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起点商标网!
24小时服务QQ:2880605093

立体车库的制作方法

2021-01-14 13:01:19|270|起点商标网
立体车库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立体车库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立体车库。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城市里的车辆越来越多,人们为节约车辆停放的占地空间,开发出各种各样的立体车库。

现有的,立体车库包括库体、井道、车位架以及轿厢,库体带有与井道相对应的出入口,轿厢能够沿井道运动,并将位于出入口处的车辆搬运至对应的车位架处,或将位于车位架处的车辆搬运至出入口处。

其中,轿厢在运动至对应的车位架处后,轿厢上的旋转平台转动,调整旋转平台与车位架之间的相对位置,由于轿厢的升降动作与旋转动作分步进行,造成存取车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立体车库,能够提高存取车的效率。

本申请提供一种立体车库,包括具有车辆出入口的库体、安装于所述库体内的框架、安装于所述库体内并分布于所述框架周向的多个车位架,以及能够承载车辆的承载机构;所述立体车库还包括驱动组件以及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安装于所述框架并能够牵引所述承载机构沿所述框架运动,所述驱动组件安装于所述库体内并能够驱动所述框架旋转。

以下还提供了若干可选方式,但并不作为对上述总体方案的额外限定,仅仅是进一步的增补或优选,在没有技术或逻辑矛盾的前提下,各可选方式可单独针对上述总体方案进行组合,还可以是多个可选方式之间进行组合。

可选的,所述框架与所述库体之间滑动配合,其中一者设置有导轨,另一者设置沿所述导轨运动的多个支撑滚轮。

可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安装于所述框架底部的回转支撑;

安装于所述库体底壁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通过驱动所述回转支撑带动所述框架旋转。

可选的,所述框架的底部设置有多个支撑滚轮,各支撑滚轮布置于所述回转支撑的周向;

或者,所述框架与所述库体两者中,其中一者设置有导轨,另一者设置沿所述导轨运动的多个支撑滚轮。

可选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电机以及牵引部件,所述升降电机固定安装于所述框架的顶部,并通过牵引部件牵引所述承载机构沿所述框架运动。

可选的,所述升降机构的数量至少为两套,两套升降机构中的升降电机相对布置于所述框架的顶部;

各升降电机之间通过同步机构联动,以使两升降电机同步运行。

可选的,所述承载机构包括底盘以及上盘,所述升降机构能够牵引所述底盘沿所述框架运动,所述上盘活动置于所述底盘的上方,并能够承载车辆;

所述上盘与所述车位架之间设置有纠偏装置,所述纠偏装置用以调整所述上盘与所述车位架两者之间的相对位置。

可选的,所述纠偏装置为两套,分别为第一纠偏装置以及第二纠偏装置,各纠偏装置相互配合限制所述承载机构与所述车位架两者之间的相对位置;

各纠偏装置均包括定位槽以及能够收容限位于所述定位槽的定位件,所述承载机构与所述车位架两者中,其中一者安装有所述定位件,另一者开设有所述定位槽。

可选的,所述定位槽的开口处具有扩口,所述扩口能够引导所述定位件伸入到所述定位槽内。

可选的,所述第一纠偏装置具有第一配合位,所述第二纠偏装置具有第二配合位;

所述第二配合位与所述第一配合位两者沿承载机构行进方向的距离为l1,所述扩口沿承载机构行进方向的长度为l2,且满足l1大于或等于l2。

可选的,所述立体车库还包括导向部,所述导向部位于所述出入口的周缘,并用以引导所述承载机构。

本申请的一种立体车库,承载机构的升降动作与旋转动作可以同时进行,提高单次存取车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例立体车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车位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中承载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2中承载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6中承载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承载机构与车位架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承载机构与车位架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2中承载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承载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承载机构与车位架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承载机构与车位架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中出入口处承载机构导向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中出入口布置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0、立体车库;

10、库体;11、出入口;

20、框架;21、通道;23、底框;24、顶框;25、立柱;

30、车位架;

40、承载机构;41、底盘;42、上盘;421、定位架;43、滚动轮;

50、驱动组件;51、回转支撑;52、驱动电机;521、电机架;53、导轨;54、支撑滚轮;

60、升降机构;61、升降电机;62、牵引部件;63、配重块;64、升降轮;66、联动轴;67、同步轮;

70、纠偏装置;71、第一纠偏装置;72、第二纠偏装置;73、定位槽;731、第一定位槽;732、第二定位槽;74、定位件;741、第一定位件;742、第二定位件;75、导向轮;76、扩口;77、定位夹头;78、底座板;79、加强筋;

