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室狭窄空间外墙施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建筑土建施工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地下室狭窄空间外墙施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工程地下室外墙与支护桩净距离较近(400mm以内),外墙模板施工时,工人无法进入这个狭窄空间去支设模板。因此,施工难度大大增加,此时,采用在外墙内侧设置单侧模板支设方式,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单侧模板极易产生爆模、涨模,甚至垮模的可能性,具有不可预测的质量风险和安全风险。
现有的如授权公告号为cn107575025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地下室狭窄空间外墙施工结构,包括外墙钢筋骨架、筏板、内支撑体系和支护桩,所述外墙钢筋骨架设置于外墙区的四周;所述筏板设置于所述外墙区的底部;所述内支撑体系设置于所述外墙区的内侧;所述支护桩设置于所述外墙区的外侧;所述地下室狭窄空间外墙施工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外墙区外侧的外侧支撑体系,所述外侧支撑体系包括多个槽钢,多个所述槽钢均竖向等间距的设置于所述外墙区与所述支护桩之间,且所述槽钢16#槽钢,相邻两个所述槽钢之间的间距为300mm至600mm。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在地下室建筑中,通常需要在地下室外墙上设置诱导缝,形成结构薄弱带,诱导外墙在此处开裂,能够达到释放变形和避免外墙渗漏的作用,薄弱带由半通式结构缝加橡胶止水带组成,由于橡胶止水带为柔性,在地下室外墙浇筑过程中橡胶止水带容易发生卷曲或弯曲凸鼓现象,降低其防水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降低橡胶止水带在地下室外墙浇筑过程中发生卷曲的可能,提高橡胶止水带的防水效果,本申请的目的之一提供一种地下室狭窄空间外墙施工结构。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地下室狭窄空间外墙施工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地下室狭窄空间外墙施工结构,包括墙体区、位于墙体区外侧的支护桩组、位于墙体区外侧的外支撑体系以及位于墙体区内侧的内支撑体系,所述外支撑体系包括设置于支护桩组上的冠梁以及固定安装于冠梁的外模板,所述内支撑体系包括位于墙体区内侧的内模板,所述外模板与内模板之间设置多组沿墙体区的长度方向分布的钢筋骨架,相邻两组钢筋骨架之间设置有橡胶止水带,所述橡胶止水带的下部固定安装于外模板,所述冠梁上设置有安装架和设置于安装架上以保持橡胶止水带处于绷紧状态的绷紧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外模板支设于支护桩组上的冠梁上,支护桩组与内模板共同抵抗外墙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形成的侧压力,可确保外墙施工质量;成本较低,且适用于所有类似的狭窄空间支模工程,通过设置有绷紧装置,一方面,使得橡胶止水带处于绷紧状态,有效降低橡胶止水带在地下室外墙浇筑过程中发生卷曲的可能,提高橡胶止水带的防水效果,另一方面,有效降低橡胶止水带在地下室外墙浇筑过程中因受到混凝土浆料的冲击导致其发生偏移的可能,提高其防水效果。
