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领罗纹机的接料翻转机构及领罗纹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服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领罗纹机的接料翻转机构及领罗纹机。
背景技术:
罗纹圆领领口,呈筒状,是一种领口的造型,使用罗纹领口的衣物会收紧脖颈,使得脖颈显得更加纤细,因此被广泛的应用在服装的领口处。
圆领领口通常是先将单层圆领领口经过翻折,然后缝制在衣物上,目前,对圆领领口的翻折加工通常采用人工方式,其过程为:首先将单层筒状织物放入手中,此时,将手伸入筒状布料(筒状领口)的内部中空处,将筒状织物的一端撑开,然后将织物的另一端向内部中空处翻折,形成双层圆领领口。这种采用人工处理的方式虽然实现了织物的翻折,但是显然费时费力,且在整个操作过程中,投入很多劳动力,造成了劳动力的浪费。
因此,为了方便自动化生产,需要对提供一种能够实现筒状领口的一端撑开,方便后续翻折的领罗纹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够自动将单层筒状布料的一端撑开的用于领罗纹机的接料翻转机构。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自动将单层筒状布料翻折形成双层筒状布料的领罗纹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领罗纹机的接料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支撑件,开设有安装孔;
连接轴,沿前后方向延伸,并穿设在所述安装孔内而绕自身轴线转动设置在所述支撑件上;
第一连接板,有两块,且前后并排间隔布置,并均与所述连接轴相对固定连接;
第一夹具结构,包括上下间隔布置、被用来放置在筒状布料的上、下两侧的两个第一夹板,其中,两个所述第一夹板均被转动布置在两块第一连接板之间,所述第一夹板的转动轴线前后方向延伸、且与至少一块所述第一连接板相连接,两个所述第一夹板的自由端能相向或背向运动而用来夹紧或者松开筒状布料的第一端;
第二夹具结构,包括上下间隔布置、被转动布置在两个所述第一夹板之间的两个第二夹板,其中,所述第二夹板的转动轴线也前后方向延伸、且与至少一块所述第一连接板相连接,并且两个所述第二夹板的自由端能相向或背向运动而用来插设在筒状布料第一端的内部中空处或将筒状布料的第一端上下撑开;以及
第一驱动机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连接轴相连,用来驱动所述连接轴转动,并通过该连接轴带动所述第一连接板、第一夹具结构及第二夹具结构相对所述支撑件整体转动。
为了方便实现对筒状布料的夹持和撑开,各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分别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两块所述第一连接板之间,各所述转轴前后方向延伸而转动设置在两块第一连接板上、并相对所述连接轴同侧设置。
具体地,所述第一夹板的转轴为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由第一驱动组件驱动,所述第一夹板被布置成与所述第一转轴同步转动;所述第二夹板的转轴为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由第二驱动组件驱动,所述第二夹板被布置成与第二转轴同步转动。
能够调整第二夹具结构的位置,方便两块第二夹板对筒状布料的撑开,所述第二转轴至少局部为横截面为非圆形的连接段,两块所述第一连接板上穿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连杆,所述连杆上连接有沿其长度方向前后移动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具有上下间隔布置、且能上下摆动的两个摆臂,所述摆臂能前后滑动地设置在对应连接段上、且所述摆臂上开设有供连接段穿过的安装口而随对应的连接段同步转动,所述第二夹板邻近连接轴的侧边相对固定在对应摆臂上。如此,第二夹具结构能够根据筒状布料的位置前后移动,以可靠将筒状布料撑开。
