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形侧壁溢汽孔漏勺底快注水茶隔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常生活用品领域,尤其是涉及到一种保温杯内设置的茶隔,特别是一种环形侧壁溢汽孔漏勺底快注水茶隔。
背景技术:
保温杯等茶具为了能够在喝茶时隔挡茶叶,通常在杯内设有可拆卸的茶隔。茶隔底部的板体设有过滤孔,可以防止在喝茶水或倒出茶水时出现茶叶随同茶水一起流出的现象。所以,既有技术中茶隔的漏水底板过滤孔通常设计的较小,以更好地阻挡茶叶;但是,在向杯中注水泡茶时,会因为过滤孔过于细小而致使开水不能快速注入杯内,还经常会因为开水在茶隔上面停滞而溢出,但其时杯中还处于未注满状态。既往技术中,为了解决茶隔停水问题,通常采用调大过滤孔的孔径,但是这种技术方案会降低漏水底板对浮茶的阻挡效果,尤其是一些碎茶末会从过滤孔流出。笔者曾设计出一种实用新型的活门茶隔(201720990956.x)来解决细小过滤孔带来漏水板板上开水停滞不下的问题,但是,活门茶隔的活门及其卷耳、销轴、扭力弹簧、限位构件等设置带来了茶隔(用久累积茶锈)不易清洗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传统保温杯泡茶注水时茶隔易停水乃至开水溢出烫手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把传统的平底式茶隔的漏水板改为曲面勺形漏水板;另外再在茶隔的环形侧壁上开设若干个细长竖条形溢气孔,来破解传统茶隔的注水时,漏水板过滤孔上开水的重力与杯内被排斥、外溢的空气、蒸汽在过滤孔处形成的气压vs水压的势均力敌的“静止锋”僵局。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环形侧壁溢汽孔漏勺底快注水茶隔,包括环形侧壁及其一体连接的圆形漏水底板,其中,环形侧壁上开设竖条形溢汽孔,环形侧壁下方圆形漏水底板设计成向下凹陷的曲面勺形结构,即曲面勺形漏水底板。具体的,本新型茶隔整体造型与传统茶隔造型相近,都是圆形底部带过滤孔的直口盘,盘口带有外翻边或卷边,盘口下的环形侧壁上有冲压形成的u形孔及舌状卡子。
进一步,曲面勺形漏水底板的压制,可以在茶隔成型时拉伸压制出来,也可以在先做成平底茶隔之后,换冲床或工位及模具,做再次拉伸,形成的向下凹陷的曲面勺形漏水底板,即所谓的漏勺底,茶隔漏勺中心深度约为底部直径的五分之一。
进一步,在环形侧壁冲压出若干细长的竖条形溢汽孔以及外翻边或卷边。
竖条形溢汽孔非实体,它们是环形侧壁上开设的竖条形洞口,洞口从环形侧壁与勺形漏水底板的交界处,一直开到从环形侧壁上方靠近翻边的地方。
进一步,竖条形溢汽孔的分布,以四个u形孔及舌状卡子作分区间隔成四组,每组四至六条。竖条形溢汽孔,宽1~1.5毫米,高度约7毫米,这个尺寸是以环形侧壁高度减去3毫米(此3毫米为茶隔外翻边的厚度加保温杯杯喉颈内凸环的厚度)。四个舌状卡子及其外围的u形孔为改进型,舌状卡子及其外围的u形孔的直边部分及孔下缘向环形侧壁下端拓展,形成外围的低开型u形溢流孔和加长型舌状卡子。四个加长型舌状卡子的根部和外围的低开型u形溢流孔的下端起始点都位于环形侧壁与曲面勺形漏水底板的交界处,它们的上端都靠近外翻边处。
进一步,环形侧壁上安装有钢丝拉手,环形侧壁上竖条形溢汽孔的分组布局及个数应考虑安装钢丝拉手所需的两个小孔的位置安排,酌情设置。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跟传统平底式茶隔相比,本实用新型另辟蹊径,重新设计漏水底板,以向下凹陷的曲面勺形漏水底板来拓展茶隔受水缓冲空间,并在茶隔的环形侧壁上增设竖条形溢汽孔,消除了保温杯注水时茶隔过滤孔来水重力跟下面被排斥而溢出的空气、蒸汽的顶升力形成僵持的局面。使用配装本实用新型茶隔的保温杯泡茶注水时,茶隔以下被排斥的空气蒸汽从茶隔环形侧壁的竖条形溢汽孔缝隙的上半部分溢出,同时,竖条形溢汽孔缝隙的下半部可以分流茶隔中的部分开水,实现泡茶注水不停顿,有效预防了注水时开水溢出烫手的现象。
