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起点商标网!
24小时服务QQ:2880605093

用于制备预制构件用的模具的制作方法

2021-01-14 15:01:08|210|起点商标网
用于制备预制构件用的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预制构件模具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制备预制构件用的模具。



背景技术:

预制构件是指按照设计规格在工厂或现场预先钢、木或混凝土构件,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为了快速得到一定形状和尺寸的预制构件,一般会制作好预制构件的模具,通过模具可快速成型预制构件,加快制作效率。

现有技术中,预制构件的模具一般是将多个模板焊接连接起来,围合形成预制构件的形状,在成型好后,将预制构件的模具脱离预制构件,以用作下一预制构件的模板。

如上所述,在将预制构件的模具拆卸脱离预制构件时,极容易造成预制构件的剐蹭,因而导致预制构件的质量较差,且预制构件的模具在拆卸脱离时也极为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制备预制构件用的模具,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拆卸或脱离预制构件的模具容易导致预制构件的质量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制备预制构件用的模具,包括:

第一模板;

第二模板,所述第一模板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模板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模板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模板的另一端通过拆卸结构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模板和所述第二模板之间围合形成有模腔,所述模腔用于成型预制构件。

可选的,所述第一模板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模板的一端通过铰链转动连接。

可选的,所述拆卸结构包括第一插销孔、第二插销孔以及插销,所述第一插销孔形成于所述第一模板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插销孔形成于所述第二模板的另一端,所述第一插销孔对接于所述第二插销孔,且所述第一插销孔和所述第二插销孔穿设有所述插销。

可选的,所述插销的上端横向弯折形成有弯折段。

可选的,所述第一模板由l型钢制得,所述第二模板由l型钢制得。

可选的,所述第一模板的另一端延伸有对接板,所述对接板上形成有所述第一插销孔,所述第二模板包括第二侧板体和第二上板体,所述第二上板体形成有第二插销孔,所述第二侧板体形成有插接缺口,所述对接板穿设于所述插接缺口,并与所述第二上板体对接,所述第一插销孔与所述第二插销孔对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模板的外侧连接有提拉杆,所述提拉杆的两端连接所述第一模板的外侧,所述提拉杆与所述第一模板围合形成有提拉孔。

可选的,还包括底板,所述第一模板和所述第二模板分别可转动的设于所述底板上,所述底板、第一模板以及第二模板围合形成有所述模腔。

可选的,所述底板的底部还设有顶出机构,所述顶出机构包括顶出块,所述顶出块活动穿设于所述底部,且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平齐,所述顶出块的下部与所述底板之间设有弹簧。

可选的,所述底板的底部还设有多个支撑块,多个所述支撑块分别设于所述底板的四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制备预制构件用的模具,通过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所围合形成的模腔可以制作预制构件,在预制构件成型完毕后,第一模板的另一端和第二模板的另一端拆卸开来,然后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沿远离模腔的方向转动,进而使预制构件脱离模具,实习拆模,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在拆模时会磨损预制构件的表面的模具而言,本实用新型给出的模具得到的预制构件质量更优,并且,在拆模时极为方便省力,加快了制作效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拆卸或脱离预制构件的模具容易导致预制构件的质量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制备预制构件用的模具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制备预制构件用的模具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制备预制构件用的模具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制备预制构件用的模具的顶出机构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给出的用于制备预制构件用的模具,在拆模时减少了对预制构件质量的影响。

参照图1至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较佳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用于制备预制构件用的模具,包括:

第一模板11;

第二模板12,第一模板11的一端和第二模板12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一模板11的另一端和第二模板12的另一端通过拆卸结构可拆卸连接;第一模板11和第二模板12之间围合形成有模腔,模腔用于成型预制构件。

上述第一模板11和第二模板12均具有模腔面,本实施例所给出的模腔面可以是任意形状,如平面,或弧形面,由于上述模具在拆模时,是沿垂直于预制构件的表面拆模的,这样,无论其形状如何,均可以保证拆卸,且不影响预制构件表面的质量。同样的,第一模板11和第二模板12所围合形成的模腔的形状也是不定的,可以为矩形板状,也可以为圆形板状。

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模板11和第二模板12所围合形成的模腔可以制作预制构件,在预制构件成型完毕后,第一模板11的另一端和第二模板12的另一端拆卸开来,然后第一模板11和第二模板12沿远离模腔的方向转动,进而使预制构件脱离模具,实现拆模,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在拆模时会磨损预制构件的表面的模具而言,本实用新型给出的模具得到的预制构件质量更优,并且,在拆模时极为方便省力,加快了制作效率。

请结合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一模板11的一端和第二模板12的一端通过铰链转动连接。

通过铰链进而实现第一模板11和第二模板12之间的转动,铰链包括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以及转轴,第一固定部固定于第一模板11,第二固定部固定于第二模板12,第一模板11和第二模板12可绕该转轴转动,在其他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固定部是和第一模板11一体成型的,第二固定部是和第二模板12一体成型的。