为了能够灵活地将不同直径的筒状布料撑开,一组所述第一夹具结构对应有至少两组第二夹具结构,且所述第二夹具结构沿前后方向间隔布置在两块所述第一连接板之间,且各组第二夹具结构均对应设置有所述的连接件。如此,各组第二夹具结构的连接件均能前后移动,如此,方便根据筒状布料的实际直径调整两个第二夹具结构的位置。
为了实现两个连接件的前后移动,所述连杆为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板上的螺杆,所述螺杆上具有螺纹旋转方向相反的第一螺纹段和第二螺纹段,两组第二夹具结构的连接件分别螺纹连接在所述第一螺纹段和第二螺纹段上。如此,螺杆转动时,将带动两个连接件相向或背向移动,从而减小或增大两个连接件之间的前后距离。实现螺杆转动的第二驱动机构的结构形式有多种,但是优选地,还包括有用来驱动螺杆转动的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
第二电机,被布置成相对所述第一连接板固定,其输出轴前后方向延伸;
主动齿轮,安装在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
从动齿轮,安装在对应螺杆上;以及
传动齿带,呈环状,且均与所述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相啮合。
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的结构形式有多种,但是优选地,各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均包括有第一气缸、第一条形杆及始终使两个第一夹板的自由端具有相背离运动趋势的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气缸的壳体被布置成相对所述第一连接板固定,且所述第一气缸的动力输出端与各自第一条形杆邻近第一端的位置驱动相连,所述第一条形杆的第二端与对应第一转轴相对固定连接,用来驱动两个第一夹板相向运动;
各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均包括有第二气缸、第二条形杆及始终使两个第二夹板的自由端具有相背离运动趋势的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气缸的壳体被布置成相对所述第一连接板固定,且所述第二气缸的动力输出端与各自第二条形杆邻近第一端的位置驱动相连,所述第二条形杆的第二端与对应第二转轴相对固定连接,用来驱动两个第二夹板相向运动。
为了在转动180°时,其中一组夹具组预将筒状领口撑开,另一组夹具组上的筒状领口已经撑开而进行下一道工序,所述第一夹具结构和第二夹具结构构成夹具组,所述夹具组有两组、并沿筒状布料前进方向间隔布置在两块所述第一连接板之间、且在结构上镜像对称。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有上述的接料翻转机构的领罗纹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用来将筒状布料的第二端向其撑开的第一端的内部中空翻折而形成双层筒状布料的收料翻转机构,沿着筒状布料的前进方向,所述收料翻转机构位于所述接料翻转机构的下游。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用于领罗纹机的接料翻转机构通过第一夹具结构、第二夹具结构及第一驱动机构的配合实现对筒状布料的一端自动撑开,从而方便后续实现对筒状布料的翻折而形成双层筒状布料,而无需人工将筒状布料撑开,节省了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此外,领罗纹机的收料翻转机构,能够将一端处于撑开状态下的筒状布料翻折形成双层筒状布料,如此实现筒状领口的翻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领罗纹机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接料翻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两个第一夹板处于背向运动状态下);
图4为图3的部分结构的剖视图;
图5为图3的另一角度的剖视图;
