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载车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立体停车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载车板。
背景技术:
车辆无处停放的问题是城市的社会、经济、交通发展到一定程度产生的结果,立体停车设备的发展在国外,尤其在日本已有近30-40年的历史,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经验上均已获得了成功。我国也于90年代初开始研究开发机械立体停车设备,距今已有近二十年的历程。由于很多新建小区内住户与车位的配比为1:1,为了解决停车位占地面积与住户商用面积的矛盾,机械式立体停车设备以其平均单车占地面积小的独特特性,已被广大用户接受。
现有立体停车库都会使用载车板,通过对载车板的垂直升降和水平移动实现车辆从不同的高度的停车位进行存车和转移。
如图1为现有载车板本体1的一个结构:载车板本体1两侧分别设有左抬升支架21和右抬升支架22,左抬升杆81进入左抬升支架21向下的缺口中,右抬升杆82进入右抬升支架22向下的缺口中,这种结构存在缺陷是:抬升杆要进入到抬升支架或离开抬升支架中需要多个水平方向移动和多个垂直方向移动的组合,造成动作的太多,影响了存车和取车的工作效率。例如:抬升杆先要下降到抬升支架的下方,再水平移动至缺口下方,再向上移动至预定抬升位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载车板,其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抬升杆要进入到抬升支架或离开抬升支架中需要多个水平方向移动和多个垂直方向移动的组合,造成动作的太多,影响了存车和取车的工作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方案:
一种载车板,包括载车板本体(1),在所述载车板本体(1)左右两侧分别设置左抬升支架(21)和右抬升支架(22),所述左抬升支架(21)设有开口向下的左卡槽供左抬升杆(81)抬起,所述右抬升支架(22)也设有开口向下的右卡槽供右抬升杆(82)抬起,所述左抬升支架(21)在驱动装置的作用下旋转使得所述左卡槽不再阻挡所述左抬升杆(81)上下移动;所述右抬升支架(22)也在驱动装置的作用下旋转使得所述右卡槽不再阻挡所述右抬升杆(82)上下移动。
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3),所述电机(3)的转轴(31)作用齿轮(4)旋转,所述齿轮(4)与伞轮(5)配合,所述伞轮(5)安装在双向丝杆(7)中间部位,所述双向丝杆(7)与所述转轴(31)垂直设置,所述双向丝杆(7)一个端部设有左螺纹(71),所述双向丝杆(7)另一个端部设有右螺纹(72);左移动滑套(61)通过与所述左螺纹(71)的螺纹配合实现沿着所述双向丝杆(7)轴向移动,右移动滑套(62)通过与所述右螺纹(72)的螺纹配合实现沿着所述双向丝杆(7)轴向移动;所述左抬升支架(21)通过左销轴(211)与所述载车板本体(1)连接,所述左抬升支架(21)下端被移动的所述左移动滑套(61)作用使得所述左抬升支架(21)上端旋转至所述左卡槽不再阻挡所述左抬升杆(81)上下移动的位置;所述右抬升支架(22)通过右销轴(221)与所述载车板本体(1)连接,所述右抬升支架(22)下端被移动的所述右移动滑套(62)作用使得所述右抬升支架(22)上端旋转至所述右卡槽不再阻挡所述右抬升杆(82)上下移动的位置。
优选地,所述左抬升支架(21)下端与所述左移动滑套(61)之间设有左弹簧(63),所述右抬升支架(22)下端与所述右移动滑套(62)之间设有右弹簧(64)。
优选地,还包括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用于限定所述左抬升支架(21)和所述右抬升支架(22)的旋转角度。
优选地,所述载车板本体(1)中设有空腔,所述双向丝杆(7)位于所述空腔中。
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所述第一电机作用第一螺杆旋转,左移动滑套(61)通过与所述第一螺杆的螺纹配合实现沿着所述第一螺杆轴向移动;所述第二电机作用第二螺杆旋转,右移动滑套(62)通过与所述第二螺杆的螺纹配合实现沿着所述第二螺杆轴向移动;所述左抬升支架(21)通过左销轴(211)与所述载车板本体(1)连接,所述左抬升支架(21)下端被被移动的所述左移动滑套(61)作用使得所述左抬升支架(21)上端旋转至所述左卡槽不再阻挡所述左抬升杆(81)上下移动的位置;所述右抬升支架(22)通过右销轴(221)与所述载车板本体(1)连接,所述右抬升支架(22)下端被被移动的所述右移动滑套(62)作用使得所述右抬升支架(22)上端旋转至所述右卡槽不再阻挡所述右抬升杆(82)上下移动的位置。
