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水管组件和洗碗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排水的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排水管组件和洗碗机。
背景技术:
洗碗机的排水管结构一般仅考虑到排水结构,没有考虑到洗碗机的排气问题,现有洗碗机的排气方案分为两种,一是直接将气体排入水槽和橱柜内部空间中,这种方案的缺点是如果排出的是湿度高、温度高的气体,其会在密闭的橱柜中聚集,无法挥散,橱柜的内部长时间保持湿热环境,木质材料的橱柜将严重受潮腐蚀,另外还会滋生大量细菌蚊虫,还会使得电器电路受潮故障;二是将排气管向上直接排入厨房空间,其缺点是大量湿热且难闻的气体会进入厨房空间,严重影响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至少一项不足,提供一种既可以排水也可以排气的排水管组件。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排水管组件,适用于洗碗机排水和排气,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管道、第二管道、主管道和连通腔体,所述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和主管道连接至所述连通腔体,流体从所述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流经所述连通腔体后从所述主管道流出;
其中,所述排水管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管道上的第一防回流机构和设置在所述第二管道上的第二防回流机构,所述第一防回流机构和第二防回流机构可防止流体回流。
优选的,所述第一防回流机构包括可封闭或连通所述第一管道的第一枢转板,所述第一枢转板的一端枢转设置在所述第一管道内壁的一侧,所述第一枢转板的另一端朝向流体流动的方向成一定角度延伸并抵接在所述第一管道内壁的另一侧。
优选的,所述第二防回流机构包括可封闭或连通所述第二管道的第二枢转板,所述第二枢转板的一端枢转设置在所述第二管道内壁的一侧,所述第二枢转板的另一端朝向流体流动的方向成一定角度延伸并抵接在所述第二管道内壁的另一侧。
优选的,所述连通腔体包括第一旋转换向腔和第二旋转换向腔,其中,所述第一管道的流体进入所述第一旋转换向腔中并沿着所述第一旋转换向腔的内壁流动形成涡流后流出至所述主管道,所述第二管道的流体进入所述第二旋转换向腔中并沿着所述第二旋转换向腔的内壁流动形成涡流后流出至所述主管道。
优选的,所述第一管道流体沿倾斜向下的角度流入所述第一旋转换向腔中,所述第二管道的流体沿倾斜向下的角度流入所述第二旋转换向腔中。
优选的,所述第一管道流体沿着所述第一旋转换向腔的切向流入所述第一旋转换向腔中,所述第二管道流体沿着所述第二旋转换向腔的切向流入所述第二旋转换向腔中。
优选的,所述连通腔体还包括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流体连通所述第一管道和所述第一旋转换向腔,所述第二通道流体连通所述第二管道和所述第二旋转换向腔。
优选的,所述连通腔体包括主腔体和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将所述主腔体分隔成所述第一旋转换向腔和第二旋转换向腔。
优选的,所述第一旋转换向腔和第二旋转换向腔相切,所述分隔板分界定出所述第一旋转换向腔和第二旋转换向腔的一部分。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洗碗机,包括:
主槽;
副槽;
还包括所述的排水管组件,所述第一管道连通所述主槽,所述第二管道连通所述副槽。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流体从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流入连通腔体后从主管道流出,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分别设置有第一防回流机构和第二防回流机构,流体在经过第一防回流机构和第二防回流机构后不再逆流回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特别的,对于气体来说,由于防回流的作用,气体和液体都会进入连通腔体内,气体的回流被限制后,其仅能从主管道排出;
2.在第一旋转换向腔和第二旋转换向腔上产生涡流,可以对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内的气体产生吸力作用,并将气体排入主管道内,既起到排水的功能,也起到排气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洗碗机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排水管组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排水管组件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连通腔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连通腔体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在下文中被用于描述附图的某些方向性术语,例如“内”、“外”、“上方”、“下方”和其它方向性术语,将被理解为具有其正常含义并且指正常看附图时所涉及的那些方向。除另有指明,本说明书所述方向性术语基本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常规方向。