图6为图3的部分结构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1中螺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1中第二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1中收料翻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领罗纹机包括工作台1、用来将筒状布料的第一端撑开的接料翻转机构和用来将筒状布料的第二端向其撑开的第一端的内部中空翻折而形成双层筒状布料的收料翻转机构3,接料翻转机构和收料翻转机构3均位于工作台1上、且沿着筒状布料的前进方向,收料翻转机构3位于接料翻转机构的下游。其中,筒状布料的前进方向即为图1中左右方向。
如图3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用于领罗纹机的接料翻转机构包括有设置在工作台1上支撑件21、连接轴22、第一连接板23、夹具组20、第一驱动机构、第一驱动组件26、第二驱动组件27及第二驱动机构29。
如图1至图3所示,支撑件21有两块、且前后间隔布置,两块支撑件21上对应开设有安装孔21a;连接轴22沿前后方向延伸,并且该连接轴22的前后两端分别穿设在对应的安装孔21a内而绕自身轴线转动设置在支撑件21上;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机构为设置在其中一块支撑件21上的第一回转气缸2a,第一回转气缸2a的动力输出端与连接轴22相连,用来驱动连接轴22绕自身轴线转动,并通过该连接轴22带动第一连接板23、夹具组20相对支撑件21整体转动。
如图1至图3所示,第一连接板23有两块,且前后并排间隔布置在两块支撑件21之间,并均与连接轴22相对固定连接;具体地,两块第一连接板23在对应安装孔21a的位置上开设有供连接轴22穿过的穿孔23a,连接轴22的前后两端穿过对应的安装孔21a和穿孔23a而安装在支撑件21和第一连接板23上。
如图1至图6所示,第一连接板23沿着筒状布料的前进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组夹具组20,两组夹具组20位于连接轴22的两侧,并且各夹具组20位于前后布置的两块第一连接板23之间;另外,各夹具组20均包括一组第一夹具结构24和两组第二夹具结构25,两组第二夹具结构25沿前后方向间隔布置、且在结构上相对连接轴22镜像对称。
如图1至图6所示,以下以其中一组夹具组20为例:
上述的第一夹具结构24包括上下间隔布置、且转动布置在两块第一连接板23之间的两块第一夹板241,两块第一夹板241分别位于筒状布料的上、下两侧;第一夹板241的转动轴线前后方向延伸、且与至少一块第一连接板23相连接,具体地,第一夹板241邻近连接轴22的侧边沿固定在第一转轴242上,且第一夹板241通过第一转轴242转动设置在两块第一连接板23之间,第一转轴242前后方向延伸、且第一转轴242在第一驱动组件26的驱动下绕自身轴线转动,第一转轴242的轴线即为第一夹板241的转动轴线,如此,两块第一夹板241在对应第一转轴242的带动下能够相向或相背离运动,则两块第一夹板241远离连接轴22的自由端能相向运动而用来夹紧筒状布料的第一端,或者,两块第一夹板241远离连接轴22的自由端能背向运动而用来松开筒状布料的第一端。如图3和图4所示,上述的第一驱动组件26包括有第一气缸261、第一条形杆262及始终使两个第一夹板241的自由端具有相背离运动趋势的第一弹性件263,其中,第一气缸261沿着筒状布料的前进方向布置,第一气缸261的壳体固定在第一连接板23,且第一气缸261的动力输出端与各自第一条形杆262邻近第一端的位置驱动相连,第一条形杆262竖向设置,且第一条形杆262的第二端与对应第一转轴242相对固定连接,用来驱动两块第一夹板241相向运动;第一弹性件263为第一拉簧,第一拉簧的一端与第一气缸261的壳体相连接,第一拉簧的第二端连接在第一条形杆的第一端上,具体参见图3所示。
如图1至图6所示,第二夹具结构25包括上下间隔布置、被转动布置在两块第一夹板241之间的两块第二夹板251,第二夹板251的转动轴线也前后方向延伸、且与至少一块第一连接板23相连接,具体地,第二夹板251邻近连接轴22的侧边沿固定在第二转轴252上,第二转轴252和第一转轴242位于连接轴22的同一侧,第二转轴252前后方向延伸,且第二转轴252的轴线即为第二夹板251的转动轴线,第二转轴252在第二驱动组件27的驱动下绕自身轴线转动,两块第二夹板251分别通过各自的第二转轴252转动设置在两块第一连接板23上,如此,两块第二夹板251在对应第二转轴252的带动下能够相向或相背离运动,则两块第二夹板251远离连接轴22的自由端能相向运动而用来插设在筒状布料第一端的内部中空处,或者,两块第二夹板251远离连接轴22的自由端能相背离运动而用来将筒状布料的第一端的内部中空处上下撑开。
