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扫工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对清扫对象进行清扫的清扫工具。
背景技术:
提供了一种捕集头发、棉尘的尘垢的打扫工具。提供了一种容易使尘埃等颜色接近于白色的尘垢变得显眼的清扫工具(下述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为了应对色调不同的尘垢而提供各种颜色的混装(日文:詰め合わせ)。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实用新型登记第3145316号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课题
根据专利文献1,通过选择相对于成为清扫对象的尘垢容易变得显眼的颜色的片,从而能够容易地对该尘垢进行识别。但是,通常,成为清扫对象的尘垢并非一种颜色,色调不同的尘垢会进行混杂。因此,即使能够识别一部分的尘垢,有时也难以识别其它尘垢。因此,期待可容易地掌握色调不同的尘垢的捕集状况的清扫工具。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一形态的清扫工具是具有与清扫对象抵接的清扫区域的清扫工具,其中,所述清扫区域具有配置有第一纤维体的第一区域和配置有第二纤维体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分别在所述清扫区域的长度方向及与所述长度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有多个,所述第一纤维体与所述第二纤维体的色差δe为49.0以上。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安装有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的保持件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清扫工具的概要的俯视图。
图3是示出清扫工具的结构的分解图。
图4是图2所示的a部分的放大图。
图5是示出纤维束的立起部未立起的状态下的图4的b部分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6是示出纤维束的立起部立起的状态下的图4的b部分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7是沿着图6所示的c-c线的清扫工具的剖视图。
图8是示出变形例的清扫工具及保持件的立体图。
图9是示出变形例的清扫工具的结构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1)实施方式的概要
根据本说明书及附图的记载,至少可以明确以下的事项。
一形态的清扫工具是具有与清扫对象抵接的清扫区域的清扫工具。所述清扫区域具有配置有第一纤维体的第一区域和配置有第二纤维体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分别在所述清扫区域的长度方向及与所述长度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有多个。所述第一纤维体与所述第二纤维体的色差δe为49.0以上。
尘垢的颜色大致有皮肤碎屑、头皮屑等白色、尘埃等灰色、人或动物的毛发、沙粒等白色、黑色、褐色等,多种颜色混杂。由于第一纤维体的色差与第二纤维体的色差δe为49.0以上,所以第一纤维体与第二纤维体的色调较大地不同,能够发挥相对于多种颜色的尘垢的识别性。具体而言,第一纤维体和第二纤维体中的一方为白色基调,另一方为黑色基调。因此,能够利用白色基调的纤维体来发挥相对于黑色的尘垢的识别性,能够利用黑色的纤维体来发挥相对于白色及灰色的尘垢的识别性。由于在清扫区域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分别隔开间隔地配置有多个,所以在长度方向及正交方向上,均能够在较宽的范围发挥相对于色调不同的尘垢的识别性。能够利用第一纤维体和第二纤维体中的至少任一方来发挥相对于色调不同的尘垢中的任一尘垢的识别性,能够容易地掌握尘垢的捕集状况。此外,技术方案1中的色差δe为实施方式中的δe12。
