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梁脚手架系统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建筑脚手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悬梁脚手架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脚手架指施工现场为工人操作并解决垂直和水平运输而搭设的各种支架,建筑工地上用在外墙、内部装修或层高较高无法直接施工的地方,主要为了施工人员上下干活或外围安全网维护及高空安装构件等。
一篇公告号为cn105507573b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型钢悬挑外脚手架的安装方法,包括提供可拆卸的压环;提供可拆卸的吊环;将压环预埋后,将型钢悬挑梁安装并定位,并使用压环紧固其固定端,将钢丝绳穿过吊环后紧固型钢悬挑梁的悬挑端。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以下缺陷:工作人员站在脚手架上施工时,脚手架所承受的力会通过型钢悬挑梁传递给建筑物的混凝土结构上,由于需要固定型钢悬挑梁,而且需要安装吊环,所以需要在建筑物的混凝土结构上打孔等操作,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混凝土结构的结构强度,降低了整个悬梁脚手架系统的结构稳定性,施工不够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提升结构稳定性、施工安全性,本申请提供一种悬梁脚手架系统及悬梁脚手架系统的施工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悬梁脚手架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悬梁脚手架系统,包括第一混凝土结构、第二混凝土结构、型钢悬挑梁、第一加固结构、锁紧件、支撑件、脚手架组、第二加固结构、斜拉件和辅助加固件;
所述第一混凝土结构位于所述第二混凝土结构的下方,所述型钢悬挑梁的内侧部分设于所述第一混凝土结构的上表面,所述第一加固结构固定于所述第一混凝土结构的底部和外端侧,所述锁紧件将所述第一混凝土结构、所述型钢悬挑梁的内侧部分、所述第一加固结构连接为一体,所述型钢悬挑梁的外侧部分伸出所述第一混凝土结构,所述支撑件固定于所述第一混凝土结构的外端侧,所述支撑件支撑于所述型钢悬挑梁的外侧部分的底部,所述脚手架组竖向布置且固定于多根所述型钢悬挑梁的外侧部分上;
所述第二加固结构设于所述第二混凝土结构的外端侧,所述斜拉件设于所述型钢悬挑梁的外端和所述第二加固结构之间,所述脚手架组上设置有多根立柱,所述辅助加固件设于所述立柱和所述第二加固结构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在第一混凝土结构的底部和外端侧增加设置了第一加固结构,第一加固结构对第一混凝土结构具有良好的加固作用,其次第二混凝土结构的底部和外端侧增加设置了第二加固结构,第二加固结构对第二混凝土结构具有良好的加固作用,第一加固结构和第二加固结构能够十分明显的削弱打孔等操作所带来的结构强度影响,提升了整个悬梁脚手架系统的结构稳定性、施工安全性;而且在立柱和第二加固结构之间增加设置的辅助加固件,可以进一步对脚手架组进行稳固,进一步提升了整个悬梁脚手架系统的结构稳定性、施工安全性。
优选的,所述第一加固结构包括第一底钢板、第一u形钢板和第一对拉螺杆,所述第一底钢板贴合于所述第一混凝土结构的下表面,所述第一混凝土结构的外端侧向下设置有第一梁,所述第一u形钢板包裹所述第一梁,所述第一底钢板的外侧和所述第一u形钢板的内侧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对拉螺杆贯穿所述第一u形钢板、所述第一梁,所述第一u形钢板和所述第一梁之间通过多组所述第一对拉螺杆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述结构设计的第一加固结构,结构简单且牢固,能够较为全面的支撑第一混凝土结构的下表面,且能够包裹加固第一梁,同时第一对拉螺杆可以使第一梁和第一u形钢板之间牢固连接。
