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起底装置的穿线板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起底装置的穿线板组件。
背景技术:
电脑横机在编织工作时,由于一开始纱线编织的织物质量较轻,需要通过牵拉装置才能顺利实现后续的编织工作。通常是先起底形成一定长度的织物后再进行牵拉,由于一般的电脑针织横编机不具备起底板,往往是采用沉降片来下压线圈,在进入正式的织物编织之前,编织一定长度的起底织物,在起底织物牵引机构捕取后,就能获得一定的牵拉力,进入正式的织物编织。
这样一来,需要消耗一定的纱线形成起底织物进行过渡才能使织物的拉力均匀,并开始正常的编织,消耗了过多的纱线且编织下来的织物是一片式的,织物编织完成后,还需要工人额外工作裁剪掉织片上的起底织物(俗称废纱),不仅造成了起底织物的浪费,而且增加了织片的工序,生产效率相对较低,此外也增加了织物后续处理的难度,生产成本高。
实际生产中有采用起底装置来实现织物起底,使得织物从起底时就能均匀地牵拉,减少纱线的消耗,但现有的起底装置结构相对复杂,安装不便且成本相对较高;同时起底时的牵拉力不稳,起底效果不够理想。
综上所述,为解决现有的起底装置结构上的不足,本发明设计了一种结构合理、工作效果好的起底装置的穿线板组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工作效果好的起底装置的穿线板组件。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起底装置的穿线板组件,包括:
穿线板,其上竖直设置有一列均匀分布的针板,每个针板上均开设有通孔,各通孔同轴设置;
导管,沿穿线板底部长度方向延伸,且在导管内穿设有钢丝;
绞盘,固设在穿线板底部一侧,上述钢丝部分环绕在绞盘上;
伺服电机,与绞盘相连,伺服电机驱动绞盘转动并带动钢丝穿过绞盘后向上移动并依次穿过上述各个通孔。
作为本案的进一步改进,穿线板底部两侧分别安装有支撑板,且每个支撑板上均连接有辅助板,支撑板上开设有呈纵向设置的若干第一调节孔,辅助板上开设有呈横向设置的若干第二调节孔,穿线板两侧分别安装有与第一调节孔对应设置的若干第一螺栓,支撑板上安装有与第二调节孔对应设置的若干第二螺栓。
作为本案的又一步改进,所述导管包括水平设置的主管,主管一端向下弯曲并延伸形成尾管,另一端向下弯曲形成连接管,绞盘两侧分别固设有输入管、输出管,穿线板右侧设有与输出管对应设置的过渡管,钢丝依次沿着主管、连接管、输入管进入绞盘后经由输出管进入到过渡管,进而向上移动并穿过各个通孔。
作为本案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绞盘包括平行设置的底板、面板,所述底板与其中一个支撑板固连,绞盘中部穿设有基体,环绕基体开设有供钢丝穿过的环形槽,基体两侧分别向外延伸形成基轴并穿过对应的底板、面板,靠近底板的基轴与上述伺服电机相连。
作为本案的又一步改进,底板和面板通过连接块相连,且连接块位于基体上方,上述输入管、输出管分别贯穿连接块设置。
作为本案的进一步改进,环绕基体均匀分布有若干轴承,每个轴承上均安装有压件,底板与面板之间固设有与各压件对应设置的若干压板,每个压板上均穿设有螺钉,且在螺钉上套设有弹簧,各弹簧抵靠在对应的压件上。
作为本案的又一步改进,底板上开设有与各压件一一对应的若干第一滑槽,面板上开设有与各压件一一对应的若干第二滑槽,每个压件两端分别嵌设在对应的第一滑槽、第二滑槽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结构设置合理,通过绞盘、钢丝以及导管的配合设置,实现对织物的起底工作,当织物牵拉之后即可退去钢丝,减少纱线的消耗,同时也避免了后续人工剪裁,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此外,绞盘的设置使得钢丝运行更加稳定,使用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的局部剖视图。