此外,清扫区域为与尘垢抵接的面,例如在片状的清扫工具中设置于片表面。在清扫区域将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隔开间隔地配置多个即可,例如在片内表面连续地配置有第一纤维体及第二纤维体中的至少一方,但也包括如下结构:配置有该一方的第一区域或第二区域间歇地设置于片表面的结构、第一纤维体本身及第二纤维体本身间歇地配置的结构。
另外,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既可以规则地配置,也可以不规则地配置。例如,也可以是,在由带状或绳状的纤维体的集合体构成的清扫工具中,将带状或绳状的第一纤维体与带状或绳状的第二纤维体捆扎,且分别不规则地进行配置。
根据优选的一形态,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在所述长度方向及所述正交方向上相邻。
在跨过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地捕捉尘垢时,能够利用任一区域发挥相对于尘垢的识别性。
根据优选的一形态,所述第二区域配置在所述清扫区域的所述长度方向上的端部及所述清扫区域的所述正交方向上的端部中的至少任一方。
沙粒等比较重的尘垢、较大的尘垢不会停留在清扫区域的表面,在清扫过程中容易进入到内部。另一方面,尘埃及头皮屑、皮肤碎屑等比较轻量的尘垢、细小的尘垢容易停留在清扫区域的表面,且容易停留在清扫区域的长度方向上的端部、清扫区域的正交方向上的端部。能够利用清扫区域的长度方向上的端部、清扫区域的正交方向上的端部的第二纤维体来发挥相对于白色的头皮屑、皮肤碎屑及灰色的尘埃等轻量的尘垢、细小的尘垢的识别性。因此,优选的是,第二纤维体为黑色基调,第一纤维体为白色基调。
根据优选的一形态,所述第一纤维体为所述无纺布片。所述第二纤维体为具有立起部的纤维束,所述立起部能够向从所述无纺布片分开的方向立起。
头皮屑、皮肤碎屑容易附着于由纤维束构成的第二纤维体。能够利用第二纤维体来发挥相对于头皮屑及皮肤碎屑等白色的尘垢的识别性。尘埃容易被压接于纤维束及无纺布片。沙粒缠结于纤维束或附着于无纺布。毛发缠结于纤维束或跨过纤维束及无纺布地进行附着。即,容易利用色差不同的第一纤维体和第二纤维体这双方对尘埃、沙粒及毛发进行捕集。能够利用第一纤维体及第二纤维体这双方来发挥相对于各种色调的尘垢的识别性。
根据优选的一形态,所述纤维束在所述立起部未立起的状态下覆盖所述无纺布片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立起部立起的状态下使所述无纺布片露出。
为了有效地捕集头皮屑、皮肤碎屑等尘垢,优选的是,使立起部立起,并使纤维束的接触面积变大。由于在立起部立起的状态下和在立起部未立起的状态下第一纤维体的视觉辨识性不同,因此,能够基于第一纤维体的视觉辨识性来判断是否为适合于清扫的状态下的清扫工具,能够促使纤维束的立起操作。
根据优选的一形态,所述清扫工具具有在所述纤维束未立起的状态下所述无纺布片未被所述纤维束覆盖的非包覆部。
通过设置非包覆部,与利用构成第二纤维体的纤维束覆盖第一纤维体整体的结构相比,使用者容易注意到存在两种不同的形状(无纺布片和纤维束)。因此,能够促使纤维束的立起操作。
根据优选的一形态,所述纤维束具有能够从所述无纺布片立起的立起部和沿着所述无纺布片配置的非立起部。所述立起部在所述长度方向及所述正交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在所述立起部立起的状态下,形成由所述非立起部包围且所述无纺布片露出的口袋部。
通过使沙粒缠结于立起部或装入到口袋部中,从而对沙粒进行捕集。能够利用立起部来发挥相对于白色的沙粒的识别性,并利用口袋部来发挥相对于黑色的沙粒的识别性。