优选的,所述橡胶止水带的下部两侧边缘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外模板的内侧壁凸出设置有穿设于固定孔的固定螺杆,所述固定螺杆螺纹连接有分别位于橡胶止水带两侧的抵接螺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橡胶止水带进行固定时,先将一个抵接螺母旋固定螺杆,接着将橡胶止水带的下部的固定孔套设于外模板的固定螺杆上并且抵接于抵接螺母,最后将另一个抵接螺母旋进固定螺杆使其端面抵接于橡胶止水带的另一面,从而实现对橡胶止水带下部的固定,操作便捷快速,并且通过抵接螺母的旋动位置可以实现橡胶止水带与外模板之间的间距调节。
优选的,所述绷紧装置包括绕自身轴线转动连接于安装架的收卷筒以及驱动收卷筒转动的驱动机构,所述橡胶止水带的上部固定于收卷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橡胶止水带的上部固定于收卷筒,驱动机构带动收卷筒转动,从而对橡胶止水带进行拉紧。
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转动连接于安装架的转动轴以及驱动转动轴转动的驱动件,所述收卷筒同轴固定套设于转动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件通过转动轴实现收卷筒的转动。
优选的,所述安装架设置有位于收卷筒下方的定位导向板,所述定位导向板开设有与橡胶止水带的截面形状相匹配以供橡胶止水带穿过的定位导向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有定位导向板以及定位导向槽,一方面,保证橡胶止水带在拉紧后,位于内模板与外模板之间的橡胶止水带处于竖直状态,另一方面,限制橡胶止水带在地下室外墙浇筑过程中发生沿橡胶止水带的宽度方向偏移的可能,从而导致橡胶止水带部分发生褶皱凸鼓,降低其防水效果。
优选的,所述绷紧装置包括沿竖向滑移连接于安装架的升降架、设置于升降架上以对橡胶止带的上部进行夹持固定的夹持组件以及驱动升降架进行升降滑移的升降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夹持组件对橡胶止水带的上部进行夹持固定,接着通过升降机构驱动升降架沿竖向上升,从而实现对橡胶止水带的拉紧。
优选的,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第一夹板固定连接于升降架,第二夹板滑移连接于升降架,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之间设置有迫使第二夹板朝靠近第一夹板方向滑移以对橡胶止水带进行夹持固定的弹性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施工人员先对第二夹板施加朝远离第一夹板方向的作用力,使得第二夹板发生滑移形成供放置橡胶止水带的夹持口,此时弹性件具有弹性势能,接着将橡胶止水带放置于第一夹板与第二夹板之间,撤掉作用力,弹性件复位从而迫使第二夹板朝靠近第一夹板方向滑移以对橡胶止水带进行夹持固定,快速便捷。
优选的,所述橡胶止水带的上部两侧边缘均开设有限位安装孔,所述第一夹板或者第二夹板凸出设置有插设于限位安装孔的限位插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施工人员先对第二夹板施加朝远离第一夹板方向的作用力,使得第二夹板发生滑移形成供放置橡胶止水带的夹持口,并且限位插杆与第一夹板或者第二夹板之间具有供橡胶止水带通过的间隙,将橡胶止水带放置于第一夹板与第二夹板之间使得限位插杆对准于限位安装孔,撤掉作用力,弹性件复位从而迫使第二夹板朝靠近第一夹板方向滑移从而使得限位插杆插设于限位安装孔,有效降低在对橡胶止水带拉紧过程中橡胶止水带从第一夹板与第二夹板之间脱离的可能。
优选的,所述限位插杆的上周面沿其径向开设有供限位安装孔的孔壁卡接的限位卡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插杆上开设有限位卡槽,限位插杆插设于限位安装孔后,在升降机构驱动升降架上升而对橡胶止水带拉紧过程中,限位安装孔的上周内壁抵接于限位卡槽,从而有效限制橡胶止水带沿限位插杆的轴向滑移,从而进一步减少在地下室外墙浇筑过程中橡胶止水带受混凝土浆料的冲击力导致第二夹板发生偏移,进而导致橡胶止水带从而第一夹板与第二夹板之间脱离的可能。