本实施例中,其中一组第一驱动组件26和一组第二驱动组件27设置在两块第一连接板23的其中一个上,另外一组第一驱动组件26和另一组第二驱动组件27设置在两块第一连接板23的另一个上,且第一驱动组件26和第二驱动组件27设置在对应第一连接板23背离第一夹板241的侧壁上。
如图3和图4所示,上述的第二驱动组件27包括有第二气缸271、第二条形杆272及始终使两个第二夹板251的自由端具有相背离运动趋势的第二弹性件273,第二气缸271沿着筒状布料的前进方向布置,且第二气缸271的壳体被布置成相对第一连接板23固定,第二条形杆272竖向设置,且第二气缸271的动力输出端与各自第二条形杆272邻近第一端的位置驱动相连,第二条形杆272的第二端与对应第二转轴252相对固定连接,用来驱动两个第二夹板251相向运动。上述的第二弹性件273为第二拉簧,第二拉簧的一端与第二气缸271的壳体相连接,第二拉簧的第二端连接在第二条形杆272的第一端上,具体参见图3所示。
如图9所示,第二转轴242至少局部为横截面为非圆形的连接段2521,具体参见图4和图5所示,两块第一连接板23上穿设有连杆,连杆有两根,均前后延伸,每组夹具组对应一根连杆。连杆上连接有沿其长度方向前后移动的连接件28,每组第一夹具结构24对应有一个连接件28。连接件28具有上下间隔布置、且能上下摆动的两个摆臂281,具体地,如图7所示,连接件28基本呈c形,包括竖向设置的连接座280,连接座280的上下两端均具有沿筒状布料的前进方向延伸的延伸杆2801,延伸杆2801上对应设置有一个摆臂281,摆臂281能前后滑动地设置在对应连接段2521上、且摆臂281及延伸杆2801上对应开设有供连接段2521穿过的安装口2811而随对应的连接段2521同步转动,第二夹板251邻近连接轴22的侧边相对固定在对应摆臂281上。
如图8所示,连杆为转动设置在第一连接板23上的螺杆231,螺杆231上具有螺纹旋转方向相反的第一螺纹段2311和第二螺纹段2312,各连接件28的连接座280分别螺纹连接在第一螺纹段2311和第二螺纹段2312上,连接座280上开设有与对应螺纹段相螺纹连接的螺纹孔2800。上述的螺杆231在第二驱动机构29的驱动下绕自身轴线转动,具体地,第二驱动机构29包括第二电机291和两组传动组件,第二电机291的外壳固定在其中一块第一连接板23朝向第一夹板241的侧壁上,两根螺杆231采用同一个第二电机291驱动,且各个螺杆231与对应侧的传动组件相传动连接,第二电机291的动力输出端与两组传动组件驱动连接。各组传动组件均包括主动齿轮292、从动齿轮293及传动齿带294,其中,上述第二电机291的输出轴前后方向延伸,主动齿轮292安装在第二电机291的输出轴上,从动齿轮293安装在对应侧的螺杆231上,传动齿带294呈环状、且与对应的主动齿轮292及从动齿轮293相啮合。如此,各根螺杆231在第二电机和传动组件的传动下绕自身轴线转动。
如图10至图14所示,用于领罗纹机的收料翻转机构3包括支座31、安装轴32、插杆33、第三驱动机构34、滑动机构35、第四驱动机构及第五驱动机构。
如图10至图14所示,支座31竖向设置,该支座31包括前后间隔布置的两块支撑板311及与两块支撑板311的下部相连的底板312,第五驱动机构设置在工作台1的台面11上、且为第五气缸37,第五气缸37的动力输出端与底板312相连,用来驱动支座31沿着筒状布料前进方向运动;具体参见图14所示。
如图11和图13所示,两块支撑板311上对应开设有穿孔31a,安装轴32沿前后方向延伸、且该安装轴32的前后两端穿设在对应穿孔31a内而使安装轴32设置在两块支撑板311上。上述第四驱动机构为安装在其中一块支撑板311上的第二回转气缸36,本实施例中,第二回转气缸36安装在位于前侧的支撑板311的前表面上,具体参见图1所示,第二回转气缸36的动力输出端与安装轴32驱动相连,而用来驱动安装轴32相对支撑板311绕自身轴线转动,具体参见图11所示。