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一个”、“第二”、“第二个”及其类似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重要性,而是用于将一个部件与其它部件进行区分。
一种排水管组件100,适用于洗碗机200的排水和排气,所述排水管组件100包括第一管道1、第二管道2和主管道3,所述第一管道1和第二管道2分别流体连通至所述主管道3。
参阅图1-5,图1显示出所述排水管组件100和洗碗机200连接的示意图,所述洗碗机200包括主槽210和副槽220,所述第一管道1连接至所述主槽210,所述第二管道2连接至所述副槽220,所述第一管道1在与所述主槽210的连接处到与主管道3的连接处之间还设置有溢流排水口11,该溢流排水口11用于排出第一管道1内多余的流体,例如臭气或者水,所述溢流排水口11连接至水槽溢流管口或者净水器污水排口,因该特征与本实用新型的主旨无关,故在此不再赘述。
所述第二管道2包括相互连通的混合管道21、排水管道22和排气管道23,所述排水管道22和排气管道23分别与所述副槽220连通,所述混合管道21连通至所述主管道3,从所述排水管道22和排气管道23流淌来的气体和水流入所述混合管道21后再进入所述主管道3内。
所述排水管组件100还包括连通腔体4,所述第一管道1、第二管道2和主管道3连接至所述连通腔体4,所述连通腔体4具有第一上开口41、第二上开口42和下开口43,所述第一上开口41和第二上开口42均倾斜向上,所述下开口43竖直朝下。
所述第一管道1设置有第一防回流机构5,所述第二管道2设置有第二防回流机构6,流体经所述第一防回流机构5流入所述连通腔体4,流体经所述第二防回流机构6流入所述连通腔体4中,所述第一防回流机构5和第二防回流机构6可防止流体回流。
所述第一防回流机构5和第二防回流机构6分别设置在第一通道46和第二通道47的入口处,所述第一防回流机构5可以是水封结构、漏斗橡胶片等,所述第二防回流结构也可以是漏斗橡胶片。
具体的,所述第一防回流机构5包括可封闭或连通所述第一管道1的第一枢转板51,所述第一枢转板51的一端枢转设置在所述第一管道1内壁的一侧,所述第一枢转板51的另一端朝向流体流动的方向成一定角度延伸并抵接在所述第一管道1内壁的另一侧,在所述第一枢转板51远离其枢转端的一端重量较大,故可以在自重的作用下实现自锁。流体在所述第一管道1内流到所述连通腔体4时,因为所述第一枢转板51另一端朝向流体流动的方向成一定角度延伸,故所述第一枢转板51会被冲抵开,而流体从所述连通腔体4回流到所述第一管道1时,所述第一枢转板51的两端都会被压抵在所述第一管道1的内壁上,实现防回流的功效。
所述第二防回流机构6包括可封闭或连通所述第二管道2的第二枢转板61,所述第二枢转板61的一端枢转设置在所述第二管道2内壁的一侧,所述第二枢转板61的另一端朝向流体流动的方向成一定角度延伸并抵接在所述第二管道2内壁的另一侧。在所述第二枢转板61远离其枢转端的一端重量较大,故可以在自重的作用下实现自锁。流体在所述第二管道2内流到所述连通腔体4时,因为所述第二枢转板61另一端朝向流体流动的方向成一定角度延伸,故所述第二枢转板61会被冲抵开,而流体从所述连通腔体4回流到所述第二管道2时,所述第一枢转板51的两端都会被压抵在所述第二管道2的内壁上,实现防回流的功效。
所述第一管道1连接至所述第一上开口41,所述第二管道2连接至第二上开口42,所述主管道3连接至下开口4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道1与所述第一上开口41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第二管道2与所述第二上开口42也通过螺纹连接,所述主管道3包括连接卡座31和软管32,所述软管32的一端与所述连接卡座31连通,所述连接卡座31通过卡扣与所述下开口43连接,在此不再赘述。
因为所述第一防回流机构5和第二防回流机构6的作用,流体在进入所述连通腔体4后,气体会浮动在所述连通腔体4上部,液体会较先流出主管道3,由于气体的累积,可能会影响到第一防回流机构5和第二防回流机构6的效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所述连通腔体4包括第一旋转换向腔44和第二旋转换向腔45,其中,所述第一管道1的流体进入所述第一旋转换向腔44中并沿着所述第一旋转换向腔44的内壁流动形成涡流后流出至所述主管道3,所述第二管道2的流体进入所述第二旋转换向腔45中并沿着所述第二旋转换向腔45的内壁流动形成涡流后流出至所述主管道3,所述第一旋转换向腔44和第二旋转换向腔45的出口并排设置在所述下开口43上。
在所述第一管道1和第二管道2内流淌的流体经过所述连通腔体4后形成涡流并产生吸气的效果,对连通腔体4内的气体起到加速排气的功效,其可以加快所述第一管道1和第二管道2内的排气速度。具体的,所述第一旋转换向腔44和第二旋转换向腔45的形状可以是球冠体、倒置的截头圆锥面等,只要可以使得流体流过后形成涡流即可。
因为所述第一上开口41和第二上开口42均倾斜向上,故所述第一管道1内的流体沿倾斜向下的角度流入所述第一旋转换向腔44中,所述第二管道2内的流体沿倾斜向下的角度流入所述第二旋转换向腔45中,其可以加快排水或排气的速度,所述第一管道1流体沿着所述第一旋转换向腔44的切向流入所述第一旋转换向腔44中,所述第二管道2流体沿着所述第二旋转换向腔45的切向流入所述第二旋转换向腔45中,其可以减少流体非切向分量的速度损失。
所述连通腔体4还包括第一通道46和第二通道47,所述第一通道46流体连通所述第一管道1和所述第一旋转换向腔44,所述第二通道47流体连通所述第二管道2和所述第二旋转换向腔45。
参阅图5,所述连通腔体4包括主腔体48和分隔板49,所述分隔板49将所述主腔体48分隔成所述第一旋转换向腔44和第二旋转换向腔45,所述第一旋转换向腔44和第二旋转换向腔45相切,所述分隔板49分界定出所述第一旋转换向腔44和第二旋转换向腔45的一部分,这样可以尽量减小所述连通腔体4的体积,并从所述连通腔体4的横截图上看,所述分隔板49呈s形,所述第一旋转换向腔44和第二旋转换向腔45分隔在所述分隔板49的两侧,大体呈八卦形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