为了降低橡胶止水带在地下室外墙浇筑过程中发生卷曲的可能,提高橡胶止水带的防水效果,本申请的目的之二提供一种地下室狭窄空间外墙施工结构的施工方法。
一种地下室狭窄空间外墙施工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在墙体区的外侧设置外侧支撑体系,在支护桩组上设置冠梁,搭设外模板以及设置绷紧装置;
步骤s2:设置橡胶止水带,将橡胶止水带的下部固定于外模板,通过绷紧装置对橡胶止水带的上部进行固定并且进行拉紧使得保持橡胶止水带处于绷紧状态;
步骤s3:绑扎钢筋骨架,在橡胶止水带的两侧绑扎钢筋骨架,根据结构缝的深浅选择木条或者挤塑板设置于两组钢筋骨架之间;
步骤s4:在所述墙体区的内侧设置内支撑体系,支设内模板以及斜支撑,将木条或者挤塑板固定连接于内模板;
步骤s5:混凝土浇筑,在外模板与内模板之间浇筑抗渗混凝土浆料;
步骤s6:混凝土浆料凝固后,拆除外支撑体系、内支撑体系、木条或者挤塑板,在形成的结构缝里涂抹填充防水沥青油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有绷紧装置,一方面,使得橡胶止水带处于绷紧状态,有效降低橡胶止水带在地下室外墙浇筑过程中发生卷曲的可能,提高橡胶止水带的防水效果,另一方面,有效降低橡胶止水带在地下室外墙浇筑过程中因受到混凝土浆料的冲击导致其发生偏移的可能,提高其防水效果。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通过设置有绷紧装置,一方面,使得橡胶止水带处于绷紧状态,有效降低橡胶止水带在地下室外墙浇筑过程中发生卷曲的可能,提高橡胶止水带的防水效果,另一方面,有效降低橡胶止水带在地下室外墙浇筑过程中因受到混凝土浆料的冲击导致其发生偏移的可能,提高其防水效果;
设置有定位导向板以及定位导向槽,一方面,保证橡胶止水带在拉紧后,位于内模板与外模板之间的橡胶止水带处于竖直状态,另一方面,限制橡胶止水带在地下室外墙浇筑过程中发生沿橡胶止水带的宽度方向偏移的可能,从而导致橡胶止水带部分发生褶皱凸鼓,降低其防水效果;
限位插杆上开设有限位卡槽,限位插杆插设于限位安装孔后,在升降机构驱动升降架上升而对橡胶止水带拉紧过程中,限位安装孔的上周内壁抵接于限位卡槽,从而有效限制橡胶止水带沿限位插杆的轴向滑移,从而进一步减少在地下室外墙浇筑过程中橡胶止水带受混凝土浆料的冲击力导致第二夹板发生偏移,进而导致橡胶止水带从而第一夹板与第二夹板之间脱离的可能。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地下室狭窄空间外墙施工结构实施1中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一种地下室狭窄空间外墙施工结构实施1中的侧视图。
图3是一种地下室狭窄空间外墙施工结构实施1中的绷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一种地下室狭窄空间外墙施工结构实施1中的橡胶止水带和固定螺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是一种地下室狭窄空间外墙施工结构实施1中的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一种地下室狭窄空间外墙施工结构实施1中的定位导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一种地下室狭窄空间外墙施工结构实施2中的绷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一种地下室狭窄空间外墙施工结构实施2中的夹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一种地下室狭窄空间外墙施工结构实施2中的限位插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墙体区;11、钢筋骨架