优选的,所述锁紧件包括第一螺栓组和第二螺栓组,所述第一螺栓组贯穿所述第一底钢板、所述第一混凝土结构、所述型钢悬挑梁的内侧端,所述第一底钢板、所述第一混凝土结构、所述型钢悬挑梁的内侧端之间通过四组所述第一螺栓组固定连接,四组所述第一螺栓组固定连接位于一矩形的四角布置;所述第二螺栓组贯穿所述第一底钢板、所述第一混凝土结构、所述型钢悬挑梁的中间部位,所述第一底钢板、所述第一混凝土结构、所述型钢悬挑梁的中间部位之间通过两组所述第一螺栓组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螺栓组和第二螺栓组可以从两个固定点对型钢悬挑梁进行固定,从而型钢悬挑梁可以更佳牢固地固定于第一混凝土结构,型钢悬挑梁不易晃动,因此搭建在型钢悬挑梁上的脚手架组会更加稳固,进一步提升了整个悬梁脚手架系统的结构稳定性、施工安全性。
优选的,所述支撑件包括竖板、水平板和斜板,所述竖板、水平板和斜板之间固定连接且形成三角框,所述竖板贴合于所述第一u形钢板外侧面,所述第一对拉螺杆贯穿所述竖板,所述第一u形钢板配合所述第一对拉螺杆夹持固定所述竖板,所述水平板贴合于所述型钢悬挑梁的外端下表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述结构设计的支撑件,结构简单且牢固,而且可以充分利用第一对拉螺杆,第一对拉螺杆不仅具有固定第一u形钢板的作用,而且具有固定支撑件的作用,支撑件对钢悬挑梁和脚手架组具有良好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提升了整个悬梁脚手架系统的结构稳定性、施工安全性。
优选的,所述第二加固结构包括第二底钢板、第二u形钢板和第二对拉螺杆,所述第二底钢板贴合于所述第二混凝土结构的下表面,所述第二混凝土结构的外端侧向下设置有第二梁,所述第二u形钢板包裹所述第二梁,所述第二底钢板的外侧和所述第二u形钢板的内侧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对拉螺杆贯穿所述第二u形钢板、所述第二梁,所述第二u形钢板和所述第二梁之间通过多组所述第二对拉螺杆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述结构设计的第二加固结构,结构简单且牢固,能够较为全面的支撑第二混凝土结构的下表面,且能够包裹加固第二梁,同时第二对拉螺杆可以使第二梁和第二u形钢板之间牢固连接。
优选的,所述斜拉件包括第一环、钢丝绳、第二环和第三螺栓组,所述第一环固定于部分所述第二对拉螺杆的外端部,所述第三螺栓组固定于所述型钢悬挑梁的外端,所述第二环固定于所述第三螺栓组的顶部,所述钢丝绳固定于所述第一环和所述第二环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述结构设计的斜拉件,结构简单且牢固,斜拉件可以将型钢悬挑梁的外端所受到的力,通过第二对拉螺杆、第二u形钢板传递给第二梁,有效防止型钢悬挑梁受力不均匀时晃动,进一步提升了整个悬梁脚手架系统的结构稳定性、施工安全性;而且可以充分利用第二对拉螺杆,第二对拉螺杆不仅具有固定第二u形钢板的作用,而且具有固定第一环的作用。
优选的,该悬梁脚手架系统还包括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控制模块和报警模块,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设于所述第二对拉螺杆的内端和所述第二u形钢板之间,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设于所述支撑件和所述型钢悬挑梁的外端之间,所述控制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输出的第一压力值信息,所述控制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输出的第二压力值信息,所述控制模块预设有第一标准值和第二标准值,当第一压力值大于第一标准值时或者第二压力值大于第二标准值时,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报警模块启动,所述报警模块为蜂鸣器和/或闪烁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增设第一加固结构、第二加固结构和辅助加固件,虽然从根本上提升了悬梁脚手架系统的结构稳定性,但依旧存在一定安全风险,因此新增的第一压力传感器可以检测到斜拉件对第二梁产生的压力,第二压力传感器可以检测到钢悬挑梁对支撑件产生的压力,所以当脚手架组上承重过多时或者受力不够均匀时,在控制模块和报警模块配合下,当上述的压力过大时,具有良好的安全监测作用,防患于未然,进一步提升了整个悬梁脚手架系统的施工安全性。