80、导向部;81、导向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时,它可以直接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至图4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立体车库100,包括具有车辆出入口11的库体10,安装于库体10内的框架20、安装于库体10内并分布于框架20周向的多个车位架30、以及能够承载车辆的承载机构40(例如轿厢)。

承载机构40可以将位于出入口11处的车辆运送至对应的车位架30处,或将位于车位架30处的车辆运送至出入口11处。车辆采用机械手或载车板等方式搬运至承载机构40。

立体车库100还包括驱动组件50以及升降机构60,升降机构60安装于框架20并能够牵引承载机构40沿框架20运动,驱动组件50安装于库体10内并能够驱动框架20旋转。

存车过程中升降机构60与驱动组件50同时运行,在承载机构40运行的过程中,驱动组件50带动框架20、承载机构40以及升降机构60同时转动;当承载机构40运行至对应的车位架30时,承载机构40以旋转至对应车位架30方向。承载机构40的升降动作与旋转动作可以同时进行,提高单次存取车效率。

本申请提供的立体车库针对垂直升降类做以下具体描述,例如圆形塔库。

库体10为一筒形,库体10的轴线大致与竖直轴线重合(存在误差),框架20安装于库体10的中部位置,承载机构40沿竖直方向在框架20上运动。各车位架30设置在框架20的周围,且车位架30沿竖直方向的数量为多个。

承载机构40、框架20以及升降机构60自成一体,所有物料可在工厂安装调整完毕后出厂,在库体10内安装时,无需调整承载机构40、升降机构60以及框架20的相对位置,因而不受现场土建等外界因素影响,以使承载机构40、框架20以及升降机构60安装方便。

在本实施方式中,出入口11位于库体10的顶部,并位于框架20的正上方,以能够与承载机构40的位置相对应。当然,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出入口11也可以位于库体10的中部或底部。

框架20包括底框23、顶框24以及连接在底框23以及顶框24之间的多根立柱25,各立柱25的轴线呈竖直设置,支撑滚轮54安装于底框的底部。底框23与顶框24大致呈矩形设置(本实施方式中呈矩形设置),各立柱25分布于矩形的四角。

立柱25由一个杆件或多根杆件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便于加工立柱25,立柱25由多根依次连接的杆件组成。

其中一实施例中,如图2及图4所示,框架20与库体10之间滑动配合,其中一者设置有导轨53,另一者设置沿导轨53运动的多个支撑滚轮54,驱动组件50驱动框架20旋转时,支撑滚轮54可以沿导轨53行走。

导轨53呈环形设置,多个支撑滚轮54的排布方式与导轨53的形状呈一致。各支撑滚轮54的轴线呈水平设置,支撑滚轮54的外周缘与导轨53的工作面相接触,并通过导轨53进行导向,避免驱动组件50受到水方向的作用力,以保证框架20的运行平稳。

在本实施方式中,导轨53固定于库体10的底壁,支撑滚轮54安装在框架20的底面。

框架20与库体10底面之间形成安装间隙,导轨53以及支撑滚轮54均位于该安装间隙内,以节省框架20旋转时所需的空间。其中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驱动组件50包括回转支撑51以及驱动电机52,回转支撑51安装于框架20底部;驱动电机52安装于库体10底壁,并通过驱动回转支撑51带动框架20旋转。

回转支撑51以及驱动电机52均位于框架20的正下方,以节省框架20旋转时所需的空间。回转支撑51具有一轴线,该轴线与竖直轴线大致重合,以使框架20绕竖直轴线转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电机52通过电机架521安装于库体10的底壁,回转支撑51与框架20之间采用钢接。

当然,在其它实施方式中,驱动电机52通过螺栓等方式固定于库体10的底壁,回转支撑51通过支架等方式固定于框架20的底面。

为了使驱动电机52稳定的驱动回转支撑51,参考一实施例,驱动电机5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驱动电机52分布于回转支撑51的径向的两侧。

其中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升降机构60包括升降电机61以及牵引部件62,升降电机61固定安装于框架20的顶部,并通过牵引部件62牵引承载机构40沿框架20运动,以使库体10的出入口11处无交换区域,无吊点装置,以节省出入口11的空间并提升了安全性,实现了地面降噪。

升降电机61的输出端设置有升降轮64,升降轮64的轴线呈水平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牵引部件62为牵引链,升降轮64与牵引链之间采用啮合的方式,以使升降电机61稳定的驱动牵引部件62。