根据优选的一形态,所述清扫工具为具有第一面和第二面的片状。在所述第一面及所述第二面分别设置有所述清扫区域。所述第一面的所述第二纤维体的单位面积重量比所述第二面的所述第二纤维体的单位面积重量大。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根据主要的尘垢的种类使用适当的面进行清扫。另外,比较大的尘垢首先会进行附着,比较小的尘垢会飘动或落下而容易残留。因此,通过在使用第二面捕集比较大的尘垢之后,使用第一面对头皮屑、皮肤碎屑等比较小的尘垢进行捕集,从而能够更容易地掌握尘垢的捕集状况。
(2)清扫工具的结构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此外,在以下附图的记载中,对相同或类似的部分标注相同或类似的附图标记。但是,附图是示意性的,应当留意各尺寸的比率等与现实情况不同。因此,具体的尺寸等应当酌情参考以下的说明进行判断。另外,在附图相互之间也可以包括彼此的尺寸关系、比率不同的部分。
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安装于保持件而进行使用。但是,作为其它实施方式,可以为不安装于保持件地进行使用的清扫工具。作为不安装于保持件地进行使用的清扫工具,能够例示对地板等的清扫面进行擦拭的抹布。不安装于保持件地进行使用的清扫工具的清扫区域为能够与尘垢抵接的整个区域,例如,清扫工具整体可以构成清扫区域。
图1是示出安装有清扫工具的保持件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清扫工具的概要的俯视图。保持件200具有由使用者把持的把持部210、从把持部210延伸的管部250、头部220以及将管部250与头部220连结的连结部260。
如图1所示,头部220具有在使用者清扫地板面时朝向使用者侧的第一头部表面220z1。头部220具有作为与第一头部表面220z1相向的面的第二头部表面220z2。第二头部表面220z2为在使用者清扫地板面时朝向地板侧的面。第一头部表面220z1具有用于保持清扫工具100的保持部230。保持部230装卸自如地保持清扫工具100。如图1所示,第二头部表面220z2形成供安装于保持部230的清扫工具100抵接的抵接部240。
图2是示出清扫工具的概要的俯视图。清扫工具100为片状,可以在长度方向y、作为与长度方向y正交的方向的正交方向x、以及作为与长度方向y和正交方向x这双方交叉的方向的厚度方向z上延伸。对于长度方向及正交方向而言,将清扫工具的任意方向设为长度方向,将与该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正交方向。例如,对于圆柱形的清扫工具而言,在其外周面构成清扫区域的清扫工具中,可以将圆柱形状的轴向设为长度方向,将外周面的周向设为正交方向。
可以假定使用者使清扫工具100在正交方向x上进行往复移动而对清扫工具100进行设计。清扫工具100可以具有正交方向x上的端部100x和长度方向y上的端部100y。
图3是示出清扫工具100的结构的分解图。如图3所示,清扫工具100可以具有第一面100z1和作为与该第一面100z1相向的面的第二面100z2。清扫工具100可以具有基部110、盖部120及侧方部180。盖部120和侧方部180分别设置于第一面100z1侧和第二面100z2侧。侧方部180可以在包含有盖部120和基部110的正交方向x上的端部的区域与盖部120和基部110接合。即,基部110和盖部120的正交方向x上的端部可以分别被夹在第一面100z1侧的侧方部180与第二面100z2侧的侧方部180之间。基部110与侧方部180可以通过将预定的区域热熔接而进行接合。
在将清扫工具100安装于保持件200的头部220的情况下,可以将具有侧方部180的区域折叠到第一头部表面220z1侧。该清扫工具100中的“折叠的区域”成为不与头部220的抵接部240抵接的区域。被折叠到第一头部表面220z1的侧方部180的一部分可以固定于保持件200的保持部230。在安装于保持件200的头部220的情况下,清扫工具100中的“未折叠的区域”构成与清扫对象抵接的清扫区域101。保持件的抵接部240的正交方向上的长度比一对侧方部180的正交方向上的间隔短。通过安装成使抵接部的正交方向上的中心与清扫工具的正交方向上的中心大致一致,从而将侧方部180折叠到第一头部表面220z1侧,且不会将其配置在第二头部表面220z2侧。