;12、橡胶止水带;121、固定孔;122、系绳孔;123、限位安装孔;13、挤塑板;2、筏板;21、反坎;3、支护桩组;32、化学植筋;4、外支撑体系;41、冠梁;42、外模板;43、滑道;44、固定螺杆;45、抵接螺母;5、内支撑体系;51、内模板;52、斜支撑;521、支撑套管;522、滑移杆;523、螺纹管;6、安装架;61、移动小车;62、安装板;621、螺纹孔;622、滑槽;63、行走轮;64、步进电机;65、定位导向板;66、定位导向槽;7、绷紧装置;71、收卷筒;711、系绳环;72、牵引绳;73、驱动机构;731、转动轴;732、手轮;733、限位孔;734、固定件;74、升降架;741、滑块;75、夹持组件;751、第一夹板;752、第二夹板;754、限位插杆;755、限位卡槽;753、弹性件;76、升降机构;761、传动丝杆;762、升降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9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地下室狭窄空间外墙施工结构。
实施例1:
一种地下室狭窄空间外墙施工结构,参照图1、图2,包括墙体区1、设置于地基上的筏板2、位于墙体区1外侧的支护桩组3、位于墙体区1外侧的外支撑体系4以及位于墙体区1内侧的内支撑体系5。支护桩组3包括多根呈竖向设置且相互咬合的咬合桩,多根咬合桩环布于墙体区1的四周。
位于墙体区1的筏板2上凸出设置有反坎21,外支撑体系4包括设置于咬合桩的上端面的冠梁41以及位于墙体区1与咬合桩之间且固定安装于冠梁41的外模板42。外模板42的板面呈竖向设置,外模板42的上部通过化学植筋32固定于冠梁41的侧壁,外模板42远离咬合桩的侧壁下部抵接于反坎21的侧壁。内支撑体系5包括板面呈竖向设置且位于墙体区1内侧的内模板51以及固定连接于内模板51远离外模板42的侧壁的斜支撑52,内模板51的下端面抵接于筏板2的上端面,斜支撑52包括下端铰接于筏板2的支撑套筒以及沿轴向滑移插设于支撑套筒的滑动杆,滑动杆的上端铰接于内模板51远离外模板42的侧壁,支撑套筒的上端转动连接有螺纹管523,滑动杆为为螺纹配合于螺纹管523的丝杆。为了方便螺纹管523的转动,在螺纹管523沿其径向凸出设置有转动把手。
参照图3、图4,外模板42与内模板51之间设置多组沿墙体区1的长度方向分布的钢筋骨架11,相邻两组钢筋骨架11之间设置有挤塑板13和橡胶止水带12,挤塑板13远离外模板42的侧壁抵接于内模板51的内侧壁,挤塑板13靠近外模板42的下部侧壁抵接于反坎21侧壁,挤塑板13的下端面抵接于筏板2的上端面。橡胶止水带12的宽度大于挤塑板13的宽度,橡胶止水带12位于挤塑板13与外模板42之间。橡胶止水带12的下部两侧边缘开设有固定孔121,外模板42的内侧壁凸出设置有穿设于固定孔121的固定螺杆44,固定螺杆44螺纹连接有分别位于橡胶止水带12两侧的抵接螺母45。
参照图3、图5,冠梁41上设置有安装架6和设置于安装架6上以保持橡胶止水带12处于绷紧状态的绷紧装置7,冠梁41的上端面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滑道43,滑道43设置有两条且沿冠梁41的宽度方向分布。安装架6包括沿冠梁41的长度方向滑移的移动小车61以及板面呈竖向设置且固定连接于移动小车61上安装板62,安装板62设置有两块且冠梁41的长度方向分布。移动小车61设置有在滑道43内行走的行走轮63以及驱动行走轮63转动的步进电机64,行走轮63设置有四个且每条滑道43对应设置两个行走轮63,步进电机64的输出轴同轴固定连接于其中一个行走轮63,步进电机64固定连接于移动小车61。
参照图5、图6,绷紧装置7包括绕自身轴线转动连接于安装板62的收卷筒71、一端固定连接于收卷筒71且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橡胶止水带12的牵引绳72以及驱动收卷筒71转动的驱动机构73,驱动机构73包括轴线沿冠梁41的长度方向设置且转动连接于安装板62的转动轴731以及驱动转动轴731转动的驱动件,驱动件为位于安装板62的外部且同轴固定连接于转动轴731的手轮732,收卷筒71同轴固定套设于转动轴731。橡胶止水带12的上部两侧边缘开设有系绳孔122,收卷筒71上固定连接有系绳环711,牵引绳72的一端固定于系绳孔122且另一端固定于系绳环711。
