感应器410也可设于镜本体200的其他位置。需要说明的是,通常光线感应器410由感光元件(如光线传感器等)与遮光件组成,由于光线感应器410在本领域内的应用已十分成熟,此处不再一一赘述。请继续参照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支架100包括底座110、支撑杆120及背壳130,其中背壳130罩设于镜本体200背面,该镜本体200通过背壳130设于底座110上,上述光线感应器410与底座110相对设置,即光线感应器410位于镜本体200的上端。可以理解,将光线感应器410设于镜本体200与底座110相对的一侧,能够避免支撑杆120对光线感应器410采检测境光线造成干扰,提高光线感应器410对环境光线检测的精确性。同时,由于镜本体200在使用时通常是具有一定仰角的,将光线感应器410设于镜本体200的上端,能够避免光线感应器410被镜子放置平台上的其余物件遮挡光线,提高光线感应器410对环境光线的检测精度。当然,本申请的设计不限于此,在不影响光线感应器410对环境光线检测精度的前提下,光线感应器410也可位于镜本体200背面的下端、左侧端、右侧端等位置。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中,镜本体410可直接通过支撑杆120设于底座110上,此时,光线感应器410仍可与底座110相对设置。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光线感应器410的朝向自底座110起向上倾斜。根据上文内容可知,镜本体200在使用时,通常是面向用户的脸部而具有一定仰角的。将光线感应器410的朝向设置为自底座110起向上倾斜,在镜本体200呈一定仰角向上时,能够使光线感应器410仍朝向镜本体200的上侧。这样,能够一定程度避免镜子放置平台上其他物件遮挡光线感应器410,而降低光线感应器410对环境光线检测精度的问题。当然,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光线感应器410的朝向也可平行于水平面,或朝向底座110设置。请结合图1与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背壳130的周缘向外凸设形成凸缘,光源300设于该凸缘靠近镜本体200中心的一侧。可以理解,背壳130上的凸缘能够在光源300与光线感应器410间形成遮挡,以防止光源300的光线溢散,而被光线感应器410所检测到。减少了光线感应模块400检测环境光线时受到的干扰,提高了光线感应模块400的检测精度。当然,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背壳130的周缘也可呈圆弧或水平设置。请参照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背壳130包括壳体131及安装框132,其中,安装框132围合于镜本体200的外周缘,光源300安装于该安装框132上,壳体131的周缘安装于安装框132的外周侧,并罩设于镜本体200的背面。请结合图3至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光线感应模块400还包括pcb板420及支撑架430。其中,pcb板420的一侧固定于支架100上,另一侧与光线感应器410电连接。具体地,pcb板420固定于背壳130上,在该支撑架430的两端分别与pcb板420及光线感应器410相固定,用以支撑并调节光线感应器410的倾斜角度。显然,为满足光线感应模块400对光源300亮度的控制,该pcb板420上还电连接有各种元器件、模块,如计算模块500等,光线感应器410主要由光敏电阻r2来实现,而计算模块500主要采用芯片u1实现,芯片u1可以采用单片机、mcu等来实现,计算模块500可根据光敏电阻r2的阻值的变化,以对光源300的亮度进行适应性调节。由于通过光线感应模块400实现对光源300亮度的调节在本领域内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光线感应模块400的pcb板420上的各类元器件与模块的类型与功能也十分普遍与成熟,此处不再赘述。通常,光线感应器410具有引脚,并通过该引脚以焊接的方式电连接于pcb板420上。而为了使光线感应器410具有良好的检测位置,光线感应器410通常不会贴合pcb板420设置,这样,光线感应器410的倾斜角度便需要通过折弯引脚实现。但这样操作,一来引脚的形变能力有限,且在形变后易于恢复原状,而导致光线感应器410失去原有的倾角。二来这样可能损坏引脚与感光元件之间的连接。因此,本申请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光线感应器410与pcb板420之间设置支撑架430,以调整光线感应器410的倾斜角度,不仅能够支撑光线感应器410,对光线感应器410形成保护,而且能够稳定光线感应器410的位置,保证光线感应器410的倾斜角度。当然,在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通过在支架100上设置稳固件以保证光线感应器410的倾斜角度。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中,pcb板420也可设置于支架100的其他位置,如底座110、支撑杆120等。具体地,上述pcb板420的一侧固定于安装框132上。背壳130与镜本体200间形成有供光线感应模块400安装的安装腔。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31与镜本体200间形成有上述安装腔。可以理解,将光线感应模块400设置于背壳130与镜本体200之间的安装腔内,不仅能够节约空间,使智能镜子的一体化程度更高,而且能够为光线感应模块400提供保护。当然,本申请的设计不限于此,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光线感应模块400也可外挂于镜本体200背面,或设置于支架100的底座110上。背壳130上对应光线感应器410开设有安装口133。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31上形成有上述安装口133。通过在背壳130上开设安装口133以安装光线感应器410,能够为光线感应器410提供支撑,以提高光线感应器410安装的稳定程度。且开口的方式也便于环境光线被光线感应器410所检测。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在背壳130上设置透光的感应区,以供光线穿过背壳130而被光线感应器410所检测。为提高智能镜子背壳130的一体性,以提高智能镜子的美观程度,在背壳130上的安装口133处还设有装饰件140。该装饰件140呈圆环状设置,且中心对应光线感应器410形成有透光孔。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