清扫区域101可以分别设置在第一面100z1侧和第二面100z2侧。在第一面100z1侧与保持件的抵接部240相向的状态下,在第二面100z2设置清扫区域101,在第二面100z2侧与保持件的抵接部240相向的状态下,在第一面100z1设置清扫区域101。即,通过更换清扫工具的第一面100z1和第二面100z2,从而在两面形成清扫区域101。
清扫区域101由纤维体构成。纤维体可以至少包含有第一纤维体10和第二纤维体20。第一纤维体10与第二纤维体20的色差δe12为49.0以上。由于第一纤维体与第二纤维体的色差δe12为49.0以上,所以第一纤维体与第二纤维体的色调较大地不同,能够发挥相对于多种颜色的尘垢的识别性。第一纤维体10与第二纤维体20的色差δe12可以优选为67.0以上,更优选为77.0以上。此外,关于色差的测定方法随后叙述。
第一纤维体与第二纤维体的颜色的组合并不被限定。例如,可以是,第一纤维体这一方为白色基调,另一方为黑色基调。因此,能够利用白色基调的纤维体发挥相对于黑色的尘垢的识别性,能够利用黑色的纤维体发挥相对于白色及灰色的尘垢的识别性。白色基调的纤维体可以为相对于白色基准板的(l*a*b*)色彩空间的δl为4.0以下的纤维体。另外,黑色基调的纤维体可以为相对于白色基准板的δl为54.0以上的纤维体。作为其它的颜色组合,可以是第一纤维体这一方为白色基调且另一方为红色基调的组合。作为该δl,能够使用后述的数学式1及数学式2的测定时的lab值,具体而言,能够利用(l0-l1)及(l0-l2)来计算。
另外,第一纤维体10的相对于白色基准板的色差δe1可以为11.0以下,优选为6.0以下,更优选为1.0以下。第二纤维体20的相对于白色基准板的色差δe2可以为54.0以上,优选为80.0以上。
可以是,第一纤维体10构成基部110,第二纤维体20构成第一面侧的盖部120及第二面侧的盖部120。如图2等所示,基部110与盖部120可以由沿正交方向x延伸的连接构件130连接。连接构件130可以由在长度方向y上隔开间隔地配置的多个连接部131构成。连接构件130可以通过将基部110与盖部120的预定区域热熔敷而形成。此外,连接部131可以具有相对于沿清扫工具100的长度方向y延伸的中心线100yc(参照图2)具有预定的倾斜角度的区域。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要素等沿正交方向x(长度方向y)延伸”是表示该构成要素等与正交方向x(长度方向y)平行的情况、该构成要素等的延伸方向具有正交方向x分量的情况。
图4是图2所示的a部分的放大图。图5是示出立起部未立起的状态下的图4的b部分的结构的说明图。图6是示出立起部立起的状态下的图4的b部分的结构的说明图。图7是沿着图6所示的c-c线的清扫工具的剖视图。基部110可以由作为第一纤维体10的无纺布片111形成。盖部120可以由作为第二纤维体20的纤维束121形成。纤维束121可以构成为能够向从无纺布片111分开的方向立起。纤维束121可以为在长度方向y上具有纤维取向性的纤维的集合体。该纤维束121使用热塑性纤维。典型而言,纤维束121可以通过对丝束纤维进行开纤而得到。纤维束121可以具有能够从无纺布片111立起的立起部122和沿着无纺布片111配置的非立起部123(参照图6)。立起部122包括后述的第一纤维束及第二纤维束,非立起部123包括由连接部131连接的部分及后述的非切断部125。
如图4等所示,可以在一对连接部131之间形成沿正交方向x延伸的切断构件140。通过将多个切断部141以隔开预定间隔地沿正交方向x延伸的方式连续地配置,从而构成切断构件140。切断部141可以在长度方向y上位于一对连接部131之间。
如图5所示,纤维束121可以被配置成在纤维束121未立起的状态下覆盖基部110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在一对连接部131之间可以具有切断区域145和非切断区域146,所述切断区域145是利用切断部141将无纺布片111及纤维束121切断而成的区域,所述非切断区域146是位于正交方向x上的切断区域145间且未被切断部141切断的区域。在非切断区域146以将一对连接部131间相连的方式配置有纤维束121。将该连接部131间相连的纤维束121构成非切断部125。非切断部125可以在连接部131以外的区域(一对连接部131的长度方向y之间的区域)不与基部110连接,而是相对于基部110浮起(参照图7)。非切断部125的长度方向y上的两端通过连接部131与基部110连接。因此,非切断部125可以构成非立起部123。