优选的,所述辅助加固件包括第一l形板、第二l形板和圆弧连接板,所述第一l形板的外端连接于所述圆弧连接板的一侧,所述第二l形板连接于所述圆弧连接板的另一侧,所述第一l形板和所述第二l形板上均设置有圆弧凹槽,两个圆弧凹槽和位于内侧的所述立柱相适配,所述圆弧连接板和位于外侧的所述立柱相适配,部分所述第二对拉螺杆贯穿所述第一l形板的内端或者所述第二l形板的内端,所述第二u形钢板配合所述第二对拉螺杆夹持固定所述第一l形板的内端或者所述第二l形板的内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述结构设计的辅助加固件,结构简单且牢固,辅助加固件对立柱的中间部位具有良好的夹持、限位、支撑效果,进一步防止脚手架组轻易松动,进一步提升了整个悬梁脚手架系统的结构稳定性、施工安全性;而且可以充分利用第二对拉螺杆,第二对拉螺杆不仅具有固定第二u形钢板的作用,而且具有固定辅助加固件的作用。
优选的,所述脚手架组还包括横杆、纵杆、底木板和安全密目网,所述横杆、所述纵杆、所述立柱三者彼此垂直布置且形成框状,所述底木板设于所述脚手架组的底部并且搭接于所述第一混凝土结构上,所述安全密目网设于所述脚手架组的外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述设计的脚手架组,结构简单且牢固,重量轻,成本低。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悬梁脚手架系统的施工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如上述的悬梁脚手架系统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混凝土结构加固:在制作好的第一混凝土结构上打孔并且固定安装第一加固结构,在制作好的第二混凝土结构上打孔并且固定安装第二加固结构;
步骤二,悬挑梁、支撑件安装:通过锁紧件在第一混凝土结构固定安装型钢悬挑梁,并确保型钢悬挑梁的外端伸出第一混凝土结构,在第一加固结构的外侧固定安装支撑件,并确保支撑件支撑于型钢悬挑梁的外端;
步骤三,脚手架、斜拉件安装:在多根型钢悬挑梁的外侧部分上搭建竖向布置的脚手架组,而且在型钢悬挑梁的外端和第二加固结构之间增设斜拉件;
步骤四,辅助加固件安装:将定制好的辅助加固件套设于脚手架组的立柱上,然后再将辅助加固件的内端固定于第二加固结构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非常快速地施工得到具有上述诸多优势的悬梁脚手架系统,且施得到的悬梁脚手架系统具有以下优势:结构稳定性高,施工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第一加固结构和第二加固结构能够十分明显的削弱打孔等操作所带来的结构强度影响,提升了整个悬梁脚手架系统的结构稳定性、施工安全性;
2.增加了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在控制模块和报警模块配合下,当上述的压力过大时,具有良好的安全监测作用,防患于未然,进一步提升了整个悬梁脚手架系统的施工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悬梁脚手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斜拉件和第一压力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辅助加固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控制模块、报警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