在其他实施例中,此处所说的转动连接可以为第一模板11和第二模板12相互远离的连接结构,如第一模板11的端部设有万向球头,该万向球头连接于第二模板12,实所说的转动,以便于拆模,不再赘述。

另外,拆卸结构包括第一插销孔111a、第二插销孔12a以及插销,第一插销孔111a形成于第一模板11的另一端,第二插销孔12a形成于第二模板12的另一端,第一插销孔111a对接于第二插销孔12a,且第一插销孔111a和第二插销孔12a穿设有插销。

这样,在安装时,将插销固定于第一插销孔111a和第二插销孔12a之间,第一模板11和第二模板12不再转动,围合形成模腔,以制作预制构件,在拆卸时,只需将插销拔出,第一模板11和第二模板12之间则仅转动连接,以便拆卸脱模。

在其他实施例中,拆卸结构为形成于第二模板12的卡孔和设于第一模板11的卡勾,通过将卡勾嵌设于卡孔内实现连接,此外,还可直接用螺钉实现拆卸连接,不再赘述。

另外,插销的上端横向弯折形成有弯折段。

上述第一插销孔111a和第二插销孔12a是竖向贯通布置的,插销穿设第一插销孔111a和第二插销孔12a后,由于自身的重量向下移动,插销的弯折段可继续向下移动,保证安装时的稳定,同时,通过该弯折段,在拆卸时也可用手拿握,取下插销,快速拆卸。进一步的,插销的截面宽度由下至上逐渐增加,这样,插销在下移的过程中,在一定位置会卡住,以使第一模板11和第二模板12连接稳定。

本实施例中,第一模板11由l型钢制得,第二模板12由l型钢制得。

l型钢为现有的钢板结构,通过直接将现有的钢板结构加以改装,即可得到极佳的预制构件的模板,在本实施例中,上述钢板所围合形成有一矩形模腔,第一模板11和第二模板12分别为矩形模腔相邻的两边,第一模板11即为两l型钢垂直焊接而成,同样的,第二模板12也未两l型钢垂直焊接而成。

这样,第一模板11的另一端延伸有对接板111,对接板111上形成有第一插销孔111a,第二模板12包括第二侧板体和第二上板体,第二上板体形成有第二插销孔12a,第二侧板体形成有插接缺口,对接板111穿设于插接缺口,并与第二上板体对接,第一插销孔111a与第二插销孔12a对接。

即,该插接缺口用于卡嵌对接板111的,在对接板111嵌入插接缺口内后,第一模板11的第一上板体和第二模板12的第二上板体对接且平齐,第一侧板体则抵接于第二侧板体,第一侧板体、第二侧板体之间围合形成上述模腔,通过该插接缺口,可保证第一模板11和第二模板12在围合时的位置,保证模腔的形状一定,并且便于后续插销的固定。

进一步的,为了实现插销的自动固定,上述对接板111与第二上板体之间是有间隙的,插销穿设于对接板111和第二上板体,且在插销的外周设有插销片,插销片焊接于插销的外周,插销片位于对接板111和第二上板体之间,插销片与第二上板体之间设有弹簧,通过弹簧的作用,插销会趋向于向下移动,并嵌入对接板111的第一插销孔111a,进而可以防止插销脱离。

另外,在一实施例中,上述铰链的第一固定部即为第一上板体,第二固定部为第二上板体延伸的转动板,第一侧板体形成有转动孔,转动板嵌设于转动孔内,转轴为一螺栓,螺栓穿设于第一上板体和转动板,转动板即可绕螺栓实现转动。由于转动孔的存在,转动孔的侧壁可对转动板进行限位,保证第二模板12在转动至和第一模板11围合形成模腔时,第二模板12与第一模板11位置不变,且此时第二侧板体垂直抵持于第一侧板体。

进一步的,为了避免第二上板体在转动过程中抵接到第一上板体,沿远离模腔的方向,第二上板体的边缘朝远离第一上板体倾斜布置,即,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是将第二上板体的边角切割的,上述转动块焊接与第二上板体的下部,这样,不仅可以避免转动干扰,还可对第二上板体的转动作限位。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模板11和第二模板12也可以围合形成具有圆弧状的模腔,第一模板11包括第一侧板体和第一上板体,第二模板12包括第二侧板体和第二上板体,第一侧板体和第二侧板体围合形成模腔,而第一上板体和第二上板体则用于实现转动连接和拆卸连接,转动连接和拆卸连接的结构可参考上述实施例,不再赘述。

请结合参阅图2,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一模板11的外侧连接有提拉杆112,提拉杆112的两端连接第一模板11的外侧,提拉杆112与第一模板11围合形成有提拉孔。