为了使承载机构40的运行更加稳定,其中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升降机构60的数量至少为两套,两套升降机构60中的升降电机61相对布置于框架20的顶部;

各升降电机61之间通过同步机构(图未示)联动,以使两升降电机61同步运行,同步机构的自重可以抵消升降电机61自重偏载。

各套升降机构60还包括有联动轴66,各联动轴66的轴线呈平行设置。驱动电机52直接或间接与联动轴66的一端连接,并能够驱动联动轴66转动,联动轴66背向驱动电机52的一端同轴设置有同步轮67,两同步轮67通过同步机构传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同步机构为同步链,同步链分别与两同步轮67啮合转动。

为了使承载机构40的运行更加稳定,各套升降机构60上的升降轮64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各升降轮64分别沿对应联动轴66依次同轴布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升降机构60的数量为两个,两联动轴66分别位于承载机构40的两侧,各联动轴66上的升降轮64的数量为两个,以使牵引部件62牵拉承载机构40的四个角,以能够使承载机构40稳定的运行。

其中一实施例中,如图1及图2所示,升降机构60还包括配重块63,牵引部件62的一端与承载机构40连接,另一端绕过升降电机61并与配重块63相连,配重块63用以平衡升降电机61的负载,改善升降电机61的功能。

框架20设置有限制配重块63的通道21,以防止配重块63运行时发生水平方向的偏转。框架20通过多个竖直布置的立柱25形成该通道21。

其中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承载机构40包括底盘41以及上盘42,升降机构60能够牵引底盘41沿框架20运动,上盘42活动置于底盘41的上方,并能够承载车辆;

上盘42与车位架30之间设置有纠偏装置70,纠偏装置70用以调整上盘42与车位架30两者之间的相对位置。

上盘42的底部设置有多个滚动轮43,纠偏装置70可以改变滚动轮43与车位架30之间的位置,以快速调整上盘42与车位架30两者之间的相对位置,节省承载机构40导向时间,实现上盘42与车位架30两者对接调整一步到位,进一步提高存取车效率。

其中一实施例中,纠偏装置70同时对上盘42的第一方向以及第二方向进行导引纠偏,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呈垂直或斜交设置,以使纠偏装置70对上盘42的水平方向以及竖直方向的位置进行限定。

优选地,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呈垂直设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方向为水平方向,第二方向为竖直方向。

其中一实施例中,如图5至图8所示,纠偏装置70包括为两套,分别为第一纠偏装置71以及第二纠偏装置72,各纠偏装置相互配合限制承载机构40与车位架30两者之间的相对位置。

各纠偏装置70均包括定位槽73以及能够收容限位于定位槽73的定位件74,承载机构40与车位架30两者中,其中一者安装有定位件74,另一者开设有定位槽73。

承载机构40运动至车位架30的位置时,通过定位件74与定位槽73的相互配合,即实现对承载机构40第一方向以及第二方向的调整一步到位,以提高承载机构40存取车辆的效率,且无需动力驱动,以能够精简纠偏装置70的结构。

为了便于定位件74能够伸入到定位槽73内,参考一实施例,如图5所示,定位槽73的开口处具有扩口76,扩口76能够引导定位件74伸入到定位槽73内,定位槽73的各内壁对定位件74的位置进行定位。

其中一实施例中,如图6至图10所示,第一纠偏装置71中的定位槽73与定位件74分别为第一定位槽731与第一定位件741,第一定位槽731具有至少两个沿第一方向依次布置的槽壁;

第一定位件741的相对两侧分别贴靠第一定位槽731的两槽壁。

第一定位件741伸入到第一定位槽731内时,两槽壁能够分别施加给第一定位件741两个相反的作用力,以能够对承载机构40的位置进行调整。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定位件74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定位件741沿第一方向依次布置,且两个第一定位件741分别贴靠第一定位槽731的其中一槽壁。

两第一定位件741伸入到第一定位槽731内时,两槽壁能够分别施加给相应的第一定位件741两个相反的作用力,以能够对承载机构40的位置进行调整。

第一定位槽731的数量为一个时,两个第一定位件741相背的一侧分别与定位槽73的槽壁相贴靠;第一定位槽731的数量为两个时,两个第一定位槽731沿第一方向依次布置,两个第一定位件741分别插入到对应的第一定位槽731内,且两个第一定位件741相背或相对的一侧分别与第一定位槽731的槽壁相贴靠。