优选地,所述左抬升支架(21)下端与所述左移动滑套(61)之间设有左弹簧(63),所述右抬升支架(22)下端与所述右移动滑套(62)之间设有右弹簧(64)。
优选地,还包括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用于限定所述左抬升支架(21)和所述右抬升支架(22)的旋转角度。
优选地,所述载车板本体(1)中设有空腔,所述第一螺杆和所述第二螺杆位于所述空腔中。
该载车板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载车板的抬升支架可以旋转,使得抬升杆直接进入预定的位置,避免了抬升杆需要更多的水平移动和垂直移动才能进入到预定位置,大大节省了存车和取车时间。
附图说明
图1:现有技术中的载车板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中载车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中载车板的工作原理图;
图4:本实用新型中的传动结构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载车板;11—左空腔;12—右空腔;21—左抬升支架;211—左销轴;22—右抬升支架;221—右销轴;3—电机;31—转轴;4—齿轮;5—伞轮;61—左移动滑套;62—右移动滑套;63—左弹簧;64—右弹簧;7—双向丝杆;71—左,螺纹;72—右螺纹;81—左抬升杆;82—右抬升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2至图4,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2和图3所示,一种载车板,包括载车板本体1,在载车板本体1左右两侧分别设置左抬升支架21和右抬升支架22,左抬升支架21设有开口向下的左卡槽供左抬升杆81抬起,右抬升支架22也设有开口向下的右卡槽供右抬升杆82抬起,左抬升支架21在驱动装置的作用下旋转使得左卡槽不再阻挡左抬升杆81上下移动;右抬升支架22也在驱动装置的作用下旋转使得右卡槽不再阻挡右抬升杆82上下移动。
如图4所示,驱动装置第一种结构包括电机3,电机3的转轴31作用齿轮4旋转,齿轮4与伞轮5配合,伞轮5安装在双向丝杆7中间部位,双向丝杆7与转轴31垂直设置,双向丝杆7一个端部设有左螺纹71,双向丝杆7另一个端部设有右螺纹72;左移动滑套61通过与左螺纹71的螺纹配合实现沿着双向丝杆7轴向移动,右移动滑套62通过与右螺纹72的螺纹配合实现沿着双向丝杆7轴向移动;左抬升支架21通过左销轴211与载车板本体1连接,左抬升支架21下端被移动的左移动滑套61作用使得左抬升支架21上端旋转至左卡槽不再阻挡左抬升杆81上下移动的位置;右抬升支架22通过右销轴221与载车板本体1连接,右抬升支架22下端被移动的右移动滑套62作用使得右抬升支架22上端旋转至右卡槽不再阻挡右抬升杆82上下移动的位置。
左抬升支架21下端与左移动滑套61之间设有左弹簧63,右抬升支架22下端与右移动滑套62之间设有右弹簧64。
还包括限位装置,限位装置用于限定左抬升支架21和右抬升支架22的旋转角度。载车板本体1中设有空腔,双向丝杆7位于空腔中。
驱动装置第二种结构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第一电机作用第一螺杆旋转,左移动滑套61通过与第一螺杆的螺纹配合实现沿着第一螺杆轴向移动;第二电机作用第二螺杆旋转,右移动滑套62通过与第二螺杆的螺纹配合实现沿着第二螺杆轴向移动;左抬升支架21通过左销轴211与载车板本体1连接,左抬升支架21下端被被移动的左移动滑套61作用使得左抬升支架21上端旋转至左卡槽不再阻挡左抬升杆81上下移动的位置;右抬升支架22通过右销轴221与载车板本体1连接,右抬升支架22下端被被移动的右移动滑套62作用使得右抬升支架22上端旋转至右卡槽不再阻挡右抬升杆82上下移动的位置。
左抬升支架21下端与左移动滑套61之间设有左弹簧63,右抬升支架22下端与右移动滑套62之间设有右弹簧64。还包括限位装置,限位装置用于限定左抬升支架21和右抬升支架22的旋转角度。载车板本体1中设有空腔,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位于空腔中。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的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的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