如图5及图6所示,切断区域145的纤维束121可以具有与作为一对连接部131的一方的第一连接部131a连接的第一纤维束121a和与第二连接部131b连接的第二纤维束121b。第一纤维束121a和第二纤维束121b中的至少任一方可以构成为能够以连接部131为基点而立起。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0构成为能够使第一纤维束121a及第二纤维束121b这双方立起。因此,第一纤维束121a及第二纤维束121b这双方可以构成立起部122。此外,第二纤维束121b在切断部141处被压接于无纺布片111,第一纤维束在切断部141处未被压接于无纺布片111。因此,第一纤维束121a构成为与第二纤维束121b相比容易立起。图6示出第一纤维束121a立起且第二纤维束121b未立起的状态。另外,第二纤维束121b也可以构成为被压接于无纺布片111而不相对于无纺布片111立起。在这样的形态中,第二纤维束121b可以构成非立起部123。
切断部141可以与一对连接部131的长度方向y上的中心线相比在长度方向y上偏离。即,第一纤维束121a的长度方向y上的长度可以比第二纤维束121b的长度方向y上的长度长。另外,第一纤维束121a的长度方向y上的长度可以与第二纤维束121b的长度方向y上的长度相同。
另外,由于第一纤维束121a在切断部141处未被压接于无纺布片111,因此,可以是,在纤维束121未立起的状态下,第一纤维束121a从无纺布片111稍许浮起,与形成切断部141之前相比,长度方向y上的长度变短。因此,如图5所示,可以是,在纤维束121未立起的状态下,在切断部141与第一纤维束121a之间形成间隙,无纺布片111局部地露出。该切断部141与第一纤维束的间隙可以构成本实用新型的非包覆部126。非包覆部126可以由一对非切断部125、第一纤维束121a的前端及第二纤维束121b的前端包围。
通过沿着这样的清扫区域101的表面使手等滑动,纤维束121成为相对于无纺布片111立起的状态。可以是,在立起部122立起的状态下,至少第一纤维束121a以连接部131为基点而抬起,并使无纺布片111露出。如图6所示,可以是,在立起部122立起的状态下,清扫区域101形成由非立起部123包围的口袋构件150。口袋构件150可以由多个口袋部151构成。口袋部151可以由一对非切断部125和一对连接部131包围。口袋部151的长度方向y上的长度为一对连接部131间的间隔,口袋部151的正交方向x上的长度为一对非切断部125的间隔。
在按这种方式构成的清扫工具的清扫区域101设置有俯视时基部110(无纺布片111)露出的第一区域r1和盖部120(纤维束121)被配置在基部110上的第二区域r2。第一区域r1和第二区域r2可以在清扫区域101的长度方向y及正交方向x上隔开间隔地配置。清扫区域101由安装于保持件的状态下的表面构成。因此,第二区域r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配置有第二纤维体20的区域,基部110露出的第一区域r1为本实用新型中的配置有第一纤维体10的区域。
在纤维束121的立起部122立起的状态下,以及在纤维束121的立起部122未立起的状态下,第一区域r1和第二区域r2在清扫区域101的长度方向y及正交方向x上隔开间隔地配置。具体而言,在纤维束121立起的状态下,在清扫区域101沿长度方向y及正交方向隔开间隔地配置有口袋部151。口袋部151未利用纤维束121将无纺布片111覆盖而成为第一区域。在立起部122立起的状态下,以及在立起部122未立起的状态下,在清扫区域101沿正交方向隔开间隔地配置有非切断部125及连接部131。非切断部125利用纤维束121将无纺布片111覆盖而成为第二区域r2。连接部131利用纤维束121将无纺布片111覆盖而成为第二区域r2。在立起部122未立起的状态下,在清扫区域101形成有非包覆部126。非包覆部126未利用纤维束121将无纺布片111覆盖而成为第一区域r1。此外,由于清扫工具在纤维束121立起的状态下进行使用,因此,第一区域r1和第二区域r2中的每一个只要至少在纤维束121立起的状态下在清扫区域101的长度方向y及正交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有多个即可。