图中,10、穿线板;11、针板;12、通孔;13、支撑板;14、辅助板;15、过渡板;151、过渡管;16、第一调节孔;17、第二调节孔;18、第一螺栓;19、第二螺栓;20、导管;21、主管;22、连接管;23、输入管;24、输出管;25、尾管;30、绞盘;31、底板;311、第一滑槽;32、面板;321、第二滑槽;33、基体;34、环形槽;35、基轴;36、轴承;371、压件;372、压板;381、螺钉;382、弹簧;39、连接块;40、伺服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
如图1至图5所示,本起底装置的穿线板组件包括:
穿线板10,其上竖直设置有一列均匀分布的针板11,每个针板11上均开设有通孔12,各通孔12同轴设置;
导管20,沿穿线板10底部长度方向延伸,且在导管20内穿设有钢丝;
绞盘30,固设在穿线板10底部一侧,上述钢丝部分环绕在绞盘30上;
伺服电机40,与绞盘30相连,伺服电机40驱动绞盘30转动并带动钢丝穿过绞盘30后向上移动并依次穿过上述各个通孔12。
实际生产中有采用起底装置来实现织物起底,使得织物从起底时就能均匀地牵拉,减少纱线的消耗,但现有的起底装置结构相对复杂,安装不便且成本相对较高;同时起底时的牵拉力不稳,起底效果不够理想。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起底装置的穿线板组件,通过绞盘30、钢丝以及导管20的配合设置,实现对织物的起底工作,减少纱线的消耗,同时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本发明中穿线板组件为电脑横机起底装置中的一个部分,整个穿线板组件会随起底装置动作而上下移动,纱线开始编织时,穿线板10带着导管20、绞盘30等向上移动,同时伺服电机40驱动绞盘30动作,导管20内的钢丝环绕绞盘30向上移动至穿线板10上并依次穿过各个通孔12,进而牵拉纱线进行编织,伺服电机40停止工作。
当纱线正常编织形成的织物被牵拉装置顺利牵拉之后,伺服电机40重新开始反向转动,绞盘30反向转动并带动钢丝从穿线板10上的通孔12内退出,此时织物保持完整,且能顺利进行后续的编织工作,减少了纱线的消耗,且生产效率高。
其中,钢丝退回时,只需退出织物编织的范围即可,不一定回到初始位置,且不会影响后续工作。具体由电脑横机的主控系统根据织物的长度控制伺服电机40的动作,从而控制钢丝在穿线板10上的移动位置,即根据不同织物的长度要求,钢丝可只穿过部分通孔12,也可只退出部分通孔12。当然在特殊情况下,为满足工作要求,伺服电机40也可以驱动钢丝退回到初始位置。
优选地,穿线板10底部两侧分别安装有支撑板13,且每个支撑板13上均连接有辅助板14,支撑板13上开设有呈纵向设置的多个第一调节孔16,辅助板14上开设有呈横向设置的多个第二调节孔17,穿线板10两侧分别安装有与第一调节孔16对应设置的多个第一螺栓18,支撑板13上安装有与第二调节孔17对应设置的多个第二螺栓19。
穿线板10通过支撑板13与起底装置其他部件相连,便于穿线板10上下移动,实际工作中,支撑板13上分别安装有辅助板14,一方面便于安装,另一方面还能对穿线板10的位置进行调节。
为保证穿线板10上升后的位置准确,此处优选支撑板13、辅助板14上分别开设多个第一调节孔16、第二调节孔17,且在穿线板10与支撑板13上设置多个第一螺栓18、第二螺栓19,通过改变螺栓在对应的调节孔内的位置,来对穿线板10的位置进行调节。
其中第一调节孔16能够调节穿线板10在竖直方向上的距离,第二调节孔17能够调节穿线板10与支撑板13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此外,穿线板10上的第一螺栓18与第一调节孔16进行多种不同位置匹配时,也可以对穿线板10进行水平方向上的位置调节,从而实现对穿线板10的上下以及左右调节,能够对穿线板10相对于针床基座的位置进行校准,有利于钢丝顺利穿过纱线所成的圈,实现牵拉。
进一步地,导管20包括水平设置的主管21,主管21一端向下弯曲并延伸形成尾管25,另一端向下弯曲形成连接管22,绞盘30两侧分别固设有输入管23、输出管24,穿线板10右侧设有与输出管24对应设置的过渡管151,钢丝依次沿着主管21、连接管22、输入管23进入绞盘30后经由输出管24进入到过渡管151,进而向上移动并穿过各个通孔12。