悬梁脚手架系统的施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1、型钢悬挑梁;102、第一加固结构;21、第一底钢板;22、第一u形钢板;23、第一对拉螺杆;103、锁紧件;31、第一螺栓组;32、第二螺栓组;104、支撑件;41、竖板;42、水平板;43、斜板;105、脚手架组;51、立柱;52、横杆;53、纵杆;54、底木板;55、安全密目网;106、第二加固结构;61、第二底钢板;62、第二u形钢板;63、第二对拉螺杆;107、斜拉件;71、第一环;72、钢丝绳;73、第二环;74、第三螺栓组;108、辅助加固件;81、第一l形板;82、第二l形板;83、圆弧连接板;109、第一混凝土结构;1091、第一梁;110、第二混凝土结构;1101、第二梁;111、第一压力传感器;112、第二压力传感器;113、控制模块;114、报警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悬梁脚手架系统。参照图1,悬梁脚手架系统包括第一混凝土结构109、第二混凝土结构110、型钢悬挑梁101、第一加固结构102、锁紧件103、支撑件104、脚手架组105、第二加固结构106、斜拉件107和辅助加固件108。
第一混凝土结构109位于第二混凝土结构110的下方,型钢悬挑梁101的内侧部分设于第一混凝土结构109的上表面,型钢悬挑梁101具体为工字钢,第一加固结构102固定于第一混凝土结构109的底部和外端侧,锁紧件103将第一混凝土结构109、型钢悬挑梁101的内侧部分、第一加固结构102连接为一体,型钢悬挑梁101的外侧部分伸出第一混凝土结构109,支撑件104固定于第一混凝土结构109的外端侧,支撑件104支撑于型钢悬挑梁101的外侧部分的底部,脚手架组105竖向布置且固定于多根型钢悬挑梁101的外侧部分上。
第二加固结构106设于第二混凝土结构110的外端侧,斜拉件107设于型钢悬挑梁101的外端和第二加固结构106之间,脚手架组105上设置有多根立柱51、横杆52、纵杆53、底木板54和安全密目网55,横杆52、纵杆53、立柱51三者彼此垂直布置且形成框状,底木板54设于脚手架组105的底部并且搭接于第一混凝土结构109上,安全密目网55设于脚手架组105的外侧,辅助加固件108设于立柱51和第二加固结构106之间。
第一加固结构102包括第一底钢板21、第一u形钢板22和第一对拉螺杆23,第一底钢板21贴合于第一混凝土结构109的下表面,第一混凝土结构109的外端侧向下设置有第一梁1091,第一u形钢板22包裹第一梁1091,第一底钢板21的外侧和第一u形钢板22的内侧顶部固定连接,第一对拉螺杆23贯穿第一u形钢板22、第一梁1091,第一u形钢板22和第一梁1091之间通过多组第一对拉螺杆23固定连接。
锁紧件103包括第一螺栓组31和第二螺栓组32,第一螺栓组31贯穿第一底钢板21、第一混凝土结构109、型钢悬挑梁101的内侧端,第一底钢板21、第一混凝土结构109、型钢悬挑梁101的内侧端之间通过四组第一螺栓组31固定连接,四组第一螺栓组31固定连接位于一矩形的四角布置;第二螺栓组32贯穿第一底钢板21、第一混凝土结构109、型钢悬挑梁101的中间部位,第一底钢板21、第一混凝土结构109、型钢悬挑梁101的中间部位之间通过两组第一螺栓组31固定连接。
支撑件104包括竖板41、水平板42和斜板43,竖板41、水平板42和斜板43之间固定连接且形成三角框,竖板41贴合于第一u形钢板22外侧面,第一对拉螺杆23贯穿竖板41,第一u形钢板22配合第一对拉螺杆23夹持固定竖板41,水平板42贴合于型钢悬挑梁101的外端下表面。
第二加固结构106包括第二底钢板61、第二u形钢板62和第二对拉螺杆63,第二底钢板61贴合于第二混凝土结构110的下表面,第二混凝土结构110的外端侧向下设置有第二梁1101,第二u形钢板62包裹第二梁1101,第二底钢板61的外侧和第二u形钢板62的内侧顶部固定连接,第二对拉螺杆63贯穿第二u形钢板62、第二梁1101,第二u形钢板62和第二梁1101之间通过多组第二对拉螺杆63固定连接。
参考图1和图2,斜拉件107包括第一环71、钢丝绳72、第二环73和第三螺栓组74,第一环71焊接固定于部分第二对拉螺杆63的外端部,第三螺栓组74固定于型钢悬挑梁101的外端,钢悬挑梁的外端可以设置长条形状的腰圆孔,第三螺栓组74可调节式固定于腰圆孔内,从而可以方便工作人员调节钢丝绳72的松紧程度,第二环73焊接固定于第三螺栓组74的顶部,钢丝绳72固定于第一环71和第二环73之间。