接下来,说明基于按这种方式构成的清扫工具的尘垢的捕集形态。纤维束121构成为能够从无纺布片111立起,通过与清扫面接触,从而缠结微小颗粒、头发那样的细长的尘垢以及尘埃并进行捕集。另外,通过使纤维束121与清扫面接触,从而刮取沙粒那样的比较大的尘垢。沙粒那样的比较大的尘垢从纤维束121进入到口袋部151,且不会落下地被保持。另外,由于连接部131相对于作为清扫方向的正交方向x倾斜且并列地配置,因此,在清扫工具100沿正交方向x方向前进时,清扫对象物被呈交叉状地延伸的连接部131捕捉,并且被向与接合部相邻的纤维束121引导而缠结,由此进行保持。
第一纤维体10与第二纤维体的色差不同,至少一方容易发挥相对于色调不同的尘垢的识别性。第一纤维体10与第二纤维体20的色差δe12可以为49.0以上。由于第一区域r1与第二区域r2分别隔开间隔地配置有多个,所以在长度方向y及正交方向x上,均能够在较宽的范围发挥相对于色调不同的尘垢的识别性。因此,能够利用第一纤维体10和第二纤维体20中的至少任一方来发挥相对于色调不同的尘垢中的任一尘垢的识别性,能够容易地掌握尘垢的捕集状况。
尘垢的颜色大致有皮肤碎屑、头皮屑等白色、尘埃等灰色、人或动物的毛发、沙粒等白色、黑色、褐色等,多种颜色混杂。根据尘垢的种类的不同,清扫工具的捕集形态不同。具体而言,头皮屑、皮肤碎屑为白色。第一纤维体10和第二纤维体20中的一方为黑色基调,相对于白色的尘垢容易发挥识别性。另外,容易利用纤维束121对头皮屑、皮肤碎屑进行捕集。因此,构成纤维束的第二纤维体20优选为黑色基调。尘埃容易被压接于纤维束121、无纺布片111。沙粒缠结于纤维束121或附着于无纺布片111。人或动物的毛发跨过纤维束121及无纺布片111地配置。即,容易利用色差不同的第一纤维体10和第二纤维体20对尘埃、沙粒及毛发进行捕集。能够利用第一纤维体10和第二纤维体这双方来发挥相对于各种色调的尘垢的识别性。通过掌握尘垢的捕集状况,从而能够得到提高清扫时的满意度的效果和抑制在不卫生的状态下继续使用的效果。
第一区域r1与第二区域r2可以在长度方向y及正交方向x上相邻。通过跨过第一纤维体10和第二纤维体地配置尘垢,从而能够利用任一区域发挥相对于尘垢的识别性。特别是,能够提高相对于作为长条状的尘垢的毛发的识别性。
立起部立起的状态下的第一区域r1的正交方向上的间隔及第二区域r2的正交方向上的间隔可以为25mm以下,更优选为10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mm以下。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平衡性良好地配置第一纤维体10和第二纤维体,能够更容易地发挥基于第一纤维体10和第二纤维体这双方的尘垢的识别效果。立起部立起的状态下的第一区域r1的正交方向上的间隔为第二区域r2的正交方向上的长度,且为非切断部125的正交方向上的长度。立起部立起的状态下的第二区域r2的正交方向上的间隔为第一区域r1的正交方向上的长度,且为口袋部151的正交方向上的长度。
立起部立起的状态下的第一区域r1的长度方向y上的间隔及第二区域r2的长度方向y上的间隔可以为25mm以下,更优选为20mm以下。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平衡性良好地配置第一纤维体10和第二纤维体20,能够更容易地发挥基于第一纤维体10和第二纤维体20这双方的尘垢的识别效果。立起部立起的状态下的第一区域r1的长度方向y上的间隔为第二区域r2的长度方向y上的长度,且为连接部131的长度方向y上的长度。立起部立起的状态下的第二区域r2的长度方向y上的间隔为第一区域r1的长度方向y上的长度,且为口袋部151的长度方向y上的长度及连接部131的长度方向上的间隔。此外,第一区域r1的正交方向上的间隔、第二区域r2的正交方向上的间隔、第一区域r1的长度方向上的间隔以及第二区域r2的长度方向上的间隔既可以恒定,也可以局部地不同。