两个第一定位件741可采用分体设置,以能够节省纠偏装置70的材料,并能够降低纠偏装置70的重量。当然,在其它实施方式中,两个第一定位件741之间也可以采用一体设置,此时第一定位槽731的数量为一个。

为了降低第一定位件741与第一定位槽731两者之间的摩擦力,其中一实施例中,如图6至图10所示,各第一定位件741与相应第一定位槽731配合的一端转动安装有导向轮75,导向轮75的轴线沿第二方向设置,且导向轮75的外周缘贴靠于第一定位槽731的其中一槽壁。

其中一实施例中,如图11至图14所示,第二纠偏装置72中的定位槽73与定位件74分别为第二定位槽732与第二定位件742;

第二定位槽732包括至少两个沿第二方向依次布置的槽壁,第二定位件742的长度沿第一方向延伸,且第二定位件742的侧壁能够分别与第二定位槽732的两槽壁相贴靠;第二定位件742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各第二定位件742沿第一方向依次布置,第二定位槽732的数量与第二定位件742的数量相对应。

第二定位件742伸入到第二定位槽732内时,第二定位槽732的两槽壁能够分别施加给第二定位件742两个相反的作用力,以能够起到对承载机构40的位置进行调整。

其中一实施例中,如图10及图12所示,第一定位件741与第二定位槽732均位于承载机构40的底部,第一定位槽731与第二定位件742均位于车位架30。

第一定位件741具有一长度方向,沿长度方向的一端通过螺栓或焊接等方式固定于承载机构40的底部,另一端与导向轮75连接。

承载机构40的底部设置有定位夹头77,第二定位槽732开设于定位夹头77。定位夹头77通过底座板78固定于承载机构40的底部,定位夹头77与底座板78相互叠置的部分通过焊接或螺栓等方式进行固定,底座板78通过焊接或螺栓等方式固定于承载机构40。

为了加强定位夹头77的安装强度,在一实施例中,定位夹头77和/或底座板78分别与承载机构40之间均设置有加强筋79。

在第一方向上,第一定位槽731位于两第二定位件742之间;相应的,两第一定位件741位于两第二定位槽732之间。在第二方向上,第一定位槽731与第二定位件742齐平或错位设置。

其中,两第一定位件741沿第一方向的距离为400mm~600mm;两第二定位件742沿第一方向的距离为700mm~1100mm。

在本实施方式中,两第一定位件741沿第一方向的距离为895mm;两第二定位件742沿第一方向的距离为540mm。

其中一实施例中,第一纠偏装置71具有第一配合位,第二纠偏装置72具有第二配合位。第一配合位为第一定位件741由扩口76进入到第一定位槽731时的位置;第二配合位为第二定位件742由扩口76进入到第二定位槽732时的位置;

第二配合位与第一配合位两者沿承载机构行进方向的距离为l1,扩口76沿承载机构行进方向的长度为l2,且满足l1大于或等于l2。

具体地,当承载机构40移动至目标车位架30的位置后,承载机构40向车位架30方向前行400mm,导向轮75伸入第一定位槽731内,通过第一定位槽731对导向轮75的约束,从而完成对承载机构40在第一方向的调整;

承载机构40完成第一方向的定位后,继续前进约130mm,第二定位件742伸入第二定位槽732,通过第二定位槽732对第二定位件742的约束,从而完成承载机构40在第二方向的调整。

其中一实施例中,如图15及图16所示,立体车库100还包括导向部80,导向部80位于出入口11的周缘,并用以引导承载机构40,导向部80能够完成无动力对承载机构40导向的作用。

其中,导向部80朝向出入口11的一侧设置有导向斜面,导向斜面81由导向部80的底部向上并逐渐向出入口11的几何中心处倾斜。

其中,导向斜面81的倾斜角度为3~15度。

优选地,导向斜面81的倾斜角度为11度。

承载机构40进入到出入口11处时,承载机构40上的上盘42可能会撞击导向部80,造成上盘42或导向部80的损坏,为了降低承载机构40与导向块之间的撞击,参考一实施例,导向斜面81具有缓冲材料层,或导向部80由缓冲材料支撑。

在本实施方式中,缓冲材料为尼龙(聚酰胺)材料。当然,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缓冲材料也可以为聚氨酯或者其它材料制作,只要该材料能够具有到缓冲的作用即可。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体现在同一附图中时,可视为该附图也同时披露了所涉及的各个实施例的组合例。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