2)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巧妙,茶隔的曲面勺形漏水底板曲面跟环形侧壁形成的转折角度是钝角,比传统茶隔的直角转折更易于清洗;另外,曲面勺形漏水底板上的过滤孔的孔径可以设计成很小,以保证隔离茶叶的效果;因为环形侧壁上的竖条形溢汽孔,提高了注水泡茶效率,实用性较强,可以广泛应用于玻璃双层杯、不锈钢保温杯,给亿万饮茶群体带来便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纵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特征与传统茶隔的对比图。
附图中标注为:环形侧壁1,曲面勺形漏水底板2,卷边3,竖条形溢汽孔4,加长舌状卡子5,u形溢流孔6,钢丝拉手7,过滤孔8,本实用新型曲面漏勺底茶隔q,传统平底茶隔p。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图3所示,环形侧壁溢汽孔漏勺底快注水茶隔,包括环形侧壁1及其一体连接的曲面勺形漏水底板2。环形侧壁1顶部设有卷边3;环形侧壁1上设有竖条形溢汽孔4、加长舌状卡子5、u形溢流孔6、钢丝拉手7等;曲面勺形漏水底板2上设有过滤孔8。加长舌状卡子5设置于外翻边下的环形侧壁上,加长舌状卡子5由冲压形成并且向壁外突出,它用于卡接杯具杯壁。图中的加长舌状卡子5的根部和u形溢流孔6的下端起始点位于环形侧壁1跟曲面勺形漏水底板2的交界处。环形侧壁1跟曲面勺形漏水底板2的交界处呈钝角转折。
如图4所示,环形侧壁溢汽孔漏勺底快注水茶隔是一个纵剖面呈矮u形的带有外翻边3的直口盘,直口盘的底部呈向下凹陷的曲面勺形结构,这个向下凹陷的曲面勺形结构即曲面勺形漏水底板2,也就是所谓的漏勺底。参见图1和图3,环形侧壁溢汽孔漏勺底快注水茶隔是一个俯视或仰视呈圆形的盘状物,圆形的盘口,圆形的底部。它的整体造型与传统茶隔造型相近,都是圆形底部带过滤孔的直口盘,盘口带有外翻边或卷边。
如图5所示,图中,左边为本实用新型茶隔q即环形侧壁溢汽孔漏勺底快注水茶隔的局部放大,右边为传统平底茶隔p的局部放大,左右两者均为水平投影或侧视图的局部,左右对比,左边可见本实用新型茶隔q的曲面勺形底部上的过滤孔,而右边传统平底茶隔p的底部则不可见,因为侧视图。左右细节对比,还可以看出,同样都是的舌状的卡子和u形的洞口,但本实用新型茶隔q的u形溢流孔6因为加向下扩展而具有了功能性。本实用新型环茶隔q(环形侧壁溢汽孔漏勺底快注水茶隔)的u形溢流孔6的直边向下延长拓展到了环形侧壁1与曲面勺形漏水底板2的交界处附近,因此,形成的舌状卡子也相应的更长。为了保证卡子应有的弹性力度,加长舌状卡子5的宽度也有所增加,但其外围的u形冲切孔洞的洞口宽度并未加宽,仍保持在1.5毫米左右,不过u形溢流孔6的开口长度有7毫米左右,这让它可以既分流开水又同时排出茶隔下面的蒸汽,竖条形溢汽孔4的功能作用也是一样的分流、溢汽。传统平底茶隔p的舌状卡子与u形孔处在环形侧壁的中上段部位,如果茶隔因底板漏水孔过小而开水注入稍快就会潴留,高位的u形孔是无法分流开水的,开水水位还没到u形孔,就已经发生开水停滞不往下漏了,有时人们大意时或会因开水溢出而烫到手。本实用新型茶隔q的环形侧壁上竖条形溢汽孔4的孔口上缘的水平标高明显要比茶隔底部的过滤孔高出许多,孔口的下缘又很低,因而,它既能排出杯中的空气、蒸汽,又能同时分流开水。传统平底茶隔p的舌状卡子与u形孔处在环形侧壁的中上段部位,当茶隔的因底板漏水孔过小而停水时,高位的u形孔是无法分流开水的。
环形侧壁溢汽孔漏勺底快注水茶隔由厚度0.3毫米的304不锈钢薄板剪切、冲压、拉伸等工艺形成。茶隔的盘口外翻边3位于环形侧壁1的顶部,外翻边3向外弯转。加长舌状卡子5设置于外翻边下的环形侧壁上,加长舌状卡子5由冲压形成并且向壁外突出,它用于卡接杯具杯壁。在加长舌状卡子5及u形溢流孔6之外的环形侧壁上,开设有很多细长的竖条形溢汽孔4,竖条形溢汽孔的上端明显高出茶隔底部的过滤孔许多。在环形侧壁1上有从外向内冲压出的两个小孔,弧形的钢丝拉手7两端的弯头分别伸进小孔与环形侧壁1铰接。弧形的钢丝拉手由直径1毫米的钢丝制成,铰接的钢丝拉手可以拨平、抠起、拿捏、提、按,配合舌形卡子和外翻边可以很方便的安装或取出茶隔。因为设置了兼具分流作用的细长的竖条形溢汽孔,环形侧壁溢汽孔漏勺底快注水茶隔能够有效化解保温杯注水时下面的气排不出、上面的水下不去的矛盾局面。因为环形侧壁与一体连接的曲面勺形漏水底板的转折处呈钝角,本实用新型茶隔比传统平底式茶隔更容易清洗。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应当理解,这里的描述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