第二区域r2可以配置在清扫区域101的长度方向上的端部及清扫区域101的正交方向上的端部中的至少任一方。在实施方式中,第二纤维体配置在清扫区域101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沙粒等比较重的尘垢、较大的尘垢不会停留在清扫区域101的表面,在清扫过程中容易进入到内部。另一方面,尘埃及头皮屑、皮肤碎屑等比较轻量的尘垢、细小的尘垢容易停留在清扫区域101的表面,且容易停留在清扫区域101的长度方向上的端部、清扫区域101的正交方向上的端部。能够利用清扫区域101的长度方向上的端部、清扫区域101的正交方向上的端部的第二纤维体来发挥相对于轻量的尘垢、细小的尘垢的识别性。
纤维束121可以在纤维束121未立起的状态下覆盖无纺布片111的至少一部分,且在纤维束121立起的状态下使无纺布片111露出。为了有效地捕集头皮屑、皮肤碎屑等尘垢,优选的是,使纤维束121立起,并使纤维束121的接触面积变大。由于在纤维束121立起的状态下和在纤维束121未立起的状态下第一纤维体10的视觉辨识性不同,因此,能够基于第一纤维体10的视觉辨识性来判断是否为适合于清扫的状态下的清扫工具,能够促使纤维束121的立起操作。
可以具有在纤维束121未立起的状态下无纺布片111未被纤维束121覆盖的非包覆部。非包覆部126为在纤维束121未立起的状态下由一对非切断部125、第一纤维束121a及第二纤维束121b包围的区域。通过设置非包覆部126,与利用第二纤维体20覆盖第一纤维体10整体的结构相比,使用者容易注意到存在两种不同的形状(无纺布片111和纤维束121)。因此,能够促使纤维束121的立起操作。
可以是,在清扫区域101,在立起部立起的状态下,形成有由非立起部包围且无纺布片111露出的口袋部151。通过使沙粒缠结于立起部或装入到口袋部151中,从而对沙粒进行捕集。能够利用立起部来发挥相对于白色的沙粒的识别性,并利用口袋部151来发挥相对于黑色的沙粒的识别性。口袋部151由一对非切断部125和一对连接部131包围,且无纺布片111露出。因此,成为口袋部151的底部的无纺布片111相对于周围的纤维束121并不是同类颜色,相对于周围的纤维束121的色差δe12至少为49.0以上。因此,容易发挥相对于所捕集的微小颗粒、头发、尘埃、沙粒等各种大小、颜色的尘垢的识别性。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色差的测定方法。通过分别测定白色基准板的lab值和对象样品(第一纤维体或第二纤维体)的lab值,从而能够计算出第一纤维体10的相对于白色基准板的色差δe1及第二纤维体的相对于白色基准板的色差δe2。作为测定色差时的基准色,使用了白色基准板(l96.76a+0.44b+2.17)。色差测定器例如能够使用konicaminolta社制的cr-300,作为测定设备的光源,能够使用c光源(国际照明委员会(cie)的标准)。测定设备的测定窗口的直径为40mm。在此,l是指示亮度的值,a、b是色度的平面坐标。通过将白色基准板的数值和在白色基准板上测定的对象样品的数值应用于数学式1及数学式2,从而进行计算。
在将白色基准板的lab值设为l0、a0、b0、将作为对象样品的第一纤维体的lab值设为l1、a1、b1并将第二纤维体的lab值设为l2、a2、b2时,能够利用数学式1来求出δe1,能够利用数学式2来求出δe2。
能够通过如下的数学式1及数学式2来求出。
[数学式1]
[数学式2]
对于第一纤维体10与第二纤维体20的色差δe12而言,在将第一纤维体10的lab值设为l1、a1、b1、将第二纤维体的lab值设为l2、a2、b2时,能够使用数学式3来求出δe12。
[数学式3]
接着,基于图8及图9,说明变形例的清扫工具。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变形例的清扫工具100a具有多个第一纤维体11和配置在第一纤维体11间的多个第二纤维体21。第一纤维体11配置于清扫工具的第一面和第二面。在第一面形成有供保持件插入的开口。第二面构成清扫区域101a。第一纤维体由无纺布片构成,并具有沿正交方向x延伸的切断部143。第二纤维体21由能够起毛的纤维体构成。第一纤维体11及第二纤维体21均由具有挠性的纤维构成,在使用时能够容易地变形。
位于第一纤维体11的厚度方向z上的内侧的第二纤维体21构成为在第一纤维体11未在切断部143变形的状态下,无法从外面侧进行视觉辨识,在第一纤维体11在切断部143变形后的状态下,能够经由由切断部143形成的间隙进行视觉辨识。第一纤维体11和第二纤维体21可以在第一纤维体11和第二纤维体21中的至少一方变形后的状态下在清扫区域101a的长度方向y及正交方向x上隔开间隔地配置多个。
