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带肋混凝土叠合板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预制带肋混凝土叠合板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建筑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型建筑被兴建,而钢筋混凝土作为现代建筑的主要材料,怎样科学合理的运用成为现在建筑界的研究重点。预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是现代建筑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但现有的大部分预制混凝土叠合板存在现场施工难度大,工厂生产效率不高,楼板厚度偏厚。因此,亟需一种预制带肋混凝土叠合板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预制带肋混凝土叠合板及其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是提供一种预制带肋混凝土叠合板的制备方法,步骤包括:
s1、小砼块预先浇筑;
s2、桁架砼预先浇筑:于模台面上放置桁架砼模具;于所述桁架砼模具上放置一定数量浇筑成形的小砼块,每两个所述小砼块间隔一定的距离;于所述桁架砼模具内浇筑混凝土;
s3、叠合板浇筑成形:于另一模台面上放置叠合板模具并对其进行组装;于所述叠合板模具内放置钢筋网片;于所述钢筋网片上绑扎一定数量的吊环,并放置所述浇筑完成的钢桁架砼;于所述叠合板模具内浇筑混凝土,即得所述预制带肋混凝土叠合板。
所述底板在生产和施工时,采用钢筋网片浇筑构件,而非人工绑扎;且四面不出筋,如需出筋,则额外附加一级钢,生产时模具不需要开孔。
优选地,于所述桁架砼模具上放置小砼块的数量为4~10。
进一步优选地,于所述桁架砼模具上放置小砼块的数量为7。
优选地,于所述桁架砼模具上放置小砼块的间距为300~600mm。
优选地,于所述桁架砼模具上放置小砼块的间距相等。
优选地,于所述钢筋网片上绑扎所述吊环的数量为2~6。
进一步优选地,于所述钢筋网片上绑扎所述吊环的数量为4。
优选地,于所述钢筋网片上放置所述钢桁架砼的数量为2~6。
进一步优选地,于所述钢筋网片上放置所述钢桁架砼的数量为4。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是提供一种由上述制备方法得到的预制带肋混凝土叠合板,包括:底板、多个与所述底板垂直的上弦肋和多个固定于所述底板上表面的吊环;所述上弦肋包括设置于所述底板与所述上弦肋之间的多个腹杆肋,以及所述多个腹杆肋之间形成多个矩形孔洞。
优选地,所述底板下表面与所述上弦肋上表面间的距离为楼板的厚度。
优选地,所述叠合板的预制厚度为50mm,现浇厚度为70mm,与现有的大部分预制板预制60mm、现浇70mm减少了10mm板厚。
优选地,所述叠合板接缝处采用密拼接缝,无需现场支模。
本发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四面不出筋,降低现场施工难度;模具无需开孔,增加了模具的重复使用率,降低成本;上弦肋和腹杆肋预先浇筑硬化,在底板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把上弦肋和腹杆肋插入底板,腹杆内的钢筋锚固在底板中,有效降低了生产难度,提高了生产效率;上弦肋和腹杆肋有效增大了底板的抗弯能力,为免支撑创造有利条件;在现场施工过程中,梁为预制梁时,完全实现免支撑,梁为现浇梁时,只需要在端部支撑,中部无需支撑,降低了施工现场的难度和成本;预制50mm、现浇70mm,减少了板厚,增加了建筑净高,降低了结构荷载,减少了总混凝土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预制带肋混凝土叠合板制备方法中s2的生产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预制带肋混凝土叠合板制备方法中s3的生产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预制带肋混凝土叠合板制备方法中s3的生产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预制带肋混凝土叠合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预制带肋混凝土叠合板的工地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预制带肋混凝土叠合板的制备方法,步骤包括:
s1、小砼块预先浇筑;
s2、桁架砼预先浇筑:如图1所示,于模台面上放置桁架砼模具;于所述桁架砼模具上放置一定数量浇筑成形的小砼块,每两个所述小砼块间隔一定的距离;于所述桁架砼模具内浇筑混凝土;
s3、叠合板浇筑成形:如图2和图3所示,于另一模台面上放置叠合板模具并对其进行组装;于所述叠合板模具内放置钢筋网片;于所述钢筋网片上绑扎一定数量的吊环,并放置所述浇筑完成的钢桁架砼;于所述叠合板模具内浇筑混凝土,即得所述预制带肋混凝土叠合板。
所述底板在生产和施工时,采用钢筋网片浇筑构件,而非人工绑扎;且四面不出筋,如需出筋,则额外附加一级钢,生产时模具不需要开孔。
优选地,于所述桁架砼模具上放置小砼块的数量为7、间距为300~600mm,且每两个所述小砼块间的间距相等;于所述钢筋网片上绑扎所述吊环的数量为4,放置所述钢桁架砼的数量为4。
实施例2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预制带肋混凝土叠合板,包括:底板1、多个与所述底板1垂直的上弦肋2和多个固定于所述底板1上表面的吊环4;所述上弦肋2包括设置于所述底板1与所述上弦肋2之间的多个腹杆肋3,以及所述多个腹杆肋3之间形成多个矩形孔洞。
优选地,所述底板1在生产和施工时,采用钢筋网片浇筑构件,而非人工绑扎;且四面不出筋,如需出筋,则额外附加一级钢,生产时模具不需要开孔。
优选地,所述上弦肋2的数量为4。
优选地,所述底板1和单个所述上弦肋2之间设置所述腹杆肋3的数量为7。
优选地,两个所述腹杆肋3的间距为300~600mm。
优选地,所述吊环4的数量为4。
优选地,所述底板1下表面与所述上弦肋2上表面间的距离为楼板的厚度。
优选地,所述叠合板的预制厚度为50mm,现浇厚度为70mm,与现有的大部分预制板预制60mm、现浇70mm减少了10mm板厚。
优选地,所述叠合板接缝处采用密拼接缝,无需现场支模。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于工地安装时,若两端为现浇梁,只需要在端部支撑,中部无需支撑;若两端为预制梁,两端和中部都不需要支撑;管线在肋条与底板的空隙中穿过。
综上所述,本发明四面不出筋,降低现场施工难度;模具无需开孔,增加了模具的重复使用率,降低成本;上弦肋和腹杆肋预先浇筑硬化,在底板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把上弦肋和腹杆肋插入底板,腹杆内的钢筋锚固在底板中,有效降低了生产难度,提高了生产效率;上弦肋和腹杆肋有效增大了底板的抗弯能力,为免支撑创造有利条件;在现场施工过程中,梁为预制梁时,完全实现免支撑,梁为现浇梁时,只需要在端部支撑,中部无需支撑,降低了施工现场的难度和成本;预制50mm、现浇70mm,减少了板厚,增加了建筑净高,降低了结构荷载,减少了总混凝土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