本实施例中优选导管20由主管21、连接管22、输入管23、输出管24以及尾管25构成,其中输入管23、输出管24的设置是为了方便钢丝进出绞盘30,且输入管23、输出管24呈竖直设置,并优选钢丝进出绞盘30时,与环形槽34的槽底圆周面相切,确保钢丝移动稳定。主管21、连接管22以及尾管25的设置一方面便于钢丝在移动过程中能够平缓过渡,另一方面为钢丝提供足够的长度进行储存,有利于钢丝持续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过渡管151设置在穿线板10的右侧,实际生产时可直接在穿线板10上直接内设一个通道即可,确保过渡管151的出口与穿线板10上的通孔12相对应,便于钢丝准确穿过通孔12。
除此之外,也可在穿线板10右侧固连一个过渡板15,并在过渡板15上内设上述过渡管151,一方面便于制造,另一方面便于维修更换穿线板10或过渡板15。
优选地,上述绞盘30包括平行设置的底板31、面板32,底板31与其中一个支撑板13固连,绞盘30中部穿设有基体33,环绕基体33开设有供钢丝穿过的环形槽34,基体33两侧分别向外延伸形成基轴35并穿过对应的底板31、面板32,靠近底板31的基轴35与上述伺服电机40相连。
绞盘30的底板31实际与位于穿线板10右侧的支撑板13固连,便于钢丝环绕绞盘30后向上移动并穿过穿线板10上的通孔12。本实施例中优选底板31、基体33以及面板32相互平叠连接形成绞盘30,基体33分别贯穿底板31、面板32设置,且底板31、面板32均抵靠在基体33上。
优选在基体33上开设环形槽34,以便钢丝环绕基体33移动,钢丝实际沿着环形槽34的槽底圆周面移动,因此钢丝与基体33之间为面接触设置,能够确保钢丝移动稳定。伺服电机40与基体33固连,带动基体33转动,进而带动钢丝进行移动。
进一步地,底板31和面板32通过连接块39相连,且连接块39位于基体33上方,上述输入管23、输出管24分别贯穿连接块39设置。
连接块39的设置一方面便于底板31与面板32连接稳定,另一方面也便于安装输入管23、输出管24,为输入管23、输出管24提供支撑。
优选地,环绕基体33均匀分布有多个轴承36,每个轴承36上均安装有压件371,底板31与面板32之间固设有与各压件371对应设置的多个压板372,每个压板372上均穿设有螺钉381,且在螺钉381上套设有弹簧382,各弹簧382抵靠在对应的压件371上。
优选底板31与面板32之间还通过多个压板372进行固定连接,确保底板31与面板32连接稳定,有利于绞盘30稳定工作。
为了保证钢丝进入环形槽34之后能保持稳定输送,优选在底板31与面板32之间设置多个轴承36进行压合,此处优选各个轴承36通过压件371、弹簧382与对应的压板372活动连接,当钢丝进入环形槽34后处于输送状态时,轴承36与钢丝接触会有一定的距离波动,弹簧382的设置能够给予轴承36缓冲的作用。
进一步地,底板31上开设有与各压件371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一滑槽311,面板32上开设有与各压件371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二滑槽321,每个压件371两端分别嵌设在对应的第一滑槽311、第二滑槽321内。
第一滑槽311、第二滑槽321的设置,便于轴承36在绞盘30的径向方向上进行小范围的移动,有缓冲的空间,具体是压件371沿着对应的滑槽移动进而带动轴承36一起移动。优选轴承36的外周侧面与钢丝接触,确保钢丝稳定输送的同时不会对钢丝产生影响,保证起底工作顺利进行。
本起底装置的穿线板组件结构设置合理,通过绞盘30、钢丝以及导管20的配合设置,实现对织物的起底工作,当织物牵拉之后即可退去钢丝,减少纱线的消耗,同时也避免了后续人工剪裁,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此外,绞盘30的设置使得钢丝运行更加稳定,使用效果好。
本文中所描述的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进行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换,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