参考图1和图3,该悬梁脚手架系统还包括第一压力传感器111(详见图2)、第二压力传感器112、控制模块113和报警模块114,第一压力传感器111设于第二对拉螺杆63的内端和第二u形钢板62之间,第二对拉螺杆63的内端设置有螺纹杆、螺母和钢板,钢板和第二u形钢板62之间留有间隙,第一压力传感器111设置有四个且分别安装于钢板的四角,第一压力传感器111位于上述间隙内,第二压力传感器112设于支撑件104和型钢悬挑梁101的外端之间,控制模块113用于获取第一压力传感器111输出的第一压力值信息,控制模块113用于获取第二压力传感器112输出的第二压力值信息,控制模块113预设有第一标准值和第二标准值,当第一压力值大于第一标准值时或者第二压力值大于第二标准值时,控制模块113控制报警模块114启动,报警模块114为蜂鸣器和/或闪烁灯,蜂鸣器和闪烁灯均安装在第二u形钢板62的底部,从而更方便工作人员查看到蜂鸣器和闪烁灯的异样。
参考图1和图4,辅助加固件108包括第一l形板81、第二l形板82和圆弧连接板83,辅助加固件108由一块钢板条弯曲、弯折而成,第一l形板81的外端连接于圆弧连接板83的一侧,第二l形板82连接于圆弧连接板83的另一侧,第一l形板81和第二l形板82上均设置有圆弧凹槽,两个圆弧凹槽和位于内侧的立柱51相适配,圆弧连接板83和位于外侧的立柱51相适配,部分第二对拉螺杆63贯穿第一l形板81的内端或者第二l形板82的内端,第二u形钢板62配合第二对拉螺杆63夹持固定第一l形板81的内端或者第二l形板82的内端。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悬梁脚手架系统的实施原理为:首先在第一混凝土结构109的底部和外端侧增加设置了第一加固结构102,第一加固结构102对第一混凝土结构109具有良好的加固作用,其次第二混凝土结构110的底部和外端侧增加设置了第二加固结构106,第二加固结构106对第二混凝土结构110具有良好的加固作用,第一加固结构102和第二加固结构106能够十分明显的削弱打孔等操作所带来的结构强度影响,提升了整个悬梁脚手架系统的结构稳定性、施工安全性;而且在立柱51和第二加固结构106之间增加设置的辅助加固件108,可以进一步对脚手架组105进行稳固;新增的第一压力传感器111可以检测到斜拉件107对第二梁1101产生的压力,第二压力传感器112可以检测到钢悬挑梁对支撑件104产生的压力,所以当脚手架组105上承重过多时或者受力不够均匀时,在控制模块113和报警模块114配合下,当上述的压力过大时,具有良好的安全监测作用,防患于未然;进一步提升了整个悬梁脚手架系统的结构稳定性、施工安全性。
参考图1和图5,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一种如上述的悬梁脚手架系统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混凝土结构加固s1,悬挑梁、支撑件安装s2,脚手架、斜拉件安装s3,辅助加固件安装s4。
混凝土结构加固s1:在制作好的第一混凝土结构109上打孔并且固定安装第一加固结构102,在制作好的第二混凝土结构110上打孔并且固定安装第二加固结构106。
悬挑梁、支撑件安装s2:通过锁紧件103在第一混凝土结构109固定安装型钢悬挑梁101,并确保型钢悬挑梁101的外端伸出第一混凝土结构109,在第一加固结构102的外侧固定安装支撑件104,并确保支撑件104支撑于型钢悬挑梁101的外端。
脚手架、斜拉件安装s3:在多根型钢悬挑梁101的外侧部分上搭建竖向布置的脚手架组105,而且在型钢悬挑梁101的外端和第二加固结构106之间增设斜拉件107;
辅助加固件安装s4:将定制好的辅助加固件108套设于脚手架组105的立柱51上,然后再将辅助加固件108的内端固定于第二加固结构106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非常快速地施工得到具有上述诸多优势的悬梁脚手架系统,且施得到的悬梁脚手架系统具有以下优势:结构稳定性高,施工安全性高。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