另外,在其它变形例的清扫工具中,第一面侧的盖部120与第二面侧的盖部120既可以为相同的结构,也可以不同。例如,可以是,第一面侧的盖部及基部由第二纤维体构成,第二面侧的盖部由第一纤维体构成。由于第一面侧的盖部及基部为第二纤维体,所以在第一面遍及大致整个面地设置有第二区域。例如,在第二纤维体为黑色基调的情况下,第一面的大致整个面成为黑色。另外,由于第一面侧的盖部为第一纤维体,基部为第二纤维体,所以在第二面混杂有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例如,在第一纤维体为白色基调且第二纤维体为黑色基调的情况下,第一面成为白色和黑色。像这样,通过在第一面和第二面使第一纤维体与第二纤维体的比率不同,从而能够根据主要的尘垢的种类使用适当的面进行清扫。在这样的结构中,第一面的第二纤维体的单位面积重量可以比第二面的第二纤维体的单位面积重量大。比较大的尘垢首先会进行附着,比较小的尘垢会飘动或落下而容易残留。因此,通过在使用第二面进行清扫之后,使用第一面进行最终清扫,从而能够更容易地掌握尘垢的捕集状况。
接下来,说明按这种方式构成的清扫工具的尘垢的识别性评价。在尘垢的识别性评价中,使用了样品1~样品8的纤维体。在表1中示出各样品的相对于白色基准板的lab值之差(δl、δa以及δb)及相对于白色基准板的色差δe以及色调。δa能够通过a0-a1而求出,δb能够通过b0-b1而求出。
[表1]
在识别性的评价试验中,从样品1~10的纤维体选择第一纤维体的样品和第二纤维体的样品,使黑色的尘垢(黑色的头发、沙粒)和白色的尘垢(皮肤碎屑、头皮屑)附着在双方样品上,并通过目视对相对于黑色的尘垢的识别性及相对于白色的尘垢的识别性进行评价。评价者为10人,将能够识别尘垢的评价者为90%以上的情况设为“◎◎”,将能够识别尘垢的评价者为80%以上的情况设为“◎”,将能够识别尘垢的评价者为70%以上的情况设为“〇”,将能够识别尘垢的评价者为50%以上的情况设为“△”,并将能够识别尘垢的评价者小于50%的情况设为“×”。在表2中示出评价结果。
[表2]
如表2所示,实施例1~5针对黑色的尘垢的识别性及白色的尘垢的识别性均得到了良好的结果。根据该结果,第一纤维体与第二纤维体的色差δe12优选为49以上。比较例1、2及4、实施例1~5针对黑色的尘垢的识别性得到了良好的结果。根据该结果,第一纤维体的δl优选为3.61以下,第一纤维体的δe1优选为5.17以下。比较例5及实施例1~5针对白色的尘垢的识别性得到了良好的结果。根据该结果,第二纤维体的δl优选为54.49以上,第二纤维体的δe2优选为54.51以上。
以上,使用上述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本实用新型显然并不限定于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能够不脱离由权利要求书的记载确定的本实用新型的主旨及范围地以修改及变更形态来实施。因此,本说明书的记载以例示说明为目的,对本实用新型不具有任何限制性的意思。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上述形态,能够提供可容易地掌握色调不同的尘垢的捕集状况的清扫工具。
附图标记说明
100、100a:清扫工具
100z1:第一面
100z2:第二面
100yc:中心线
10、11:第一纤维体
20、21:第二纤维体
110:基部
111:无纺布片
120:盖部
121:纤维束
121a:第一纤维束
121b:第二纤维束
122:立起部
123:非立起部
125:非切断部
126:非包覆部
130:连接构件
131:连接部
131a:第一连接部
131b:第二连接部
140:切断构件
141、143:切断部
145:切断区域
146:非切断区域
150:口袋构件
151:口袋部
180:侧方部
200:保持件
220:头部
220z1:第一头部表面
230:保持部
240:抵接部
r1:第一区域
r2:第二区域
x:正交方向
y:长度方向
z:厚度方向。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