如图10至图14所示,滑动机构35相对固定在安装轴32上,具体地,滑动机构35包括第一滑道351、第一滑块352、第二连接板353及第三气缸354。其中,第一滑道351有两个,前后间隔布置、且两个第一滑道351均沿筒状布料的前进方向延伸,并被布置成与安装轴32相对固定;对应每个第一滑道351上均对应设置有一块第一滑块352,则第一滑块352有两块,且前后间隔布置,各第一滑块352沿着筒状布料的前进方向滑动设置在对应的第一滑道351上;第二连接板353横跨在两个第一滑道351上,该第二连接板353与两个第一滑块352相对固定连接,并且该第二连接板353具有前后延伸的第二滑道3531;如图5所示,第三气缸354的动力输出端与第二连接板353驱动相连,用来驱动第二连接板353和第一滑块352同步沿着第一滑道351的长度方向(沿着筒状布料的前进方向)同步来回移动。
如图10至图14所示,插杆33有两根,前后并排间隔布置,并沿筒状布料的前进方向延伸,用来将筒状布料的第二端向其撑开的第一端的内部中空翻折以形成双层筒状布料;两根插杆33在第三驱动机构34的驱动下能前后滑动地设置在上述第二滑道3531,且两根插杆33也能在上述滑动机构35的驱动下沿筒状布料的前进方向来回移动。
如图11至图14所示,上述的第三驱动机构34的动力输出端与两根插杆33驱动相连,用来驱动两根插杆33沿着前后方向相向或相背离方向运动,以根据实际筒状布料的直径调整两根插杆33的位置,以方便后续将筒状布料翻折。本实施例的第三驱动机构34包括第三电机341、第一齿轮342、第一竖杆343、齿带344及第二滑块345。其中,第三电机341设置在第一滑块352上,该第三电机341的动力输出轴上下延伸;第一齿轮342安装在第三电机341的动力输出轴上;第一竖杆343竖向设置,且该第一竖杆343与另一个第一滑块352相对固定,并与第一齿轮342前后间隔布置,此外,该第一竖杆343上安装有第二齿轮346,第二齿轮346和第一齿轮342均位于对应第一滑块352的上方;齿带344呈环状,与第一齿轮342和第二齿轮346相啮合;第二滑块345有两块,各第二滑块345上对应设置有一根插杆33,两块第二滑块345前后间隔布置,并沿前后方向来回滑动地设置在第二滑道3531上,如此,两块第二滑块345在第二滑道3531上滑动时,将带动其上的插杆33沿着第二滑道3531来回移动;为了实现两根插杆相向或相背离运动,两块第二滑块345均与齿带344相连,且两块第二滑块345与齿带344的连接端沿着筒状布料的前进方向错位间隔布置,两块第二滑块345与齿带344的连接端位于平面的两侧,该平面为经过第一竖杆343的轴线和第三电机341动力输出轴的轴线的平面,具体参见图12所示。
上述本实施例中的筒状布料为呈筒状的领口布料。
其工作过程如下:
当需要将单层的筒状布料翻折时,其中第一组夹具组20的两块第一夹板241处于张开状态,两块第二夹板251在第二驱动组件27的驱动下处于闭合状态,以供上一工序中的单层筒状布料的第一端位于两块第一夹板241之间、且两块第二夹板251位于筒状布料第一端的内部中空处,随后,两块第一夹板241在第一驱动组件26的驱动作用下相向运动而夹紧筒状布料的第一端,继而,两块第一夹板241在第一拉簧的作用下相背离运动、两块第二夹板251在第二拉簧的作用下相背离运动,此时,两块第二夹板251将筒状布料的第一端撑开;第一回转气缸2a驱动两组夹具组20及第一端处于撑开状态的筒状布料整体翻转180度,此时,第一组夹具组20上的筒状布料的第二端朝向收料翻转机构3,而另一组夹具组20朝向上一道工序中的预撑开的单层筒状布料,而从来预将单层筒状布料的第一端撑开;
收料翻转机构3的第五气缸37驱动支座31向第一端处于撑开状态的预翻折筒状布料的方向运动,滑动机构35的第三气缸354驱动第二滑道3531及第一滑块352在第一滑道351上移动,以驱动插杆33向预翻折的筒状布料方向移动,随后插杆33推动预翻折筒状布料未撑开的第二端向撑开的第一端的内部中空处运动,而将第二端翻折进入第一端的内部中空处,从而将单层的筒状布料翻折形成双层筒状布料,如此,依次循环,不断将单层筒状布料翻折形成双层筒状布料。
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了表示方向的术语,诸如“前”、“后”、“左”、“右”、“侧”、“顶”、“底”等,用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结构部分和元件,但是在此使用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的目的,是基于附图中显示的示例方位而确定的。由于本实施例所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向设置,所以这些表示方向的术语只是作为说明而不应视作为限制。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