手轮732上开设有限位孔733,限位孔733开设有多个且绕手轮732的轴线分布,安装板62的侧壁开设有螺纹孔621,手轮732上设置有限制其转动的固定件734,固定件734为穿设于限位孔733且螺纹连接于螺纹孔621的螺栓。两块安装板62之间设置有板面呈水平设置且位于收卷筒71下方的定位导向板65,定位导向板65开设有与橡胶止水带12的截面形状相匹配以供橡胶止水带12穿过的定位导向槽66。
实施例2:
参照图7、图8,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两块安装板62的相对侧壁开设有沿竖向延伸的滑槽622,绷紧装置7包括位于两块安装板62之间且沿竖向滑移连接于安装板62的升降架74、设置于升降架74上以对橡胶止带的上部进行夹持固定的夹持组件75以及驱动升降架74进行升降滑移的升降机构76。
升降架74的两侧对应设置有滑移连接于滑槽622的滑块741,升降机构76包括轴线呈竖向设置且转动连接于滑槽622的内壁的传动丝杆761以及驱动传动丝杆761转动的升降电机762,传动丝杆761螺纹穿设于滑块741,升降电机762的输出轴同轴固定连接于传动丝杆761,升降电机762固定连接于安装板62的上端面。
夹持组件75包括第一夹板751和第二夹板752,第一夹板751固定连接于升降架74,第二夹板752沿水平方向滑移连接于升降架74,第一夹板751和第二夹板752之间设置有迫使第二夹板752朝靠近第一夹板751方向滑移以对橡胶止水带12进行夹持固定的弹性件753。弹性件753为拉伸弹簧,拉伸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夹板751且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夹板752。橡胶止水带12的上部两侧边缘均开设有限位安装孔123,第一夹板751或者第二夹板752凸出设置有插设于限位安装孔123的限位插杆754,本实施例中,限位插杆754固定连接于第一夹板751,第二夹板752设置有供限位插杆754穿过的通孔。
参照图9,限位插杆754的上周面沿其径向开设有供限位安装孔123的孔壁卡接的限位卡槽755,限位插杆754插设于限位安装孔123后,在升降机构76驱动升降架74上升而对橡胶止水带12拉紧过程中,限位安装孔123的上周内壁抵接于限位卡槽755,从而有效限制橡胶止水带12沿限位插杆754的轴向滑移,从而进一步减少在地下室外墙浇筑过程中橡胶止水带12受混凝土浆料的冲击力导致第二夹板752发生偏移,进而导致橡胶止水带12从而第一夹板751与第二夹板752之间脱离的可能。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一种地下室狭窄空间外墙施工结构的施工方法。实施例1:
一种地下室狭窄空间外墙施工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在墙体区1的外侧设置外侧支撑体系,其中包括在支护桩组3上设置冠梁41,在筏板2上设置与墙体区1相对应的混凝土反坎21,搭设外模板42,通过化学植筋32将外模板42的上部固定连接于冠梁41的侧壁,并使得外模板42的下部侧壁抵接于反坎21的侧壁;设置绷紧装置7,通过吊机将移动小车61吊至冠梁41上使得移动小车61上的行走轮63卡嵌于滑道43上;
步骤s2:设置橡胶止水带12,包括步骤s21、将橡胶止水带12的下部固定于外模板42,具体表现为:先将一个抵接螺母45旋固定螺杆44,接着将橡胶止水带12的下部的固定孔121套设于外模板42的固定螺杆44上并且抵接于抵接螺母45,最后将另一个抵接螺母45旋进固定螺杆44使其端面抵接于橡胶止水带12的另一面,从而实现对橡胶止水带12下部的固定;