由于预制构件难免会和第一模板11和第二模板12相粘连,为了省时省力的拆模,在第一模板11的外侧连接有提拉杆112,在第一模板11和第二模板12的另一端拆卸后,通过该提拉杆112拉扯,可快速拆模,且在搬运时也极为方便。当然,在又一实施例中,还可在第二模板12的外侧也连接有提拉杆112,或第一模板11和第二模板12的外侧同时设有提拉杆112,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提拉杆112上设有增摩结构1121,以便于手持,在一实施例中,该增摩结构1121为橡胶套。

请结合参阅图3,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还包括底板20,第一模板11和第二模板12分别可转动的设于底板20上,底板20、第一模板11以及第二模板12围合形成有模腔。

这样,无需在模腔下侧另外垫设板体,本实施例预先设置底板20,使该模具可随处搬移。并且,此处所给出的底板20的上表面为预制构件的形状,一般的为平面状,当然,根据需要,其形状也可进行改变,如,在该底板20还能够作出一些花纹设计。

上述第一模板11和第二模板12分别在底板20上实现转动,即上述转轴即固定设于底板20上,在一实施例中,螺栓固定设于底板20上,第一上板体和转动板即可转动的设于螺栓上。

在一实施例中,在该螺栓上套设有第一扭簧,第一扭簧的两扭杆分别连接于第一模板11和底板20,以使该第一模板11趋向于围合形成模腔,同样的在该螺栓上还套设有第二扭簧,第二扭簧的两扭杆分别连接于第二模板12和底板20,以使该第二模板12趋向于围合形成模腔,保证第一模板11和第二模板12在围合形成模腔时的位置固定,且便于快速合模。

并且,在将第一模板11和第二模板12合模时,为了保证合模的位置和底板20的位置不变,在第一模板11的侧边设有第一挡板,在底板20上设有第一抵持板,同样的,第二模板12的侧边设有第二挡板,在底板20上设有第二抵持板,当第一模板11和第二模板12合模时,第一挡板抵持第一抵持板,第二挡板抵持第二抵持板,实现限位,以便于合模,保证所得到的的预制构件结构一定。

请结合参阅图4,此外,底板20的底部还设有顶出机构,顶出机构包括顶出块22,顶出块22活动穿设于底部,且与底板20的上表面平齐,顶出块22的下部与底板20之间设有弹簧。

即,为了避免预制构件粘连底板20,通过该顶出机构的顶出块22,可将预制构件顶出,以便拆模。并且,通过顶出块22的下部和底板20之间所设的弹簧,实现顶出块22的回位。具体的,在顶出块22的下部外周设有抵接片211,弹簧套设于顶出块22外周,且弹簧的两端分别抵接于抵接片211和底板20。另外,为了保证顶出块22是竖直向上运动顶起预制构件的,在底板20的下部设有顶出管套23,顶出管套23套设于顶出块22外周,顶出管套23与抵接片211之间即设有弹簧,以保证顶出块22的运动方向。

在一实施例中,为了实现顶出块22在回位时,使顶出块22的上部与底板20的上表面平齐,在底板20的下部连接有限位板,限位板横向布置,限位板的一侧朝上延伸连接于底板20,限位板具有供顶出块22穿出的限位孔,且上述抵接片211抵接于该限位孔,此时,顶出块22的上表面及平齐于底板20的上表面。在顶出时,可将顶出块22穿出于限位板的部分朝上顶起,使预制构件脱离底板20。

上述顶出机构是设有多个的,且分别设于底板20的四周,且与模腔相对布置,这样,在一实施例中,需要顶出时,直接将底板20托起下压,多个顶出机构的顶出块22即朝上移动,将预制构件顶出。

在一实施例中,可将上述底板20放置于托架上,以撑起底板20。

而本实施例中,底板20的底部还设有多个支撑块,多个支撑块分别设于底板20的四周。

通过支撑块实现底板20的支撑,本实施例中,支撑块包括支撑板21,支撑板21的两侧朝上延伸,并连接于底板20,实现对底板20的支撑。并且,该实施例中,上述顶出机构即设于支撑块内,即顶出机构的顶出块22抵持于支撑板21的上表面时,顶出块22的上表面平齐于底板20的上表面,通过支撑板21实现对顶出块22的限位。

进一步的,上述支撑板21设有穿出孔21a,顶出块22的下表面具有限位凸起222,限位凸起222嵌设于穿出孔21a,进一步保证顶出块22的位置,以保证模腔的形状一定。

并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还给出了一顶出板,该顶出板具有与上述穿出孔21a对位的顶杆,在需要将预制构件顶出时,顶出板的多个顶杆分别对接与多个支撑板21的穿出孔21a,将底板20朝向顶出板按压,顶杆顶起顶出块22,实现预制构件的脱模。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标签: 预制混凝土
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