步骤s22、绷紧装置7对橡胶止水带12的上部进行固定并且进行拉紧使得保持橡胶止水带12处于绷紧状态,具体表现为:将橡胶止水带12的上部穿过导向定位板上的导向定位槽,将牵引绳72的一端固定于系绳孔122且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收卷筒71上系绳环711,施工人员转动手轮732带动转动轴731转动从而实现收卷筒71转动,进而对橡胶止水带12进行拉紧,拉紧后,将固定件734穿设于限位孔733且螺纹连接于安装板62上的螺纹孔621,实现限制手轮732的转动;
步骤s3:绑扎钢筋骨架11,在橡胶止水带12的两侧绑扎钢筋骨架11,根据结构缝的深浅选择木条或者挤塑板13设置于两组钢筋骨架11之间;
步骤s4:在所述墙体区1的内侧设置内支撑体系5,包括支设内模板51、斜支撑52以及将木条或者挤塑板13固定连接于内模板51,具体表现为:将支撑套筒的一端安装于筏板2上,滑移杆522的一端安装于内模板51,通过转动螺纹管523调节滑移杆522的滑移位置,从而调节斜支撑52的长度,调节至内模板51呈竖向位置,并且使得内模板51的内壁抵接于木条或者挤塑板13的侧壁;
步骤s5:混凝土浇筑,在外模板42与内模板51之间浇筑混凝土浆料;
步骤s6:混凝土浆料凝固后,拆除外支撑体系4、内支撑体系5、木条或者挤塑板13,在成型后的墙体与支护桩组3之间浇筑抗渗混凝土31,在形成的结构缝里涂抹填充防水沥青油膏。
当墙体的延伸长度较长时,则需要设置多道诱导缝,每隔5-10m设置一道,通过启动步进电机64带动移动小车61沿冠梁41的长度方向滑移,从而实现绷紧装置7的移动,可采用分段施工。
实施例2:
一种地下室狭窄空间外墙施工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在墙体区1的外侧设置外侧支撑体系,其中包括在支护桩组3上设置冠梁41,在筏板2上设置与墙体区1相对应的混凝土反坎21,搭设外模板42,通过化学植筋32将外模板42的上部固定连接于冠梁41的侧壁,并使得外模板42的下部侧壁抵接于反坎21的侧壁;设置绷紧装置7,通过吊机将移动小车61吊至冠梁41上使得移动小车61上的行走轮63卡嵌于滑道43上;
步骤s2:设置橡胶止水带12,包括步骤s21、将橡胶止水带12的下部固定于外模板42,具体表现为:先将一个抵接螺母45旋固定螺杆44,接着将橡胶止水带12的下部的固定孔121套设于外模板42的固定螺杆44上并且抵接于抵接螺母45,最后将另一个抵接螺母45旋进固定螺杆44使其端面抵接于橡胶止水带12的另一面,从而实现对橡胶止水带12下部的固定;
步骤s22、绷紧装置7对橡胶止水带12的上部进行固定并且进行拉紧使得保持橡胶止水带12处于绷紧状态,具体表现为:施工人员先对第二夹板752施加朝远离第一夹板751方向的作用力,使得第二夹板752发生滑移形成供放置橡胶止水带12的夹持口,并且限位插杆754与第二夹板752之间具有供橡胶止水带12通过的间隙,将橡胶止水带12放置于第一夹板751与第二夹板752之间使得限位插杆754对准于限位安装孔123,撤掉作用力,弹性件753复位从而迫使第二夹板752朝靠近第一夹板751方向滑移从而使得限位插杆754插设于限位安装孔123并且限位安装孔123的上周内壁抵接于限位卡槽755,最后升降电机762转动带动传动丝杆761转动从而带动升降架74上升,进而对橡胶止水带12进行拉紧;
步骤s3:绑扎钢筋骨架11,在橡胶止水带12的两侧绑扎钢筋骨架11,根据结构缝的深浅选择木条或者挤塑板13设置于两组钢筋骨架11之间;
步骤s4:在所述墙体区1的内侧设置内支撑体系5,包括支设内模板51、斜支撑52以及将木条或者挤塑板13固定连接于内模板51,具体表现为:将支撑套筒的一端安装于筏板2上,滑移杆522的一端安装于内模板51,通过转动螺纹管523调节滑移杆522的滑移位置,从而调节斜支撑52的长度,调节至内模板51呈竖向位置,并且使得内模板51的内壁抵接于木条或者挤塑板13的侧壁;
步骤s5:混凝土浇筑,在外模板42与内模板51之间浇筑混凝土浆料;
步骤s6:混凝土浆料凝固后,拆除外支撑体系4、内支撑体系5、木条或者挤塑板13,在形成的结构缝里涂抹填充防水沥青油膏。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